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单元检测试卷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柳絮(xù) 粼粼(líng) 瘫痪(tān) 树杈(chà)
B、堤岸(tí) 匿笑 (nì ) 憔悴(chuì) 寒颤(zhàn)
C、温馨(xīn) 祷告(shòu) 分歧(qí) 瞬间(shùn)
D、咱俩(liǎ) 拆散(chāi) 攥着(zuàn) 凝视(n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停滞不前 不求甚解 混为一团 鸦雀无声
B、独具慧眼 持之以恒 宽宏大量 蛛丝马迹
C、小心冀冀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截然不同
D、得意扬扬 问心无愧 洗尔恭听 恍然大悟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2分)?
A、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B、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C、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D、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下面一段文字含蓄隽永,意味无穷,请仔细品读,完成①~③题。(6分)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誊,
那只不过是它的付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①第一、二两行各有一个错别字,它们是: ?? 、 ?? ,应改为:? ? 、?? 。
②第三行中,“寂寥”的意思是:???????? 。
③第四行应该这样理解:???????????? ????? 。
5、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5分)
(1)《<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是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_ ______ , _ ______________ 。
6、口语交际。(6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秋的气味》一文,完成7—12题。(14分)
秋的气味
林海音/文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卖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一九六一年十月三十日
(选自央视网站“文化频道──电视诗歌散文”)
7、本文先写物,再写 ,表现北平秋天 、 的特点。(3分)
8、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2分)
9、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10、文章语言口语化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找出一处,加以品析。(2分)
11、“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2分)
12、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阅读《讨债》一文,完成13—17题。(12分)
讨债?
①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钱,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令全家焦虑万千。?
②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③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④陈家满目窘迫、凄凉。一位骨瘦如柴、眼睛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那摇摇欲坠的床上。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是早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⑤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法子,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⑥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⑦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妈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⑧日子一天天滑过去,不知怎地,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⑨一年后的一天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着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 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大改善。”?
⑩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 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 念人生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解释加点字。(2分)? ?釜底抽薪 ??釜:__________?薪___________?
第⑩段中“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包括哪些内容?(2分)? ?
第⑦段的“捏”换成“揣”为什么不好?(3分)
????????????
妈妈“金子般的心”,表现在行动上是: ,?表现在语言上最典型的一句是:(用文章原句作答)。(3分)
?
结尾段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7-18题(6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7、这首诗写了_____ 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 ______、 _____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分)
1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0、“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21、“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2、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
2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3分)
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
要求:(1) 想像丰富,情节合理;
(2) 语言准确、语句通顺;
(3) 书写整齐、干净;
(4) 600字左右。
(二)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悲、惰性、粗心、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以“我终于战胜了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内;
②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
D 2、B 3、C 4、 ①誊、付,誉、副。 ②寂静,空旷。 ③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张敏在批评金娜不注意公共卫生 (2)对不起,我今后会注意的。
二、现代文阅读
(一) 7、人 祥和 亲切 8、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9、公平、亲切、随和、诚朴 10、如,“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口语化的描绘,动作、情态就非常鲜明,如在眼前。 11、拟人。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及对人的诱惑力。
12、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
(二)13、釜:锅,古时候的一种煮东西的器皿。?薪:柴? 14、当初那钱已经讨回来了,为什么陈家又来还钱??15、更能体现钱的来之不易。? 16、表现在行动上是:?自己挣钱又送陈家? 表现在语言上最典型的一句是:??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 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节选上边的一句即可)?17、深化升华感情,点题。(合理即可)
古诗文阅读
17、重阳节 “九日” “登高” (3分)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3分)
(二)19、(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0、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22、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23、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四、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