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造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2. 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重点】
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
2.学具:学生搜集笛福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授课类型】略读课文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课件展示蔺相如、斯巴达克、周瑜、老渔夫的头像)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顽强勇敢的老渔夫……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课件展示鲁滨孙的头像)(板书:鲁滨孙)关于这个人,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是写鲁滨孙在荒岛上造独木舟的这一故事情节。)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课件出示以下有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①“谬”读作miù,不读成miào。
②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挺( ) 杠( )
艇( ) 扛( )
③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舢: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一船只能坐两三个人;海军用的较窄而长,一般可坐十人左右。也叫“三板”。
艇:指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也有称大船为艇的,如潜水艇等。
杠杆: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作为轴来转动的杆。
不遗余力:遗,留下;余,剩余。毫无保留地用尽全部力量。近义词如:全力以赴。
微不足道:足,值得;道,说。渺小得不值得一谈。近义词如:卑不足道、不足挂齿等。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思考题):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4.交流。(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情发展过程的顺序叙述的。)
5.根据学生发言,总结:“想去陆地,寻思办法;动手修船,放弃修船;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三、细读领悟。
1、再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想想: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四人小组交流。
(小组内互相读读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放映相关的句子)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
①“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
②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你体会出什么了?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既然课文要写鲁滨孙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船呢?)
③全班交流。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这样的情节变化和曲折经历有力地表现了鲁滨孙虽然身处逆境却不退缩、不逃避,而是敢于正视并勇于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③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不但……反而……表现了鲁滨孙面对困难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难的精神;表现了他也并不盲目瞎干,而是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
②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
(这些语句都生动地表现出鲁滨孙身上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③(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观察书中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场景。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交流感受。
读了这故事,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以下名言,要求背诵下来)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
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古希腊)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英)牛顿
【板书设计】:
30* 鲁滨孙造船
聪明勇敢
积极乐观 敢想敢做
永不言弃
【教学反思】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所以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更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把前几课学到的赏析人物性格、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本篇课文的学习中。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来解读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运用扫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把握文章信息。这是一堂略读课,以学生自学研究为主。在以自学交流的形式学完主题课文后,进行拓展阅读,并加以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运用这节课自学交流的方法自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 略读课文在方法上并不反对精读,而是用精读的方法来自主学习课文。用重点词语和句子来分析鲁滨孙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