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提高检测卷
时间:80 分钟 满分:100 分(卷面分5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下面诗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D.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的练习。(10 分)
( )( )来迟 雨雪( )( )
断断( )( ) 偷偷( )( )
白雪( )( ) 潮( )潮( )
1.“潮( )潮( )”中填入的两个字是一对(近义 反义)词(画
“√”)。我能再仿写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 。
(3分)
2.上面的词语中,描写天气的有 、 ,我平
时还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四字词语,如 、 。(4
分)
三、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6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 依依:
诗句的意思::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 俱:
诗句的意思: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乃: 发生:
诗句的意思:
四、将下列诗句填到恰当的句子中。(4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 在 期 中 考 试 的 试 卷 上 , 老 师 给 小 明 写 了 这 样 的 评 语 :
“ 。”希望他在下半学期更进一步。
2.夜幕下,细密的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落在大地上,滋润着万物。这
样的情景,我可以用“ ”这两句
诗来表达。
3 . 现 在 人 们 常 用 《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 中 的 名 句
“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4.小林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
临 使 人 感 到 已 是 初 秋 。 这 让 他 想 到 了 王 维 《 山 居 秋 暝 》 中 的
“ ”这两句诗。
五、仿写句子。(6分)
1.例: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 /它使我想起/ (妈妈的花
裙子)
2.例: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山的 如此的 /山的 如此的
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6分)
1.《诗经·采薇(节选)》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表达了从军战士思归的情
怀。 ( )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中的“潜”透露出风很微,“细”说
明雨极小。 (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唐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 )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写出了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 )
5.“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 ( )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
中的句子。 ( )
七、诗歌推荐卡。(5分)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25 分)
八、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13 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词补充完整。(2分)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别: 惊:
3.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之情。
4.下列词句中是对偶句的是( )(4分)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本词上片写 的夏夜,以鸟惊、 、 这些
山 村 特 有 的 音 响 , 把 黄 沙 道 写 得 生 机 勃 勃 ; 下 片 以 轻 云 小 雨 、
和 的突然发现,表现 的乐趣。(3分)
九、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2 分)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做官时实行变法改
革,历经磨难。晚年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定居,江南明媚的湖光山色抚
慰了他劳累困顿的心。他寄情于山水,写了许多歌咏江南青山绿水的
名篇佳作。
有一次,王安石乘船渡过了长江,来到瓜洲。船停下了,回首望去,
依稀可见江对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啊,钟山只不过在数重山之外,
但是可望而不可即啊! 王安石怅然,情不自已,写下了一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拿起朗读一遍,圈去“到”,在旁边注上“不好”二字,于是闭目吟
咏,提笔写下“过”字。又读一遍,还觉不妥,改为“入”。“春风又入江
南岸——又入江南岸?”王安石摇了摇头,江南的春风不是这样凌厉的。
他圈去了“入”字,撂下笔,长叹了一声,走出船舱。
滔滔的江水拍击着船舷,滚滚的思绪充溢在胸间。王安石遥望江
南,忽然想到,何不换成“满”字。他急进船舱,提笔把诗的第三句改为
“春风又满江南岸”。他一边写一边读,刚写完,立刻又把“满”字圈去
了——是啊,江南要是“满”春风了,还有什么韵味,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呢!再说,春风是不见踪影的,用“满”来形容春风也不确切。
王安石反复修改,换了十几个字,总是不满意。直到想出了“绿”
字,这首诗才算完成。春风无迹可寻,但春风一至,江南倏忽绿了,那么突
然,又那么自然。“绿”字描绘了江南春风的气韵,引出下句“明月何时
照我还”,情和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于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成
为文学史上的名句,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
话。
1.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1)湖光山色:
(2)千锤百炼: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2分)
3.短文中王安石定下“绿”字前都尝试用过哪些字? 你认为“绿”
字用得好吗? 为什么?
(4分)
4.王安石的“千锤百炼为一‘绿’”对你的学习或写作有什么启示?(2
分)
5.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第三部分 习作(30 分)
十、习作。(30 分)
你们班组织过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比如诗歌朗诵会,诗歌知
识竞赛,征集自创小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
哪些诗歌带给你独特的感受?
请回忆一下,以《我与诗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450 字的作文,
要求有具体的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C
二、姗姗 霏霏 续续 摸摸 皑皑 起 落
1.反义√ 示例:人来人往 知己知彼
2.雨雪霏霏 白雪皑皑 示例:艳阳高照 阴雨绵绵
三、1.从前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从前出征时
是春天,杨柳枝随风飘扬。
2.乡间小路 全,都。 田野小径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
江边渔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3.就 催发植物生长。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
春天来临的时候就下起来,使万物生长。
四、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五、示例:1.一座花园 明媚的春天
2.肩膀 宽阔 眼光 高远
六、1.√ 2.√ 3.× 4.× 5.√ 6.×
七、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八、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2.离开 惊动 3.C 4.AB
5.月明风清 蝉鸣 蛙噪 天气时阴时晴 旧游之地 夜行乡间
九、1.(1)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
(2)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
2.江南要是“满”春风了,就没有什么韵味,没有什么魅力可
言了.
3.到、过、入、满。 用得好。因为“绿”字不但表现了春天的到
来,而且表现了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色变化。
4.示例:只有仔细推敲,用心思考,才能出精品。
5.千锤百炼为一“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