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三)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滑县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三)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6 12: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
1.D(“有……主要与次要之区别”错,从原文最后两段来看,它们只有先与后之分,而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
2.D(“‘总——分’结构”错,文章运用的是层进式结构。)
3.B(A项,“无从谈起”程度过重,原文说“红色记忆便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媒介之一”,也即除了红色记忆,文化整合还可通过其他媒介进行。C项,“价值记忆”范围过宽,从原文“红色记忆中的价值记忆对个体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来看,应该是那些良好的、崇高的价值记忆能够正面引导人;D项,“应该以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解析和辨异作为基础”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应该以对客位文化的解析和辨异作为基础。)
4.C(“饱经沧桑”错,原文只是“透现出些许‘老’的消息”,而且从全文来看,钟水生的经历也称不上“饱经沧桑”。)
5.①懂得感恩,无私奉献。为了报答宫大爷的救母之恩,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来当摆渡人;当摆渡人工资低,他毫无怨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②敬业负责,一丝不苟。背老年人和学生上渡船,一有空闲就擦洗渡船,打扫卫生。③为人耿直,恩怨分明。年轻人说是来镇政府谈投资的,他破例背年轻人上渡船;当年轻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时,他愤怒地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源于文本而且合理的,均可给分)
6.①这个结尾是对前文情节的合理延伸,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精神境界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题为《鲸落金络渡》的人物特写,是对主人公形象和精神的升华。②这个结尾表明主人公一生摆渡的事迹影响较大,引起省报的关注,显示了他的事迹和精神的巨大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③这个结尾意味着主人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得到广泛的传扬,必将在社会上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作用。(每点2分)
7.B(原文所说的“造价昂贵”并非针对商业航天产业,原文是说“造价昂贵的火箭和卫星向批量化商品转变,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逐步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所以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8.A(“优秀国际企业的加入打破了这种封闭性”错,原文是说“国内涌现了一批商业火箭公司和卫星公司,打破了封闭的航天体系”。)
9.①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商业航天产业提供了较高的起点。②人们在通信、导航、气象等众多领域对航天技术日渐增多的需求,为商业航天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③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涌入,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④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使商业航天潜力得到了释放。(一点2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源于文本而且合理的,均可给分)
10.A(“御史大夫”是“自以为得”的宾语,“至洛阳”的主语是褚大,故“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项;“于上前”是“议封禅”的后置状语,故“与宽议封禅于上前”不能断开,由此排除D项;C项兼有这两处错误。)
11.B(“以诗赋为内容”错,射策以经术为内容,从文中“治《尚书》”等内容也可知。)
12.B(“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错,儿宽没有受到重用的原因是张汤所重用的都是文史法律之吏。)
13.(1)儿宽回到廷尉府,献上登记牲畜的簿册,适逢廷尉当时有疑难奏章,已经两次被皇上退回,掾史不知如何是好。(“会”“见”“莫”各1分,句意2分。)
(2)儿宽任治民职务之后,劝导农业,减缓刑罚,审理案件,谦恭地礼遇士人,致力于得到民心。(“劝”“卑体”“务”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儿宽,是千乘人。研习《尚书》,师从欧阳生。后来到孔安国门下学习。贫困无资用,曾经在堂做厨官,受人雇佣耕作以自给,带着经书锄地,休息时就诵读,他读书精谨到如此地步。以策问为掌故,凭功劳补任廷尉文学卒史。儿宽为人温和善良,善于写文章,但是柔弱于武,用语言不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当时张汤担任廷尉,廷尉府使用的都是文史法律的一类官吏,而儿宽以儒生身份处在他们中间,表现出不熟习业务,所以不委任他职务,让他担任从史,前往北地放牧牲畜数年。儿宽回到廷尉府,献上登记牲畜的簿册,适逢廷尉当时有疑难奏章,已经两次被皇上退回,掾史不知道如何是好。儿宽对他们讲明写法,掾史便让儿宽书写奏章。奏章写成,掾史读了都佩服不已,把这个情况禀告廷尉张汤。张汤大惊,召来儿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上报儿宽所作奏章,很快获得许可。另一天,张汤拜见皇上。皇上问到:“上次奏章非俗吏所能及,是谁写了这篇奏章?”张汤说是儿宽。皇上说:“我本来早就听说他了。”等到张汤任御史大夫,举荐儿宽任侍御史。晋见皇上,与皇上谈论经学,皇上非常高兴,晋升他为左内史。儿宽任治民职务之后,劝导农业,减缓刑罚,审理案件,谦恭地礼遇士人,致力于得到民心。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不追求名声,官吏百姓信任、爱戴他。儿宽上表请求开通六辅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征收租税时,根据季节收成裁定,不急于征收,借贷与民,因此租税大多不入库。后有军役征发,左内史因为欠租,考核名列最后,应当免官。百姓听说后,都怕失去他,大户人家用牛车拉,小户人家用担子挑,交租接连不断,交纳租税变成最多。皇上由此更加惊奇儿宽的才干。等到商议仿效古圣王巡狩封禅之事时,儒生们参加对策的有五十多人,还不能有所决定。在此之前,司马相如病死,留有遗书,歌颂皇帝功德,谈论符瑞征兆,提出完全能够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皇上认为这篇遗书奇特,询问儿宽,儿宽以应该封禅回答。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亲自制定礼仪。礼仪制定后,任命儿宽为御史大夫,跟随皇上东行,封祭泰山。当初,褚大通晓《五经》,担任博士,当时儿宽是他的弟子。等到御史大夫职位空缺,征召褚大来就任,褚大以为自己能任御史大夫。到洛阳,听说儿宽就任,褚大大笑。到了朝廷,与儿宽在皇帝面前讨论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儿宽,退而佩服说:“皇上确实知人。”儿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年,逝于职任上。
14.D(“冷静的语言”错,从“边城何萧条”“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惆怅孙吴事”等诗句可看出,诗歌的语言壮烈,情感浓郁。)
15.本诗中,作者通过“白日”渲染了边城凄凉、萧条的氛围,寄寓了作者无以御敌的忧愁。(3分)王诗中,作者通过“白日”描绘了辽阔、壮观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3分)(意思相近即可)
16.(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一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7.A(①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句中,民俗虽然很多,但是可以列举出来,所以应选“不一而足”。②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等。三纲五常:指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范围比“清规戒律”更宽泛。句中是针对具体场景中的具体行为,选“清规戒律”更恰当。③响遏行云:形容声音高昂激越。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前者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嗓喉发出的声音,尤其指歌声,后者则可形容各种声音洪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舒畅和痛快,也指文艺作品中抒发感情很充分。“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根据“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的语境,应选“淋漓尽致”。)
18.C(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句式杂糅,应删除“由于”或“使”;二是“元宵夜……是……佳节/节日”搭配不当。只有C项消除了这两处语病。)
19.D(和“对传统士大夫而言”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以“他们”为主语的句子,故排除A项和C项;括号后的语境是“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记载都市风情的作品寥寥无几”,因此括号内谈及的也应该是有关传统士大夫的文学创作问题,故排除B项。)
20.①“刮到我们这儿”改为“过境”或“登陆”。②“恳求”改为“请”或“希望”。③“乱七八糟的东西”改为“杂物”。④“造成他人生命不保”改为“致人死亡”。⑤“希望大家相互转告,让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改为“希各周知”。(“刮到我们这儿”“乱七八糟的东西”“造成他人生命不保”“希望大家相互转告,让人人都知道这件事”都是口头语言,均应改为相关的书面语言;“恳求”语气过于委婉,不符合“通知”的语体要求。找出并修改正确1分,一处1分)
21.示例:坚定毅志,远离金钱黄赌毒之陷阱;明确目标,斩断邪教游戏机之魔爪。(没有以“抵制身边的诱惑”为主题,不给分;两句话字数不相等、结构完全不一致,不给分。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以文采为标准给分,6分。)
22.【写作指导】
中国古老智慧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当今世界的许多难题运用中国古老智慧也许都能迎刃而解。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注意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具体写哪些中国古老智慧可以解决哪些当今世界发展难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