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和鸣(二)课件(15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八音和鸣(二)课件(15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11-29 09: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音和鸣(二)
听听下面音乐片段分别由哪种民族乐器演奏
片段1:
琵琶
片段2:
二胡
片段3:
笛子
片段4:
古筝
学习目标
1、认真听赏《十面埋伏》、《梅花三弄》,说出其音乐情绪及古琴和琵琶的音色特点。
2、通过对比聆听欣赏,总结文曲和武曲的风格特点。
3、结合当今音乐流行趋势,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古琴音乐文化。
何 为 八 音 ?
“八音”材料:金(钟)、石(磬qìng)、土(埙xūn)、革(鼓)、丝(琴、瑟)木(柷zhù、敔yǔ)、匏páo(笙)、竹(笛、箫、篪chí、排萧)。
周代曾按制作材料的性质把乐器分为八类,是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目前,我国民族乐队的乐器按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划分为四大类:
1. 吹管乐器:笛子、箫、笙、唢呐、管子
2. 拉弦乐器:板胡、二胡、高胡、中胡等
3. 弹拔乐器:扬琴、柳琴、琵琶、阮、三弦
4. 打击乐器:鼓、板、钹、云锣、大锣
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欣赏《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刘邦起用韩信为大将,以30万汉军的绝对优势把十万楚军紧紧包围在垓下楚营内。夜间,刘邦的谋士张良令会楚地方言的汉兵用箫吹楚曲,唱楚歌,以此动摇楚军军心。项羽听到楚歌声以为西楚已失,被困的楚军则思乡心切,斗志瓦解,纷纷逃散,项羽身边仅剩下千余人,于是决定黎明突围,返回江东,项羽爱妾虞姬自知难于一同突围,遂自刎于军中。项羽骑着乌骓马,带领800余骑兵,终于杀出重围,渡过淮水时,所随只有百余骑,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南)时又迷了路,陷入沼泽地区。抵东城(今安徽和县北)时只剩28骑相随。汉军一直在追杀,项羽引兵上了一小山(此山现在安徽和县北,后被称为“四马山”、“九头山”),与汉军冲战数次,最后逃到乌江边,只剩他一人一骑,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欣赏完《十面埋伏》,根据故事背景想想先后会有些什么场景出现?
①列营 ②擂鼓 ③走队 ④排阵

⑤埋伏 ⑥小战 ⑦呐喊 ⑧追击
文曲和武曲
像这种分段节目(标题),绘声绘色、有起有结地表达所要表演的始未情节的乐曲类型,在古代称为武曲。这种类型的曲子速度大都较快,音响一般都强大,右手指法类型相对较复杂且大部分都用夸大了的指法。
文曲的旋律一般较优美动人,表现自然风景或人物的内心情感等,文曲偏向抒情,在演奏过程中以运用揉弦拉弦等左手技法为主。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弧形,琴背平,象征天圆地方;琴有13个徽位,象征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底部有两个出音孔,象征龙池凤沼;最初为5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后来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加一根弦成为文武七弦琴。
欣赏《梅花三弄》
我们一起深呼气,把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一起欣赏《梅花三弄》。同时关注下列哪些词语和你听到的音乐相配。
弹琴 抚琴 节奏自由 节奏规整
音色清脆 音色深沉
欣赏完《梅花三弄》,说说乐曲表达了什么?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傲霜斗雪的高洁品质,暗喻有高尚情操的人。
古琴与古筝的音色特点
古琴: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 厚、风格古朴。

古筝:音量较大、音色明亮华丽、优美悦耳。
我的收获
二胡
古筝
竹笛
碰铃
( C )
( D )
( B )
( A )
A打击乐器
B吹奏乐器
C拉弦乐器
D弹拨乐器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其实民族器乐曲的音乐欣赏一点都不难,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地、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你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更加明智的聆听者,去听更多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