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们的衣服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3我们的衣服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26 09: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设计人:
课题 我们的衣服 课时 1 教案序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材质的。 2、知道衣服的材料来自哪里。?过程与方法: 分析自己常衣服有的来自植物,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化工。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与同学合作,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勤俭节约的意识。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了解衣服从哪里来。? 教学难点:学会珍惜物品,养成节约的习惯。
课前准备 不穿的衣服和布料,教师准备废物利用的作品样本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展示几件用旧衣物制作的工艺品。引入课题《我们的衣服》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衣服。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我们的校服,毛衣,棉袄的材质有什么不同?总结:我们穿的衣服有棉的,毛的,还有化纤的。活动二:试试把棉花捻成线把不同的布料拆开看看,他们由线组成。活动三:我们的衣服从哪里来?棉花,农民播种,经过几个月后收获,卖到棉纺厂,分离后,把棉花纺成线,再有工人织成布,再由服装厂做成衣服。 农民养蚕,结茧抽丝,纺成线,织成布,再裁剪成衣服。牧民养羊,剪羊毛,卖到工厂,纺成线,制成毛衣或衣服总结:动物和植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衣服。我们的衣服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不浪费。活动四:齐背古诗: 蚕妇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 我们生活在新中国,现在中国的科技高度发达,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爸爸妈妈,让我们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可以坐在这里学习。三、拓展活动。?把不能穿的衣服做成你喜欢的物品,下次我们来展示。四、?作业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我们的衣服》我们的衣服从哪里来?节约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