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这段话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那一地区( )
A.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
4.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6.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7.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这一年应该是( )
A.19世纪90年代 B.公元前19世纪90年代
C.公元前18世纪90年代 D.18世纪90年代
8.“(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9.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
A.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0.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11.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
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
D.封建制度的确立
12.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 D.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13.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14.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如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①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③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15.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7.“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
A. B. C. D.
18.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
19.近阶段被大家热捧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芈月的姐姐芈姝在前往秦国途中生病了,芈月拿着女医开的药方去买药,结果没有人看得懂药方,有一个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药给芈月,因为药材的剂量不对”,要解决这些问题,在秦统一后,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解决芈月的问题(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秦统一后,统一的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④秦统一后,统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20.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
2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 毛公鼎 D. 兵马俑
2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5.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26.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 位名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7.有人作诗曰:“新朝建立忧患多,百姓疾苦谁人知。文景齐心来努力,百姓同声谢皇恩。”下列不属于汉初“文景齐心来努力”的是( )
A.吸收秦亡教训,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C.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D.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2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说出某一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对建成这项水利工程突出贡献的是( )
A.大禹 B.皇帝 C.商鞅 D.李冰
29.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3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项羽和勾践 B.陈胜和吴广
C.刘邦和项羽 D.楚庄王和晋文公
二、非选择题(3答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他……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
问题一: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商君佐之”的“之”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如果你是农民,你会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
问题三:材料二的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是哪一项?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说说秦国毫不费力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原因。
32.(14分)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进秦朝,了解这个短暂但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图一)和巩固统一的某些举措(图二):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问题一: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问题二:图一中①处应填写 。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 (官职)来管理行政。
问题三: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
问题四: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问题五: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意义。
33.(12分)看图,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的人物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问题一:如图人物是谁?据材料指出该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思想家?请列举一例并写出其思想主张。
问题二: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A;2.C;3.B;4.D;5.C;6.B;7.A;8.A;9.D;10.C;
11.C;12.C;13.D;14.B;15.B;16.B;17.A;18.D;19.C;20.D;
21.B;22.B;23.A;24.C;25.B;26.A;27.C;28.D;29.A;30.A;
二、非选择题(3答题,共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