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论教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论教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7 10: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 8课论教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典范(diǎn) 恪守(gè) 箴言(jiān)  自吹自 擂(léi)
B. 涵养(hán)? ?? 允诺(yǔn) ??妨 碍(ài)? ???? 矫揉造作(jiǎo)
C. 愚 蠢(chǔn)? ?遗 憾(hàn) ?? 尴尬(gān) ????絮絮 叨叨(dāo)
D. 谦让(qiān) ??积 淀(diàn) ?? 谚语(yàn)? ???大发雷 霆(tíng)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贸然    疲惫不堪    一意孤行
B. 缺陷    杉杉有礼    扭捏作态
C. 遵循    莫不关心    疲惫不堪
D. 喧哗    轻而易举    待人处世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浅见和 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 学校的树荫下,一群 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 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 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 理所当然的。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④②③⑤①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 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 “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 “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汉语拼音辨析能力。汉字中音近音似的汉字颇多。最好的办法是依据语境,理解记忆。A.“恪”应读作“kè”,“箴”应读作“zhēn”。故选A。
2.【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汉字字形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认真辨析字形,选出符合题意的一组。B.“杉杉”应写作“彬彬”;C.“莫”应写作“漠”;D.“世”应写作“事”。故选A。
3.【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紧紧把握成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选B。
4.【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题排序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本语段讲了“才德”与“美的人”的关系,②“无疑地”体现了与文段开头句句意的承接,可作为第一句;⑤句中“同时”体现了与上一句句意的衔接,可作为第二句;③可更解为对以上两句的总结,可作为第三句;④与上一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句意,衔接最紧密;①“但是”一词虽体现了语意转折,也可理解为对以上句段的总结,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⑤③④①。故选C。
5.【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解答此类题,需要细读选文,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准确理解论据表达的意思。ABD三项分析恰当;C项分析错误,“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这个事例与守不守规矩无关,不能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故选C。
6.【答案】【小题1】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小题2】
引出论点。不能,因为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解析】
此题考查提炼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把②③④⑤自然段开头的中心句归纳概括一下,就可以得到本文的中心论点了。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开头段的作用及结构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我们要认真地阅读文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细读本文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出本文开头段的作用,并揣摩出第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即可。注意回答时要先表态:能还是不能。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为:引出中心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引用钱先生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第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这三段从个人到家庭到政府,层层递进来论证中心论点。
7.【答案】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
此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立论的论证方法通常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驳论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法。找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方法入手,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快速准确且保证万无一失。但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或几种方法兼用。分析作用时,要清楚每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将文章的相关内容和文章论点带入其中即可,论证方法和作用都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一一分析其作用。此题运用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8.【答案】(1)【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憨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示例二】B句是传承千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妙言。
(2)【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潜力无穷的。我们不能让家风家训越来越缺失。
(3)下联:【示例】懒惰可毁百年家

【解析】
此题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强调文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强调生活体验,强调自主表达、创新思维,强调对材料的分析整理等实践能力。
(1)此题考查学生围绕观点阐述理由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题中任一句话作为家规,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理由充分,能支撑观点即可。80个字的上限也是一个硬性规定,注意这个具体要求。
(2)此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漫画中所配的文字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领会漫画的寓意有很大的帮助。看漫画的夸张之处,这往往是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抓住图片中的人物神情和语言,联系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3)此题考查学生写对联的能力。写对联要注意运用对偶的写法,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对人要有所启发。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