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好课文,学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以及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题示标:
1、出示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板书课题)。越王为什么会忍受屈辱?为什么会卧薪尝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段历史,去寻找答案吧!
2、学生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自测,小组纠错: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
2、指导学生同桌互读正字音,小组合作学生字。
(1)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
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奴仆 骄傲吴国 征服 灭掉 夫妇
柴草 努力 求和 舂米 推磨 提醒
(2)学习多音字。
差 会
(3)理解词语。
征服 万般无奈 报仇雪恨 卧薪尝胆
听读课文。观察生字,把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讨论如何记忆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什么叫“卧薪尝胆”?
4、吴国、越国都是小国,它们出现于什么时候?地处哪儿?(出示地图)
5、默读课文思考:
(1)是谁“卧薪尝胆”?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是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2)他是如何“卧薪尝胆”的?
(从吴国回到越国后,他白天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卧薪尝胆” 的结果是怎样的?
(“卧薪尝胆”的结果是:越国转弱为强,灭掉了吴国。)
(4)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
四、质疑拓展,教师小结: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二)学习第二自然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内容?完成下表格
越王 万般无奈,只要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吴国的谋臣 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吴王 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
(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指名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3、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板书:卧薪尝胆)
(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
(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越王勾践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
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
(六)观看课文视频感悟课文主旨。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五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1.用课件出示,检测题。
2.读读课文,说说学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并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