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上册 习作二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上册 习作二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6 20: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祖国在我心中题目一:
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题目二: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文题展示题目一:
围绕“祖国在
我心中”这个主题
写一篇演讲稿 1.本次作文要求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抒发自己的爱国、报国之情。首先要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及其基本的写作知识。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一篇好的演讲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提前理清演讲的思路,完善演讲的内容,对演讲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写演讲稿时,要注意几点:写作指导 (1)观点要鲜明。演讲者发表演讲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告诉听众,并取得听众的认同,所以观点一定要鲜明。
(2)内容要有针对性。演讲一般都针对特定的群体,或者有特定的场合,比如面对全校师生演讲。因此,必须根据听众的身份、心理、需求以及演讲的场合,有针对性地准备演讲内容。
(3)表达要有技巧。演讲的用语应通俗易懂,可以多用短句,并适当使用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引起听众的共鸣。2.本题所需的素材选择范围很广,可以是古今中外中华儿女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是历代名人伟人的爱国言论;也可以回顾祖国辉煌的历史文化成就,描述繁荣兴盛的当代发展状况,畅想更加美好、文明的未来……总之,要紧紧围绕演讲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处理材料。
3.写作时,先要根据听众的身份,写上恰当的称呼,如“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运用第1条中提到的各种表达技巧,把自己的观点陈述清楚;最后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祖国在我心中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可曾知道,我们有一位母亲比自己的母亲更亲,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她便是——中国,我们的祖国母亲。①
我虽然不是诗人,但希望用优美的诗句来赞美我的祖国;我虽然不是学者,但希望用精深的思想来解读我的祖国;我虽然不是歌手,但希望用动听的嗓音来歌唱我的祖国……我现在还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我要在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捕捉似泉的灵感,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来赞美她;我要用真挚充沛的感情,唱出心中最优美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祖国,她是我心中那颗最亮的星。② ①开篇点题,直抒胸臆。通过对比,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②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传递出自己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祝福和浓浓的爱。
范文评点 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死相守的家园。我们要不忘那些有爱国之志的伟大人物,不忘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忘他们承受过的种种磨难;不忘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③
看,我们的工程师詹天佑。清朝末年,詹天佑在帝国主义者欺侮、压迫我国,妄图占领我国土的危难之际,毅然受命,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技术人员自己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是他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是他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是他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声誉。 ③总述历代都有爱国之心的伟大人物,引出下文。
看,我们的战士邱少云。他在夺取“391”高地时,遭遇烈火烧身威胁生命的考验。此时,他只要跳出来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灭掉。可是,为了不暴露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并未这样做,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看,我们的科学家钱学森。他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抛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准备回国。虽然他因此而饱受美国当局的阻挠、折磨甚至关押、迫害,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坚持斗争了五年,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④ ④第4~6自然段分别列举了詹天佑、邱少云、钱学森爱国的具体事例,激发听众的爱国情怀,使演讲更具有说服力。 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呀!⑤
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成长在祖国的和平年代,我们感到幸福;能够共创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感到自豪。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同学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共同奋斗吧!让我们做一个有体魄、有骨气、有灵魂、有能力的中国人!⑥ ⑤以一个设问句总结上文三个列举的事例,照应第3自然段。
⑥由爱国谈到报国,铿锵的誓言掷地有声,表达了青少年报效祖国的心声,揭示了演讲的主题,极富号召力与感染力。
总评:
这篇演讲稿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小作者先谈爱国,再以三个“看”引出三件具体的爱国报国的典型事例;接着深化主题,陈述不但要有爱国的精神,还要有报国的实际行动。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情感强烈、真挚。题目二:
以“爱国精神”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1.本题要求以“爱国精神”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可感之处很多,可议之事各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进行阅读、选材和创作。写作指导 2.我们从小到大一定读过很多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有歌颂革命先烈光辉事迹的,如《红岩》《小兵张嘎》;有记述当代体坛健儿为国争光的,如《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有讲述国防科研一线科学家无私奉献的,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等。从中选择让自己感受最深、最受打动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仔细阅读,精心选材。 3.写作读后感时,需要注意几点:
(1)熟读文章,抓住其中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选准感点。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能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将读和感有机结合起来。读后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侧重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再回扣“读”。 (4)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要注意,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永远的英雄
——读《永远的长征》有感
最近在好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永远的长征》一书。读完最后一页,我不禁感慨万千,我懂得了什么是“永远的英雄”。①
这本书分为四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历史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会宁会师纪念馆。通过对纪念馆的介绍,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的风风雨雨,再现了红军异常艰苦的革命征程,以及在革命关键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在一页一页的阅读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年代,看到了红军战士在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历经重重艰险,终于到达陕北。② ①首段简单交代了阅读缘由,引出所读文章《永远的英雄》,末句直接点题。
②本段恰当地进行略写,简单介绍了该书的行文结构及主要内容,语言精练。
范文评点 书中有一段描写湘江战役结果的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一军团的一师、二师与强大的湘军鏖战三天两夜,终于按军委的时间要求把湘军挡在山脚阻击线以北地域,成功地掩护了中央和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抢渡湘江,但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参加阻击战的红一师、二师共伤亡2000人,其中红三团伤亡1000多人……”③
想想那惨烈的牺牲场景,我不觉心惊胆战!然而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却赞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足见红军的坚毅勇敢,他们乐观地面对并解决了环境恶劣、缺少弹药、粮草不足、体力透支等致命难题,粉碎了强敌的围剿,坚持斗争直到革命成功,他们不愧是永远的英雄!④
③引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段原文,通过书中列举的具体数字,鲜明地突出了湘江战役的悲壮与红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交代了感发点,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想。
④此段由“读”转为“感”。引用毛主席写红军长征的诗句,颂扬了红军坚毅勇敢的革命精神。段末再点文题。 现在的我们,生活多么安宁,多么快乐。这一切是谁给予我们的?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然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淡忘了红军,淡忘了长征,淡忘了那段悲壮的民族历史。试着问问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是谁?也许很多人会说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或是自己崇拜的明星。但是,在我的心里,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因为如果没有长征和红军的浴血奋战,就永远不可能迎来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又何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⑤
历史已经渐渐远去,关于长征的记忆却不能被遗忘。让我们缅怀革命英烈,传承伟大的红军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吧!⑥
⑤本段结合现实详写。运用设问、排比、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深切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恩之情。
⑥末段提出警示,发出号召,概括并升华了全文中心。
总评:
这篇优秀的读后感表现出了小作者对原文内容、主旨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全文先述读后发感,以“红军精神”为感发点,紧紧围绕“不忘长征精神”的主题;再联系现实生活,阐发了较为深刻的感想和鲜明的观点——向不屈不挠、敢于拼搏、敢于牺牲的革命先烈致敬,对现今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们已渐渐地淡忘了这些幸福的缔造者的谴责。文章思路流畅,读与感融合自然、结合紧密,值得我们学习。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