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书写。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
2、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重点】
理解诗的重点句。
【难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了解作
者崇高的志向和节操。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
2.学具:图片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我们曾经学习过王冕的《墨梅》感受了梅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首诗。
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借物喻人”、“以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课件出示词语: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朗读表现。
理解石灰形象:(课件出示词语: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理解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自己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板书设计】
墨梅(题画诗)
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生字:破磨击尔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出示郑燮生平)
1 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2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二、学习古诗
1 学生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诗句。
2 全班集体正音。
3 教师吟诗,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
4 小组讨论。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课件出示下列词语的解释)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站立,扎根。
破岩:风化的岩石。
磨:磨难。
坚劲:坚定,强劲。
尔:那。
任:任凭。
5.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诵读古诗,直至背诵。
1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课件出示“咏物明志”一词)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2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3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四、课外拓展
1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教师讲解一个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课件出示有关竹子的诗句):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五、巩固
要求默写《竹石》,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板书设计】
竹石(题画诗)
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3.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过程】
一、评说英雄。
1、哪些人称得上“英雄”?(课件出示“英雄”的几个释义)现代汉语词典上作了三种概括:(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2、古今中外,你知道哪些英雄?
3、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位女诗人――李清照,她赞美英雄的诗句千古流传。(课件出示有关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杰出的文学大家。然而,这其中能够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诗词创作方面,她的盛名不仅可与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比肩,亦可直追前代大师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与之齐名,跻身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写的一首小诗。
二、呼唤英雄。
1、同学们,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时期,出现过一位大名鼎鼎、叱咤风云的英雄,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文章评述过项羽,其中最著名的是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课件出示《夏日绝句》这首诗)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把这一首绝句端端正正地临写在方格纸上。(生临写钢笔字帖,师巡回指导,两分钟内完成)
3、同学们,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读起来壮怀激烈,铿锵有力。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正音,如“为”念第二声。)
三、赞颂英雄。
1.同学们,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人杰、鬼雄)
2.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鬼中的英雄。
3.(课件出示“力拔山兮气盖世”)成语词典中有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
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读了这两个成语,联系前两句诗,你对项羽有何感慨?(交流)
项羽认为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不管是生还是死,都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就是项羽的本色。
5.指名读这两句诗。(慷慨激昂,坚定有力)
6.这两句诗“惊天地,泣鬼神”,八百年来令多少男儿汗颜。请全体男孩子再来念一念这两句诗。
7.最令人心动、最令人感慨的还是第四句诗“不肯过江东”。江东,是指江南的东部,咱们这儿就属于江东,江东是项羽的老家。当年,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项羽是江东的骄傲。江东的父老乡亲都盼望着项羽胜利归来。可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呢?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悲壮的历史。(课件出示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画面)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赦赦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漓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年。
读了这段话,联系“不肯过江东”,你对项羽又有何感慨?
(课件展示赞美项羽的词汇)
(项羽宁死不屈、百屈不挠、悲壮豪迈、光明磊落、浩然正气、敢作敢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引导:项羽如果回到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会原谅他吗?项羽当时有的是时间逃生,可他却选择了死,不想成为敌人的俘虏,不想在敌人的刀下。
读最后一句话:读出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概,关键是读好“不肯”一词。
“不肯”能否换成“不愿”、“不想”、“不能”?为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课件出示答案示例)“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四、追思英雄。
1、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交流)
(参考答案:是因为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
【板书设计】
石灰吟
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反思】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学习第一首诗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然后交流学习,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