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8 12:15:26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C.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D.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整天都在地上走了又停,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2.《文字和狮子》开头详写蚊子与狮子的对话,而具体开战却写得简略。这一详一略,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为了表现弱者与强者冲突时,弱者毫不示弱,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勇敢性格。
B.为了突出蚊子的自信,敢于藐视敌人的性格。
C.既要表现蚊子的勇士精神,又要暴露出它骄傲、自信、藐视一切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寓意。
D.用狮子的懦弱无能衬托蚊子的勇敢聪明,从而更好地表现本文的寓意。
3.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4.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庇护(pì) 爱慕(mù)
B.俯视(fǔ) 乏味(fàn)
C.惭愧(cán) 妒忌(dù)
D.囱(cōng) 矗立(zhù)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 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填空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
7.按照要求填空。
《杞人忧天》选自   ,作者为   ,   (朝代)时郑国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8.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    (2)身亡所寄   
(3)因往晓之       (4)其人舍然大喜   。
 
三.基础知识
9.文学知识填空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   》,其作者相传是   (国别)的   (人名)。
(2)《穿井得一人》选自《   》,《   》又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3)《杞人忧天》选自《   》,相传为   时期道家人物   所著。?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往晓之    晓:    
(2)及其家穿井 及:    
(3)若屈伸呼吸 若:    
(4)闻之于宋君 闻:    
(5)国人道之 道:    
11.辨析面的多义词,分别作解释。
而:(1)家无井而出溉汲   
(2)有闻而传之者   
(3)而顷刻两毙   
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若:(1)求闻之若此   
(2)若屈伸呼吸   。
 
四.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瞋   
②数   
③阙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徙衽以从阴
②其阴逾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①战斗前:   
②战斗后:   
(3)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②《蚊子和狮子》:   
(4)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五.作文
15.用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或人编写一则寓言,题目不限,不少于2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C.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D.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整天都在地上走了又停,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的翻译,解答时需要回顾所学,注意特殊句式和重点词的翻译。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行止”翻译错误,应译为“行动”。
故选:D。
2.《文字和狮子》开头详写蚊子与狮子的对话,而具体开战却写得简略。这一详一略,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为了表现弱者与强者冲突时,弱者毫不示弱,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勇敢性格。
B.为了突出蚊子的自信,敢于藐视敌人的性格。
C.既要表现蚊子的勇士精神,又要暴露出它骄傲、自信、藐视一切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寓意。
D.用狮子的懦弱无能衬托蚊子的勇敢聪明,从而更好地表现本文的寓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蚊子和狮子》是一则寓言故事,以蚊子与狮子之间的一场较量,来讽刺骄傲自大的人。蚊子先是抓住了狮子的弱点,战胜了强大的狮子,但最终却因自己的骄傲自大而命丧蜘蛛网。寓言的主人公是蚊子,所以开头的对话,是为了突出蚊子的勇敢,而后来的具体开展写得简略,则是为后文它的得意而导致失败作铺垫,所以这详略有致的安排,正好突出了它的勇敢,也表现了它的骄傲与自大。
故选:C。
3.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可知他的目的。故选C。
4.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庇护(pì) 爱慕(mù)
B.俯视(fǔ) 乏味(fàn)
C.惭愧(cán) 妒忌(dù)
D.囱(cōng) 矗立(zhù)
【分析】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庇护(pì)”读作“bì”;
B.“乏味(fàn)”读作“fá”;
C.正确;
D.“矗立(zhù)”读作“chù”
故选:C。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 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解释能力,要注意根据语境进行解释。
【解答】A.“之”的意思分别是:的/代词;
B.“若”的意思分别是:像/你;
C.“使”的意思分别是:与“只”组合,指纵使,即使/使唤;
D.“亦”都是“也”的意思。
故选:D。
 
二.填空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2)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3)若屈伸呼吸。 你 。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答案:
(1)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2)待,等到。
(3)你。
7.按照要求填空。
《杞人忧天》选自 《列子》 ,作者为 列御寇 , 战国 (朝代)时郑国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答】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杞人忧天》选自《列子》,作者为列御寇,战国(朝代)时郑国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答案:《列子》列御寇 战国
8.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2)身亡所寄 无,没有 
(3)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解答】(1)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待,等到。
(2)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
(3)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4)句意为: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答案:
(1)待,等到;(2)无,没有;(3)告知,开导;(4)同“释”,解除、消除。
 
三.基础知识
9.文学知识填空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 伊索寓言 》,其作者相传是 古希腊 (国别)的 伊索 (人名)。
(2)《穿井得一人》选自《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3)《杞人忧天》选自《 列子?天瑞 》,相传为 战国 时期道家人物 列御寇 所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其作者相传是古希腊(国别)的伊索(人名)。
(2)《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3)《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御寇所著。?
答案:
(1)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
(2)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
(3)列子?天瑞;战国;列御寇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往晓之    晓:  告知,开导 
(2)及其家穿井 及:  待,等到 
(3)若屈伸呼吸 若:  你 
(4)闻之于宋君 闻:  使知道 
(5)国人道之 道:  讲述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词本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1)句意为:因此前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2)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待,等到。
(3)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
(4)句意为: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使知道。
(5)句意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道:讲述。

答案:(1)晓:告知,开导 (2)及:待,等到 (3)若:你 (4)闻:使知道 (5)道:讲述
11.辨析面的多义词,分别作解释。
而:(1)家无井而出溉汲 表因果,因此 
(2)有闻而传之者 表顺接,然后 
(3)而顷刻两毙 表转折,但是 
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对象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 
若:(1)求闻之若此 象,如 
(2)若屈伸呼吸 你 。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答题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虚词的含义,能够准确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而:
(1)句意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而:表因果,因此。
(2)句意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而:表顺接,然后。
(3)句意为:不一会两只狼都被击毙了;而:表转折,但是。
于:
(1)句意为: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于: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对象。
(2)句意为: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于: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在。
若:
(1)句意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若:象,如。
(2)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
答案:
而:(1)表因果,因此;(2)表顺接,然后;(3)表转折,但是。
于:(1)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对象;(2)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
若:(1)象,如;(2)你。
 
四.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瞋 同“嗔”,发怒意思 
②数 诘责,数落 
③阙 缺少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A:“复于地取”与“内口中”是承接关系,中间需停顿,故句子划为:复于地取/内口中。此项划分不正确;
B: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啮破”与“即吐之”是承接关系。停顿正确;
C: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谢无奕”主语,“性粗强”谓语。停顿正确;
D: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事行”与“便拜”是承接关系。停顿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①愤怒至极。瞋:同“嗔”,发怒意思;
②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数:诘责,数落;
③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阙:通“缺”,缺少。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止:停止;屐齿:用鞋齿踩。句意为: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堪:胜任;定:终究。句意为: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由王蓝田吃鸡蛋的作为,可看出王蓝田性格急躁;面对肆意攻击谩骂,选择忍让可知其:懂得忍让(宽容别人);面对任命,不虚伪的推辞可看出王蓝田:为人坦率。由此可知: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答案:
(1)A
(2)①同“嗔”,发怒意思;②诘责,数落;③缺少。
(3)①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②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2)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徙衽以从阴
②其阴逾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乘凉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
【分析】译文参考: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徙:移动,迁移。
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昼:白天;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由“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可以看出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乘凉。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不难看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答案:
(1)①移动,迁移 ②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乘凉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①战斗前: 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 
②战斗后: 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胜利 
(3)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自命不凡 
②《蚊子和狮子》: 骄兵必败 
(4)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B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分析】这是两篇寓言故事,第一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第二篇讽刺了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解答】(1)本题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述效果。需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根据文本中的“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可知此处的笔表现了他内心的骄傲,认为自己一定是最贵的,表现了他对别人的轻视。
(2)本题考查对《蚊子和狮子》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次写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是为了表现它在分析敌我形势后充满胜利的信心;第二次写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后吹喇叭,是为了表现它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的样子。
(3)本题考查学生的成语积累,第一则寓言中,赫耳墨斯认为自己是商人的保护神,理应是最贵的一种,但没想到居然是一个添头,所以可以用成语自命不凡为形容他。第二则寓言中,蚊子战胜狮子以后,因为骄傲被蜘蛛吃掉,可以用骄兵必败来形容它。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理解及辨析能力。
A.正确。
B.有误。细读这两则语言可知,除了采用了对话描写之外,还有对赫耳墨斯和蚊子的神态描写。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答案:
(1)此“笑”揭示出赫尔墨斯内心的骄傲,极传神地表现了他轻视别人的心理活动。
(2)①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②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胜利。
(3)①自命不凡(或:妄自尊大) ②骄兵必败
(4)B
 
五.作文
15.用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或人编写一则寓言,题目不限,不少于200字。
【分析】[审题立意]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寓言。写作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寓言的特点,采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思路点拨]发挥新奇大胆的想象,赋予小动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技法指导]故事要完整、有趣,要有积极意义。给人以教育,让人读后深受启发。在文章的结尾,要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
【解答】【例文】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启示: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