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1.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城市的出现
⑤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人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人。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5.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的一项是( )
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6.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 B.隶首﹣﹣发明算盘
C.嫘祖﹣﹣养蚕缫丝 D.仓颉﹣﹣发明文字
7.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期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
9.“(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以下是“象”字的各种字体,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12.《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4.古人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商鞅变法 ④平王东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16.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
17.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
1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19.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诸侯兼并争霸 B.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发展 D.封建制度确立
20.《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其主要目的是( )
A.解除边境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
B.借天子的影响来发展齐国霸业
C.为了维护和巩固分封制
D.确保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2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23.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4.春秋战国时期对民族融合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A.兼并战争 B.各国的变法活动
C.铁器的使用 D.商业兴盛
2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6.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7.“对那些没受过教育,又有不良倾向的青年,孔子也不歧视他们”这反映了孔子教育主张中的( )
A.“有教无类”
B.“当仁不让于师”
C.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D.以“德”教化人民
28.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事上就要对人宽容。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 )
A.《诗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29.“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3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31.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32.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 )
①皇帝独尊 ②君权神授
③皇权至上 ④皇位世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3.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来支付货款( )
34.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5.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36.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37.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起义时间是(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2世纪早期 D.公元3世纪晚期
3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39.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C.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下令士兵还乡务农
40.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以德化民
⑤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10分)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材料三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2.(8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霸诸侯,一匡天下”说的是春秋首霸,请写出他的姓名。
(2)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些措施?
(3)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跻身社会上层,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43.(10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论语》
材料三:及孝文几位,躬(亲自)修玄双(清净无事),劝趣农桑,减省祖赋。
﹣﹣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观点与什么时期的哪一学派有关?据材料,概括该学派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战国时期该学派提出哪些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注重农业的发展,其措施反映了汉初推行什么政策?推动了哪一统治局面的形成?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44.(12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思想篇】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患之不足,而严刑空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材料五: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空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吸取智悲。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为了解材料二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4)读了材料四、五题,你有哪些感想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以“走近孔子”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明你的认识和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联系现实,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1.D;2.D;3.D;4.C;5.B;6.A;7.A;8.D;9.A;10.A;
11.A;12.A;13.C;14.B;15.C;16.B;17.D;18.D;19.A;20.B;
21.B;22.B;23.A;24.A;25.C;26.C;27.A;28.C;29.B;30.D;
31.D;32.C;33.D;34.B;35.C;36.D;37.B;38.C;39.D;40.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