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原卷版)
☆知识梳理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CO物理性质
(1) 、无味的气体;(2) 水;(3)密度 。
2、比较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CO2
(二)CO化学性质
一)一氧化碳燃烧实验
1、现象: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 ,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的气体。
2、分析: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注意事项: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 ,故点燃前,一定要 。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实验步骤:
(1)通:加热前,先通 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点:点燃 灯加热。
(3)撤:还原结束,撤走加热CuO的 。
(4)通:继续通 。
2、实验现象:
黑色的粉末变成 ,澄清的石灰水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 。
(2)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 。
(3)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还原得到的铜 。
(4)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 。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 。
(三)一氧化碳中毒
1、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 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 而窒息,甚至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处理
处理方法: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医院急救。
3、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水
澄清石灰水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二、二氧化碳性质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实验现象:高的蜡烛 ,低的蜡烛 。
现象分析:(1)CO2既不能 ,也不 ;(2)CO2密度 。
2、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1)二氧化碳气体 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 。
(2)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
3、灯火实验: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恰当?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被 。
分析:CO2 后,使瓶内的 ,大气压把瓶压扁。
5、小结: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2
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1)实验分析
(I)喷稀醋酸:现象:紫花变成 ;分析:稀醋酸能使 。
(II)喷水:现象:紫花 ;分析:水不能使 。
(III)直接放入CO2中:现象:紫花 ;分析:CO2气体不能使 。
(IV)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现象:紫花变成 ;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将第四朵花取出加热或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实验
(1)现象:石灰水 。
分析: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思考: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因为炭火盆燃烧产生 ,石灰浆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钙比较坚硬,这样墙壁能变坚硬,由于生成水所以会有些潮湿。
三、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作用: 、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汽水、 等。
2、温室效应
(1)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 ;
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③、土地干旱, 面积增大。
防治措施
①、尽量减少使用 ;②、利用 、风能等清洁燃料;③、大力 ,严禁乱砍滥伐。
☆经典例题
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
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以无味的气体;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使石蕊变红,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可以用紫色石蕊来鉴别两种气体;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钙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两种气体;
D、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木条来鉴别两种气体.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制纯碱和光合作用都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用了其化学性质,灭火既用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并知道了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跟踪练习
1·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
A.CO B.SO2 C.N2 D.CO2
2·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
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
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6·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有低
7·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9·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2·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
(6)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气体是____;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____.
14·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能观察到 ,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3)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C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4)B中NaOH的作用是 .
(5)在证明CO存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按照这位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是否一定能判断H2的存在?____(填“是”或“否”)。
15·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 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16·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中考链接
1·(2016?广西贺州)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2017?广西柳州市)下列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A.CO B.CO2 C.O2 D.N2
3·(2017?重庆市A卷)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4·(2018?湖南省长沙)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5·(2017?山东省济宁)(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 ;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 ,再通入装置D,理由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 ;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解析版)
☆知识梳理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CO物理性质
1、CO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小。
2、比较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二)CO化学性质
一)一氧化碳燃烧实验
1、现象: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分析: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注意事项: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实验步骤:
(1)通:加热前,先通CO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3)撤:还原结束,撤走加热CuO的酒精灯。
(4)通: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
2、实验现象:
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2)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3)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还原得到的铜高温下又被氧化。
(4)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CO污染空气。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
三)一氧化碳中毒
1、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处理
处理方法: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医院急救。
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水
CO2+H2O=H2CO3
不反应
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不反应
可燃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还原性
无还原性
毒性
无毒
无毒
(一)CO物理性质
(1) 、无味的气体;(2) 水;(3)密度 。
2、比较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CO2
(二)CO化学性质
一)一氧化碳燃烧实验
1、现象: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 ,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的气体。
2、分析: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注意事项: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 ,故点燃前,一定要 。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实验步骤:
(1)通:加热前,先通 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点:点燃 灯加热。
(3)撤:还原结束,撤走加热CuO的 。
(4)通:继续通 。
2、实验现象:
黑色的粉末变成 ,澄清的石灰水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 。
(2)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 。
(3)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还原得到的铜 。
(4)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 。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 。
(三)一氧化碳中毒
1、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 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 而窒息,甚至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处理
处理方法: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医院急救。
3、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水
澄清石灰水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二、二氧化碳性质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实验现象: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现象分析:(1)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1)二氧化碳气体降温加压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人工降雨、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
3、灯火实验: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恰当?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被压扁了。
分析:CO2溶于水后,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压扁。
5小结: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2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的
能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不燃烧
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1)实验分析
(I)喷稀醋酸:现象:紫花变成红色;分析: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II)喷水:现象:紫花不变色;分析: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III)直接放入CO2中:现象:紫花不变色;分析:CO2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IV)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现象:紫花变成红色;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3)将第四朵花取出加热或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红色退去。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O3=CO2+H2O。
7、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实验
(1)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思考: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因为炭火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浆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比较坚硬,这样墙壁能变坚硬,由于生成水所以会有些潮湿。
三、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作用:灭火、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汽水、制冷剂等。
2、温室效应
(1)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③、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防治措施
①、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二、二氧化碳性质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实验现象:高的蜡烛 ,低的蜡烛 。
现象分析:(1)CO2既不能 ,也不 ;(2)CO2密度 。
2、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1)二氧化碳气体 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 。
(2)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
3、灯火实验: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恰当?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被 。
分析:CO2 后,使瓶内的 ,大气压把瓶压扁。
5、小结: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2
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1)实验分析
(I)喷稀醋酸:现象:紫花变成 ;分析:稀醋酸能使 。
(II)喷水:现象:紫花 ;分析:水不能使 。
(III)直接放入CO2中:现象:紫花 ;分析:CO2气体不能使 。
(IV)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现象:紫花变成 ;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将第四朵花取出加热或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实验
(1)现象:石灰水 。
分析: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思考: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因为炭火盆燃烧产生 ,石灰浆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钙比较坚硬,这样墙壁能变坚硬,由于生成水所以会有些潮湿。
三、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作用: 、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汽水、 等。
2、温室效应
(1)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 ;
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③、土地干旱, 面积增大。
防治措施
①、尽量减少使用 ;②、利用 、风能等清洁燃料;③、大力 ,严禁乱砍滥伐。
☆经典例题
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
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以无味的气体;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使石蕊变红,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可以用紫色石蕊来鉴别两种气体;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钙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两种气体;
D、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木条来鉴别两种气体.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制纯碱和光合作用都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用了其化学性质,灭火既用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并知道了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跟踪练习
1·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
A.CO B.SO2 C.N2 D.CO2
【答案】D
【解析】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D。2·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
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A、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A、两种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A不正确;
B、单质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正确;
C、两种气体中只有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D不正确;
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A、由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两种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故此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一氧化碳能燃烧,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其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能燃烧可用作气体燃料,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有低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或还原金属氧化物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B正确;
C、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具有酸性质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误。
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
故选A。
9·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答案】D
【解析】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形成一层白膜。根据这一知识,本题选择D。因为二氧化碳与稀盐酸、食盐水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没有难溶性的物质生成。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
③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故错;
11·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②目前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所以错误;
③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禁止乱砍乱伐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④开发氢能源,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⑤利用水力发电,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⑥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种植花草树木,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①③④⑤⑥。
12·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解析】可利用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的性质,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13·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
(6)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气体是____;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____.
【答案】(1)O2;(2)CO2;(3)CH4;(4)CO2;(5)CO2;(6)CO;(7)C.
【解析】(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化学式为CO2;
(6)一氧化碳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它的化学式为CO;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木炭,化学式为C.
14·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
(2)若能观察到____,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3)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C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4)B中NaOH的作用是____.
(5)在证明CO存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按照这位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是否一定能判断H2的存在?____(填“是”或“否”)
【答案】(1)酒精灯;铁架台;
(2)A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3)C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
(4)充分吸收原气体中的CO2;
(5)CuO+CO加热Cu+CO2,Ca(OH)2+CO2═CaCO3↓+H2O;
(6)否.
【解析】(1)由化学常用仪器可知两种仪器分别为:酒精灯、铁架台;
(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若能观察到A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3)氢气具有还原性可把氧化铜还原为铜,故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C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
(4)因为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能肯回法国氧化碳气体,故B中NaOH的作用是充分吸收原气体中的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为区分是其他气体使氧化铜还原需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证明CO存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加热Cu+CO2,Ca(OH)2+CO2═CaCO3↓+H2O;
(6)证明氢气的方法是要证明还原氧化铜后有水生成,此装置没有验证水生成的装置,故不一定能判断H2的存在.
15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
【答案】(1)墙内开花墙外香;(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解析】(1)举一个能体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事例;如:墙内开花墙外香;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3)制取氧气、二氧化碳选择相似的发生装置,是因为都是固液常温型,故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6·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CO2.
(2)CO2+Ca(OH)2═CaCO3↓+H2O;
(3)CH4+2O2CO2+2H2O;
【解析】(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2O2CO2+2H2O;
☆中考链接
1·(2016?广西贺州)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浑浊现象.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可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中有少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错误;
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故正
2·(2017?广西柳州市)下列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A.CO B.CO2 C.O2 D.N2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氧气、氮气都是无毒气体;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
故选A。
3·(2017?重庆市A卷)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故选A。
4·(2018?湖南省长沙)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答案】D
【解析】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故选D。
5·(2017?山东省济宁)(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 ;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 ,再通入装置D,理由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 ;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答案】①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C;HCl+NaHCO3=NaCl+H2O+CO2↑;
②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ACBE;
【解析】(1)①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氯化氢气体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填HCl+NaHCO3=NaCl+H2O+CO2↑;
②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C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