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27 09: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下列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C? )
①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覆灭 ②辽沈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北平和平解放
①②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3.“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A )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4.下面关于重庆谈判叙述错误的是(D  )
A.为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B.是蒋介石欺骗人民的幌子
C.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5.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三大战役是( C )
A.转战陕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B.挺进中原、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6.右图是邓小平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题词,该战役的主要指挥官有( D )

①刘伯承 ②谭振林 ③粟裕 ④陈毅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目标是( C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北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大别山根据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有一种失败叫占据,有一种胜利叫撤退。”以下史实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B )
A.重庆谈判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抗日战争的胜利
9.延安的《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的重要报纸。1949年4月24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可能会刊登的新闻有( B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解放东北全境
C.北平和平解放 D.解放中原地区
10.下面为解放战争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C )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建立新中国
C.推翻国民党统治 D.实现国家统一
1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 C )
①诚心诚意和中共商讨国家大事 ②发动战争的准备不足 ③采取假和平策略欺骗人民 ④把拒绝和谈、制造内战、破坏和平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2.重庆谈判本是蒋介石导演的一幕戏,可是假戏真唱起来了。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 D )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
B.向社会各界表明了中共努力争取和平的诚意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13.哪一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C )
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4.华北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古城北平得到和平解放。这是哪一战役的成果 ( B )
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是为了( C )
A.创建黄埔军校?B.解决西安事变 C.争取国内和平?D.宣传抗日主张
16.1947年,国民党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C )
A.中原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江西苏区
C.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
17.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C )
A. 减租减息政策 B.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D. 交租交息政策
18.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C?)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B.④??????C.①④?????D.②③
19.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部队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 ( C )
A.朱德 B.陈毅 C.彭德怀 D.邓小平
20.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抗日民主政权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
材料二 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
材料三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土地政策?这一政策主要在中国什么区域实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农村存在着什么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属于哪一文件的内容。根据这一文件解放区实行了什么样的土地政策?

答:(1)减租减息政策。抗日根据地。
(2)地主、富农人口少占地多;农民人口多占地少,终年劳动却不得温饱。(意思相近即可)
(3)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政策: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2.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个时期哪一事件?
(2)就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该事件的解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国共产党参加图二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取得怎样的成果?后来落实情况如何?
答:(1)图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安事变;图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
(2)和平解决。影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签订了“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役名称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万头) 粮食(亿斤)
辽沈战役 160万 13800副 6750辆 80 0.7
淮海战役 150万 30.5万副 88辆 6300 4.3
平津战役 180万 20000副 40辆 100 3
合计 490万 33.88万副 6878辆 180 8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依据材料一,我们从图表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2)依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3)依据材料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4)依据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系?

答:(1)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2)1949年4月20日,从西起江西的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3)把国民党彻底歼灭。
(4)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毛泽东电文节录(1945.8.20)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若不速予剿除(共产党),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弃,自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

(2)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谈判有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材料中找出依据。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答:(1)重庆。
(2)理由:为了避免内战、建设国家,共商大计。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态度:极端仇视,力图消灭。依据: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电。
(4)态度: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于1945年8月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