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 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第2题图 第3题图
3. 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茎没有背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4. 关于生物体温调节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蛙、蛇在天气寒冷时,会增加活动量来产热
B.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流人皮肤的血液量增多,可以散热
C.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颤抖,可以产热
D.水牛在天气炎热时,食欲减退、活动迟缓,可以减少体热产生
5.X和Y在一宗交通意外中受伤。医生发现他俩的脑部都运作正常,但是为了检查两人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给他们进行如表测试。在两人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 )
伤者蒙眼接受测试 测试结果
X 以针尖刺X的指尖 x感到痛,但没有缩手
Y 以针尖刺Y的指尖 Y不觉痛,也没有缩手
命令Y移动他的手 Y可以移动他的手
A.X-传出神经;Y-传入神经???????????B.X-传入神经;Y-传出神经
C.X-传出神经;Y-脊髓?????????????D.X-传入神经:Y-脊髓
6. 下列现象与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现象 原因分析
A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过少
B 巨人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D 植物根向地生长 受重力的影响
A.A????B.B?????C.C???? D.D
7. 图片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某同学记录的有关科学知识与图片对应错误的是(?? )
A.A图可以表示早饭前进行锻炼后,体内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图
B.B图可表示冷锋过境时,锋面的天气状况。
C.C是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的方向是A—B—C—D—E
D.D图表示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8. 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
第8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9. 小明在1000米中长跑测试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 ??)
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10. 据报道,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下面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⑤是社会行为 ⑥是繁殖行为
A.①④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③⑤
11.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1→2→3→4→5
B.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因为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12. 在不用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的情况下,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以实施多种方案。下列对方案及其原理的分析中,都正确的是(?? )
A.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让生长素移向背光的一侧
C.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D.把植物侧放在地上,让近地侧的茎生长得比远地侧的快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低
腹部红色 高
腹部有红色条纹 高
13.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诱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14. 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这是因为( )
A.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15. 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 )
A.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
C.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D.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二、填空题(共3题;共21分)
16. ( 7.5分 ) 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而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这说明:
(1)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________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行为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17. ( 6分 ) 2015年“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冰桶挑战”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或捐出100美元,该活动的目的是让人们关注“渐冻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内含遗传物质。
(2)当人被冰水浇遍全身时,寒冷刺激人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________中枢,使人出现一些生理效应来维持体温,请写出其中一种生理效应________,此反应的效应器是________。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 ( 7.5分 ) 如图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的腺体是________.
(2)在某山村出现一家三代中都有身高不足一米的男子,但智力都很正常,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19%,可能是________的分泌活动不正常所致.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给患者________.
(4)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6分)
19. ( 8分 ) 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________有关。
(2)拜尔的实验D中,推出几天后胚芽鞘将________(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7分 ) 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 A缸 B缸
步骤一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池塘水
步骤二 水温25℃ 水温25℃
步骤三 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骤四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加入2克蝌蚪饲料
步骤五 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 不加甲状腺激素
步骤六 每天记录蝌蚪生成发育的情况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选择蝌蚪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11分 ) ?某同学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从没有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东西,于是设计了如下“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
材料用具:一小窝蚂蚁,纸盒一个,滴管两支,消毒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
实验步骤: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________?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________?.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5)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四、解答题(共3题;共23分)
22. ( 6.5分 ) 以下是有关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放在窗台上的草本植物会朝向窗外生长,这些现象被称为向光性,是植物对________(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一种适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光线能够使植物体中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________(选填“多”或“少”),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这是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人喝酒喝醉了,走路会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人脑中________,它 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在下列反射中与它不同的是 ????????。
A.眨眼反射?????B.膝跳反射?????C.婴儿吮奶?????D.老马识途
23. ( 9分 ) 材料一 草履虫不喜欢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当草履虫在游动过程中偶然靠近水中的一个二氧化碳气泡时,由于气泡酸性太强,它就停止游动,然后向后游,转动大约30度的角度后,再向前游,如果又游到距气泡太近的地方时,它便重复上述的移动次序,最后聚集在离气泡较远的微酸性区域。
材料二 成年的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到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1)据上述材料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的途径可分为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
行为。
(2)材料一中草履虫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这类行为是动物________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3)材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24. ( 7.5分 ) 下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的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3)骨骼肌战栗(俗称“大冷颤”)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反射属于________?调节。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调节。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芽和幼叶能够产生生长素,加快细胞的生长速率,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植物在扦插繁殖时,由于没有形成根,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差,如果枝条上叶片太多会造成植物体内水分的过多散失,影响成活率,因此需要去除成熟叶片,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答案为:D
2.【答案】C
【解析】A、据图可见:该动物体温在35℃~40℃内波动,A正确;
B、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B正确;
C、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至9时体温开始上升,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
D、生物适应环境,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D正确.
3.【答案】C
【解析】A、实验②③对照,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又看到植物向光源弯曲,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因为光也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①和实验④对照,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C不对;
D、实验①的是空白对照,目的是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
4.【答案】A
【解析】A蛙蛇为变温动物,不需要增加活动来产热,所以错误;
B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流人皮肤的血液量增多,可以散热,正确;
C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颤抖,可以增加产热,正确;
D水牛在天气炎热时,食欲减退、活动迟缓,可以减少体热产生,正确。
5.【答案】A
【解析】由分析可知,反射由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的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 以针刺X的指尖,X感觉痛但没有缩手.X感觉痛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脊髓完好,脊髓能把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但没有缩手,说明传出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
? ? ?? 以针刺Y的指尖,Y不觉痛也不缩手.说明传入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反射活动就无法继续,脊髓也就不能把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就不能产生痛觉.指令Y移动本人的手,Y可以移动自己的手,说明大脑完好.故选:A
6.【答案】C
【解析】A、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B、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
C、植物向光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生长较快,是背光面生长素分布更多。
D、植物根相地生长是因为收到重力作用。
7.【答案】A
【解析】A、图A表示的是进食后,人体内血糖的变化,故A错误;
B、根据图B冷气团的方向,为冷锋过境时,锋面多是阴雨天气,故B正确;
C、图C为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AA—B—C—D—E方向正确,故C正确;
D、D图表示单侧光使植物生长素在尖端分布不均,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C点主要是由于饭后葡萄糖吸收后血糖含量升高,不是糖尿病的表现,A错误;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BC段是因为吸收了大量葡萄糖而升高,B错误;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人体能通过激素调节血糖含量,CD段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C正确;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D错误。
9.【答案】A
【解析】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10.【答案】A
【解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④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①先天性行为;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属于对后代的哺育,属于⑥繁殖行为。
11.【答案】B
【解析】A、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膝跳反射的路线为:1→2→3→4→5,故不符合题意。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而不是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故符合题意。
C、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脊髓不能形成感觉,只有反射和传导功能,人的睡眠也属于高级神经活动,人在睡眠时各种感觉中枢处于休息状态,人们睡着时拍打蚊子和挠痒都是无意识的,是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这些活动的中枢都在脊髓,故不符合题意。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急速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各处,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故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将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从而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少生长慢,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多生长快,从而使茎弯向光源生长。改变单侧光照射的位置(使单侧光反复位于植物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即可出现如图的盆景。由于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所以A错,B对。也可将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背地性,也可出现如图情况,但背地性也属于向性运动。
13.【答案】D
【解析】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有题中提供的信息不正确。A和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以及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的等内容虽然正确但不是本实验的结论。可见D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狼孩不是狼,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他没有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学习行为,因此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生活习性难以改变。
15.【答案】D
【解析】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有躯体运动中枢协调指挥躯体运动完成手势动作;要利用视觉中枢看见手势形成视觉;要有语言中枢理解手语的含义,才能实现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
二、填空题
16.【答案】(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
(3)学习;先天性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白冠雀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白冠雀群(B)中去,待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B鸟群,表明幼雏(a)学习模仿了白冠雀群(B)的鸣叫.因此,a的鸣声基调与A的鸟群相同,这是先天性行为在起作用,而白冠雀幼雏a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后天学习行为在起作用.
不同鸟类的鸣叫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因此白冠雀幼雏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b与黄莺体内的遗传物质不同.
(3)上述实验说明,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动物学习行为的出现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
17.【答案】(1)细胞核
(2)体温调节;颤抖;骨骼肌
【解析】(1)途中①的名称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2)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效应器完成整个反射过程,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有一部分神经冲动向上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从而产生冷觉,战栗产热是由于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导致的,故效应器为骨骼肌;骨骼肌收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产热,以在寒冷中维持体温的恒定.。
18.【答案】(1)①垂体
(2)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3)④胰岛;注射胰岛素
(4)⑤卵巢
【解析】(1)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垂体分泌的一些促激素,可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胰岛散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给患者注射胰岛素.
(4)“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发育.
三、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胚芽鞘尖端(或尖端)
(2)向左弯曲
(3)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或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与胚芽的生长有关)
(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
【解析】(1)在达尔文的实验中,对照组是有胚芽鞘,实验组是切去胚芽鞘尖端,该变量是胚芽鞘尖端,通过实验结果:对照组向光弯曲,实验组不生长也不弯曲,得出结论:植物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
拜耳的实验是把胚芽鞘尖端分别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上,观察其生长方向,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右弯曲,推测把胚芽鞘尖端放于被切去尖端且处于暗箱中的胚芽鞘切面的右侧上,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3)温特的实验是用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可作为物质的载体)块放在被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上,观察其生长方向,实验结果是胚芽鞘向右弯曲,那么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的原因无空白对照不能得出实验结果,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所有对照组:将未经处理过的相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观察生长现象。
20.【答案】(1)步骤三不够严谨;应改为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以上)
(2)甲状腺激素
(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青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4)蝌蚪的发育时间短;蝌蚪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形态变化明显
【解析】(1)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A缸与B缸对照,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验证假设成立,得出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青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答案】(1)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2)糖
(3)加糖水
(4)A
(5)设计的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组别 蚂蚁数
1 加糖水棉花团 加清水棉花团
2
3
【解析】(1)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由我们的生活经验可做如下假设: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2)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糖.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加糖水的棉花团处聚集,较少的或没有蚂蚁聚集在加清水的棉花团附近,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设置重复组,能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5)假设设置重复组,做三次试验,设计的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组别 蚂蚁数
1 加糖水棉花团 加清水棉花团
2
3
四、解答题
22.【答案】(1)光合作用;多
(2)小脑
(3)D
【解析】(1)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3)缩手反射和ABC都是非条件反射;D是条件反射,故选D。
23.【答案】(1)先天性;学习
(2)先天性;生来;遗传物质
(3)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学习
【解析】(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生物学功能可以分为繁殖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等。
材料一中草履虫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3)材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24.【答案】(1)产热和散热(或散热和产热)
(2)脑干
(3)神经;效应器
(4)激素(或体液)
【解析】(1)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里;当气温低时,汗腺?
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里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里.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从而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2)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调节人体的血压、心跳、呼吸、体温等神经中枢。
(3)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冷的刺教就会收缩,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此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传出神经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所以骨骼肌以及相应的神经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
(4)肾上腺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它分泌激素调节体温属于激素(体液)调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