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8 21: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课文内容提要: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往事”的主题课文之一,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四年级暑假时在乡下度过的难忘的生活,赞美了那里的景色、生活和人,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理念与设想:

《荷塘旧事》文本的鲜明的特点是写景与叙事兼容,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在于写景与叙事之上,教学重点在读和写上。阅读与写作是互相促进的,结合前面单元《山峡之秋》一文也是写景为重点,为此,在教法和学法上可采用了“迁移的教学策略”以及“对比”法,把新旧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处理与学习,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再创造化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是整堂课的教学方向,让学生们自己去质疑,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来问,师生一起探究结果,“融合课堂”把语文与生活联系,丰富课堂,从课内到课外,要跳出文本,把孩子带向更远的方向,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下景色之美、生活之美,更体会那里人们的心灵美。

2、 积累生字新词,理解“月朗风清、浮光跃金、炫耀、恐惧、憨直”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 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写较复杂的提纲笔记。

4、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欣赏课文中精彩的比喻句。

5、 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下景色之美。

6、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质疑法、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

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内容:1、画荷花。2、朗读课文、熟悉内容。3、自主学习生字词。

一、情景导入法。(利用ppt从视觉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维,开启想象力,检验预习效果,为下面学习写景做铺垫了。)

1、给出一组关于荷花、夜色、水光等的画面,让学生用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

亲爱的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美丽的画面,你一定想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感受。在这样的美丽景色中,留下的却是作者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荷塘旧事》)

二、质疑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学生自由发言。(“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一种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结果预设:荷塘是什么样子?旧事是什么事?荷塘和旧事有什么关系?

三、 整体感知课文,预习检查。(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整理信息。)

1、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清理文章内容及脉络。

带着大家的疑问,结合预习,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并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课文哪些部分是写荷塘?哪些部分是写旧事?我们可否把事件概括出来呢?

学生讨论结束后,交流结果:第一部分写荷塘(2-4自然段);第二部分写荷塘生活之美(5-8自然段);第三部分从荷塘事件体会人情之美(9-16自然段)

四、 探究荷塘之美(突破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方法及作用。)

教法、学法:

1、“读出美”。(根据文意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理解。)

如果给你一次朗读的机会,你会选择文章那一段呢?为什么呢?(为学习写景做准备)

预设:学生会指出第三、四自然段。明确写荷塘美景部分,适宜朗读。优美的语言容易引起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请学生速读此段内容,完成任务:

你获取到了关于荷塘的哪些信息?(培养搜集整合信息能力)

师生明确:荷塘的地点、名字、形状。

多音字、形近字积累:(随文进行字词教学目标突破,联系文本,便于理解与记忆。)

月牙泡(po)、灯泡;花苞、狗刨(以一字牵出课文其他俩个重点字,自主学习激发。)

3、ppt出示文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

教学亮点:教师主要引导学习第三段,然后学生仿照模式,自主分析第四段,结合《三峡之秋》写作特点。(教是为了不教)

挑选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后再读。朗读指导,用不同的语调、重音处理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段内容,大家认为哪些地方该重读呢?“月朗风清、浮光跃金、繁星闪烁、黑绿、晶莹、嵌”等词。那我们先弄清楚意思再进行朗读。

契机积累本课重点词语“月朗风清、浮光跃金”。

月朗风清: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夜色宁静美好。

浮光跃金:浮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跃金,闪烁出的金光。本课指月光照在水面上闪烁出金光。

分析句子:

“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

明确:此句重点写荷塘的光彩(板书:光彩),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明确:此句重点写荷塘的形状(板书:形状),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由此,我突然联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它也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并且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的突出景物的特点的。请学生们回忆并指出课文,ppt出示《三峡之秋》。(“迁移法”。联系前面文章《三峡之秋》)

简略回顾《三峡之秋》的写作特点。那么,我们再来研读第四自然段是怎么写荷塘的呢?

3、 ppt出示文段,学习第四自然段(对照上面方法进行学习)。

.请一学生朗读本段,其他同学思考:

本段重点从哪方面来描写荷塘的呢?明确:色彩。

抓住了荷塘的特点事物呢?明确:荷叶、荷苞、荷花。

句子:“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比喻

是啊,我们发现写景似乎离不开修辞手法的使用,那么,大家再帮作者把“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这一句改成比喻句吧!

(从课内到课外)

(方法再指导: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效,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化。)

教学亮点:让学生对“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此句进行比喻练习。

五、 拓展学习

1、 ppt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欣赏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六、总结(课堂评价反馈)

1、学生自述如何进行景物描写。(通过阅读了解写作知识)

2、教师:美丽的荷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那么在这里“我”究竟发生了哪些快乐的往事呢?下节课继续探究吧。

七、作业布置

1、寻找你身边有故事的地方,对其进行片段描写。

2、课外读物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段落。

八、板书设计:(提纲式,内容与写作方法一目了然。)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式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起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关注)

美丽的“月牙泡”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馈赠,那么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样难忘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作者的快乐。

二、整体感知“旧事”部分内容。

1、请同学们自主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那几件水中的往事?

写哪件事?

学生明确:狗刨比赛、打水仗、晒太阳、溺水获救。

2、文章是怎么由“月牙泡”的描写过渡到“旧事”部分的?请学

生们找出来。(体会文章内容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结合学生的理解分析段落之间的过渡。

提问:这一段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话体会到“我”和小伙伴们

快乐的情景?

明确后分析句子的写法:“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

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以“母亲柔和的手”比喻水流,突出水流轻柔、细腻的特点;以“摇篮”比喻荷塘,形象地表现出了它微波荡漾的特点,点明了荷塘是“我们”的乐园。)

三、探究“旧事”,感受“快乐生活”与“人情美”。

1、“狗跑比赛”和“打水仗”部分,你认为哪些词句有表现力?

分组探究后明确:

词语方面:拟声词用的形象、生动如临其境。“扑通通”、“哗哗”、

“呀呀”、“扑扑”……(让学生再列举几组拟声词,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句子方面:“狗跑比赛”使用了比喻句来表现孩子们热闹的情景。

2、“像哪个鼓队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

学习“打水仗”部分的场面描写及作用。

知识链接: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思考:这一场面描写表现了什么?(农村孩子们的热情、健康、快乐、淳朴以及亲密无间的友情。)

3、学习“溺水获救”部分,体会人情美。

找出体现“我”这个城里孩子比较“自大”的地方。

小组讨论后明确:“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我一个城里的孩子,见识比他们多多啦,我才不怕呢!”

让学生们朗读上面的句子。(再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来感受人物的心理世界)

文章是怎么表现“我”溺水是的状况的,以及小伙伴救“我”情景的?(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讨论后明确:语言描写(“救命啊……”、“救……”)、动作描写(“坠、涌、抓、拉”)、

分析:“我哇哇的哭声”和“小伙伴们哈哈大笑”的意思。(讨论法)

随文理解词语“憨直、淳朴”。

讨论后明确:对比出“我”的害怕,和之前的傲气;突出小伙伴们的憨直淳朴。

四、总结全文并思考:荷塘美景与“旧事”之间的关系。(讨论法,突破难点)

教法说明:因为本节体会到了小伙伴们之间的友谊与淳朴善良的心,再联系第一课时才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问题。

明确:美丽的荷塘是主人公生活、活动的地方,这样美丽、朴素的自然环境,培养了淳朴善良的下一代,也是“我”受到心灵熏陶的地方。其次,烘托了全文的气氛——自然、快乐、美好。再次,美丽的景色是“我”怀念的“旧事”的一部分。最后,美丽景色还与情节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引起下文荷塘戏水的快乐场面,也为后面写溺水事件埋下伏笔。

五、学习复杂提纲写法。

教法说明:按照教材要求,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列写较复杂的提纲,所以,放在课尾来学习。学生是两课时已经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整个课文,学生已经深入理清了课文思路,那么再让学生去整理提纲就更容易了,给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给出第一课时课堂板书形式,让学生分小组完成整课提纲。

六、 作业布置

1、小练笔:“我的小伙伴”为话题,写一段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场面描写。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