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铜仔课件(1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丢丢铜仔课件(12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11-29 09: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螃呀么螃蟹哥,八呀八只脚,
两只大眼睛,一个硬阔阔(壳壳)。
一个螃蟹八只脚,两只眼睛那么大的阔(壳),
两把夹夹尖又尖,走起路来么辗也辗不着,
一个螃蟹八只脚,钻进水涭辗也辗不着,
两把夹夹尖又尖,夹着哪个甩也甩不脱,
螃呀么螃蟹哥,八呀八只脚,
两只大眼睛,一个硬壳壳。
螃蟹螃蟹哥哥,一个一个阔阔(壳壳),八只八只脚脚,求你莫来夹我,
一个螃蟹么八只脚,两个夹夹么那么大的阔,
走起路来么辗也辗不着,要是被它夹着甩也甩也甩不脱,
螃呀么螃蟹哥,八呀八只脚,
两只大眼睛,一个硬阔阔(壳壳)。
螃呀么螃蟹哥,八呀八只脚,
两只大眼睛,一个硬阔阔(壳壳)。
螃蟹歌
学习目标
1.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丢丢铜仔》。?
2.?品位民歌的风韵,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民歌 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 的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
思考:什么是民歌?它有哪些体裁?
《丢丢铜仔》创作背景:
《丢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以及歌曲描写一个怎样的故事?
2、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乐曲是的速度和节奏是怎样的?
月亮光光,月亮球球,
那边奶崽养(让)水牛,
水牛过沟,踩死泥鳅,
泥鳅告状,告到和尚,
和尚念经,念到观音,
观音挑水,挑到海鬼,
海鬼钓鱼,钓到团鱼,
团鱼三斤半,
给奶崽送冷饭,
冷饭冷得哭,
耐饭还没有熟
火 车 行 到 伊 都 阿 莫 一 都 丢
hui qia gia gao yi dou a ma yi dou diu

唉 唷 磅 空 内 磅 空 的 水 伊 都
ai ya bong kao lai bong kao ei zui yi dou

丢 丢 铜 仔 伊 都 阿 莫 一 都 丢 仔 伊都 滴 落 来
diu diu dang a yi dou a ma yi dou diu a yi dou di lou lai
探究合作:
1、对比欣赏卓依婷和龚琳娜演唱的《丢丢铜仔》,探讨两种演唱各有什么异同和特点?
2、小组合作创编表现歌曲
要求:演唱形式不变,可以加入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虽然只有简单的两句,但是它的旋律却是那么活泼、优美。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