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上期末综合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六上期末综合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8 09: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未综合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文基础。(本模块的选择题都是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7分,第17小题5分,共2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刚劲苍劲 哈达哈欠 要挟要求 B.正月正在 佛像神佛 五行行动
C.供品供词 畜生家畜 号角号叫 D.数字数学 桂冠树冠 挨近挨个
2.下面的几组词语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旷野之地(kuàng) 吟诵(yǐn) 哺育(bǔ)
B.高楼大厦(shà) 转送(zhuǎn) 好奇(hào)
C.智慧结晶(jīng) 勉强(qiáng) 沉没(mò)
D.怒目圆睁(zhēng) 怒号(háo) 患难(ná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残疾 气概 身无分文 流连忘反 B.宽厚 张慌 溜之大吉 忐忑不安
C.竭力 泰然 刻骨铭心 十指连心 D.强制 忙然 不由分说 张冠李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看了灾难影片中逼真的地表撕裂的画面,感到心惊肉跳。
B.我们班长虽然只有十二岁,但他对我们非常好,和蔼可亲。
C.航空母舰在大海上也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D.门外的巨响,让正在做作业的我大吃一惊。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一句中,“破”的意思是( )
A.超出 B.花费 C.使损坏 D.打败
6.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小路上,让我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是它洁白无瑕的花朵,还有它______________、淡雅的香味。
A.陶醉 不仅 清幽 B.沉迷 不仅 幽静
C.陶醉 虽然 清幽 D.陶醉 不仅 幽静
7.给下列句子填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因为……所以…… ②不仅……而且……
③如果……就…… ④虽然……但是……
(1)今天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累了一点儿,( )感到很快乐。
(2)( )地球有吸引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掉,不往上飞 。
(3)(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越走越宽。
(4)这种地板砖( )坚固,( )美观。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8.“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对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两个孩子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
B.“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C.“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十分犹豫,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D.“熬”的意思是煮,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每天煮鱼汤过日子。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桑娜无论自己受苦,都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B.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松树。
C.《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 D.我一定改正不好的缺点。
10.在下面的句子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雀猛地从香樟树上飞起,________________,直冲云霄。
A.仿佛利箭离弦 B.如同猛虎出山 C.像陀螺打转转 D.好似炮弹出膛
11.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有个人因为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这个人物粗中有细,英勇豪爽;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物,他曾鞭打督邮,大喝三声吓死曹将,喝退百万曹军。这两个人物是( )。
A.鲁智深、关羽 B.李逵、张飞 C.鲁智深、张飞 D.李逵、关羽
12.下列名句与右面的漫画主题相符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
1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中访友》是写作者去山中访问一位老朋友的事
B.《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C.《唯一的听众》一文中的老人是一位耳聋但喜欢音乐的人
D.《索溪峪的“野”》一文采用先分后总的写法,分别从“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14.“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地滋养了万物,人类没有专享他的特权
B.有了大地,人类才能生存,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因此人类应该爱护大自然
C.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改变大地,我们才是大地的主人
D.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15.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如果你是詹天佑身边的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话,你会怎样想?最佳答案是( )。
A.詹总工程师是在鼓励我们要认真工作啊!
B.詹总工程师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勘测、计算等都不能出丝毫的差错。这不正表现了他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吗?
C.詹总工程师是在批评我们工作人员工作马虎,不负责任。这表现了他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
D.詹总工程师是在教导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16.下列选项中,与热爱祖国无关的一项是( )。
A.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7.根据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
古诗不仅描写了美丽的景物,还让我们从中获得了一些深层次的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无私奉献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让我们想到了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
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菊花力压群芳、超凡脱俗的美;“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想起了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老师们……
18.阅读下面的一段话,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近几年,中国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雾霾面前谁都没有特权,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没有什么比呼吸更重要。连北大校园里蔡元培等先贤的雕塑也被戴上了口罩,人们不禁发出“十面霾伏,何时才是尽头”的疑问。人们给雕塑戴上口罩的原因是( )。
A.避免雕塑受到雾霾的影响,遭到破坏
表达人们对雾霾天气的忍无可忍,呼吁政府加快解决环境问题
C.这些雕塑都是一些知名人士,给他们戴上口罩表达了人们对这些人士的尊敬
D.这种现象是一种行为艺术
二、阅读短文,完成问题。(48分)
(一)阅读《绝种动物墓碑》,完成19-31小题。(本模块的选择题都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23分)
绝种动物墓碑
在美国纽约的动物园有一个“濒临灭绝物种公墓”。近年来,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黄昏,不管阴晴雨雪,都有不同肤色的人默默地来到墓地,为当年灭绝的动物们竖立墓碑。Cāng máng暮色里,墓碑肃立,发人忧思。
在北京麋鹿苑也有一片墓地,墓碑和十字架林立。这里集中了我们中国人为业已绝迹的地球村民—— 动物们竖立的墓碑。墓碑上镌刻着该种动物“绝种”的时间,字迹 níng zhòng、庄严。
科学界普遍认为,今天物种灭绝的速度,已大大超过了物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死亡的速度。如果按现在每小时有3个灭绝的速度,3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物种将“上西天”。这将是令人沉痛的现实!在每一个日子都伟大、都有创造、都富含科技的21世纪地球村屋前屋后的陆地、湿地和海洋,确乎是早被自封为响当当的“最高级动物”们改造的改造、改变的改变了。沼泽寒潭,干涸龟裂,即便是败柳摇落的凄凉风景,也难以再现了。郁郁森林,离离草地,不是变成了光山、荒漠,就是变成了城市和道路,任谁也无法阻挡。“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风景已成过去,只能引发凄怆感喟,伤心哀叹。
我们能够让地球村里的“死亡区”如同瘟疫,( )地扩大、 màn yán吗?或许,为绝种动物
竖立墓碑很快将不再是黑色的时尚,而将成为最高级动物们的“家常便饭”。
美国多墓地,然而,即便是晚秋,映入你眼帘的墓园也是绿草无边,安谧宁静,很难让你读出多少哀伤和恐怖。然而,当你走入灭绝动物墓碑林立的墓地,你的感觉迥然不同 —— lǒng zhào你的恐惧、孤独,可能比寒夜独行荒山野岭更甚。
在潇潇难歇的春雨中,北京麋鹿苑“世界灭绝动物公墓”通告牌上的每一个汉字,都是给“最高级动物”们敲响的一记警钟: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孤独地寻找配偶,当最后一只没有留下后代的雄鹰从天空坠向大地,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沼泽上空回荡……人类,就等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19.根据文中的音节,下列书写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苍茫 疑重 慢延 笼罩 B.仓茫 凝重 曼延 拢罩
C.苍茫 凝重 蔓延 笼罩 D.苍莽 凝重 蔓延 拢罩
20.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是( )。
A.明目张胆 B.肆无忌惮 循规蹈矩 D.胡作非为
21.下列词语中的“绝”字和“绝种”一词中“绝”字意思相同的是( )。
A.绝妙 B.绝迹 C.绝技 D.绝对
22.文中“最高级动物”指的是( )。
A.鲸 B.大象 C.人类 D.恐龙
23.“地球上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物种将上西天”。”这句中“上西天”指( )。
A.到西方旅游 B.死亡 C.到印度去 D.到西方去
24.文中画浪纹线的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25.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黄昏,不管阴晴雨雪,都有不同肤色的人默默地来到麋鹿苑,为当年灭绝的动物们竖立墓碑。
B.墓碑上镌刻着该种动物“绝种”的时间,字迹活泼。
C.今天物种灭绝的速度,还没有超过物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死亡的速度。
D.郁郁森林,离离草地,不是变成了光山、荒漠,就是变成了城市和道路。
26.“沼泽寒潭,干涸龟裂,即便是败柳摇落的凄凉风景,也难以再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好了,变美了 B.人类改造地球的幅度大
C.再也见不到这些凄凉的景致了,很高兴 D.对人类大力改造自然的赞赏
27.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8.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29.“你的妈妈有皮草大衣吗?我妈妈的不见了!”观察右面的图片,有人说这是一张催人泪下的图片,你能说出这张图片的真正含义吗?

30.如果你看到爸爸与朋友在饭馆中吃野生动物,你该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
31.如果让你就“保护野生动物”拟一条宣传标语,你会如何写?
(二)阅读《国重于家,德先于艺》,完成32-41小题。(本模块的选择题32-35小题为单项选择题,36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37-41每小题4分,共25分)
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家有一条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凡拜他为师,( )子侄亲友,徒子徒孙,( )要先接受这八字祖训的(教诲 教训)。
梅兰芳自己就是实践这八字祖训的光辉典范,一生爱国忠贞不渝,一世修德坚持不懈。稍有常识的人,大都知道梅兰芳在抗战时期为了不给日伪演戏而蓄须明志一事,可不一定知道他因此而遭受的种种磨难。
因为他拒不演戏、不参加日伪组织的各种活动,所以伪特务三天两头打电话,寄恐吓(hè xià)信,进行威胁利诱。有一次,大汉奸储民谊还亲自出马,到梅家威逼。梅兰芳以病推托,拒绝会见。储民谊便转而劝说梅夫人:“请你慎重转告梅博士,去南京演出,汪精卫主席已同意撒销。但是,由他率团赴东京,是政府既定了的。要知道日本警备司令部的黑木太郎,可不是好惹的,他是出名的暗杀专家。”梅夫人不卑不亢地回敬道:“不过你应该知道,梅先生的个性是响当当的,他一生宁折( zhé shé)不弯,卧薪尝胆可以忍受,强项低头绝对做不到!”储民谊被泼了一盆冷水,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梅兰芳以唱戏为生,不唱戏就没有收入,一年半载尚可靠积蓄为生,时间一长就难以为继。特别是他要养几十口人,除了直系家属还有人的班底,以及离乡背井的师兄弟等。这些人,不是年老体衰,便是病残缠身,甚至还有几个卧床不起的老一辈。为(维持 坚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他只得不断变卖家产, 甚至包括珍贵的祖传宝物。最后,能卖的家产都变卖了,只好靠借款生活。日伪特务又从中捣乱,借款也很难借到了。后来,梅兰芳受程砚秋种菜养家的启发,以作画谋生,再穷再困也不变节,宁可饿死也不卖国。
日伪特务常年累(lěi lèi)月无休止的骚扰,让梅兰芳不得安宁,心力交瘁。迫于国际舆压力,虽然日伪特务不敢直接加害梅兰芳,但是一直对梅宅严密监视,动不动就上门搜查,亲朋好友都不敢来往。大师兄二鹏外出理发,被日本宪兵无故打得头破血流;梅兰芳的爱徒毕谷云,遭到伪警察局的绑架;上海滩的地痞流氓,也不断来寻衅闹事,敲诈勒(lè 1ēi)索,闹得梅家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面对乌云压顶,梅兰芳凛然不屈,矢志不渝,在堂屋正厅的中央墙壁上,挂了一幅《窦娥向天图》。(醒目 明显)的题款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聚沙靠毅力,集花须乐观”。砥砺自己及家人要有毅力,要乐观,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逆境中,梅兰芳始终(严守 守护)祖训,坚持爱国至上的第一美德。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正是梅兰芳大师的最好写照,正所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xià zhé lěi lēi B. hè zhé lěi lè
C hè shé lěi lè D.xià shé lěi lè
33.对文中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恰当的一组是( )。
A.教诲 坚持 醒目 严守 B.教训 维持 明显 守护
C.教诲 维持 醒目 严守 D.教训 坚持 明显 守护
34.在第1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
A.即使……也…… B.无论……都……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35.文中与“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意思相对应的四字词语是( )。
A.忠贞不渝 B.坚持不懈 C.不卑不亢 D.凛然不屈
3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在抗战时期蓄须明志是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
B.在抗战时期,梅兰芳冒着生命危险与日伪周旋,假心假意参加日伪组织的各种活动。
C.在困境中,梅兰芳受好友程砚秋种菜养家的启发,以作画谋生,再穷困也不变节。
D.梅兰芳之所以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艺术家,是因为他精湛绝伦的表演艺术。
E.梅兰芳一生遵守并实践“国重于家,德先于艺”的祖训,一生爱国忠贞不渝,一生修德坚持不懈。
37.这篇短文记叙了梅兰芳拒不演戏、不参加日伪组织的各种活动,而遭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磨难。读后你觉得梅兰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8.第4自然段写梅兰芳为了养活几十口人而不得不变卖家产,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39.作者认为梅兰芳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艺术家的原因是什么?
40.请结合短文谈谈你对“国重于家,德先于艺”的理解。
41.梅兰芳先生是我国京剧界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对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你了解多少?可以搜一搜,制作一张“人物卡片”。
梅 兰 芳
人物称号
(1)
照片
代表剧目
(2)
主要事迹
(3)
人物评价
(4)

三、写作。(30分)
42.“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读了《爸爸的鼾声》,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鼾声”也可以入诗!生活中诗的题材真是无处不在呀!想一想,还有什么也能入诗,试着写一写吧。(5分)
43.你喜欢读书吗?你有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对“读书”你有怎样的想法和建议?你想把哪本书推荐给其他同学?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项写一写。自拟题目,不少于400字。(2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D 解析:本题是对多字音的考查。解题时,要结合多音字所在的词语,根据意思判断读音。A项中的“哈”分别读“哈(hǎ)达”和“哈(hā)欠”;B项中的“正”分别读“正( zhēng)月”和zhèng)在”;C项中的“号”分别读“号(hào)角”和“号(háo)叫”。
2.B 解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解题时,要熟记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A项中“吟诵”的吟”应读yín;C项中“勉强”的“强”应读 qiǎng;D项中“患难”的“难”应读nàn。
3.C 解析:本题是对字形的考查。解题时,要仔细辨别字形。A项中“流连忘反”的“反”应为“返”;B项中“张慌”的“慌”应为皇”;D项中“忙然”的“忙”应为“茫”。
4.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解题时,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读一读,看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通顺。A项中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句中来形容“我”看了灾难片后害怕的心情,非常恰当。B项中“和蔼可亲”指人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一般指老人或长辈,而班长只有十二岁,用在他身上显然是不合适的,C项中“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相比于其他船舶,航空母舰的规模体积要大得多,所以用“庞然大物”是合适的。D项中说因为巨响“大吃一惊”,也符合语境。
5.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解题时,先回忆学过的文言文中该词语的意思,再结合题目和选项,选出正确的解释。本题中,“破琴”的意思是把琴摔破,选项中比较接近“破”的意思的是“使损坏”。
6.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解题时,要理解词语意思的不同点,并结合语境来选择。“陶醉”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迷”指深深地迷恋。“陶醉”是说种享受,而“沉迷”有贬义的味道,通常是说陷在不好的事物里。所以第一空应该选“陶醉”。第二空是关于关联词搭配的题目,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第三空前有“还”,所以应该选择“不仅”与之搭配。“幽静”指寂静,用来形容白兰花的花香不恰当,所以应选“清幽”。
7.C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运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和两个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本题中,第1句的两个短句之间是转折关系,选择“虽然……但是……”;第2句的两个短句之间是因果关系,选择“因为……所以……” 第3句的两个短句之间是假设关系,选择“如果……就……” 第4句的两个短句之间是递进关系,选择“不仅……而且……”。
8.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解题时,要先回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可知,渔夫一家的生活很艰苦,如今又收养了两个孩子,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是渔夫并没有觉得为难,也没有犹豫,而是为了两个孩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9.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是关联词运用不当,“无论……都……”应改为“宁可……也……”; B项是用词不当“屹立”一般形容较大的建筑物,应改为“挺立”;D项是词语重复,“缺点”本来就是“不好的”,应把“不好的”删掉。
10.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给出的四个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首先要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然后作答。B项猛虎出山和云雀起飞没有可比性,因此先排除。C项陀螺是转动的,但云雀起飞时是快速直冲出去的,故不恰当。D项炮弹出膛速度过快,与云雀起飞的实际情况差距过大,故不正确,所以A项最恰当。
11.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外名著的积累。解题时,首先要对中国四大名著有所了解,然后认真阅读题目,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12.C 解析:本题考查对漫画的理解。解题时,首先要观察漫画,理解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理解选项中句子的含义。仔细观察漫画,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赞扬十分之九都是谎话”中看赞扬”大多数都是“谎话”,只有真正能指出缺点并进批评的,才是“真言”。这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3.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时,要对课文内容准确掌握,并能结合课文内容准确作出判断。A项《山中访友》是写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C项正确的理解是老人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自己是个聋子目的是让“我”能有勇气继续拉琴。D项《索溪峪的“野”》一文应该是采用总分的写法,而不是分总的写法。
14.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题时,抓住重点词语“不属于”“属于”来理解,把握大地与人类的从属关系,从“不属于中可以得出结论—谁也没有权利,也没有可能对大地拥有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破坏大地的完整和庄严。从“人类”“属于”“大地”我们读出了大地拥有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综上所述,人类不可能成为大地的主人,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
15.B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的理解。这句话是对詹天佑的语言描写。这样的描写,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詹天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找出选项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即可。
16.A 解析:本题考査对课外名言警句的理解。解题时,要理解名警句的意思。A项“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的意思是要想知道天下的事情,就要多阅读古人的书籍,这是关于勤奋读书的。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关于热爱祖国的。
17.化作春泥更护花 造物无言却有情 春天还会远吗 此花开尽更无花 润物细无声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平时要注意多积累优美的名句和诗歌等,多读多记。解题时,先找题目中给出的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8.B 解析:本题考查对片段内容的理解。解题时,要仔细阅读图文资料,抓住关键语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题目给出的资料中的关键词是“雾霾”“口罩”。雕塑在雾霾中是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的,如果有影响,戴上口罩也不能解决间题那么人们为什么给雕塑戴上口罩呢?人们这样做还是在忧虑环境问题,显然A、C两项的说法是有偏差的。这种现象不是行为艺术,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
二、(一)19.C 解析:本题是对字形的考查。解题时,要结合语境,辨析形近字的偏旁部首,熟记字形。“苍茫”的“苍”不要错写成“仓”,注意上面是“艹”;“凝重”的“凝”偏旁是“”不是“氵”;“蔓延”蔓”上面有“艹”;“笼罩”的“笼”部首是“”,不是“扌”。
20.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词语的确切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从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使用对象、感彩等方面加以分辨。“肆无忌惮”的意思是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在文中是形容瘟疫扩大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个词用来形容瘟疫扩大都不恰当。
21.B 解析:本题是对字义的考查。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再理解字的意思,然后作出判断。“绝种”的“绝”是断的意思;“绝妙”的“绝”的意思是极,极端的;“绝技”的“绝”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绝对”的“绝”是定,肯定的意思;“绝迹”的“绝”是断的意思,故选B。
22.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一是要了解词语原本的含义和用法;二是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它指代的具体内容;三是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带入原文,看看是否合适我们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最高级动物”指的是人类。
23.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上西天”原意是佛教指到极乐世界,文中的意思是球上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物种将灭亡。
24.B 解析:本题是对说明方法的考查。解题时,要熟记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这些说明方法的特点。本题中用数字“每小时有3个”“30多年后的2050年”“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来具体表现物种灭绝的速度快,是列数字。
25.D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要整体把握短文内容,再根据选项逐一判断。A项,人们是来到美国纽约的动物园,而不是北京麋鹿苑;B项,墓碑上镌刻的字迹凝重、庄严,而不是活泼;C项,今天物种灭绝的速度已大大超过了物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死亡的速度。只有D项符合文意。
26.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我们要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具体到本题,要结合“沼泽寒潭”“干涸龟裂”“即便是”“也难以”等关键词语来理解,这些词语体现了人类改造地球的幅度大。
27.示例:短文以具体的数字向我们介绍了动物灭绝的惊人速度,告诉我们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短文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我们般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是从核心语句入手,二是循主要线索,三是层层概括。解题时,我们先通读全文,找到核心语句“北京麋鹿苑‘世界灭绝动物公墓’通告牌上的每一个汉字,都是给“最高级动物’们敲响的一记警钟”,然后给短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最后根据每层的意思概括出主要内容。
28.示例:屠杀珍稀的动物就是灭绝人类自己!不保护动物,最后受伤的是人类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题时,要联系全文,抓住重点句“就等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来理解。
29.示例:这张图片是在呼吁人们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动物,我们要尊重和爱护其他生命。
解析:本题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解题时,我们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文字和图片,先了解题目的主要内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找到内在的含义。结合图中小狐狸那种幽怨的眼神以及它的话,我们能理解到因为人类对美丽、对温暖的需要把狐狸的皮毛剥下来做成了衣服,可以得出结论:这张图片在呼吁我们,不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伤害无辜的动物。
30.示例:爸爸,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而且它们也有自己的亲人,如果我们把它们吃了,它们就再也回不去了,那它们的亲人该多么伤心啊!况且吃野生动物还有可能损害我们的健康,所以别再吃它们了。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首先从情感上劝说:动物也有亲人,如果吃了它们,它们的亲人也会伤心。然后从道理上劝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而且吃野生动物有可能会传染疾病,对身体造成危害。
31.示例:爱护动物,让人类不孤单!
解析:本题考査写宣传语的能力。编写宣传语,要注意用语的精练准确,要巧用修辞。注意本题要突出保护动物这一主题,然后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也有情感等角度写,写的时候注意用上修辞手法。
(二)32.B 解析:本题是对多音字的考查。解题时,要清楚不同读音意思不同,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选择。如“勒”读lei时,意思是用绳子等捆住或套住,再用力拉紧;读|e时,表示收住缰绳不使前进,强制,刻等意思。本文中“勒索”的“勒”表示强制的意思,因此读。其他几个读音也这样选择,答案为B。
33.C 解析:本题是考査辨别近义词的能力。解题时,应先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如“维持和坚持”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仍有细微的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淆。“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通过对短文的理解,选维持”更为恰当。其他几个词语也这样选择。
34.B 解析:本题中前后两个短句是条件关系,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B项。
35.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题时,先通读全文,然后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梅夫人不自卑也不高傲的句子,最后在相应段落中找出词语。
36.BD 解析:本题是对短文内容的考查。解题时,要认真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判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和文章一致。梅兰芳并没有参加过日伪的任何活动,B项是错误的;梅兰芳之所以能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艺术家,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绝伦的表演艺术,还因为他“一生爱国忠贞不渝,一世修德坚持不懈”,D项是错误的。
37.日伪特务的恐吓与威胁利诱 贫困 日伪特务无休止的骚扰 热爱祖国、坚强不屈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解题时先明确题目要求,再到文中找到相关段落,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解答本题时,应先通读全文,然后在文中找出梅兰芳受磨难的段落,最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并通过这些事情体会梅兰芳是什么样的人。
38.将梅兰芳先生遭受的磨难作了着重刻画,凸显了梅兰芳在极大的磨难中也始终不忘民族气节的崇高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解题时,首先通读全文,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通过阅读第4自然段,可以了解到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遭受的磨难,目的是表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39.作者认为,梅兰芳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艺术家,有两点原因,一是精湛绝伦的表演艺术,二是坚持爱国至上的第一美德,以及令人景仰的高风亮节。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然后从文中搜集相关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归纳出答案。
40.示例:在我们心中,国家要比我们的小家重;对个人来说,品德高尚要比演艺精湛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时,应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其实文章通过描写梅兰芳的遭遇,赞美他的高贵品质,就是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习梅兰芳的高贵品质。
41.示例:照片略 (1)“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2)《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 (3)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4)他之为人不但谦和,且极讲信用而仁慈,又自爱而讲气节。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课外知识的搜集和积累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对梅兰芳这一人物深入了解。
三、42.解析:《爸爸的鼾声》用一个很常见的题材写出了有意思的诗句。我们写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身边有什么题材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比如,我们的写字声、读书声,钟表的嘀嗒声等,一定要写出特点。诗的格式可仿照《爸爸的鼾声》,也可以按其他的格式写。
43.解析:我们可以从三个话题中任选其一进行写作。要联系自己的实际,选择最感兴趣、平时生活中积累最多、最有切实感受的话题来写,这样才能保证习作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无论我们选择哪一个话题,都应该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写作之前,我们还要确定行文的线索,做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比如读书的故事,我们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回忆读书的经历。行文时,我们要做到内容具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人的表现都融入习作之中,细节描写要体现真情实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