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28 17: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4.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能分解 B. 纸不是可燃物
C. 没有和氧气接触 D. 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5.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6.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pH<6.5的雨水称为酸雨
D.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7.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 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
A. 单质 B. 混合物 C. 纯净物 D. 有机化合物
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
A. 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B.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
C. 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10.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2.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3.“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14.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 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15.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点燃火柴的时候要将火柴头向下倾斜,燃烧会很顺利,如果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请你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
A. 火柴梗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 火柴梗没有接触氧气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16.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 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 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 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8.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 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68%
C. 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 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19.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清除可燃物 
C. 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 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0.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21.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2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乙醇
23.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 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 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二、填空题
24.常见的燃烧是指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5.节假日,同学们打算到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与野炊有关的问题:
(1)野炊时同学们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铁锅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灶火”反而燃烧不旺,且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      (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答一种物质);国家提倡使用电动汽车,近期北京市又出台了电动汽车不限行措施,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答一点);
(2)清洁用煤的高效途径之一是用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一氧化碳和氢气,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能源。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2.【答案】C
【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A是错误的;B.现象②③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由现象①②可得出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即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3.【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4.【答案】D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没有燃烧,安然无恙,说明纸船没有完全具备燃烧的条件,纸船是可燃物,又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只能是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使纸船达不到它的着火点。
5.【答案】B
【解析】A、粮食发酵会产生乙醇,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故D说法正确。
6.【答案】C
【解析】A.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时发热量高,生成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选项说法正确;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小液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选项说法正确;C.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不是6.5,选项说法错误;D.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答案】B
【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 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B。
8.【答案】D
【解析】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火要虚”是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燃烧变得更剧烈。
9.【答案】C
【解析】将烟囱加高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应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有效防止雾霾;为减少富营养化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但不可能禁止。
10.【答案】C
【解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加重温室效应的发生。
11.【答案】B
【解析】一般说来,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燃烧可以发光或火星四射,所以A是正确的,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也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就是燃烧,B是错误的,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也是正确的。
12.【答案】C
【解析】C.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所以2N表示2个氮原子,错误。
13.【答案】B
【解析】A.地球上水含量虽然丰富,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紧张,要爱护水资源,不能任意使用,更不能随意浪费,A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B正确的;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化石燃料都是有限的,C是错误的;“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H4,D是错误的。
14.【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15.【答案】A
【解析】火柴竖直向上时,仍然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散逸,使火柴梗得不到充足的热量,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观察选项,故选A。
16.【答案】A
【解析】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故A正确;B.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C.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D.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故D错误。
17.【答案】A
【解析】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18.【答案】D
【解析】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A错误;B.由图可知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90%,B错误;C.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空气污染,应减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提高新能源的使用,C错误;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D正确。
19.【答案】A
【解析】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20.【答案】A
【解析】A.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酒精,故A是错误的;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所以是正确的;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目的是防止爆炸,正确;
D.火场温度高,有害气体和烟尘在热空气的带动下,会集中在空间上方,所以匍匐前进。
21.【答案】C
【解析】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煤完全燃烧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C是错误的。
22.【答案】D
【解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而乙醇是通过化学工艺由果实或种子发酵酿制的,不属于化石燃料。
23.【答案】B
【解析】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
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
24.【答案】可燃物; 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分解反应
【解析】常见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5.【答案】(1)B (2)枯树枝太满,使“灶”缺乏氧气,不能完全燃烧,所以“灶火”燃烧不足,产生很多浓烟 (3)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1)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导热性;(2)“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会导致氧气不足,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3)用水把火熄灭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6.【答案】(1)①;可燃物(2)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1)涤纶面料窗帘是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床单是天然材料,大理石桌面属于无机盐,从燃烧的条件来看: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属于可燃物;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7.【答案】(1)汽油或柴油;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2)置换反应;(3)不可再生
【解析】⑴汽车常用的燃料有汽油、柴油等;电动车和燃油汽车相比节约能源,同时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⑵碳和水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⑶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