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八年级(上)期中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南京条约》条款中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作用的是(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道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3.王兵在参加电视台“超级小英雄”栏目中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王兵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你是观众中的一员,你会选择(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小华在暑假里参观位于南京的某农民起义领导人的府邸时,拍到了一些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 如图所示。这位领导人是( )
A.陈化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邓世昌
5.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由此开始。据此回答6﹣8题。
6、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活动不包括(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一批新式学堂 D.筹建中国近代海军
7.下面四幅图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体现“自强”口号的是( )
8.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令中国人无法忘却的战争。据此回答9﹣11题。
9、“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关天培抗击侵略者 B.痛击洋枪队
C.旅顺大屠杀 D.廊坊狙击战
10.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全舰官兵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当时致远舰的管带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丁汝昌 D.叶志超
11.《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12.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3.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民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反清灭洋 D.救亡图存
14.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如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6.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政治组织时,搜索到了如图所示材料,他们在研究的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强学会 D.共产党
17.《时局图》(如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中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钟的作用。漫画反映出( )
A.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帝国主义联合清政府共同打击太平天国运动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8.1913年3月,哪一事件的发生成为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
A.宋教仁被刺杀
B.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C.护国战争爆发
D.护法运动失败
19.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如图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实现共和 D.军阀割据
20.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22分)
21.(10分)
(1)图一的寓意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与这一座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领导人是谁?
(2)图二中的两件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多年,后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给中国,你知道导致这两件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吗?(提示:从历史事件和掠夺人员角度回答。)
(3)以上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都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存在的哪一突出矛盾?
22.(12分)
(1)图一中的文献是哪个阶级设计的治国方案?这一方案体现了这个阶级的什么愿望?
(2)图二中的文件是哪个阶级制定的治国方案?这一文件体现了这个阶级的什么愿望?
(3)以上两个治国方案,从实践结果看有什么共同点?请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23.(18分)中华民国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的中华民国具有的特征对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选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万户涕零,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中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取代“帝国”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民贼”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称他为“民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的作者当时参加了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加这一运动的还有哪些人?请举出两人。
(4)结合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一下20世纪初期的中华民国具有什么特点?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C; 3.D; 4.C; 5.A; 6.B; 7、A 8、D 9.C; 10、B
11、B 12.C 13.B 14.B 15.D 16.B 17.B 18.A 19.D 20.C
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22分)
21.
22.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