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物质的密度(3)》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物质的密度(3)》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29 18: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物质的密度(3)》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知识梳理】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     、           (或量杯)等。
3.实验方法:
(1)用天平测出待测物质的            。
(2)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待测物质的        。
(3)根据公式ρ=        ,求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知识广场】
密度在农业和工业上的应用
密度在农业上可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一般土壤中含有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物(腐殖质),含有腐殖质越多的土壤越肥沃。因为矿物质的密度较大,如果土壤含矿物质多,那么这种土壤的密度也较大。一般含矿物质多的土壤,其密度为2.6×103千克/米3。如果土壤含有腐殖质多,则土壤的密度较小,例如黑土的密度一般为2.3×103千克/米3。因此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在农业上除了应用密度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外,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
在工业生产上,有些工厂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原料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质前,需要估计熔化多少金属注入砂型模子里比较合适,这时就需要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计算出需熔化的金属质量,以避免造成浪费。
【精选例析】
【例1】小宣同学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新买的马铃薯的密度。
(1)在天平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从马铃薯上取下一块,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其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马铃薯的质量是________克。
(3)小宣同学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吊着马铃薯块,使马铃薯块浸没在水中,两次量筒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马铃薯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
(4)如果先测出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算出马铃薯块的体积后,求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
(1) 天平使用之前先调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所以要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由甲图可知马铃薯的质量m=20克+4克=24克。
(3)由图乙、丙可知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毫升,马铃薯块的体积V=40毫升-20毫升=20毫升=20厘米3,马铃薯的密度ρ===1.2克/厘米3。
(4) 若先测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这样马铃薯块上会沾有水,使测得的马铃薯块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例2】 某同学为测量“××”牌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 将适量牛奶倒入杯中。
C.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D. 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E. 计算牛奶的密度ρ=(m2-m1)/V。
(1)你认为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 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提出改进这个实验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
(3)如图4.3-6所示为用天平测玻璃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的情况,则玻璃杯的质量为________克。
图4.3-6
 本题考查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的方法。任何实验的完成都可能有多种方法,而实验总是有误差的,要减小实验误差,就要找出实验操作的最佳方案。题目中测量的是杯中牛奶的密度,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玻璃杯壁上会沾上奶液,这时测出的牛奶体积会偏小,算出的牛奶密度会偏大,误差较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即将实验步骤A排在D后面,这样测出的牛奶的密度比原来的更接近真实值。
【重点归纳】
1.在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倒入量筒中的水应以固体能够全部浸入为宜,且能准确、方便读数。
2.测量顺序:测量液体密度时应先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烧杯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在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先测质量再测体积,可以减小因被测物体上沾有水而导致的误差。
【巩固提升】
1.两个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盐水,为了区分它们,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
A. 看颜色     B. 称质量
C. 测密度     D. 测体积
2.为了测定牛奶的密度,除准备了牛奶外,还提供有以下器材:①天平;②烧杯;③量筒;④刻度尺;⑤小铁块;⑥细线。下列器材组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3.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黄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克/厘米3
2.52克/厘米3
2.56克/厘米3
2.60克/厘米3
A. 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
B. 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 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4.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红想测出项链吊坠的密度,制订了如下实验计划: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0”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将项链吊坠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③将项链吊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计算出质量;④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项链吊坠的密度。测量项链吊坠密度的实验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③⑤
5.小丹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猕猴桃汁的密度,以下是她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猕猴桃汁的总质量m1;b.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猕猴桃汁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猕猴桃汁的体积V;d.将猕猴桃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猕猴桃汁的总质量m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猕猴桃汁的密度ρ=;②小丹实验的正确步骤是bdca;③步骤b是多余的;
④因为量筒中会有少量猕猴桃汁残留,所以小丹测得的密度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
A.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C. 调节天平使天平横梁平衡。
D. 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那么,最为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盐水密度的计算式是ρ=     。
7.“测酸奶密度”的实验。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克。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     克。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V奶=     厘米3。则酸奶的密度ρ=     克/厘米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的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8.某同学要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密度。他现有的器材有: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小铁块,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块的质量m1。
B. 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m2。
C. 使石蜡块和铁块都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1。
D. 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
E. 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2。
F. 用细线把铁块系在石蜡块的下面,只让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3。
(1)请将必要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
(2)写出石蜡块的密度:ρ蜡=                。
9.下面是小金同学设计的测量某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实验过程。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     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2)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是     克。
(3)若把金属块放入装有V1=2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其示数V2=   毫升。
(4)这种金属的密度ρ=      (用m、V1、V2表示)。
(5)如果做实验时,先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则这样测得金属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10.家住天府新区的小希今年种植的五星枇杷获得了丰收。小希想知道枇杷品质和密度是否有关,于是他和小明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枇杷的密度。
(1)小希的方法:
①用天平测一个枇杷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枇杷的质量为
     千克。
②如图乙所示,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将这个枇杷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枇杷的体积为     厘米3。
③枇杷的密度为     千克/米3。
(2)小明认为小希的方法不当,应当取更多的枇杷测量。小明的方法:
①随机挑选6颗枇杷,用天平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m。
②任意选出其中2颗用量筒测得体积为V。
③枇杷的密度ρ=。
你认为小明这种测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
11.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刻度左侧一点,则应该     (填字母)。
A. 向右调平衡螺母
B. 向右盘中加砝码
C. 向右移动游码
(3)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
(4)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千克/米3。
(5)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请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     。
12.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的特性”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一个可以直接读出液体体积的医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测量。
(1)某次实验操作如下: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液体(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内没有空气),将装有液体的注射器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读出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     毫升,注射器的总质量为     克。
(2)多次如上测量,得到注射器的总质量与对应的液体体积,画出如图丙所示图像,由此可得到该液体的密度是     千克/米3。
(3)受此实验启发,小明只用该注射器和部分纯净水在家里测出了冰的密度。他的做法是:在注射器内装18毫升的水,将注射器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时间,取出后测出冰的体积是20毫升,则冰的密度为     克/厘米3。
13.小明进行“测酸奶密度”的实验。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克;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 克;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V奶= 厘米3;则酸奶的密度ρ= 克/厘米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第3节《物质的密度(3)》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实验原理: ρ=。
2.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或量杯)等。
3.实验方法:
(1)用天平测出待测物质的质量。
(2)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待测物质的体积。
(3)根据公式ρ=,求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精选例析】
【例1】 (1)右 (2)24 (3)20 1.2 (4)小
【例2】 (1)测牛奶的体积时有较大误差,有些牛奶沾在杯壁上,使测量结果偏小,计算结果偏大 (2)将实验操作重新排序:BCDAE (3)33
【巩固提升】
1. (C)
2. (B)
3. (D)
4. (A)
5. (C)
6.CADB;ρ=。
7. m1=81.4克。V奶=40厘米3。则酸奶的密度ρ=1.1克/厘米3。
②酸奶倒入量筒中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得的体积偏小。
(2)【答】 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③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酸奶的密度为ρ奶=ρ水。
8. (1) ADFC。(2ρ蜡=。
9.(1)零刻度线  左 (2) 78.2克。  (3) V2=30毫升。
(4ρ=(用m、V1、V2表示)。
(5)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10. ①0.023千克。②20厘米3。③1.15×103千克/米3。
(2)不正确;因为6颗枇杷的体积不一定等于3V。
11.(1)将右(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 C(填字母)。 (3) 16.4克。
(4) 0.82×103千克/米3。
(5)偏小(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密度小,可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
【解析】 (1)天平指针向左偏,说明左边重,应当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加入最小砝码后还是左边重,就应当移动游码,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因为是在称量了。(3)物体质量为砝码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4)物体体积由图中的②-③,为20毫升,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ρ===0.82克/厘米3=0.82×103千克/米3。(5)被测物体会沾上部分的水,使测量的体积偏大而密度偏小。在讲优点时可从密度小的角度来考虑。
12.(1) 15毫升,注射器的总质量为24克。
(2) 0.8×103千克/米3。
(3) 0.9克/厘米3。
【解析】 (1)由图甲可知液体体积为15毫升,由图乙可知注射器的总质量为24克。(2)由图丙可知,当V=0时,m=12克,即注射器的质量为12克,当V1=15毫升时,m1=24克,则此时液体的质量m液=24克-12克=12克,根据ρ===0.8克/厘米3=0.8×103千克/米3。(3)根据水结成冰质量不变,m冰=m水=ρ水·V水=1.0克/厘米3×18厘米3=18克,根据ρ冰===0.9克/厘米3。
13.①81.4克; V奶=40厘米3;则酸奶的密度ρ=1.1克/厘米3。
②酸奶倒入量筒中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得的体积偏小。
(2)
【答】 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③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ρ奶=ρ水。
【解析】 (1)①由图可知,砝码的质量是50克+20克+10克=80克,游码的读数是1.4克,所以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81.4克,则酸奶的质量m奶=m1-m0=81.4克-37.4克=44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奶=40厘米3,酸奶的密度ρ奶===1.1克/厘米3。②酸奶倒入量筒中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得的体积偏小,由ρ奶=可知测得的酸奶的密度值会偏大。(2)因为水的密度已知,故可采用等效替代法测量酸奶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