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自带情景视频朗读 课件+精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自带情景视频朗读 课件+精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9 09:30:32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设计
课题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理 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
4.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
1、3、4
难点
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谋臣策士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王。这些谋士崇尚“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以滔滔雄辩之辞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所以《战国策》也是一部谋略与雄辩的宝典。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kūn)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准备课堂笔记
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题解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纳——接受。
讽谏,委婉地规劝
邹忌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谏言。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释词和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长:这里指身高
昳丽:光艳美丽
服:穿戴,动词
孰与:表比较,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孰,谁。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及:比得上
者也:判断句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旦日:第二天
不若:不如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孰:仔细,周详
美:以……为美
弗如远甚:远不如
私:偏爱,动词
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畏:害怕
见:拜见
诚:确实
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我美于徐公。
以:认为
于:比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地方:土地;方圆。
莫:无,没有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善:好
可得下等奖赏。”
乃:就
民:百姓
面刺:当面指责
市朝:公共场合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议论。
闻:使……听到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若:像
初:副词,刚刚
间进:偶然进谏
期年:满一年
虽:即使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朝:朝见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初步感知
1.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2.主题归纳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委婉规劝齐王接受正确的意见,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的故事,细致地刻画了一个聪明的谋臣形象,给人们以深刻思想启迪。
深入探究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邹忌比美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由衷的赞美,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 。)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少了“君美甚”一句,明显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出于礼貌、尊重,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1)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有自知之明,并未得意忘形,对三人的回答有自己的判断。
我确实不如徐公美……
(2)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3)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这部分内容是后文设喻说理的前提。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第二段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第二段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
在这里,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5、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口头称“善”齐王纳谏并付诸行动,悬赏群臣百姓踊跃进谏。
三令三赏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6、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7、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有知错就改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8、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9、 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设喻巧妙,态度诚恳,委婉动听,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文章第3段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小结:
内:国内政治修明
外: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10.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11.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课堂总结
(1)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2)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了解作者,弄清写作背景
主动积极作答
重点字词补充
重点句子翻译
讨论交流
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简介作家作品
检查预习情况
补充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熟读课文
理清思路
板书归纳
引导思考,激发解题热情,主动完成课堂内容
课堂提升
1.解释下列多义词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燕王私握臣手曰
(偏爱)
(私下)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谁)
(仔细)
时时而间进
间或、间断地
2.解释下列实词
邹忌修八尺 身高
窥镜 照
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
面刺寡人之过 当面指责
谤讥于市朝 公开议论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 方圆
3.重点字词:
(1)暮寝而思之。 躺而不睡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3)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间:间或,断断续续的
期年:满一年
虽:即使
4.说说下列词语是哪一种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上书谏寡人者
名词做动词,写,上呈
5.指出下列文言句子属于哪知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原语序是:不信自。
补:何罪之有。唯利是图
何厌之有。惟命是从
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以加重语气。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状语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5)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邹忌)与(客)坐谈。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固定句式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6.内容理解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7.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B
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D
加强基础,巩固课堂内容,提升学习能力
加强基础,巩固课堂内容,提升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
(1)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3)《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引导阅读,拓展视野,提升语文能力
拓展延伸,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课件展示,抛砖引玉)理解教养,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学以致用,学习与成长并进。
板书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 私 → 宫妇左右
妆→ 畏 → 朝廷之臣
客→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课件56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部编版 九年级下音视频播放设计独到 授课流畅自然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谋臣策士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王。这些谋士崇尚“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以滔滔雄辩之辞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所以《战国策》也是一部谋略与雄辩的宝典。新知导入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谋臣纵横捭阖(bǎihé)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新知导入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新知导入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kūn)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新知导入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作家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题解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纳——接受。邹忌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谏言。jiàn讽谏,委婉地规劝新知讲解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新知讲解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 长,这里指身高光艳美丽穿戴,动词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表比较,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孰,谁。邹忌讽齐王纳谏新知讲解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比得上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判断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 新知讲解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第二天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不如新知讲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仔细,周详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以……为美远不如偏爱,动词新知讲解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害怕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拜见取独,不译确实新知讲解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 皆以我 美于徐公。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认为比新知讲解今 齐地 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无,没有偏爱新知讲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新知讲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好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 就百姓的当面指责新知讲解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公共场合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议论。使……听到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 像副词,刚刚新知讲解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偶然进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朝见满一年即使代词到新知讲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新知讲解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新知讲解主题归纳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委婉规劝齐王接受正确的意见,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的故事,细致地刻画了一个聪明的谋臣形象,给人们以深刻思想启迪。 新知讲解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邹忌比美臣之妻→臣之妾→臣之客→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私我畏我求我美我新知讲解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明确: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由衷的赞美,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 。)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少了“君美甚”一句,明显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出于礼貌、尊重,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新知讲解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有自知之明,并未得意忘形,对三人的回答有自己的判断。我确实不如徐公美……新知讲解(1)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新知讲解(2)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部分内容是后文设喻说理的前提。新知讲解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第二段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第二段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
在这里,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新知讲解因为我妻子偏爱我,小妾畏惧我,客人有求于我.大王,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多座,宫女侍从莫不偏爱大王,朝庭之臣莫不畏惧大王,普天之下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你的.如此说来,大望恐怕比我受到的蒙蔽还要多呀!新知讲解5.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口头称“善”齐王纳谏并付诸行动,悬赏群臣百姓踊跃进谏。
“群臣吏民……受下赏”。三令三赏面刺→上赏上书→中赏谤讥→下赏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新知讲解说得有理.看来,得采取措施!这样吧,从今往后,臣民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上书进谏的,得中等奖;在公共场所议论并被我听到的,得下等奖.新知讲解6.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7.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有知错就改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新知讲解威王除蔽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除蔽结果:8.臣民是怎样进谏的?纳谏的结果如何? 新知讲解9.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新知讲解10.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设喻巧妙,态度诚恳,委婉动听,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新知讲解文章第3段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内:国内政治修明
外: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课堂小结11.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12.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新知讲解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客→求我齐王纳谏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三比三赏三变三思三问、三答战胜于朝廷小大家事国事板书设计 (1)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2)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1.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拓展提高2.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拓展提升拓展提高3.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
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拓展提高4.《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拓展提高1.解释下列多义词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燕王私握臣手曰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时时而间进(偏爱)
(私下)
(谁)
(仔细)
间或、间断地
课堂练习2.解释下列实词邹忌修八尺
窥镜
左右莫不私王
王之蔽甚矣
身高

偏爱
受蒙蔽课堂练习2.解释下列实词面刺寡人之过
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今齐地方千里
当面指责公开议论使……听到土地 方圆课堂练习重点字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暮寝而思之。3、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躺而不睡偏爱间:间或,断断续续的期年:满一年虽:即使课堂练习说说下列词语是哪一种词类活用: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名词作状语,当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上书谏寡人者名词做动词,写,上呈课堂练习指出下列文言句子属于哪知句式:1、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原语序是:不信自。宾语前置补:何罪之有。唯利是图
何陋之有。惟命是从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以加重语气。课堂练习被动句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状语后置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王之蔽甚矣。5、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固定句式课堂练习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课堂练习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B课堂练习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D课堂练习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 私 → 宫妇左右
妆→ 畏 → 朝廷之臣
客→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课堂总结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