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件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的怀念》课件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6 11: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神色 敏感诀别 淡雅 深沉 烂漫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读一读,写一写。 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 “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母亲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临终嘱托。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段):
主要写“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作者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进行描写,表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朗读第一部分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
抓住砸”、“摔”等动词。痛苦和绝望。
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悄悄”、“躲”——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
“听”——担心儿子想不开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疼得……”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3、为什么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课文结构第二部分( 2—6段):
主要写“我”同意了母亲的请求——看菊花,母亲喜出望外时,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朗读第二部分 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朗读第二部分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朗读第二部分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
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朗读第二部分自身体弱多病;
儿子没有走出痛苦的精神阴影;
自身病情不能也不愿让儿子知道。 4、 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结构第三部分( 7、8段):
主要写秋天又到了,“我”和妹妹去看菊花,怀念母亲。朗读第三部分 一方面是使文章的结构完整,前后呼应。另一方面这一段的描写也是作者终于懂了母亲对我说的话的意义,寄托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之情,表达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朗读第三部分 第一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恳求。
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2、 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活”个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用? ?标题分析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意蕴丰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而且展示了作者对苦难历程的生命感悟。主题探讨1、文章几处写“花”?文中一共三次写到“花”。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听说”表明还不那么确定,语气比较委婉。母亲意识到此时很难说服自己的儿子。
(2)“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用的是祈使语气,口气是那么执着,期待是如此殷切。儿子的应允竟让母亲“喜出望外”
(3)“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这是“我”和“妹妹”对母亲嘱托的铭记,这是“爱”的传承与延续。主题探讨2、文章主旨: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