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3 19: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3.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2.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3.教师小结
  4.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附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