课件16张PPT。电离平衡1、电离: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2、导电:要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3、电解质、非电解质、与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基本概念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总浓度离子总浓度相同时,看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温度也有关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①氨气 ②氨水
③硫酸钡 ④氯气
⑤醋酸铵 ⑥铜
⑦水 ⑧酒精
⑨甲酸 ⑩福尔马林⑦⑨讨论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⑧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㈡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㈠概念①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决定符号练习:⑴NH3·H2O; ⑵HClO;⑶H2SO3; ⑷Fe(OH)3;
(5)Al(OH)3; (6)NaHCO3 ;(7) NaHSO4 (8)Ba(OH)2③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写总式。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能力逐渐降低,以一级电离为主。④Al(OH)3有酸式和碱式电离。⑤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E)讨论1、属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3、电离方向是吸热方向,
是溶质微粒数增多的方向;㈢电离平衡的特征㈣电离平衡移动的条件升温:促进电离⑴温度⑵浓度⑶加与电离平衡相关的物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加少量醋酸钠固体抑制电离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促进电离在NH3·H2O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下列物质对NH3·H2O的电离平衡各有什么影响?
A、盐酸 B、浓NaOH溶液 C、浓NH4Cl溶液 D、水 E、加热讨论【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离度大的物质是强电解质
B、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随溶液稀释而增大,因此在不断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
C、1mL 0.1 mol/L 氨水与10mL 0.01 mol/L 氨水中所含OH-离子数目相等
D、1L1 mol/L盐酸中含有1 mol H+D(2001广东)4.将0.l mol/L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溶液的pH增加
B.CH3COOH电离度变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OH-]减小A(2002上海)18.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 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 电离度
C H+的物质的量
D CH3COOH的物质的量B、C用于解释常见的化学变化:③对氨水加热,溶液的pH值如何变化变化?① 为什么Al(OH)3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应用1:电离平衡原理的应用 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简述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断哪瓶是强酸。应用2:用于鉴别溶液 现有25℃时的 ① 纯水② HCl溶液③ FeCl3三种溶液,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最多的是 。 应用3:③用于分析水的电离课件21张PPT。§3-1 盐类水解一、盐类水解1、定义 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小结:有弱必水解,无弱不水解;
弱弱双水解,越弱越水解;
越稀越水解,越高越水解;
强者定性!⑴含弱酸阴离子的盐: CH3COO - CO3 2- F - S 2- PO4 3-等⑵含弱碱阳离子的盐: NH4+ Al3+ Cu2+ Fe3+ Ag+等水解的结果: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呈酸碱性2、水解的特点:⑴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存在水解平衡⑵吸热反应,溶质微粒数增多⑶属于复分解反应⑷水解程度很小,故水解产物极少,盐溶液的酸碱性极弱3、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书写 2、一般不用“ ↑、↓ ”3、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写,一般只写第一步4、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一步到位6、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水解与电离共存4、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一)内因:盐的本性(越弱越水解)对应的酸越弱酸越难电离水解后OH-浓度大PH值大酸根离子与H+的
结 合 能 力 越 强碱性强①、不同弱酸对应的盐NaClO NaHCO3NH4Cl MgCl2 AlCl3对应的酸HClO H2CO3<>碱 性②、不同弱碱对应的盐对应的碱酸 性NH3 · H2O Mg(OH)2 Al(OH)3③、同一弱酸对应的盐Na2CO3 NaHCO3对应的酸HCO3 - H2CO3<>碱 性④、多元弱酸对应的酸式盐:一般来说,水解趋势大于电离趋势
( NaH2PO4和NaHSO3 例外)Na3PO4 Na2HPO4 NaH2PO4 H3PO4
Na2SO3 Na2SO4 NaHSO3 NaHSO4PH值 > > > > > > ⑤、弱酸弱碱盐: 水解程度较大
(能生成沉淀或气体的双水解可以 进行到底) (二)外因:压强与催化剂对水解平衡无影响 水解反应的特点: ①吸热 ②溶质微粒数增多
(与电离过程相同)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降温抑制水解CH3COONa的酚酞溶液加热后颜色:加深②、浓度:二、盐类水解的应用(定性)(一)、某些盐溶液的配制与保存FeCl3 :加少量稀盐酸FeCl2 :加少量稀盐酸和铁屑NH4F溶液 :铅容器或塑料瓶:加相应的酸或碱(二)、某些物质的用途(1)用盐作净化剂:明矾、FeCl3 等胶体可以吸附不溶性杂质 +6的铁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水解生成Fe(OH)3 胶体具有吸附性。(2)用盐作杀菌剂: Na2FeO4、氯气和绿矾混合 等 (3)用盐作洗涤剂:Na2CO3、C17H35COONa 等加热,平衡左移,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好(4)肥料的混用Ca(H2PO4)2 NH4+ K2CO3(酸性)(酸性)(碱性)(5)Na2SiO3和NH4Cl混合:加速凝结(6)Al2(SO4)3 和NaHCO3溶液反应: 用于泡沫灭火器(三)、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相同温度、浓度下)NaHCO3 Na2CO3 NaClO CH3COONH4 Na2SO4
Na2HPO4 NaH2PO4 NaHSO3 NaHSO4 AgNO3(四)、某些盐的无水物,不能用蒸发溶液或灼烧晶体的方法制取晶体只有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才能得到无水MgCl2(五)、溶液中微粒浓度以CH3COONa为例:1、一个不等式(除水外)[Na+ ] > [CH3COO - ] >>[OH-]> [CH3COOH]>> [H+] 2、三个守恒(1)物料守恒:是指某一成份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该成份
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在溶液中[Na+ ] = [CH3COO - ] + [CH3COOH][Na+ ] + [H+] = [CH3COO - ] + [OH-](2)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溶液中
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注意:电中性:不是[H+] = [OH-],而是正电荷数=负电荷数[CO32 -]和2 [CO32 -]不同:离子浓度、电荷浓度。(3)水电离的OH- 与H+守恒[Na+ ] = [CH3COO - ] + [CH3COOH][OH-] = [H+] + [CH3COOH][Na+ ] + [H+] = [CH3COO - ] + [OH-]溶质物料守恒式溶剂物料守恒式电荷守恒式[OH-] = [H+] + [CH3COOH]NaHCO3溶液[Na+ ] = [HCO3 - ] + [H2CO3 ] + [CO2 ] + [CO32 -][Na+ ] + [H+] = [OH-] + [HCO3 - ] + 2 [CO32 -]Na2HPO4溶液[Na+ ] + [H+] = [OH-] + 2[HPO4 2- ] + [H2PO4 - ] +3[PO4 3- ] Na2S溶液 Na3PO4溶液[Na+ ] + [H+] = [OH-] + 2[S 2- ] + [HS - ][Na+ ] + [H+] = [OH-] + 3[PO4 3- ] + 2[HPO4 2- ] + [H2PO4 - ](六)、解释某些现象或事实(1)某些氢前金属、不溶性盐溶于盐溶液产生气体Mg + FeCl3CaCO3 + NH4Cl(2) 不能用湿法制取弱酸弱碱盐(3)弱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Al3+与AlO2- 、 CO32 - 、 HCO3 - 、 S2 - 、 HS -Fe3+与AlO2- 、 CO32 - 、 HCO3 - 、例题分析1、在CH3COONa溶液中 滴加醋酸,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变化?解:碱性→中性→酸性。当n(CH3COO - ) : n(CH3COOH )
=1:1 时,一般以电离为主。PH=7时 [Ac-]= [Na+ ] 。2、 已知NaClO和NaHCO3两种溶液的PH值相等,
比较其浓度大小?Cmol/L 多Cmol/L 少3、100ml 0.4mol/L CH3COONa+ 200ml 0.1mol/LHNO3 2 CH3COONa
1 HNO3[Na+ ] > [CH3COO - ] > [NO3- ]> [CH3COOH]> [H+] > [OH-]4、某溶液可能含有Na+、Mg2+、H+、Ag+、Cl-、HCO3-、
OH-、NO3-,加Al产生氢气,分析溶液组成情况。碱性:肯定有Na+ 可能有Cl-、 OH-、NO3-酸性:肯定没有HCO3- 、 OH- 、 NO3- 、 Ag+分析:注意:强酸与弱碱的反应情况HCl + NH3·H2O = NH4Cl + H2O“恰好完全反应”与“溶液呈中性”两句话的区别1mol 1mol 1mol有关指示剂的选择5、10 mL、 0.1 mol/L HAc溶液加水稀释时有关量的变化: ↓, ↓, ↓ ↑ ↑ ↑ ↑ -n(Ac-) + n(HAc)1mmol[H+] -( [OH-]+ [Ac-] )0课件15张PPT。化 学 多 媒 体 教 学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恰好完全反应”与“溶液呈中性”两句话的区别恰好完全反应,PH≠7溶液呈中性,碱肯定过量HCl + NH3·H2O = NH4Cl + H2O1mol 1mol 1mol3、公式:4、实验的关键:(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2)准确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c酸v酸=c碱v碱(一元酸和一元碱)二、指示剂的选择:5、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2、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定性测定) 1、原则:
1)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2)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1)甲基橙和酚酞的变色范围较小:4.4-3.1=1.3 10-8=2 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2)溶液使指示剂改变颜色,发生的化学变化。指示剂滴加太多比将消耗一部分酸碱溶液(一般为1~2滴)。
(3)、操作:用镊子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然后用玻棒沾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中央,试纸显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知溶液的pH值。3、pH试纸(定量测定)(1)、成分:含有多种指示剂(2)、本身颜色:淡黄色(1)强酸强碱间的滴定:(2)强酸滴定弱碱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酸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3)强碱滴定弱酸4、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甲基橙三、实验步骤: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4、赶气泡:酸式:快速放液碱式:橡皮管向上翘起5、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在“0-1”ml之间,并记下读数。6、取液:(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2)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7、滴定:左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9、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8、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无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五、误差分析:例题: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放于锥形瓶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均正确),对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一、酸式滴定管
1、未用标准盐酸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 )
2、滴定管内壁不干净,滴定后,酸式滴定管内壁挂水珠 ( )
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 )
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 )
偏高偏高偏高偏高偏低二、锥形瓶
6、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氢氧化钠润洗 2-3次,将润洗液倒掉,再装NaOH溶液( )
7、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 )
8、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 )
9、指示剂滴加过多( )
偏高无影响偏低偏低三、碱式滴定管
10、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 )
11、取待测液时,为将盛待测液的碱式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排除。取液后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
偏低偏低 四、含杂质
12、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时,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
13、同上情况,若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结果如何( )
偏低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