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饺子里的爱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饺、拮、凛、馅、荤、晰、筷”等7个字,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难点】
课文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的孝顺敬爱母亲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饺、拮、凛、馅、荤、晰、筷”等7个字,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过程】
一、娓娓道来,谈话导入
爱是巨大的火焰,能给人无穷的力量;爱又是平凡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花边饺子里的爱》(板书课题,感情朗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相机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饺子里包裹着的浓浓的爱吧!(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文本和工具书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再说说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文章结构)(引导归纳: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花边饺子;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子。)
三、反复朗读,寻找爱,品味爱
1、阅读课文,在字里行间中去寻找爱。(可以在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段落中寻找爱,也可以通过琢磨你觉得有韵味的字、词来寻找爱。)(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A.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爱?用“ ”在文中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B.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我”对母亲的爱?用“~~~~”在文中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交流时,先读出相关的语句来,再谈看法。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请学生自主学习,默读思考,勾画批注,质疑释疑。
4.抽生交流,互相释疑,教师相机点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母子之间诚挚的爱。
2.教育学生尊敬、热爱父母和长辈。
【教学过程】
一、细品两次“花招”,提示“爱的主题。(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品读两个句子:
1.“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2.“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儿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
你从这两句话中可以读出“我”与妈妈之间的什么感情?(课件出示相关答案示例):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敬爱母亲的深情。
(2)品读中心句。(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理解):“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体味“浸”和“讨”的妙用,感悟母子之间诚挚的爱。
(3)思考:课文为什么用“花边饺子里的爱”做题目?
二、感情朗读,抒发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再交流读。
三、拓展升华,快乐积累
(课件出示拓展练习题):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什么类似“花边饺子里的爱”的感受,再写下来。(点拨:用具体事例来表现爱)
2.把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抄写在采集本上。
3.课外实践:向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献一份爱。
用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运用文本呈现的表达方法练习写话,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用生活实际中的“母爱”触碰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尊敬父母和长辈”的品德教育,润物无声。之后,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再与别人分享,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对词句的进一步品鉴,乃至内化。
【板书设计】:
14* 花边饺子里的 爱
↓
童年 母亲 → 儿子 (疼爱)
↓
成年 儿子 → 母亲(孝顺、敬爱)
【教学反思】
《花边饺子里的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著的一篇叙事散文。这篇自读课文以朴素的语言和典型的场面、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母子之爱。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这种母子之爱是本课的重点,再深入一层理解爱是可以延续,可以代代相传的是本课学习的难点。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对自己所受到的爱置若罔闻,更不要谈去回报爱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能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之后能潜进文本理解母亲是如何爱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报母爱的,尤其对是通过后者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爱的真谛,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提升,是我本次备课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具体实施中,从 “爱”字入手,以整体感知、重点品析、拓展资料、回归提升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花边饺子里的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再通过以浏览课文,概说爱的故事——赏析词句,品味爱的细节——情动辞发,追寻爱的足迹——拓展练笔,引发爱的延续的重点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品评语言、想象说话中深入体会母子之间的浓浓真情,真正达到了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走近人物,与人物情感共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