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6 13: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 (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主 备 人
?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复 备 人
复 备 人
所在单位
课 题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知 识
能 力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过 程
方 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初步感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

?

?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同学们,在宜兴与安徽的交界处有一个叫广德的地方,有一个太极洞,洞中有个景点——“滴水穿石”,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滴水穿石。 这到底是一处什么景观呢?请看——(出示“滴水穿石”景观图)学生说说图意: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引出题目,补完整板书:“的启示”
?教
?
?

?
??

?
??

?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给课文分段: ?? 第一段(1~2):写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奇观,并引出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 第二段(3~4)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个观点。 第三段(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1、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2、读文探究: (1)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 、读课文生字表上的生字。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读。

?

?

?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

?

?

?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安排了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然后抓住什么是“滴水穿石”,结合图片认识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从中引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这一问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做批注,理解水滴是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穿石。同时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将“水滴”与“雨水”作对比展开讨论,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
(五)年级(上)册 (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复 备 人
?
复 备 人
所在单位
课 题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知 识
能 力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过 程
方 法
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2.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

?

?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同学们你们知道“滴水”是指什么?(水不断下滴)“穿石”有是指什么意思?
3、你看到过小水滴吗?你看到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滴在手上有什么感觉?与石头相对而言,水滴的力量怎么样?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小水滴,那就是点击课题:“微不足道”。 4、什么是“微不足道”?
(滴穿石头)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教
?
?

?
??

?
??

? 过渡:力量这么藐小的小水滴怎么能把石头滴穿的呢?我们今天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把课文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画出来。 2、在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从“总是”“同一个地方”中你读懂了什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相机板书:目标专一)。 从“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相机板书:持之以恒)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甚至更长时间) 4、现在我们有没有明白“滴水穿石”的原因呢?点击课件:请你用 “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滴水穿石”的原因? 5、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小水滴滴穿石头的?点击课件: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还见过雨水吗?(见过)你见到的雨水是什么样的,淋在身上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第四自然段举了一个雨水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雨水和水滴哪个力量大?那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区别在哪里?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自问自答的设问句),用设问句能引起注意。 过渡:水滴的力量虽然很渺小,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这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不,它还是一种精神。 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如果我们人类做事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请读这句话,点击课件:“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用反问句呢?(更强调了说话的语气) 过渡:作者为了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观点,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例,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具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 学习第三自然段。 A、我们按顺序来交流。谁敬佩李时珍的,请你来交流一下,你从李时珍的事例中读懂了什么? ①请你说说,在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李时珍事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出:“从小立志学医”说明他目标专一,“二十几年”、“不懈努力”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简单介绍《本草纲目》:名代著名药物学专著,是李时珍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刻苦钻研了27年才写成的,至今一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B、请佩服爱迪生的同学来交流。 ①请你说说,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爱迪生“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爱迪生事例:相机点出, “迷恋”电学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 “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取得了一千多项的发明专利)。 ①谁能一口气说出,哪些词或句是说齐白石“目标专一”,哪些是说他能“持之以恒”的? 齐白石事例:从“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可以看出他目标专一、“数十年”“坚持每天”、“坚持不懈”说明他能持之以恒。 ②“不教一日闲过”是什么意思?(不能让一天白白地浪费掉) 齐白石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大画家,昨天我们欣赏的他画的“花、鸟、虫、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跟真的那样),所以称他的画画技艺达到了(引读)“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你们佩服齐白石吗?(佩服)下面我们来一次朗读比赛,第一第二和第三第四组比,看你们谁能把对他的敬佩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请看作者是怎么写的?(点击课件: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是一个什么句?(也是反问句)你读懂了什么?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更强调相机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就是指(引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这个句子较长,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注意停顿。(齐读) 在这个句子中谁能说说 “滴穿”和“顽石”具体指什么?
5、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现在请你们把资料拿出来。 有的同学找的资料很长,老师给你们设计了一个句式,点击课件:谁,经过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请你用用一句话概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名人,写在资料下面,然后我们再交流。 教师巡视。 7、同学们交流得真好。课文中三个名人的例子与雨水的例子,正好是截然相反,这种写作方法叫正反说明,它能让我们更明白,人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来增强说理的效果。 过渡:小水滴凭着它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顽石”,作者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是两组反义词,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哪两个词?这使我们更清楚(引读相机板书:实现理想)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与前面哪个自然段相对应?(第二自然段),这种写作方法叫前后呼应。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得到的启示,这何尝不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呢?这段话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好好品读,细细地领会吧。 2、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请看我们课后要完成的作业:(课件出示) 写一篇学习了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要求:结合“滴水穿石”的精神,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生自读)
指名读第1自然中具体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点击课件:这个小洞……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3、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头的?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穿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读好它。
(齐读)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1、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能体会到他们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或句?等会儿我们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3、交流学习体会:
②你们佩服李时珍吗?请敬佩李时珍的同学一起读,把你对他的敬佩之用朗读表达出来。
②请同学们一起读读爱迪生事例,体会一下他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C、请佩服齐白石的同学来交流。
4、同学们,通过这三个名人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要想成就事业,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指名说:“滴穿”指名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顽石”指名人遇到的一个个困难。)
(齐读交流要求)。
指名请学生交流。
(齐读第5自然段)

?

?

?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

?

?

课后拓展作业可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让学生搜集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过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我觉得最明显的优点有3个:能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的道理、注意课外拓展,词句积累。也暴露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可能讲得还是太细,放得不够;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