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10 17: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永定二中 陈丰华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者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议论文的一般常识1、议论文有哪三要素?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怎样?
3、议论文的论据有哪些?
4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那些?
5、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引论-本论-结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注意正音。
2.初步划分本文的论证结构。 读课文小组讨论。论证结构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1、2):
论据:两年前 不久 现在
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3-5):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6-8):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结论(9):自信力的有无…要看地底下。 1、文章怎样提出敌论的论点的? 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研读第一部分:2.提问: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3.提问:文章是如何直接进行批驳的? 分析敌论论据:
(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 非“自信”。 (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 (3)求神拜佛是“自欺”。研读第二部分:4、提问: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5、提问:“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a 讽刺否定 b 表引用 c 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部分(a)6.提问: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 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7、提问:第6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对批驳敌论点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正面树立自己的论点是间接反驳敌论点。 8.提问:作者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请具体指出作者所列举的四种人? 作者历数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发明家;拼命硬干的人:指反抗封建统治和抵御外寇的人民英雄和爱国英雄;为民请命的人:指关心人民疾苦、为民众利益奔走呼吁的政治家、文学家;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险、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改革家和为革命献身的革命家。(光彩照人) 研读第三部分:9.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扬他们,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10.提问: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不为人知)11.提问:课文最后一段如何总结的? 第一句先论论点的前半部分,“中国人”不能看“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不能以偏概全。第二句再论论点的后半部分,“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拿出自己的眼光来看地底下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的事实。 研读第四部分: 第9自然段,概括全文,指出要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脂粉”指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
“状元宰相的文章”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和御用文人的言论。
“地底下”暗指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运用了比喻修辞法。 小结 本文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武器,一举击中其要害。反驳强劲有力。 文章论证特点一由驳论证入手驳倒论点中国人
失掉自
信力了 中国人失掉他信力 中国人发展自欺力文章论证特点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国人
失掉自
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自己去看地底下文章论证特点三破得有力,立得牢固中考大看台一、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反之画 )

a.金钱是万能的。( )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c.读书是成才的唯一途径。( )
d.千里之堤,毁于泥穴。( )
e.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辨析下列是什么论据?
1、李白看见老太太磨针,自己深有感触。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天下兴亡,皮夫有责。”
4、一个穷人在面临饿死的时候,也不接受羞辱的施舍。(事实)(事实)(道理)(道理)
我们是中国人小楫夜泊
三 、听歌曲《我们是中国人》, 你愿意怎样做一个有自信中国人?

四、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自信是一棵长青的草,他是那么生机昂 然,活力充沛; 自信是一棵不老的松, ( );自信是一沟流不完的泉,( )。他是那样屈曲盘旋,苍劲有力她是那样欢歌笑语,创造奇迹我的自信歌 (周兵荣)
身为祖国好少年,常有自信在心间。
八荣八耻不能忘,爱国爱校爱家园。
尊师爱长我常做,团结合作言语欢。
勤奋学习不能少,敢挑重担不谦嫌。
信心百倍争创先,我就是祖国好儿男!
五、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广大人民)(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所有的中国人)(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