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认识“吕、滔、涛、骇、禹、挚、窑”7个字,会写“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11个字,掌握“阶段、陕西、吕梁山、滔天巨浪、惊涛骇浪、虎啸龙吟、窑洞、浊浪、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难点】
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
2.学具: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有关冼星海的几首歌曲。
【授课类型】略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感悟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听,(课件出示《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请会唱的同学们一起唱。)这部音乐作品,以大气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汹涌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感悟深的地方可在旁白处简要地写一写,不理解的地方用符号标出。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课文中重点词语。) 相机理解“惊涛骇浪、虎啸龙吟、铿锵有力”等词语。
2.词语扩展。你能说出几个像“虎啸龙吟”那样包含两个动物名称的词语吗?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理清思路: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
(1)创作灵感和创作动机的产生。即光未然被黄河的气势和船夫与狂风巨浪搏斗的精神所震撼,产生写长诗歌颂祖国,并希冀与冼星海再度合作。(第1~3自然段)
(2)光未然朗诵自己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冼星海异常兴奋,只用六天就完成了谱曲。(第4~6自然段)
(3)作品正式公演,引起巨大反响。(第7~8自然段)(课件出示分段参考。)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一)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读了这篇课文,现在再看题目,你怎么理解“怒吼”一词?(展示课件第四屏)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黄河的“怒吼”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二)看到黄河,光未然为什么突然有了创作的灵感?
1.小结: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2. (课件出示课文中重点词句:)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换成陈述句:那隆隆的巨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朗读体会两种表达方法在表达方面语气的不同。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指名说。
(三)师生合作感悟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1.提示: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时,是1939年春天。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无情地踩踏在中国大地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板书:诗人的“怒吼”
?2.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生读三个冒号后面的句子,老师读其他内容)。
感悟黄河的“怒吼”。真切感悟诗人的“怒吼”,突破教学重点。通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师生接读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体会、感悟光未然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四)教师小结: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光未然,使他想起轩辕、大禹这些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这使他产生了“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的创作愿望。让我们感受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板书设计】:
19.怒吼吧,黄河
光未然 冼星海
强烈的爱国情感
旺盛的革命激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背景音乐《黄河大合唱》,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目睹了黄河的怒吼,诗人激情澎湃,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的创作愿望。当他看到老朋友冼星海时,诗人迫不及待地向朋友倾诉这一切,两位挚友是怎样互诉心曲的呢?设想一下两位挚友当时的心情,边想象边读第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两位艺术家是在什么时刻产生创作情感的激情碰撞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自由读第4~6自然段。(一)光未然是怎样激情朗诵他的歌词的?
?1. (课件出示课文中重点句子:)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指名读)
2.诗人为什么时而激情、时而哀伤、时而欢快、时而悲壮?通过诗人的朗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快速浏览课后阅读链接的文章《黄河大合唱》的第八章《怒吼吧,黄河》,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想一想:光未然朗诵的时候,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师生合作体会: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涵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
5.指导朗读。师生接读: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 ;时而…… ;(可以多叫几位同学补充。)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6. 你从中感受到光未然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诗人的朗诵牵动了我们的心,牵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更是深深触动了他的挚友冼星海的心。听了光未然的朗诵,冼星海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1. (课件出示课文中重点句子:)
指名读有关光未然朗诵的部分。想象冼星海当时无比激动的心情。
2.师生接读: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的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 。
3. 你能想象当时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吗?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冼星海谱曲时全身心创作的情境:)
? ?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夜深了,大家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他还在全神贯注地创作;当东方出现一抹红霞的时候,他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就这样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谱写着震撼人心的华章,一干就是六天。
? ? ?没有钢琴,谱写这么宏大的乐章,其难度简直不可想象。他就凭借自己心中那架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钢琴,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完美为止。
(2)想一想: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你从这个奇迹中体会到冼星海是一个怎样人?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一)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到了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
1. (课件出示视频或音频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
2. 这民族的心声,这时代的强音,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请大家默读课文第7、8两个自然段,想一想:《黄河大合唱》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3. 这部作品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经典保留曲目的钢琴协奏曲。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听众们有什么感受?
(二)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三)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拿起战斗的武器,勇敢地冲向抗日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
四、课外拓展。这就是光未然、冼星海。这两位优秀的战士、民族的骄子在看着我们,在期待着你们,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19.怒吼吧,黄河
震撼充满激情
光未然: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旺盛的革命激情
爱国、爱中华民族
冼星海:异常艰苦六天
【教学反思】
课文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华名族的革命情怀。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