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张PPT)
词
词四首
12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文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边的诗词。今天我们要学的几首词也是关于边关的。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边关的风光吧。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2.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典故在词中的作用,并灵活运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少时家贫好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
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擅长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慷慨悲壮。
秋瑾(1875—1907),字璇卿
,
祖籍山阴(今绍兴市),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中国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07
年
7
月
15
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
32
岁。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词人历任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州等职。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西夏人对他深为惮服,《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公元
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他积极主张抗金,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诬陷,不得已在上饶一带赋闲隐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
《满江红》这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别人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燕然
麾下
羌管
一
读一读字音
yān
huī
qiāng
qíng(
)苍
é(
)眉
mǎng(
)红尘
二
写一写字形
蛾
擎
莽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殊未屑
古义:很,甚;
今义:特别。
名句积累
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导思1.四首词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情怀
关键词:
爱国
导思2.四首词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学技巧
导思3.哪首词有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吗?
赏名句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注释:
渔家傲·秋思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译文:
原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注释: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从四面纷纷响起,层峦叠嶂里,烟雾弥漫,残阳西沉,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城门。
译文:
原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注释: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
译文:
原文: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即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不寐: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士兵。
注释:
只听羌笛悠悠,又见寒霜满地,戍边的人整夜难以入睡。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译文: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老夫:作者自称。
聊:姑且,暂且。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千骑:形容从骑之多。
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
让我也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张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戴锦帽,身上穿着貂皮大衣,带领随从千骑席卷过平坦的小山冈。
译文:
原文: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注释:
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我亲自射杀猛虎,就像当年的孙权一样。
译文:
原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尚:还。
鬓微霜:鬓角稍白。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
注释:
酒意浓时,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但这又有何妨!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
译文:
原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会,终将。挽,拉。雕弓,饰以彩绘的弓。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注释:
我定将拉开雕弓如同满月,注视着西北方向,把利箭射向入侵的敌人。
译文:
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把灯芯挑亮。
梦回:梦中回到。
连营:驻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注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中回到军营,号角声响成一片。
译文:
原文: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
分麾下炙: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肉。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注释: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战歌。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译文:
原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霹雳: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了却:了结,完成。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注释: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响雷一样,震耳离弦。本想完成君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
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注释:
满江红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译文:
原文: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四面歌残终破楚: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此处引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风味,秋瑾
1896
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徒,空,徒然。
注释:
侬:我。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殊:很,甚。
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译文:
原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烈:刚直,不轻易屈服。
注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直。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屡屡激动。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译文:
原文: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注释: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译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一是天气异:天气极冷。二是声音异:充满了边塞的各种声音。三是景色异:烟雾弥漫,孤城紧闭。
作用:渲染边塞孤寂荒凉的环境氛围,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品析《渔家傲·秋思》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话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后汉书
·
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引用典故,抒发报国之志,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戍边将士的激励鼓舞。
品析《渔家傲·秋思》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引用典故的作用。(中考占2-3
)
答题思路:用典,即引(化)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诗句等。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述有关内容和思想。答题步骤一般为:(1)点明典故出处。(2)简要说明典故的内容。(3)结合语境,揣摩作者借典故所表达的情感。【典故作用分析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塞外寒气逼人,又传来边塞特有乐器所奏起的笛声,烘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品析《渔家傲·秋思》
“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句话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之情。
品析《渔家傲·秋思》
分析“狂”字的表达效果。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苏轼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狂”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品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古诗词炼字。(中考占2-3
)
答题思路:这种题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解答步骤:第一步明手法,从词性、色彩、修辞等方面把握其内涵,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古诗词炼字品析法】
如何理解“千骑卷平冈”中“卷”的表达作用?
“卷”体现出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凸显出阳刚之美。
品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引用孙权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典故作用分析法。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杀死了老虎。孙权射虎的典故正好和出猎之事相吻合,又和首句的“少年狂”相呼应。以孙权自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出猎时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的状态。
品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在下阕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典故作用分析法。作者引用这个典故,以汉代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希望自己重新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运用典故,委婉含蓄。
品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在下阕引用“射天狼”的典故的目的是什么?
本题运用典故作用分析法。“天狼”借指从西北来侵犯的敌人。作者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卒章显志。
品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品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开头一句指明了什么?
“挑灯”点出时间,“看剑”表示有雄心,醉里还挑灯看剑表明念念不忘报国。
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运用对偶的修辞,描写了士兵们分食牛肉,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赏析古诗词名句。(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赏析时要考虑三点:(1)析角度。可以从字词、修辞、写作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2)明内容。明确该句所描写的内容;(3)看效果。看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体现了怎样的哲理等。一般答题模式: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的情感(哲理)。【赏析古诗词名句法】
“沙场秋点兵”中“秋”字有什么作用?
“秋”交代了点兵的时间,又渲染了点兵时肃杀悲凉的气氛。以单句作结,收束有力。
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在上阕作者都梦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梦境?
作者梦到军营中响起了雄壮的号角声;在军营分烤牛肉给部下享用;听乐器奏出粗犷的战歌;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这是作者昔日的军旅生活情景,而这种生活情景现在只能成为记忆,只有通过梦境才得以展现。表明作者现在虽已不在军中,但仍十分企慕军中生活,希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画面:我们好像看到马在风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如霹雳般震响。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如在眼前。
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天下事”指的是什么事?
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收复北方失地,不仅是君王关心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可怜白发生!”一句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慨?有何作用?
结尾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壮色彩。
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如何理解“为篱下黄花开遍”这句话的作用?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品析《满江红》
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此处引用典故。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哀叹清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品析《满江红》
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品析《满江红》
如何理解“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几句话。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几句是秋瑾的自我写照,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品析《满江红》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此处引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品析《满江红》
点拨:词的上阕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荒漠的悲凉。词的下阕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思乡之情更绵绵深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乡忧国之情达到顶峰。
1.词的惯常体例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请结合《渔家傲·秋思》作简要分析。
点拨:(1)“壮”在题材,写军营中的生活情境,分食烤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骑快马,挽强弓,种种情境都极为雄健。(2)“壮”在感情,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壮”在语言,从语言风格上看
,
壮丽而不纤巧。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作品是怎样体现“壮”的?
点拨:“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进行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3
别人评价秋瑾《满江红》“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渔家傲·秋思
思乡忧国
建功立业
景异
情真
雁去
边声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
浊酒
归无计
羌管
人不寐
白发
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场面壮观
雄心壮志
太守出猎
抒发壮志
动作:牵黄
擎苍
场面:千骑
倾城
胸胆开张
鬓霜何妨
挽雕弓
射天狼
破
阵赋
子壮
·词
为以
陈寄
同之
甫
雄心壮志
报国无门
上阕
下阕
追忆往事
豪情满怀
杀敌报国
壮志难酬
满江红
挣脱束缚
初离家庭
凌云壮志
知音难觅
苦闷彷徨
雄心壮志
《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思乡忧国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了太守出猎的盛大场面,表达了作者坚决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满江红》主要抒写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满怀雄心壮志的开阔胸襟。
(1)语言凝练,特征鲜明。
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异”的特点。为下阕思亲怀乡之情埋下伏笔。通过“边声”“千嶂”“孤城”等具有明显特征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
《渔家傲·秋思》
(2)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上阕着重写景,极力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了边地的萧条肃杀、荒凉寂寥。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表现了词人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
典故运用贴切、自然。
这首词共用了三个典故。孙权射虎的典故,说明词人年富力强,壮志犹存;赦免魏尚的典故,反映了词人盼望朝廷能加以重用,建功立业;“射天狼”的典故,词人以此来表明自己抵御外敌入侵的决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
构思巧妙,虚实结合。
词的前九句浑若一气贯之,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斗转,往事消融,回归现实,情感一落千丈,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这是词人的独特创造,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气魄宏大。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巾帼英雄的写照,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了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形象。
《满江红》
体现文人傲骨的诗句
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魏)曹植《白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