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1-28 13:2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和力》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如图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若此时纸板保持静止,下列操作中仍能使纸板保持静止的是(  )

A. 将纸板转动一个角度后释放
B. 同时在两边的盘子中增加相同的砝码
C. 将纸板沿垂直拉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释放
D. 在左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而右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
2.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 始终静止不动
B. 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3.人向前走路时,双脚受到的摩擦力(  )
A. 向后 B. 向前 C. 后脚向前,前脚向后 D. 后脚向后,前脚向前
4.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 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 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 交通规则上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 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5.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静止时很难被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
B. 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
C.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
D. 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
6.竖直下落的雨滴,如果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雨滴将(  )
A. 静止在原处 B. 加速直线下落
C. 减速直线下落 D. 匀速直线下落
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质量较大的物体运动后,撤走外力,物体将(  )
A. 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继续运动
B. 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 由于不再有动力,停下来
D. 由于物体质量太大了,不容易停下来,继续运动
8.一个重150 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用120 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所受合力是30 N,方向竖直向下
B. 该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该物体所受拉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与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该物体所受拉力与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如图所示,物体重G=10 N,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40 N,且F与墙壁垂直,这时墙壁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

A. 10 N B. 40 N C. 30 N D. 50 N
10.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  )
A. 立即停下来 B. 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改变运动方向
11.消防队员抓着竹竿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这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受摩擦力
B. 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 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 没有告诉队员质量,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
1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 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 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 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13. 如图所示,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让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读数
B. 在桌面上铺上毛巾使接触面粗糙一些,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 在木块上放砝码,目的是改变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D.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4.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运动,就不会有惯性
B. 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说明只有此时乘客有惯性
C. 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有惯性
D. 气体也有惯性
15. 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机器运转时,各部分之间的摩擦
B. 拔河比赛时,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
C. 自行车行进时,后轮胎与地面摩擦
D. 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
16. 如图所示,甲图是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挂衣钩,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线弯曲的穿过小人.它是利用拉紧绳子时,增大绳子和小人之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通过松绳子来调节挂衣钩的高度.下列图中主要利用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这一原理的是(  )

A.自行车车闸 B.压路机
C.攀爬上升器 D.背带日字扣

三、填空题
17.如图所示,属于平衡力的是________

选择理由:________.
18.以同样速度行驶的大货车和小轿车,大货车的动能________;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是不同的,大货车由于质量大,惯性________,所以大货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小.
四、实验题
19.如图所示是小南“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该探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小南分析甲、乙,发现F1<F2,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分析甲、丙,发现F1<F3,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南在本次探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和转化法.
(4)小南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经老师引导后,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当他拉出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仍然不稳定,你认为仍然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0.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把扣子放在卡片上.使劲用手指沿水平方向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但扣子却落入了瓶中,试说明此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对应现象说明物理知识)
(1)________;(2)________.


五、计算题
21.一根钢丝绳只能承受3×104N的拉力,一个铁块的体积是0.4 m3,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1)铁块的质量是多大?(g=10 N/kg)
(2)能否用这根钢丝绳提起这个铁块?
(3)指明当提着这个铁块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钢丝绳的拉力应该多大.
六、作图题
22.如图所示,一重10 N的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用力的示意图作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23.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平直路面上向右运动.当小车遇物体B受阻停止后,物体A在小车上仍向右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请在图中画出这一过程中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纸板转过一个角度,纸板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板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故A错误;通过增加砝码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增加相同的砝码时,拉力大小相同,纸片静止,故B正确;将纸板沿垂直拉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释放,因为纸板受三个力不平衡所以不会静止,故C错误;通过增加砝码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增加不同的砝码时,拉力大小不相同,纸片不会静止,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此题的前提是“忽略一切阻力”,因此,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即开始运动.又因为没有阻力的作用,所以大石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
3.【答案】B
【解析】人在走路时,双脚向后蹬地,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也给脚一下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脚底受到的摩擦力,其方向是向前的.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项,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与惯性有关.不合题意;B项,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不合题意;C项,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不合题意;D项,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B
【解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质量较大的物体运动,撤走外力,由于惯性(不能说成受到性的作用),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B正确;由于惯性的缘故,物体不会停下来,故C、D错误.
8.【答案】C
【解析】当用120 N的力竖直向上提150 N的物体时,提不动,物体还静止,物体受力平衡、受到的合力为0,物体受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三力平衡,故A、B错误,C正确;该物体所受支持力与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的压力与重力无关,墙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压力,等于40 N.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C
【解析】消防员抓着竹竿向下滑,手与杆之间接触并挤压,有相对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消防员相对于竹竿向下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方向向上.
故选C.
12.【答案】ABC
【解析】A、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身体向后倾,同时弯腿,是降低了重心,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哪边能获胜就取决于哪边的摩擦力大,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C.
13.【答案】AC
【解析】:A、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所以A说法正确.
B、在桌面上铺上毛巾使接触面粗糙一些,这样是为了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示数越大,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B说法错误.
C、在木块上放砝码,增大了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所以C说法正确.
D、绳拉木块,同时木块会给绳一个反作用力.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C.
14.【答案】CD
【解析】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C、D选项正确.
15.【答案】BCD
【解析】A、机器运转时,各部分之间的摩擦能损坏零部件,故是有害摩擦,故A错误;
B、拔河比赛时,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可使手不容易打滑,属于有益摩擦,故B正确;
C、自行车行进时,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使自行车前进,故是有益摩擦,故C正确;
D、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利于夹住事物,故D正确.
故选BCD.
16.【答案】ACD
【解析】A、自行车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压路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的,不是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攀爬上升器,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背带日字扣,它是利用拉紧背带时,增大背带和人之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7.【答案】B B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
18.【答案】大 大
【解析】小轿车和大货车以同样速度同向行驶,速度相同,小轿车和大货车相比,大货车的质量大,因此大货车的动能大.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大货车由于质量大,惯性大,所以大货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小.
19.【答案】(1)二力平衡;(2)压力大小;(3)控制变量法;(4)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解析】(1)要使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因此,这里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2)比较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F1<F2,所以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
(3)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通过拉力的大小得知摩擦力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由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这个实验中还用到另一个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知,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即摩擦力是变化的,说明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压力大小;(3)控制变量法;(4)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20.【答案】(1)物理现象:卡片飞了出去,但扣子却落入了瓶中;物理知识;扣子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物理现象:卡片飞了出去;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合理即可).
【解析】(1)物理现象:卡片飞了出去,但扣子却落入了瓶中;物理知识:扣子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物理现象:卡片飞了出去;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物理现象:扣子落入了瓶中;物理知识:扣子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21.【答案】(1)铁块的质量是3.16×103kg.
(2)不能用这根钢丝绳提起这个铁块.
(3)当提着这个铁块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钢丝绳的拉力应该为3.16×104N.
【解析】(1)已知铁块的体积和密度,根据公式m=ρV可求质量,铁的质量:m=ρV=7.9×103kg/m3×0.4 m3=3.16×103kg;
(2)利用G=mg进一步算出重力,再与绳子能承受的力相比较.铁的重力:G=mg=3.16×103kg×10 N/kg=3.16×104N>3×104N,因此不能用这根钢丝绳提起这个铁块.
(3)平衡状态指的是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当提着这个铁块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钢丝绳的拉力和铁块自身的重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钢丝绳的拉力等于3.16×104N.
22.【答案】
【解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它的底面上,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对斜面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故答案如图所示:

23.【答案】
【解析】当小车遇物体B受阻停止后,物体A由于惯性在小车上仍向右运动,所以受到小车对其向左的摩擦力,且速度越来越慢.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