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蒙娜丽莎之约 同步培优精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7 蒙娜丽莎之约 同步培优精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7 14: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蒙娜丽莎之约
基础训练厅
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 hǎo hào)奇 肖( Xiāo Xiào)像 悄( qiāo qiǎo)然 颈(jīng jǐng)项
几(jī jǐ)乎 涂抹(mǒ mò) 磨(mó mò)灭 树丛(cóng chóng)
二、词语综合运用。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1.迷信者认为“灵魂”本指( ),课文中指( )。
A.可以影响或激励后人的人文成果 B.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
C.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 D.高尚的品格
2.我能用“灵魂”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的含义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1.这句话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回放屋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徵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1.“矜持”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矜持”还有庄重、严肃的含义,我能用这个意思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描写了( )。
A.《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 B.“蒙娜丽莎”的喜悦和哀愁 C.“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快乐小笔头
五、学完课文,相信你一定对这幅名画有所了解了,请用自己的话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名画《蒙娜丽莎》。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注意有一定的条理性,做到简明、清晰。
亮智慧灯
六、我问你答。
问:《蒙娜丽莎》这幅画是世界名画,它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听说作者还有一幅画,与这幅一样,誉满全球,那幅画的名字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茶杯在上,茶壶在下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tiáo)遥地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帧,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台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你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依次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年轻人画茶壶和茶杯的句子,说说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3.年轻人真的画错了吗?大师的话是什么意思?
4.释圆和尚的做法巧妙吗?巧妙在哪里?
5.说说你对“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理解。
6.这个年轻人离去后能找到令他“心满意足”的老师吗?为什么?
7.为本文续写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结局,写在文末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hào xiào qiǎo jǐng jī mǒ mó cóng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多音字、会认字的认读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对于多音字,首先要知道多音字的所有读音,然后结合语境,判断应该读哪个音,最后选择正确的读音。对于会认字,要注意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平舌音与翘舌音等“好奇”中的“好”是多音字,这里表示喜欢,应该读hào;“肖像”的“肖”读xiào;“悄然”的“悄”读qiǎo;“颈项”的“颈”读jǐng;“几乎”的“几”是多音字,这里表示将近,差一点,读jī;“涂抹”的“抹”是多音字,这里表示涂的意思,应该读mǒ;“磨灭”的“磨”是多音字,这里表示消耗、消灭,应该读mó;“树丛”的“丛”是平舌音,应该读cóng
二、1.C A 2.示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1.解释“灵魂”,一种是查字词典解释,一种是联系上下文解释。从词语的渊源上解释,带有迷信色彩,应该是C;课文中表示用来称赞别人、滋养别人的人文成果。2.运用“灵魂造句,并限定含义为“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明白这些,就可以写个句子表达一下。
三、1.反问 2.《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1.这句话无疑而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2.把这句改为陈述句,分三步进行: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四、1.慎重、拘谨 示例:他心知肚明,感到既满足又骄傲,脸却露出一副淡然、矜持的神色。 2.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读题,然后回顾课文内容,作出相应的答。1.解释“矜持”用近义词理解就是“慎重、拘谨”,用它“庄重、严肃”含义造句,可以自由发挥。2.抓住“微笑”就可以判断是对“面部表情”的描写,即选C。
五、示例:《蒙娜丽莎》这幅画是世界名画,最著名的就是那“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和微挑的嘴角,仿佛有话要跟我们说呢。在这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这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你们看,普通人的笑容总是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但达·芬奇把这些地方偏偏画得若隐若现,所以,才有了这“神秘的微笑”。因此,这微笑也就成为公认的“永恒的微笑”了。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弄清楚要求练笔的切入点是什么 —— 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名画《蒙娜丽莎》。可以介绍名画的作者、珍藏地、画面特点自己的感受等。
它最神秘、最著名的就是那“神秘的微笑。 最后的晚餐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题,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再联想课文或课外知识积累,就可以回答了。
七、1.满怀失望 叹了口气 容易 糊涂 年轻人是个比较浮躁的人,且喜形于色
2.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去。 可以看出年轻人会画画,也很骄傲。
3.年轻人没有画错,大师想用这个办法使年轻人懂得不该把自己看得太高,要谦虚好学,取长补短。
4.老和尚的做法很巧妙,他从年轻人的作品中引申出年轻人的问题所在,这样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上产生很大的震动让他记忆深刻,完全达到了引导他的目的。
5.示例:人只有谦虚,才能虚心接受别人教给你的知识,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智慧,只有不带着质疑、挑剔的心情并心怀接纳的人,才能求学成功。
6.会找到的。因为他已经懂得了应该谦虚好学,不断取长补短的道理。
7.示例:年轻人思索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短文,再读问题,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作出相应的解答。1.先用做标记的方法,找出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的词语,然后填空。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年轻人浮躁、喜形于色的特点。2.按照要求,画出“于是调了一砚浓墨……注入那茶杯中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年轻人会画画,也很骄做。3.年轻人“没有画错”,而大师不满意,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启发诱导他懂得谦虚,不该把自己看得太高4.大师没有直接批评年轻人,而是通过品画引导年轻人思考,达到教育的目的,方法很妙。5.“茶杯在上,茶壶在下”是不能给茶杯里倒茶的,联系年轻人的境遇,骄傲的表现,展开思考,从中得到启迪:人只有谦虚,才能虚心接受别人教给你的知识,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智慧…….年轻人明白了“谦虚”的道理,再去找老师自然会“心满意足”。用自己的话自由发挥,写出其中的原因就行。7.这个结局就是年轻人的感悟,根据前文中释圆和年轻人的对话续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