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29 15: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
选择题
1.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化学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必然结果
B.爆炸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化学爆炸一般会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D.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种
2.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D)
A.氢气和氧气 B.甲烷和空气
C.一氧化碳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氮气
3.下列有关图标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B)

4.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C)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充分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
5.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
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
6.(威海中考)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C)
A.高层建筑物着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B.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C.在生煤炉时,可通过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8.(黑龙江中考)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C)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9.(德州中考)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10.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燃料中最清洁的是(C)
A.天然气 B.乙醇汽油
C.氢气 D.煤气
1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和氧气
D.氧气(或空气)
1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B)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该组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导热 性。?
(3)现象 ① (填序号,下同)和 ② 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现象 ③ 和 ④(或①) 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 (填字母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14.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颗粒细小且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固体物质叫做可燃粉尘,请你猜想影响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因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和 反应物的浓度 等。?
(2)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 可燃物(或可燃粉尘) ,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 。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 有限空间内 。?
②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合理即可) 。?
15.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煤、石油和天然气 。?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以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煤气化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CO+H2 。?

(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放出热量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铁与稀硫酸反应
B.蜡烛燃烧
C.高温煅烧石灰石
16.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煤作为燃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为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②过度使用燃料既会造成能源危机,又会导致环境污染,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直接相关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2N2 。?
17.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MnO2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催化剂 。?
(2)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水中的白磷突然燃烧起来,原因是 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
(3)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18.“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2)页岩气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页岩气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② 温度达到着火点 。?
(3)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H2 。?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三、实验题
19.某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磷(包括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危害人体健康。于是他们对教材中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①所示。

(1)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的红磷、热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①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② 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反思与评价】(2)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优点是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
(3)小林同学指出图①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②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避免橡胶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或被冲开) 。?

20.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导管a处通入气体,若 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 阻断燃烧(或安全瓶,合理即可) 。?
(2)用图②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 吸热,使温度降低到气体的着火点以下(合理即可) 。?
四、综合题
21.某实验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放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2O2)的棉球,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熄灭,然后棉球突然剧烈燃烧起来了。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1)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与氧气隔绝 。?
【提出问题】棉球为什么会燃烧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猜想②: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球;
(2)猜想③: 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球 。?
【实验探究】(3)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验证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猜想①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将 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猜想① 成立
猜想②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放置足够长的时间(比魔术所用时间更长) 无明显 现象 猜想② 不成立
猜想③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适量过氧化钠,并用手触摸瓶壁 ? 瓶壁发热 猜想③ 成立


【反思与交流】(4)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
(5)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由过氧化钠引起的火灾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
22. “生活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 CO 。因此,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 保持通风(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即可)。?
(2)充分燃烧1 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 煤 燃烧最易导致酸雨, 天然气 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①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SO3;②SO3与水化合生成硫酸。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SO3+H2OH2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