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
(2)紫外线
4、巩固练习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 法线方向偏折.(填“靠近”或“远离”)
靠近
2.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如下图),画出光折射的情况.并观察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折射光的情况
复习导入
一、光的色散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最先发现并研究。
实验表明:
(1)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因此,有时我们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建造起的——彩虹。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光的色散
二、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二、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的色光决定。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见,光谱中红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1.红外线-概念
红外线与温度有关。一切物体任何温度下都会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红外线越强烈。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送到地球上的。
三、看不见的光
用红外胶片拍出的“热谱图”图中的颜色是制作时加上的,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三、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应用
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利用光的反射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三、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应用
4红外线加热物体
三、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应用
5、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用电子仪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
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检测森林火灾,绘制气象云图,可以观察海洋,勘测地表等等。
它们的共同原理是: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这些装置上有红外线感应器.
三、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应用
2.紫外线-概念
光谱上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有较强的化学作用.
三、看不见的光
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1、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医院、饭店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三、看不见的光
2.紫外线-应用
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它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验钞机原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
三、看不见的光
2.紫外线-应用
4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三、看不见的光--小结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是光的色散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够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B
D
巩固练习
3、图中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七条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中最两边的两条,那么A是( ) 光,B是( )光。
4、把下列生活中的情景和对应的光现象,用线连接起来。
红
紫
课堂小结---学习到了什么?
1、光的色散
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与温度有关
(2)紫外线光谱上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有较强的化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