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堂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堂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29 17: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堂演练

01  知识管理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 、 铝:镁、铝在________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  拨:铝在空气中与________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________的________,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________。
铁 、 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Fe3O4,2Cu+O2________。
金 、 银:在________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真金不怕火炼”就是对金的化学性质的描述。
结  论:除金、银外,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2.镁、锌、铁、铜等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 稀硫酸
镁 剧烈反应,有________产生
锌 发生反应,有________产生
铁 反应缓慢,有________产生
铜 ________

结  论:根据反应时是否有H2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金属有________;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金属有________;根据铁、镁、锌、铜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得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依次________。
3.置换反应
定  义: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 达 式:A+BC―→B+AC
4.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覆盖了一层______的物质,溶液由______变为______
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片表面覆盖了一层______的物质,溶液由______变为______
铜片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结  论: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依次________。
5.金属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说  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________,它的活动性就________。
     (2)位于________的金属能________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________。
    (3)位于___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___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________里________出来。
方法技巧:当两种或多种金属化合物在溶液中同时存在时,最不活泼的金属最先从溶液中被置换出来;当两种或多种金属与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同时混合时,最活泼的金属最先发生置换反应。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置换反应越易发生。
参考答案:知识管理
1.常温 2Mg+O2===2MgO 4Al+3O2===2Al2O3 氧气 致密 氧化铝薄膜 抗腐蚀性能 3Fe+2O2 2CuO 高温 2.气泡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气泡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气泡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无现象 镁、锌、铁 铜 减弱 3.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4.红色 蓝色 无色 2Al+3CuSO4===Al2(SO4)3+3Cu 银白色 无色 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无现象 减弱 5.靠前 越强 氢前面 置换 氢(元素) 前面 后面 溶液 置换

02课堂演练
1.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会生锈
C.钛不具有耐腐蚀性,不可以用来制造轮船外壳
D.镀锌的“白铁片”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
2.(江西中考)我省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D )
A.金 B.铜 C.铁 D.锌
3.(成都中考)如右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

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
4.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正确的是(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5.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下列关于锰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A.Mn > Cu B.Al > Mn
C.Mn > H D.Mn > Mg
6.(临沂中考)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B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7.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C )
A.3NO2+H2O=2HNO3+NO B.2KMnO4=K2MnO4+MnO2+O2↑
C.C+H2O(气)=CO+H2 D.CO+CuO=Cu+CO2
8.(郴州中考)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D )
A.ZnSO4溶液 B.稀盐酸
C.AgNO3溶液 D.CuSO4溶液
9.(广安中考)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D )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性强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锡(Sn)是五金之一,它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D )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11.(枣庄中考)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A )
A.Fe、Cu、Ag B.Cu、Hg、Ag
C.Mg、Zn、Fe D.Fe、Ag、Cu
12.(温州中考)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C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利用试剂: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用所给的试剂只能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
B.在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根据Zn和Cu的硬度即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D.将两种金属同时浸入任一溶液均可达到实验目的
二、非选择题:
14.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①中 钢丝插入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 (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 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14. 【答案】M>Al>Cu;M>Al;Al>M>Cu;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1)M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2)2Al+3CuSO4=Al2(SO4)3+3Cu;丙;
【评价与反思】(1)反应物接触面积、温度等;(2)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解析】
【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小敏、小强同学的猜想可知,我的猜想是M>Al>Cu;
【设计与实验一】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越剧烈,所以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①中 钢丝插入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M>Al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Al>M>Cu

【交流与表达】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所以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评价与反思】(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反应物接触面积、温度等;
(2)金属会与酸、盐、氧气等物质反应,所以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15.(聊城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填“快”或“慢”)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___是否反应。

15.参考答案【进行猜想】Fe>R>Cu 【收集证据】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快 不能燃烧 3Fe+2O2Fe3O4 【归纳总结】(3)盐溶液
16.(广安中考)我国早在古代,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述,意思是可溶性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例如:CuSO4+Fe===Cu+FeSO4。
(1)Cu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其溶液颜色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除去ZnSO4溶液中少量CuSO4杂质,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________。
A.NaOH溶液   B.Fe
C.CuO   D.Zn
答案:(1)+6 蓝色 (2)置换反应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