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无机信息迁移式试题[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 无机信息迁移式试题[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4-11 08: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机信息迁移式试题(弱科辅导)
信息迁移式试题(又称信息给予题),是由题干给出信息,要求考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情景中的若干问题。这种试题的特点是题型新颖,材料陌生,构思别致,思维量大。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这是高考题型改革的发展趋势。解题时一是会利用外显信息正确模仿迁移;二是排除干扰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有效信息迁移;三是挖掘潜在信息,注重联想类比迁移。通过对信息题的强化训练,培养其如下解答信息题的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依据是题目所给信息。因此,通读题目,获取信息,就是解答信息题的首要的关键的一步。但是好些题目,特别是以文字叙述方式给予信息的题目,不仅篇幅长,而且信息隐含,并还有许多无用信息,这就更要求考生有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
(2)观察分析能力:有些信息给予题,特别是有机信息合成题,重要的信息常隐含有反应方程式或物质分子结构中,解题时需要认真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变化形式,以及化学变化的部位、结构、方式和条件等。?
(3)数据处理能力:有些题目的信息,隐含在所给数据中,需分析处理数据,从数据中得出信息和规律。?
(4)类比能力:有些信息题,只需依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类比就可解,将题目所给新知识、新物质与所掌握的知识或物质进行类比就可以提出正确解答。?
(5)迁移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正确模仿迁移。?
由于信息题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等同”的,即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陌生的,因此在考查中有较高的区分度 ,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从1994年这类题目中考中出现以来,其所占的分数的比重逐年增加。因此,研究信息给予题的基本类型,构成特点,解题策略就成为一个焦点。
解答信息迁移式试题,关键是如何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根据信息的来源方式,要充分利用外显信息,善于挖掘潜在信息,正确排除干扰信息,通过模仿、转换、迁移、联想、类比、筛选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迅速达到解题目的。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例1.已知C3N4晶体很可能具有比金刚石还大的硬度,且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3N4晶体是分子晶体 B.C3N4晶体的沸点可能在1000C以下
C.C3N4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4个N原子,而每个N原子连接3个C原子
D.C3N4晶体中微粒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解析:首先根据已掌握的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硬度的不同,C3N4晶体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说明C3N4晶体应该属于原子晶体,再根据原子间是以单键形式结合,可以推测它应该是一个空间的结构,所以属于原子晶体。正确的答案:C
例2. 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形式,而使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例如:硼酸分子的中心原子B最外层电子并未达到饱和,它在水中的电离过程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凡是酸或碱对水的电离都是抑制的 B.硼酸是三元酸
C.硼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B(OH)4]- D.硼酸是两性化合物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像H3BO3这种中心原子最外层未达饱和结构的分子可结合溶液中的OH-,而使中心原子达到饱和,这个过程促进水的电离,所以A不正确;H3BO3只可结合H2O或碱中的一个OH-,故为一元酸,所以B不正确;C正确;又H3BO3只能和碱反应,不能和酸反应,故D不正确。
例3.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 B.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
C.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解析: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它的酸性比H2CO3强,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所以大理石桌面会被食醋腐蚀而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个反应进行得并不十分剧烈,所以C选项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
例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60%的高氯酸溶液加热不分解.但浓度再高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既热又浓的高氯酸遇有机物发生爆炸。纯高氯酸沸点是130℃。现有70%的商品高氯酸.为使其进一步浓缩.所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入浓H2SO4,再小心常压蒸馏 B.加入浓H2SO4,再进行减压蒸馏
C.各仪器连接处的橡皮塞应塞紧防止漏气 D.各仪器连接处必须用磨口玻璃装置
解析:根据物理知识,减压可降低液态物质沸点,再结合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难挥发性,故浓缩高氯酸可采取(B)措施。由于常压蒸馏须加热才行,高浓度高氯酸受热易分解,故(A)不可选。题意知,热浓高氯酸遇有机物(橡皮)发生爆炸,故各仪器连接处不能用橡皮塞或橡皮管,必须用磨口玻璃装置。
例5.一某学生取纯净的50.0g Na2SO3·7 H2O,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过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2)他设计的验证实验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解析:(1)本题中的Na2SO3·7 H2O晶体强热后所得样品可根据题意知不可能是简单地失去结晶水,因为其碱性大大增强,更不可能是单一的Na2SO4(因其是中性物质),通过分析,可对三条题给信息进行加工:①失水后,其余元素的质量不变,说明无氧气的参与和硫蒸气的跑出;②样品溶于水碱性大增,说明生成了比Na2SO3碱性更强的物质;③Na2SO3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可以歧化。结合上面信息,不难发现分解产物很可能是Na2S与Na2SO4。其相关反应为:Na2SO3·7 H2O Na2SO3 + 7H2O ,4Na2SO3 Na2S + 3Na2SO4
(2)由于题中无明确信息说明Na2SO3分解是否完全,故在设计方案时须考虑到两种情况。因题给信息未明确(1)所示的歧化是否是100%地将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因此,只有全面考虑存在完全转化与不完全转化两种情形,并分别对两种情形进行实验设计才是完整的答案,且实验的结果可修正(1)结论的正确性。
A.设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需分别检出
SO42― 离子和S2―离子。SO42―离子的检出:SO42― + Ba2+ = 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S2―离子的检出:①沉淀法,用醋酸铅试纸变黑或其他沉淀剂。②闻气味法,加盐酸产生硫化氢后闻气体。
B.设Na2SO3未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检出SO42― 离子在加硝酸时以及检出S2―离子采用方法②时,除发生上述A的反应外,均会发生如下反应:SO32― + 2S2― + 6H+ =3S↓ + 3H2O 。
例6.从含银、铜、金和铂的一种工艺如图所示:
(1)电解时,以纯铜为阴极,金属废料为阳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说明为何铜能够与金、银、铂分离?
(2)写出阳极泥用王水处理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图中(3)示步骤生物离子反应方程式。
(4)写出图中(4)示步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NH4)2PtCl6沉淀加热到435℃,只留下金属铂,写出此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1)以金属废料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由于Cu比Ag 、Au 、Pt活泼,Cu最先失去电子,并以Cu2+进入溶液,而Ag、Au、Pt从阳极上脱落形成阳极泥,Cu2+又从阴极获得电子,在阴极上以单质铜析出,这样Cu和Ag、Au、Pt加以分离。
(2)依据题意中所给信息,阳极泥中Ag 、Au 、Pt分别生成AgCl、PtCl62-、AuCl4-,而王水中HNO3充当氧化剂,还原产物为NO(不是NO2),再配平得如下反应方程式:
3Ag + 3HCl + HNO3 =3AgCl↓+ NO↑ + 2H2O ,Au + 4HCl + HNO3 =HAuCl4 + NO↑+ 2H2O ,3Pt + 18HCl + 4HNO3 = 3H2PtCl6 + 4NO↑ + 8H2O
(3)步骤(3)中AgCl溶于氨水后形成[Ag (NH3)2]+,再和N2H4中N元素失电子得氧化产物N2,方程式如下:4[Ag (NH3)2]+ + N2H4 + 4OH― =4Ag↓ + N2↑ + 8NH3 + 4H2O
(4)步骤(4)中PtCl62-未和SO2反应,而AuCl4-和SO2反应生成Au,SO2作氧化剂,氧化产物为SO42― 。
2AuCl4- + 3SO2 + 6H2O = 2Au↓ + 3SO42― + 8Cl― + 12H+
(5)步骤(5)中(NH4)2PtCl6加热到435℃,生成Pt ,气体无颜色,且有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故只能是N2等。3(NH4)2PtCl6 =3Pt + 2NH3↑ + 2N2↑ +18HCl
无机信息题专题训练
1、磷酸镁铵NH4MgPO4是一种重要的盐,难溶于水,化学上制备磷酸镁铵从反应原理看,是用氯化镁溶液、磷酸氢二钠与 氨水混合反应的方法。制备磷酸镁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而实际在制备反应中,要在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铵盐,加入铵盐的目的是 。
2、工业上制备碘的方法之一是从碘酸盐开始的,第一步,先用适量的亚硫酸氢盐将碘酸盐还原成碘化物,离子方程式为:IO32- + 3HSO3-= I-+ 3SO42- + 3H+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酸性碘化物溶液再跟适量的碘酸盐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析出碘,请回答:
(1)第二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若要使碘酸盐的利用率最高,碘酸盐在第一步和第二步 反应中的用量最简整数比为 。
3、长期使用劣质香粉,在脸上有时出现一些斑点。这是因为劣 质香粉里含有铅白[2PbCO3·Pb(OH)2]与皮肤中的硫化物产生黑色硫化铅的缘故,除去这种黑色斑点的主要方法,是选 用合适的氧化剂将其氧化为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化合物,供选择的氧化剂有:①漂白粉、②高锰酸钾(氧化性强,还原产物在酸性强时为Mn2+ ,中性或弱酸性时是Mn02)、③H2O2 (还原产物H2O),试回答:
(1)应选用何种氧化剂去掉PbS ,理由是 。
(2)去掉PbS时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
4、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常见非金属单质反 应。钛是航空、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称为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人Cl2制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如何由上述所得产物中获取金属钛 简述步骤。
5、市场上出现过一种CO检测器,其外观象一张塑料信用卡,正中有一直径不到2cm的小窗口。露出橙红色固态物质。若发现橙色转为黑色而在短时间内不复原,表明室内CO浓度超标,有中毒危险。CO不超标时,橙红色也会变黑却能很快复原。已知检测器的化学成分:亲水性的硅胶、氯化钙、固体胶H8[Si(Mo2O7)6]·28H2O 、CuCl2·2H2O和PdCl2·2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常温下CO可使PdCl2溶液变黑这个反应十分灵敏可作为检验CO之用。试写出CO和PdCl2·2H2O反应生成钯黑色(单质Pd)、CO2和H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2)当室内CO不超标,橙红色也会变黑却能很快复原,这是生成的钯黑又与检测器中的CuCl2·2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恢复原状。此时CuCl2被还原成CuCl。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
(3)检测器中CuCl2被还原成CuCl后,因有亲水性硅胶提供水,反应生成HCl以及吸收空气中的O2,故CuCl又被氧化而恢复原状,试写出CuCl复原的化学方程式 。
6、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均为配平):
①GQ + NaCl ②Q + H2O X + H2↑
③Y + NaOH G + Q + H2O ④ Z + NaOH Q + X + H2O
由以下上各反应判断:
(1)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价态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2)由反应②可以看出,Q、X中氯元素价态高低顺序,其根据是 。
(3)臭氧(O3)与二氧化氯作用,可制得红色油状的六氧化二氯(Cl2O6),它遇有机物会爆炸。它与碱溶液作用可得到等物质量的氯的两种含氧酸盐,代表该反应的是(填①~④),其离子方程式是 。
(4)亚氯酸盐(如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约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生成亚氯酸而发生:5HClO2 = 4ClO2 + H+ + Cl― + 2H2O分解时,刚加入硫酸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迅速而释放出气态的二氧化氯,这是因为 (填序号)。
A. 酸性使亚氯酸的氧化作用增强
B. 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 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D. 逸出ClO2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7、储存的氢碘酸溶液,因部分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呈黄色。可以加入一些铜粉或通入少量H2S气体使溶液恢复无色,前者生成CuI白色沉淀,后者生成单质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氢碘酸被O2氧化的反应 。
(2)氢碘酸部分被氧化后加入铜粉后发生的反应 。
(3)氢碘酸部分被氧化后通入H2S气体发生的反应 。
8、用Cl2 消毒会使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生成有机氯化合物于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消毒剂ClO2。
(1)使用ClO2作饮用水消毒剂的优点是 。
(2)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用NaClO3氧化浓盐酸制取ClO2,同时有Cl2生成,且Cl2体积为ClO2的一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我国已研究成功Cl2氧化亚氯酸钠(N2保护下)制Cl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 。
(4)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用Na2SO3还原NaClO3也可制Cl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摄影工艺中废定影液的pH 小于7,其中含有银的复杂化合物,为了回收银,进行如下操作:向定影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再加入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过滤,将固体移入坩埚中加Na2CO3和硼砂(催化剂)混合加热,放出CO2和O2。将残留固体用水洗涤即得固体银,而洗涤液中主要含有Na2S。试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时为何要向废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2)过程中黑色沉淀物质是什么?
(3)写出加热时坩埚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保险粉是连二硫酸钠(Na2S2O4)的工业俗名,广泛用于漂白纸张、纸浆和陶土。在实验室中拟用下列方法制备少量保险粉,其步骤如下:
①把甲酸和足量氢氧化钠混合;
②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
③将二氧化硫气通入①的溶液中;
④向③反应完全反应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即有连二硫酸钠晶体析出。经过滤、分离等操作,即得保险粉。
根据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二氧化硫时所选用的酸,你认为下列最适宜选用的是 。
A. 浓盐酸 B. 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
C. 浓硝酸 D. 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2)制备保险粉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3)上述步骤④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4)保险粉可用于除去废水中的铬酸根离子[ CrO42-被转化为氢氧化铬Cr(OH)3沉淀],这是目前除去碱性废水中铬酸根离子的最有效的方法。往废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是不能达到目的,试完成保险粉用于除去碱性废水中铬酸根离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11.用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以制得Na2S2O3。10℃和70℃时,Na2S2O3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60g和212g,常温下,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是Na2S2O3·5H2O 。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立即完全分解:Na2S2O3+2HCl = S↓+ SO2↑+H2O + 2NaCl。现取15.1g Na2SO3溶于80mL水,另取5.00g硫粉,用少量乙醇润湿后(以便硫能被水浸润),加到上述溶液中,用小火加热至微沸。反应约为1h后过滤,滤液在100℃经蒸发、浓缩、冷却至10℃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1)若加入的硫粉不用乙醇润湿,对反应的影响是
A.会降低反应速度 B.需要提反应温度
C.将增大体系的pH D.会减少产量
(2)反应1h后过滤,其目的是 。
(3)滤液中除Na2S2O3和可能未反应完全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 。它是
由 而产生。
(4)设Na2SO3与S完全反应,当将滤液蒸发浓缩后,冷却至70℃,溶液的体积约30 mL。该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试通过计算说明(70℃时Na2S2O3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7 g·cm-3)。
(5)若要计算在100℃下将溶液蒸发至体积为30mL,再冷却至10℃时所得到的Na2S2O3·5H2O的质量,你认为
A.前面提供的数据已足够
B.还要提供100℃时溶液的密度为1。14g·cm-3
C.还需要提供结晶后剩余溶液的体积
(6)根据第(5)小题你选择(如选A则直接计算,如选B或C则可选用其数据),计算从10℃、30mL溶液中结晶而出的 Na2S2O3·5H2O的质量。
12.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Na2SO3与S可以顺利反应合成大苏打(Na2S2O3·5H2O),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SO3 + S + 5H2O =Na2S2O3·5H2O
现用Na2S和Na2CO3的混合液、Na2SO3固体、稀硫酸等试剂合成大苏打,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同时有S生成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③ 。
(3)合成大苏打时,Na2S与Na2CO3的最适宜的物质的量值比为 。
(4)当溶液的pH下降到7左右,在加热条件下,溶液变为无色澄清时,欲得Na2S2O3·5H2O晶体,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趁热过滤 ②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
13. 近年来发现许多生物体组织中存在的少量NO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请回答问题:
(1)NO在大气层中可发生反应:NO+O2 NO2 + O,NO2 + O NO + O2 ,从反应过程和最终结果看,NO是一种 (填序号)。
A.氧化剂 B.还原剂 C.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 E.催化剂
(2)将NO转化为无毒气体,可选用NH3在400℃左右并有催化剂存在下把NO还原为氮气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条件下能否用天然气代替NH3来处理硝酸尾气 (NOx)。如果可能,请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3)在含Cu+的酶的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可转化为NO,写出Cu+与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把NO气体压缩到1.01×107Pa,再加热到一定温度,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压力降至略小于原压力的2/3,然后压力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则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
《无机信息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 Mg2+ + HPO42-+ NH3·H2O = NH4MgPO4↓+ H2O ;抑制NH3·H2O电离,防止混入Mg(OH)2沉淀
2. (1)IO3- + 5I― + 6H2O =3I2 + 3H2O
(2)5:1
提示:根据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一步(见题)和第二步:IO3- + 5I- + 6H2O =3I2 + 3H2O,若要IO3― 的利用率最高,则要求第二步反应中IO3- 与I- 恰好完全反应,显然依关系式IO3- ~ 5I- ~IO3-得最简整数比为5:1,当反应物的量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配置时,原料利用率最高。
3.(1)H2O2 ,PbS被氧化为PbSO4,不留下难以消除的物质
(2)PbS + 4H2O2 =PbSO4↓ + 4H2O
4. TiO2 + 2C + Cl2 =TiCl4 + 2CO , C
①TiCl4 + 2Mg ====== Ti + 2MgCl2
②步骤:加入足量的盐酸除去过量金属镁,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金属钛。
5. (1)CO + PdCl2·2H2O = CO2 + Pd + 2HCl + H2O
(2)Pd + CuCl2·2H2O =PdCl2·2H2O + 2CuCl + 2H2O
(3)4CuCl + 4HCl + 6H2O + O2 = 4CuCl2·2H2O
6. (1)G < Y < Q < Z (2)因电解Q的水溶液时,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元素化合价一定升高
(3)④ Cl2O6 + 2OH― = ClO4- + ClO3― + H2O
(4)C
7. (1)4 HI + O2 = 2I2 + 2H2O
(2)2Cu + I2 = 2CuI↓
(3)I2 + H2S = 2HI + S↓
8. (1)ClO2有强氧化性,为高效消毒剂,不与有机物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2)2NaClO3 + 4HCl(浓)= Cl2↑ + 2ClO2↑ + 2NaCl + 2H2O
(3)Cl2 + 2NaClO2 = 2ClO2 + 2NaCl ;质量好,无杂质Cl2
(4)Na2SO3 + 2 NaClO3 + H2SO4 = 2ClO2↑ + 2Na2SO4 + H2O
9.(1)中和酸性,防止加硫化钠时产生硫化氢气体。
(2)硫化银
(3)2Ag2S + 2Na2CO3 4Ag + 2Na2S + 2CO2↑ + O2↑
10. (1)B
(2)HCOOH + 4NaOH + 2SO2 = Na2S2O4 + Na2CO3 + 3H2O
(3)降低连二硫酸钠在溶液里的溶解度,使之析出
(4)2CrO42- + 3S2O42- + 2H2O + 2OH― = 2Cr(OH)2↓ + 6SO32―
提示:本题在制备二氧化硫时所选用的酸共提供了四个被选项,其中浓盐酸属挥发性物质,产物SO2能溶于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剂中,氧化性酸浓硝酸可氧化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故应选B。
11. (1)A、D
(2)除去过量的硫粉
(3)Na2SO4 , Na2SO3氧化
(4)见提示。
(5)B
(6)23.2g
提示:(1)由于题目已提供了用乙醇润湿硫粉(以使硫能被水浸润)的信息,可以联想出不用乙醇的后果:反应速度降低,产量减少。
(2)经过计算n(Na2SO3)=15.1g/126g/mol =0.12mol,n(S)=5g/32g/mol=0.16mol,而Na2SO3 + S = Na2S2O3,显然硫粉过量,应在反应后过滤除去。
(3)反应前后,水溶液中只有Na2SO3和Na2S2O3两种无机盐,如果还有其它无机杂质,必须是从其他反应而得。已知亚硫酸钠是不稳定的,在敞开容器中(接触空气)于100℃溶液中保持沸腾下反应1h之久,因2Na2SO3 + O2 = 2Na2SO4,可能的物质杂质是Na2SO4。
(4)首先要判断生成的Na2S2O3溶液是否饱和,其思维途径有两种:①计算生成的Na2S2O3在70℃饱和溶液中应有的体积(23.8mL),将它与题设30mL相比较。②计算70℃时30mL饱和溶液中应含Na2S2O3的质量(23.85g)与反应得到的Na2S2O3的质量(18.9g)相比较。若反应得到Na2S2O3在70℃时配成饱和溶液,其体积为、所以溶液未饱和。
(5)根据(4)中计算出的Na2S2O3的质量18.9g,要求得Na2S2O3·5H2O 的质量就需要求出水的质量,要求出水的质量就必须进一步求出溶液质量,而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液体积,所以要知道100℃时溶液的密度,从而选B。
(6)根据溶解度和有关晶体知识,即可求出析出的晶体质量。
溶液中水的质量=1.14×30g -18.9g =15.3g
设析出的Na2S2O3·5H2O晶体质量为M则(18.9-158M/248)/(15.3-90M/248)= 60/100,解得M=23.2g。
12. (1)Na2SO3 + H2SO4 = Na2SO4 + SO2↑ + H2O
(2)①Na2CO3 + SO2 = Na2SO3 + CO2
②2H2S + SO2 =3S↓ + 2H2O
③2:1
④②
13. (1)B、E
(2)6 NO + 4NH3 5N2 + 6H2O ,能 x CH4 + 4NOx x CO2 + 2N2 + 2x H2O ,天然气比NH3易得,且价格便宜。用天然气代替NH3具有实际生产价值。
(3)NO2- + Cu+ + 2H+ = NO↑ + Cu2+ + H2O
(3)3NO = N2O + NO2 ,2NO2 N2O4 ,45g /mol < M < 60g/mol
N C—C N
yannghao 第 7 页 2007-3-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