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设疑——互动”教学模式
在《硫酸》(第一课时)
中的实施主讲人
河北唐山一中
毕开金一、教学内容分析——说教材
二、教学对象分析——说学生
三、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说程序
五、学习方法分析——说学法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这是一节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一、教学内容分析——说教材氧族元素是继卤族元素后,另一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硫是氧族元素的一种代表元素,而硫酸不仅是硫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有着广泛的用途。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涉及的热点。学好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硫酸的性质,更好地认识氧族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相关化学理论打好基础。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硫酸是二元强酸的代表,也是中学化学中系统讲授的第一种氧化性酸,学好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对于以后学习硝酸的相关性质打下基础。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有机反应中经常用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常常涉及部分被还原的问题,使这一问题复杂化,故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从知识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②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能力目标:
①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①通过浓、稀硫酸与铜混合的对比以及对浓硫酸与铜反应进程的分析,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②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对象分析——说学生从知识基础看,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已在初中化学里学习过。而我所任教的学生是唐山一中“市奥班”的学生,相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高,知识基础更扎实。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本课时内容是一节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与化学理论部分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通过演示实验,首先将最感性的材料呈现给学生,不仅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本课时一开始,就将四个或补充或改进的实验呈现给学生,同时给了他们发现问题的素材。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浓硫酸的特性,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程序,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四、教学过程分析——说程序本课时人下面的四个演示实验开始:实验一实验二:“雾里看花”实验三:“水中望月”实验四有了设疑的素材,还要讲究设疑的方式。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讨论小组。讨论时,既可以是同学间互相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实验三中具支试管B中的进气管为什么不伸入试管底部?实验二中,倒入浓硫酸之前,为什么要加入适量水?等等。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就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全面掌握了硫酸的化学性质,还能对实验设计中的防止倒吸等安全意识、有毒气体处理的环保意识的建立大有好处。浓硫酸的用途小结
关键词
浓硫酸与稀硫酸
酸的氧化性与氧化性酸
脱水性与吸水性
氧化与钝化练习1.下列过程中应用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1)魔术师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白布上写黑字
(2)用浓硫酸除去氯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4)浓硫酸和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5)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6)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硫酸练习2.向100 mL、18 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A、小于0.9 mol
B、等于0.9 mol
C、在0.9 mol和1.8 mol之间
D、大于0.9 mol练习3.下列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有______________。
A、SO2 B、CO2 C、H2
D、H2S E、HCl F、HI
G、O2 H、Cl2 I、CO课下思考与讨论题
1.用尽可能多的办法鉴别浓、稀硫酸。
2.设计实验证明炭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中有水蒸气、SO2、CO2三种成分。
3.若用废铜屑制硫酸铜,请设计合理的方法。
4.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吗?根据已有知识总结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课时从四个演示实验开始,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问题探讨,不断揭开现象背后的反应本质,从通性到特性、到用途、到练习有序展开。五、学习方法分析——说学法本课时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对比”的学习方法。如利用氧化还原知识分析稀硫酸与锌、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而明确“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的区别,突破难点。关于浓硫酸部分被还原问题,在学习实验室制氯气时,浓盐酸在反应中就是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酸性,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对比也能迎刃而解。通过浓硫酸与饱和硫酸铜溶液混合时的现象与“黑面包”实验进行对比,区别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