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字词。
提起足球,大家一定不会mò( )生。绿草如yīn( )的足球场上,足球队的孩子们正在踢足球,抢球需要拼bó( )的勇气,但不能máng( )目进攻。带球zā0( )到拦截,不能急zào( ),能否进球,关jiàn( )要看场上队员之间的配合,只见3号球员把球传给了5号队友,5号队友pī( )腿飞脚,球shà( )时间进门了!他们的教练正在旁边边看边记lù( )。 二、词语综合运用。
1.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古( )古香 ②栩栩如( ) ③( )笔生花 ④雕梁画( )
⑤巧夺天( ) ⑥余音( )梁 ⑥曲高( )寡 ⑧脍炙( )口
(1)可以用来形容建筑或艺术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音乐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赞美一个人写作水平高,描写生动,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________
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而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片,猜词语。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朗读时要讲究停顿,下列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2.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1)“陶醉”指兄妹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妹俩“陶醉”的情景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他们“陶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表面上是写兄妹俩,实际上也反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妙的琴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立交桥。
1.《伯牙绝弦》的“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欣赏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贝多芬的__________________,达·芬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了解了_______________的学艺之路。在欣赏艺术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艺术,对艺术产生共鸣,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在学习中借鉴.
五、美文阅读苑。
看 京 剧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的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_____________, 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______________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_____________,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地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位中年男子④_____________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为文中四个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语(填字母)。
A.轻歌曼舞 B.歌舞升平 C.眼花缭乱 D.目瞪口呆
E.瞠目结舌 F.情不自禁 G.不由自主 H.应接不暇
2.在文中用“_________”画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语句。
3.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请从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乐曲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舞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唱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京剧被称为“国粹”,请你再写出两个京剧戏曲的名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百花园。
你肯定学了很多与“艺术”有关的本领,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请详细介绍一下你学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故事,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陌 茵 搏 盲 遭 躁 键 劈 霎 录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拼音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先读准拼音,再读通句子,然后根据音节写出正确的汉字。而在写笔顺的时候,务必要仔细想想老师是怎么示范的。我们不仅要写对生字,还要写美。“陌”字左窄右宽,上下平齐;“茵”上“艹”下“因”;“搏”字左窄右宽,右上不要少写点;“盲”由“亡”“目”上下组成,失去了视力的意思,上面一横较长;“遭”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曹”笔画较多,要书写紧凑;“躁”左窄右宽,“口”较多,大小不一;“键”左小右注意笔画穿插避让;“劈”的笔画书写要上紧下松;“霎”是上下结构,横画较多,要均匀排布;“录”注意下面不是“水。
二、1.①色 ②生 ③妙 ④栋 ⑤工 ⑥绕 ⑦和 ⑧人
①④⑤
⑥⑦
(3)②③⑧
(4)⑥ ② ⑤ ⑧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句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这题既有对成语的识记,又有对成语的理解,只有识记准确才能补充填空,只有理解透彻才能正确分类。补充词语比较简单,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和(2)题是词语分类,形容建筑的有“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巧夺天工”,与音乐有关的是“余音绕梁”“曲高和寡”;(3)赞美一个人写作水平高,描写生动的词语有很多,“妙笔生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按要求选词语填空;(4)在语境中选填词语,填完后,读一读,文通字顺,表达准确即可。最后把词语的序号填写在空格中.
2.眼冒金星 窃窃私语 暗无天日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依据图片猜写成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先看图片,抓住图片中典型的特征,再用词语描绘出图片中的内容。左图一人倒地,头上有跳跃环绕的星星,处于头晕目眩的精神状态,猜成语“眼冒金星”;中间图片一个小女孩跟另一个小女孩说悄悄话,这叫“窃窃私语”;右图是天宇状态,中间的日无光,边缘的天空漆黑,这情景是“暗无天日”。
三、1.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古文朗读停顿。解答这类题时,先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按照句子的含义来判断停顿,找出其中错误的一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错误,正确的应该是“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1)沉醉于美妙的琴声里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们陶醉得连贝多芬离去都没有感觉到。
(2)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 (3)《月光曲》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句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陶醉”的含义是沉醉于美妙的琴声里,“陶醉”的情景,即波涛汹涌的大海,而原文的句子是“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们陶醉得连贝多芬离去都没有感觉到。(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兄妹俩“陶醉”,本质是衬托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3)联系前文可知,贝多芬又给兄妹俩弹奏了一曲,即《月光曲》,“美妙的琴声”就是指《月光曲》。四、1.断绝 知音 高山流水
2.《月光曲》 《蒙娜丽莎》 吴霜 联想和想象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题,然后回顾课文内容,作出相应的解答1.是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是对所学课文的串词训练,回顾课
文,即可填出曲名、神态、姓名等。
五、1.①A ②C ③D ④F
2.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
3.乐曲声:清脆激扬 武打:精彩,出神入化 舞蹈:优美、美妙 唱腔:圆润动听
4.比喻和反复 表现出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
5.例如:金发碧眼的女郎被武打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抓紧男友的手;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陶醉其中,动情地伴着轻歌曼舞用脚打拍子;等等。这些描写生动再现了演出时的盛况,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及京剧的魅力表现了出来。
6.示例:《智取威虎山》 《打金枝》
解析:这道题考査的是课外阅读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短文,再读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相应的解答1.先反复阅读短文,根据情形,选择词语,然后读一读,是不是文通字顺,表达含义明确,就可以确定合适的词语。2.读短文,边读边画,找出相关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语句。3读短文,边读边画,找出相关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乐曲声“清脆激扬”;“精彩,出神入化”的武打;“优美、美妙”的舞蹈;唱腔“圆润动听”;4.“掌声”一词反复出现,“春雷般”是比喻,即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反复,作用是“表现出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5.可以通过列举的方法,列举处观众的表现,并作分析,谈一谈表达的作用即可。6.这是道拓展题,根据自己的积累写京剧名称即可。
六、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审题,弄清写作的对象及内容要求,然后回想自己学过哪些“艺术”,确定对象后,进行选材写作。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美的方式不一样:音乐的旋律美、绘画的色彩美、电影的动感美。同样,不同的艺术品向我们传达的艺术内涵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欣赏。不论哪种艺术形式,都来源于联想和想象,所以,我们要想欣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美,也需要借助于联想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