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2课时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2课时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2-01 15:57:13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地理湘教版 八年级下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民族
位置: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民族:以藏族为主,青海东北部汉族较多。
范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25%

人口:约占全国1%
世界屋脊
气温低
冰川广布
大江大河发源地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海拔高
空气稀薄
海拔低
大气层厚
高寒
空气稀薄
氧气含量低
气压低
光照强烈
昼夜温差大
晴天多
夏季去西藏旅游必备品
西藏野营
高压锅
氧气袋
棉衣服
墨镜
防晒霜
降压药
太阳灶
说说图中用品和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进藏前后对比
思考分析
那曲、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地名 纬度(N) 海拔(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29′ 4507 -14.4℃ 8.8 ℃
南京(江苏) 32°00′ 10 2.3 ℃ 28.8 ℃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海拔最高的湿地之一。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繁。主要表现为: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猖獗,土地沙漠化发展,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水土流失加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水源充足。
青稞
豌豆
小麦
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议一议,本区青稞和小麦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光照强,日照充足,有利于作物……
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
高原之舟—牦牛
藏绵羊
高寒牧场
青藏地区的民族与宗教
1.民族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2.宗教
青藏地区的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好客的藏族人民
藏族人民非常好客,对远方来客先要献上洁白的哈达,以示敬意。然后,请客人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并以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为客人助兴。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即青稞、豌豆炒熟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水和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布达拉宫
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高117米,长400余米,宫殿依山垒筑,楼群鳞次栉比,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和灵塔。相传为,该宫殿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后屡有修筑。布达拉宫是藏族人民崇佛礼佛的圣地,也是拉萨市的象征。。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
1.公路建设
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铁路和航空建设
修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青藏铁路
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青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青藏高原现已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
“聚宝盆”
柴达木气候干旱,沙漠、盐湖、盐沼遍布。由于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有“聚宝盆”之称。目前,已在盆地内的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起了中国最大的钾肥厂。此外,格尔木、锡铁山、冷湖等地也建有一批工矿企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