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
A.米饭 B.鸡蛋 C.黄瓜 D.菜油
2. 下列对于图中器官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C.③中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
D.④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蛋白质
3.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炊熟的米饭除了香外,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还会品出甜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米饭在口腔中只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B.甜味的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C.嚼出甜味是由于口腔吸收了糖类物质
D.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形成了具有甜味的麦芽糖
4. 下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D.?酶具有专一性
5. 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由肺排出
B.少量水、尿素和无机盐由皮肤汗腺排出
C.消化的食物残渣经由肛门排出
D.大量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经泌尿系统排出
6.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与绝大多数酶的催化效率的关系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都是丁 D.都是甲
7. 人体消化道的组成不包括( )
A.胃 B.小肠 C.口腔 D.肝脏
8. 尿液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
A.血液→肾小囊 →肾小球→肾小管→形成尿液
B.血液→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管→形成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形成尿液
D.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盂→形成尿液
9.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清分别滴入B型血的红细胞中,结果只有乙、丙两人会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丙和丁的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 甲的血清有抗A和抗B凝集素
D. 乙的血滴入甲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10.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
A.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B.缠绕在小树上的牵牛花
C.从牛粪中长出的蘑菇
D.生活在死老鼠身上的细菌
11.为达到实验目的,下表中实验材料选择不恰当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目的
A 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B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酒 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使叶绿素褪色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12.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13.下面是人体四种生理过程的流程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 )
A.人在平静时吸气: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入肺
B.人体的肺循环路线: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
C.尿素排出体外经历的结构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
D.受精卵在人体内生长发育经历的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14.与正常人的视力相比,小红常常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是她体内可能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5.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人的血涂片、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观察未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滴加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并用大光圈
B.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右下方有一个白细胞,为了观察更清楚,可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然后换成高倍镜,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D.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和大的液泡
16.下图表示某健康男子在尽量排空膀胱的情况下,每隔0.5小时收集的尿量,其中在A时喝2大杯蒸馏水,此后不再饮水和进食直至第8小时。此人在第3小时至第8小时期间仍有尿液产生,其原因是( )
A.2大杯的蒸馏水尚未完全排出
B.虽未继续摄入水分,但空气中有大量水蒸气,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
C.该男子的血液中原来就含有很多水分,此时将它们逐渐排出
D.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会持续产生水分等代谢废物
17.胆汁分泌不足时,将影响哪种营养素的消化(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8.下列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
A.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B.唾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C.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D.细嚼馒头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是淀粉
19.得了血友病的人,一流血就很难止住,这是血液中哪种成分出了问题( )
A.血浆 B.血小板 C.白细胞 D.淋巴细胞
20.海带、葫芦藓、银杏、菠菜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带呈褐色,体内不含叶绿素,是异养生物
B.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无根,植株矮小
C.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菠菜生活在陆地上,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下表皮
二、填空题
21.如果肾功能衰竭,废物在体内累积,最终会毒害人体。肾透析又称人工肾,也有人叫血液透析法(简称血透)或洗肾。如图表示一名肾衰患者接受洗肾机治疗的情形,右下表列出进入及离开洗肾机一次后的血浆成分的部分资料。请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血浆内物质浓度 (克/100毫升)
A B
葡萄糖 0.10 0.10
尿素 0.08 0.06
蛋白质 6.80 6.80
(1)透析管相当于肾单位的 ,
(2)根据右上表提供的数据,说明洗肾机的作用是 。
(3)洗肾机内溶液与血液流向相反,目的是
(4)某些同学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少喝水甚至不喝水,这种做法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22.营养方式有两种类型,自养:如绿色植物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物质为原料,通过_________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营养方式。异养:人和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_________,才能获得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方式。
23.台州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110℃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
。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 。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24.下表列出了100g黄豆和100g牛奶所含的几种营养物质,以及一位成年人每日对这几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假如成年人每日只吃1000g黄豆,那么,是否有营养物质超过了他每日的需求量?如果这个人每日只喝2500g牛奶,是否有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他每日的需求量?(通过计算回答)
主要营养物质 100g黄豆中的含量(g) 100g牛奶中的含量(g) 成年人每日的需求量(g)
糖类 18.6 3.4 380.0
脂肪 16.0 3.2 80.0
蛋白质 35.1 3.0 80.0
钙 0.19 0.10 0.80
__ __
25.宁波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海洋生物。
(1)小思根据生物特征将小黄鱼、鲳鱼归为脊推动物,梭子蟹、乌贼归为无脊推动物,她的分类依据是 。
(2)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26.如右图所示,甲、乙、丙是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乙中血液流速最快,据此判断,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 → ,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人体内能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27.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 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 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28.绍兴腐乳气香、味鲜,深受人们的喜爱.腐乳是一种经过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曲霉等真菌)发酵的大豆食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长菌→腌制→装瓶→密封.据此回答:
(1)从生物的代谢方式分析,毛霉和曲霉属于_________生物(填“自养”或“异养”).
(2)蛋白质在毛霉分泌的蛋白酶催化作用下,最终会分解成易被人体消化道直接吸收的__________,人体吸收该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
29.冠状动脉就是在________的基部,贴在________外面的两条动脉。它逐渐分支,深入到?________?中,形成________?,然后再经过静脉,最终进入________?。
30.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机器,其主体结构是一个透析器,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透析器时,尿素等废物就通过透析膜扩散到透析液中。
(1)人体肾单位中与该透析膜的作用相当的结构是 。
(2)新鲜的透析液成分与血浆相似,血浆与血液相比,血浆中没有 (选填“血细胞”或“葡萄糖”)。
31.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_____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_________平衡,维持_________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32.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甲乙两锥形瓶中各加入100ml温水,甲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瓶内只
加入与甲瓶等量的蔗糖。然后将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瓶口,放在35℃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二:甲乙两锥形瓶中各加入100ml温水,甲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瓶内只加入与甲瓶等量的干酵母。然后将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瓶口,放在35℃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
(2)预期合理方案的实验现象: 。
33.在探究“温度影响酶催化作用”的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三支编号为 a、b、c的洁净试管并分别注入1%的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并摇匀;
步骤3:将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盛有沸水、恒为37℃的水和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
步骤4:在3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并摇匀;
步骤5:观察并记录这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1)在步骤4中,如果试管中滴人碘液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
(2)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在三支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都没有变成蓝色,针对这个问题,应对此实验方案作出的改进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在25℃和37℃时的催化能力,按正确的方法实验,则可通过观察并比较实验中 ,判断唾液淀粉酶在这两种温度时的催化能力强弱。
34.为了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浓度不同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淋巴细胞,48小时后观察酶的活性和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微克/毫升) 酶活性(参考值) 细胞活性(相对值)
1 ________ 35.8 1
2 50 30.6 0.98
3 100 20.5 0.87
4 200 12.4 0.48
(1)第一组为对照组,表格中空格的数据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汽车尾气中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会大大提高,请用本实验研究的结论阐述引起这种后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提出问题:根据学过的知识知道常吃水果蔬菜,能够预防坏血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因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的性质不够稳定,高温烹调、长时间贮存等容易遭到破坏。作为常吃的蔬菜,黄瓜究竟生吃还是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呢?(提示:维生素C能与高猛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
做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
制定计划:
①称取等量的两份黄瓜,将其中一份煮熟,并分别制成相同体积的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②取2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编号1、2,分别注入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用一干净滴管吸取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1号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为止,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x;
③接着用另一干净滴管,吸取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2号试管,振荡并观察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直到颜色褪去,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y。
实施计划:按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统计并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得出结论:请你预测三种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⑴ ;
⑵ ;
⑶ 。
2018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检测卷(有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C D D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A D D B C B A
二、填空题
21.(1)肾小球
(2)除掉尿素等含氮废物
(3)有利于血液与透析液从分界接触,便于尿素扩散到透析液中(4)不能及时把体内有害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2.二氧化碳 水 光合作用 食物
23.(1)器官 (2)淀粉 (3)C
24.只吃1000g黄豆,脂肪、蛋白质、钙超过了每日需求量;只喝2500g牛奶,糖类和蛋白质不能满足每日需求量。
25.(1)体内有无脊柱(或脊椎骨) (2)氨基酸
26. 乙→丙→甲 静脉 毛细血管
27.高 低 红骨髓
28.(1)异养(2)氨基酸 小肠
29.主动脉;心脏;心肌;毛细血管网;右心房
30.(1) 肾小球 (2)血细胞
31.代谢废物 水盐平衡 人体健康
三、实验探究题
32.(1) 方案一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变量是有无酵母
(2) 甲组气球体积膨胀变大,乙组气球体积变化不明显
33.(1)淀粉 (2) 将步骤2与步骤3对调 (3) 观察蓝色褪去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后观察蓝色深浅程度)
34. (1)0 (2)颗粒物浓度越大,细胞中酶的活性越低,细胞活性也随之减弱 (3)淋巴细胞活性降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下降,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35.假设:黄瓜生吃能够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或:黄瓜熟吃能够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 (1分)
三种实验结果:
(1)若x(2)若x>y,说明熟黄瓜汁液含更多的维生素C,黄瓜熟吃更好。(1分)
(3)若x=y,说明生黄瓜汁和熟黄瓜汁含有的维生素C相等,黄瓜生吃、熟吃都不影响摄入的维生素C含量。(1分)
第题图
玉米杯
降解
玉米
提取
提取
发酵
乳酸
乳酸聚合物
加工
成型
融合
PAGE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