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3.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我国的人类活动最早出现于( )
A.约70万年前 B.约20万年前
C.约70万﹣20万年前 D.约170万年前
4.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主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料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现
5.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6.下列远古居民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7.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9.《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世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10.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炎帝和女娲 B.黄帝和蚩尤 C.炎帝和黄帝 D.尧和舜
11.民主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
A.世袭制 B.井田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12.传说用10多年时间成功治理了黄河泛滥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14.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5.下列有关从公元前21世纪到秦朝统一前我国王朝更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商﹣﹣西周﹣﹣东周 B.夏﹣﹣商﹣﹣东周﹣﹣西周
C.商﹣﹣夏﹣﹣东周﹣﹣西周 D.商﹣﹣夏﹣﹣西周﹣﹣东周
16.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成为“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7.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18.在西周的等级制中,下列等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诸侯 ②天子 ③士 ④卿大夫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20.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钟鼎文
21.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2.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23.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皇帝 D.太尉
24.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
A.齐桓公 B.李冰 C.秦孝公 D.商鞅
25.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2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用泥制陶的史实 B.推行郡县制
C.政治上四分五裂 D.强化监察制
2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28.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大泽乡起义
29.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战术正确 B.赢得民心 C.后方巩固 D.骁勇善战
30.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
①重用人才 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末代国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读图识图题(本题8分)
31.(8分)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代表。
(2)有人说,人类工具的历史,经历了“石器时代一青铜时代一铁器时代”。图三是青铜时代的代表,请说出这一图片中器具的名称以及铸造技术。
(3)列举一件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皿代表作。
(4)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于何时?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5)结合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在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谈一下启示。
三、判断题(本题10分)
32.(10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成语典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成语,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①退避三舍②纸上谈兵③老马识途④百发百中⑤唇亡齿寒
⑥卧薪尝胆⑦朝秦暮楚⑧三令五申⑨一鼓作气⑩完璧归赵
(1)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2)出自战国时期的是
四、材料分析题(33题9分)
33.(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孔子说了很多关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的名言,请你列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二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以法治国
民贵君轻
(4)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近日,校园中屡次出现破坏公物的现象。根据你对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理解,谈谈如何遇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三家任选一个即可)
五、读史有感题(13分)
34.(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2)下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
措施
经济 统一 ,统一
文化 统一
交通 统一 和 宽窄,开凿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一一《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三: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B;2.C;3.D;4.D;5.D;6.C;7.B;8.D;9.B;10.C;
11.C;12.D;13.B;14.A;15.A;16.C;17.D;18.C;19.B;20.A;
21.C;22.A;23.B;24.B;25.C;26.B;27.C;28.C;29.B;30.B;
二、读图识图题(本题8分)
31.;
三、判断题(本题10分)
32.
四、材料分析题(33题9分)
33.
五、读史有感题(13分)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