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一中学高三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 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 000 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 ②有高大山脉分布 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
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 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2.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
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 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D. 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北京学生小赵于暑期到图中所示海岛旅游。回答3-4题。
3.小赵沿图示路线环岛骑行,当地时间9:00—12:00期间主要迎着太阳行进,对应图中( )
A.①到②路段
B.②到③路段
C.④到①路段
D.③到④路段
4.小赵同学关于该海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以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为主
B.淡水资源丰富
C.由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显著
D.全年高温多雨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 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 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
A.落叶阔叶林之下
B.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6.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气温的日变化 B.气温的季节变化
C.降水的日变化 D.降水的季节变化
读澳大利亚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和某地降水量统计图,回答7-8题。
7.此时,图中Q地干燥少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受 B.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
C.受寒流影响,降水不多 D. 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8.某地降水量统计图最可能表示的地点是( )。
A.Q B. T C.S D.R
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致……走着走着,便会毫无预兆地遭遇一场阵雨,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乌布稻田的分布,有利于缓解( )
A.耕地缺水 B.农业污染 C.土地沙化 D.水土流失
10. 在乌布遭遇毫无预兆的一场阵雨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冷暖气团交汇 B.台风活动频繁
C.对流活动强烈 D.东北信风控制
11.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B.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C.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
D.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图11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该气团正以每小时50km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12~13题。
12.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 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下图,完成14-16题。
14.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谷 D.背斜山
15.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③
16.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m B. 75m C.45m D.105m
苏轼被贬黄州时(今湖北黄冈),作《定风波》。其中写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凤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据此完成17~18题。
17苏轼当时所处地区的典型植被为(?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D.高山灌丛
18.从材料中推断,该地当日最可能出现( ? )
A.正值准静止锋控制,多雨 B.昼夜长短差距不大?
C.夜间易出现霜冻现象 D.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正北方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此回答19~20题。
19.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
A.南岭地区 B.华北地区
C.云贵高原 D.江淮地区
20.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
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D.地表侵蚀作用加强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原面积约占80%,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下表为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据此完成21~22题。
年代
河网密度
( km/km2)
水面率(%)
河网发育系数
河流曲度
干流面积长度( km2/km)
1960
3.73
11.55
3.61
1.09
35.57
1980
3.44
10.75
3.12
1.07
34.89
2000
2.93
9.29
2.25
1.06
36.64
21、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
A. 支流增多 B. 河道加深 C. 河面变宽 D. 河道平直化
22、1980年代后比1980年代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因最可能是( ?)。
A. 快速城市化 B. 年降水减少
C. 垦荒造田 D. 河道淤积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带,由超过300个火山岛组成。因附近海域多风多雾、事故多发而被称为“魔鬼海”,也是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的海区。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的位置,据此完成23~25小题。?23.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成为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区的原因是( ?)
A.海水较浅,光照充足
B.火山多发,营养源丰富
C.河流注人,带来养分
D.上升流活跃,海水扰动
24.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多大风的原因是( ?)?
①地处西风带 ②狭管风效应
③气温变化大 ④地转偏向力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25.火山岛附近海域终日雾气弥漫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 B. 温暖气流经过寒冷的洋面
C.寒暖流交汇 D.冷空气遇地热释放的热能
二、综合题(共计50分)
26.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湖区风大,湖陆风冬季明显弱于夏季。下图为纳木错湖区图。
⑴描述纳木错湖区的水系分布特点(4分)。
⑵根据材料推断纳木错的主要补给方式及近些年潮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4分)。
⑶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纳木错冬季湖陆风弱的原因(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分)
材料一 ?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主要分布区及A市和信阳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河南信阳地势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为桐柏山、大别山;中部是丘陵岗地,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北部是平原和洼地。信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少数积雪特别深厚的区域之一,最大积雪达45厘米,降雪日数在20天以上。
材料三 茶叶氨基酸、咖啡碱不仅代表着茶树营养的供给与转化,也与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其重要的程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多漫射光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形成。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植被茂密的高大群山的山腰茶园种植。
⑴分析信阳积雪日数多的原因。(6分)
⑵从气候角度分析 “信阳毛尖”品质优良的原因。(6分)
⑶说明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8分)
28.长白山天池——古称温凉泊、图们泊、他们泊,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为中朝两国界湖。其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水边周长13.1公里,水面海拔2189米,最大水深为373米,年均水温7.3℃,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辣白菜是朝鲜族世代相传的一种佐餐食品,制作工艺不复杂,需要将新鲜大白菜腌制后在低温条件下发酵。其特点是辣、脆、酸、甜,四季皆宜,通常和米饭一起食用,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深受欢迎。延吉市是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近年来该市的辣白菜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⑴简述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6分)
⑵指出延吉大量腌制辣白菜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⑶你是否赞同在延边地区大力发展辣白菜产业?请说明理由。(6分)
地理月考试卷答案
选择题
1-5 BCDDB 6-10 AABAA 11-15 DDCBD
16-20 BABBD 21-25 DABBD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不均;河流大多分布在南岸和西岸,北岸河流数量很少。(每点2分,共4分)
(2)补给方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每点2分,共4分)
(3)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湖面封冻,湖泊周围被冰雪覆盖;湖泊与陆地之间的温差小,湖陆风不明显。(每点2分,共4分)
27. 答案:
(1)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冷空气南下经过的水域面积广,带来较多水汽;南下冷空气遇山地阻挡,停留时间长,降雪量大;靠近内陆,冬季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气温更低。(每点2分,共6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 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少;气候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土壤呈酸性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茶树安全过冬;年均温较低,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每点2分,共6分)
(3)夏季暴雨,历史时期易引发黄河泛滥改道,淤积的泥沙多,提供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冬季气温低,复种指数低,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易起沙,导致风沙区面积广(每点2分,共8分)。
28. 答案:
(1)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锥;火山锥冷却萎缩下陷形成火山口;雨水汇集在火山口形成湖泊。(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2)秋季。当地一年一熟,秋季收获新鲜大白菜量大;秋季大白菜水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高,利于腌制;当地秋季气温偏低适合辣白菜发酵;冬季低温利于辣白菜储存(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3)(选择一个观点,理由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赞同。当地生产辣白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地邻近韩国、朝鲜等地区,国内国外市场广阔;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有利于拉动当地就业。
不赞同:辣白菜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大,适合腌制时间有限;辣白菜生产过程大多需要手工完成,不利于机械化操作;附近国家也有腌制辣白菜的传统,辣白菜产业竞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