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程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政策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渠道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局面的各种措施及其影响,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强盛的重要基础,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进而在生活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统一。
2.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二)难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张汉武帝画像,介绍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的重孙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汉武帝即位之初经过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这些都为汉武帝的统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汉武帝虽然有着爷爷父亲为其铺的路,但是也不乏统治的烦恼,那汉武帝有哪些统治的烦恼呢?他又是如何解决这些烦恼的呢?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起来找找我们刚才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1汉武帝的烦恼一
师:要说汉武帝第一件烦心事,跟一群人有关,请大家看教材第一段,是哪些人的行为增添了皇帝的烦恼?他们到底干什么了?我们先来看两段材料:一、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可后来某些诸侯王也使用金缕玉衣(并播放金缕玉衣的图片);二梁王出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同学们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以下汉武帝的烦恼是什么。
生:诸侯王、豪强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板书)
师:你们还记得诸侯王这个群体诞生于哪一种制度吗?(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就先展示西周分封制的图片)
生:西周的分封制
师:周天子原本是给诸侯王分封大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让他们各自镇守一方,对周王室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来保卫国家的安全,但结果周天子如愿了吗?
生:没有,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师:诸侯敢这样挑战周天子,凭借的是什么?
生:因为他们势力强大。(板书:势力强大、地方势力)
师:没有土地,没有人民,他们有这个能力吗?尽管历史上有这样深刻的教训,万万没没想到的是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依然采用了分封诸侯王的做法来巩固江山,这就为他的继承者们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在汉景帝时期的晁错曾经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是吴、楚七国联合叛乱,最后,汉景帝倾尽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下去,但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这些诸侯王国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啊。你看,汉武帝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形势,怎么办呢?汉武帝一时还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这个时候呢就需要他身边的智囊团出马了,就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汉武帝出谋划策了,那这个人是谁呢?
生:主父偃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下面哪个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主父偃他到底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好点子来解决了我们一国之君的烦恼呢?
生:(学生举手或叫同学起来回答)实行“推恩”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就是“推恩令”(板书)那么什么是推恩呢?其实皇帝就是想要恩威并施,我既不能得罪惹恼了这些诸侯,也不能说任其发展,于是呢就用了一个相对缓和的方法。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展示一下推恩令下诸侯国的变化。
/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假如把一个诸侯国比作一块蛋糕,是不是这个蛋糕就越来越少,到最后的人吃得也越来越少,最后甚至都没有得吃了。“推恩令”不但没遭到诸侯的反对,却使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个小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从此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又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在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后有开始找各种理由来削爵,夺了他们的封号,把这些原来的封地变成普通的郡县,而这些曾经的诸侯王也大多变成了普通小郡县的长官。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但汉武帝还是不放心,封地和势力是越来越小了,但俗话说“天高皇帝远”,你保不齐这些小喽啰又弄出什么幺蛾子,汉武帝就想我必须好好管理着他们,找人监视他们一下,让这些人的一言一行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那同学们说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做的呢?
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板书刺史制度)
师:对,汉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来对全国进行监察,我们的皇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对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控制。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就大大加强了。(板书 中央集权加强)
2汉武帝的烦恼二
师:同学们在这之前已经学过了《百家争鸣》这一课,同学们来说说诸子百家中都有哪些学派啊?
生: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些虽然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的学术流派了,经过几百年依然经久不衰,特别是西汉初年的时候统治者们实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更是助长了这些流派思想的发展。这些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为了能够推广自己的学说,常常四处奔波去找他们的“有缘人”,很多诸侯王就成了他们的思想接受处。思想流派如此之多,每个地方的诸侯对这些思想流派的喜好也不同,跟中央王朝不齐心,甚至还批评皇帝的政策,这让皇帝的天威何在啊,这又成为汉武帝的一件烦心事,那就是汉武帝要如何解决这一烦心事呢?这个时候又到了需要智囊团的时候了,同学们看课本58页回答老师是谁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解决了汉武帝的烦恼。
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板书)“独尊儒术”是指在诸多学派中,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进行大力的扶持,而“罢黜百家”并不是要禁绝除儒家学说外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只是不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而已。要宣扬儒家思想,得培养高素质的儒学人才,为此,汉武帝是怎样做的呢?
生: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师:(板书兴太学)那时候,只有儒学人才才能进入仕途参与国家管理,从长远看,必然有利于统一人民的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被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儒家思想中还提倡 “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深深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今天我们所捍卫的思想价值观是什么?
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其中“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都有儒家文化的踪影,然而对于儒家文化,有一位皇帝的做法却与汉朝截然相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吗?
生:秦始皇,焚书坑儒。
师:这种暴力的、极端的治国手段换来的是什么?
生:人民的反抗
师:因而有时候采用粗暴的、极端的做法未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像汉朝这样利用智慧的、温和的方式,反而解决了最棘手的问题。
3汉武帝的烦恼三
师:常人看来,皇帝应该是天底下最不差钱的人了,但汉武帝下面这件烦心事恰恰与金钱有着密切关系。他是一国之君,但国家的财政大权却被另一些人控制着。他们是谁呢?(指导学生看书回答)
生:豪强大贾
师:同学们来看一个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吴国的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的资财非常富有。这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什么问题,同学们结合课文看一下。
生:私人铸币现象严重,私人煮盐,地方富强,国家却很贫弱(引导性回答)
师:我们现在倡导的是要靠劳动去赚钱,再看看汉朝人,自己造钱,大家想想如果现在我们国家流通这很多不一样的钱,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钱,你去另外一个地方你这个地方的钱就用不了了,各个地方的钱还价值不一样,你这个地方的10块钱可以去买一块巧克力蛋糕了,而去其他地方可能连一个煮鸡蛋都买不到,那是不是很麻烦。私人铸币肯定会导致货币不统一、市场秩序乱。而且盐和铁都是国家的公共资源,他们却自主经营,中饱私囊,国家财政弱,一旦发生战争,铁还可以用来做兵器,到那时候,中央既没钱,也没有武器,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汉武帝是怎样做的呢?(引导学生看书回答)
生: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各地设立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的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板书)
师:这样两项措施的实行产生了什么作用呢?
生:使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师:为了改善财政状况,汉武帝还实行了很多其他的经济政策,比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在农业上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这些都大大加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汉朝国富民强。
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雄厚的财力,汉武帝的烦心事也就越来越少了。
4汉武帝的烦恼四
师:在汉朝的疆域里四周还有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政区,特别是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一直对汉朝统治的中原地区虎视眈眈,不断的南下侵扰。西汉初年的时候由于刚经历统一战争,国家贫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击败北方匈奴,不得不和匈奴“和亲”,还要每年送给他们大量的粮食布匹。经过“文景之治”后,汉朝开始强盛起来。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匈奴依旧没有收敛,继续南下侵犯这也成了汉武帝的一大心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统治地盘一度被侵,汉武帝肯定是不能忍的。同学们看一下课本找一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样问题的?
生:开始反击匈奴,在收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后,继续北击匈奴。
师:(板书)那在北击匈奴的过程中,汉武帝又有哪两个得力助手呢?
生:卫青、霍去病
师:对,这两位大将军呢就分道北击匈奴,卫青在漠北大战匈奴单于,大败匈奴主力,匈奴单于只能带着余下百名士兵落荒而逃。经过漠北战役以后匈奴再也无力同汉朝抗衡,部分匈奴人也开始西迁,从此汉王朝边境安定,其他小的名族也无力与汉朝对抗,人民生活稳定,大一统得到更好的巩固。
师:在汉武帝的这些烦恼得以解决后,汉王朝的大一统也得到更好的巩固,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总结一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原因措施及其作用。
大
一
统
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加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经济:统一货币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重视农业生产
军事:北击匈奴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五、作业
课堂练习
1、为实现思想上的 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 D.大兴文字狱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汉武”文修武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 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
4、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 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课后反思
1.比一比:比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的烦恼
烦恼一: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崛起,对抗中央
解决方法:“推恩令”;设刺史
烦恼二:学派并立、思想混乱、依附诸侯
解决方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烦恼三:私人铸币现象严重,私人煮盐,地方富强,国家贫弱
解决方法: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的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烦恼四:匈奴侵扰
解决方法:北击匈奴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