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 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2.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 通过品读、联想、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难点】
1、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
2. 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赤壁之战》的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受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2. 学习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3. 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题意,了解背景 1、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 2、 (课件出示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图片等)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了角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3、(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精彩瞬间) 二、 读通课文,质疑问难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个别学生轮读课文,检查通读课文效果,随机进行教学处理。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对”,(课件演示两军对阵图)
(2) 理解“调兵遣将”,比较“遣”与“遗”的字形。 (3) 指导读通顺长句“不错……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画,思考: (1) 你在“赤壁之战”这个故事中又了解了什么? (2) 你对“赤壁之战”这个故事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在这些范围之内:为什么要采用火攻?曹操怎么会这么轻易相信黄盖?怎么会这么巧,那天刚好刮东南风?) 三、 研读课文,讨论争辩 1、 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后,根据研究需要也可以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深入研究。 2、 课堂交流研究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全体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学习课文重点内容。 (1) 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处描写曹军把船练起来的句子,体会火攻的妙处。 (2) 引导学生读黄盖的信,体会曹操的盲目乐观和自信。 ……
3、 以同质小组的形式交流富余成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感受“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拓展阅读。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
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3. 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1、默读批注。
2、交流:(在这里,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言之有文,言之有理,是学生能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
(课件出示以下有关曹操的句子)
(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6)操叫苦连声。
⒊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
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⒋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㈡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1、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⑴(课件出示程昱与曹操的对话)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①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②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⑵(课件出示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①指名朗读信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学生思考)
学生可能会说:
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
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
信中说周瑜看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③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深谋远虑)
④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
过渡语: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
2、学习“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
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三、精读深思,总结课文 1. 默读课文,概括“赤壁之战”周瑜获胜的原因。 (要求学生不要说具体的措施,要很概括地说出几条原因,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同时也是语言品质的训练。) 2. 小组讨论,优化答案。 3. 课堂交流。
(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把握时机等。) 四、 缩写改编,内化课文 1、 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联系课文理解“计策”。 2、 以“黄盖是怎么说的?”为话题,缩写改编课文后半部分。 3、 交流评价。 4、 思考:把我们写的这段话放进课文中去好不好?为什么? 五、 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 小结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课件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一读,找一找那一句是描写赤壁之战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在教学这一课时,一是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二是给学生自由研读的空间;三是引入课外资料实施开放教学。让个别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检查能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暴露出来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其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地理解程度,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多肯定多鼓励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适当引导学生纠偏。通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随机进行部分字词教学,既是字词分散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从课文阅读整体出发的一种考虑。在个体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更有实效,确实能起到启发市委、深入思考、优化答案的效果。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是对课文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展开下一步教学。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智慧的火花,及时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概括水平。在课内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注释以及今译文,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扩大了阅读教学的容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