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3燃料的条件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和氧气
D.氧气(或空气)
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B)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4.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从而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
5.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D)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6.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
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
7.(威海中考)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二、综合题
8.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MnO2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催化剂 。?
(2)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水中的白磷突然燃烧起来,原因是 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
(3)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9.如图所示装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当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末时,其能与黏膜表层、眼、皮肤中的水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五氧化二磷和冷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和热水反应生成无毒的正磷酸)。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 小美 同学的实验装置,不选择其他实验装置的理由是 小真、小善设计的实验装置不够密闭,白烟会逸散出来 。?
(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
(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4)小美进行的实验中,较大烧杯里的现象为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较大烧杯内液面上升 。?
10.能源和环保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正在推广家庭中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煤作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含硫煤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 酸雨 。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该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SO2CaSO3 。?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措施,乙醇是 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8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太阳能(或风能,合理即可) 。?
11.某实验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放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2O2)的棉球,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熄灭,然后棉球突然剧烈燃烧起来了。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1)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与氧气隔绝 。?
【提出问题】棉球为什么会燃烧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猜想②: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球;
(2)猜想③: 可能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引燃了棉球 。?
【实验探究】(3)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验证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猜想①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将 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猜想① 成立
猜想②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放置足够长的时间(比魔术所用时间更长) 无明显 现象 猜想② 不成立
猜想③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适量过氧化钠,并用手触摸瓶壁 ? 瓶壁发热 猜想③ 成立
【反思与交流】(4)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
(5)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由过氧化钠引起的火灾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
12.“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2)页岩气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页岩气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② 温度达到着火点 。?
(3)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H2 。?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三、实验题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 蘸有酒精 的棉花燃着了, 蘸有水 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有可燃物 。?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 坩埚钳 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 乒乓球 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 滤纸 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