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知识整合内容索引考向把握针对训练知识整合1.城市化(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②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2.城市区位因素考向把握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完成(1)~(2)题。答案解析(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④城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指数都是最高的,故其发展水平也是最高的。(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解析解析 ③城和④城的创新带动能力指数在四个城市中居前两位,可判断其科技水平也在四个城市中居前两位,因此高新科技发展更具优势。√例2 (2016·10月浙江选考)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答案√针对训练 (2018·浙江瑞安检测)读“我国西部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资源
C.地形 D.河流√答案1234567891011122.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
B.水能丰富,发展水电
C.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 (2018·浙江富阳检测)读“某市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1998~2006年,该市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C.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
势相反√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水平、市区人口一直呈增长状态;城镇化水平不是每个时段增速都最慢。123456891112答案解析710123456891112答案解析4.图示反映出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B.环境污染加剧
C.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D.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解析 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的变化幅度,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710 (2017·浙江台州适应性考试)TOD模式是为了解决城市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下图为“TOD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答案解析1234568911125.“城市无限制蔓延”主要是指
A.城市郊区化 B.城市化发展快
C.“滞后城市化” D.“虚假城市化”√710解析 根据材料,TOD模式是一种为解决“城市无限制蔓延”而实行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充分利用城市土地,减少了城市面积向郊区的扩展、延伸。所以“城市无限制蔓延”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指城市郊区化。123456891112710123456891112答案解析6.TOD模式主要协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A.环境恶化问题 B.交通拥堵问题
C.就业困难问题 D.治安混乱问题√解析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公交站点为中心,说明该模式主要协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710答案解析123456891112 (2017·浙江仿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小区雨水花园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小区绿化区及园林水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生物多样性
C.增加下渗、净化水质
D.减少地表蒸发量√710123456891112解析 小区绿化及园林建设,设置截流沟、排水沟、沉淀池、水管,会增加下渗、净化水质;植被湿地面积增大,会增加地表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710答案解析1234568911128.雨水花园规划设计的作用不包括
A.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B.提高城市防涝能力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提高城市供水能力√解析 小区雨水花园规划设计,能够增加下渗、净化水质,减少地表径流量,所以有助于提高城市防涝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与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无关;城市植被和绿地增多,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7109.下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因素考虑,______城市的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地区。
(2)从气候因素考虑,__________城市的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23456891112B、D平原B、C、D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710(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城市位于河口,___城市所在河流通航条件最差。
(4)综上所述,___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答案解析123456891112A、C、DCDAD710123456891112解析 读图可知,B、D城市位于200米等高线以下,是平原地区;A、C城市在200米等高线以上,是低山丘陵区。从地形因素考虑,平原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的位置可以看出,B、C、D城市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其中D城市距海最近。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为有利。从河流因素考虑,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区位。A、C、D城市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A城市所在河流位于北极圈以北,封冻期长,通航条件最差,C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D城市位于河口处。综上所述,D城市在地形、气候、水源和交通等条件上都具有优势,因而有较大的发展前景。71010.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能否协调发展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上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小于比值为滞后城市化,反之为过度城市化。下图为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示意图。123456891112710(1)概述图示时期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的特点。答案解析123456891112答案 1978~1995年,城市化率
和工业化率比值小于1.4,属于滞
后城市化;1996~2000年,城市
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4~1.5,
属于协调发展期;2001~2012年,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时期。解析 根据文字材料和图上的数值可知,成都市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1978~1995年小于1.4,1996~2000年为1.4~1.5,2001~2012年大于1.5。710(2)说明2001~2005年成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原因。答案解析123456891112答案 问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原因:工业化水平低,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激增。解析 2001~2005年成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激增而工业化水平偏低,这样容易导致就业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城市化问题。710(3)成都市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答案解析123456891112答案 稳步推进城市化,防治“城市病”,优化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主导产业。解析 目前,成都城市化过快发展而工业化发展滞后,因此要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防治城市化问题。71028、29加试加练
11.读“某历史名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3456891112(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和___________。 河流煤、铁资源解析 图示城市空间形态是条带状,新城区沿交通线方向延伸;旧城区沿着河流和铁矿、煤矿产地发展。所以该城市旧城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煤铁资源。答案解析710123456891112(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 ①区域。因为①区域沿河分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答案解析解析 对比旧城区中的①和②两
区域,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
河流能为①区域提供水源,且交
通运输便利,所以①区域较②区域形成早。710123456891112(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答案 交通(铁路的兴建)。答案解析解析 新城区主要沿交通线方向延伸,主要是铁路出现后,带动了新城区的发展。所以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交通的影响。710123456891112(4)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答案 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趋于枯竭。答案解析710123456891112解析 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其原因可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能源的开采等方面分析。原因有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趋于枯竭,开发费用越来越高等。71012345689111212.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变化图”,回答问题。710答案123456891112(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答案 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少,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710答案123456891112(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答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710答案123456891112(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 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710答案123456891112(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答案 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710微专题21 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