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三期中质量调研试卷(连云港市)
数学2018.11.22
?. 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70 分.
1. 已知集合A={1,3},B={1,2,m},若 AB,则实数 m= .
考点:集合的运算。
答案:3
解析:因为{1,3}{1,2,m},所以,m=3
2. 求 log21+ log42 = =
考点:对数运算,换底公式。
答案:
解析:原式=0+=
3. 若 tanα=,且角α的终边经过点 P(x, 1),则 x=
考点:三角函数的定义。
答案:2
解析:tanα=,所以,x=2
4. 命题:“x > 1, x2 - 2 > 0”是 命题.( 填“真”、“假’”)
考点:常用逻辑用语。
答案:真
解析:取x=2,可以判断x2 - 2 > 0成立,所以是真命题。
5. 已知函数 f(x) = 是奇函数,则 f(x) < 0 的解集为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一元二次不等式。
答案:{x|x>1或-1<x<0}
解析:函数 f(x) 是奇函数,所以, f(-x) = =-,
化为:,即=0,所以,,
f(x) = <0,即>0
或,
解得:x>1或-1<x<0
6. 已知向量= (1, 2), = (m-1, m),若 = 2,则向量与 夹角的余弦值为=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答案:
解析:因为 = 2,
所以,(1, 2) (m-1,m)=2,即(m-1)+2m=2,解得:m=1
所以,= (m-1, m)=(0,1),
=||=×1×cosθ=2,所以,cosθ=
7. 已知直线 y = kx- 2 与曲线 y = xlnx 相切,则实数 k 的值为
考点: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答案:1+ln2
解析:,设切点为(a,b),则
,即,即,解得:,
所以,
8. 已知实数 xy 满足,则当 2x-y 取得最小值时, x2 +y2 的值为
考点:线性规划。
答案:5
解析: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当z=2x-y过点B(1,2)时,取得最小值,此时x2 +y2 的值为5。
9. 已知双曲线 x2 - y2 = 1 的一条渐近线被圆 C:(x- 2)2 + y2 = r2(r > 0) 截得的线段长为 2,则圆 C 的半径r=
考点:双曲线方程及其性质,直线与圆的方程。
答案:2
解析:双曲线 x2 - y2 = 1 的渐近线为,圆心(2,0),半径:r
圆心到渐近线的距离为:d=,弦长为:2
=2
10. 若函数 f(x) = 3sin(x+) 与 g(x) = 8tanx 的图象在区间 (0, ) 上交点的横坐标为 x0,则 cos2x0 的值为
考点:三角恒等变换,诱导公式。
答案:
解析:f(x) = 3sin(x+)=3,联立方程组:,即
,化为:,解得:,
即,所以,。
11.已知为正常数,,若使,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考点: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图象的画法。
答案:(2,+∞)
解析:为正常数,
当x≥0时,过定点(0,3),单调递增,对称轴为:<0,
当x<0时,,单调递增,,画出2个函数图象如下图,
因为使,
所以,>3,即>2
12.在三角形中,是的角平分线,则=____.
考点: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数量积。
答案:
解析:如图所示,∵是的角平分线,∵,
∴===,
∴=()===
13.椭圆的两个顶点过A,B分别作与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与,若,则椭圆的离心率________.
考点:椭圆方程及其性质,平面向量,数学计算能力。
答案:
解析:如下图,设D(,),C(,),
∵AB⊥AD,AB⊥BC, ∴AD∥BC,
又∵BC=3AD, ∴,即,
∴,即
∵C,D在椭圆上,∴,即,
即:,
即:,化简,得:,
又,所以,,直线AD为:,
点D在直线AD上,所以,,所以,,即,
14. 在三角形中,,则当角最大时,三角形的
面积为________.
考点: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答案:
解析:y=tanx在(0,)上是增函数,所以,角B最大时,也就最大,最大,
即f(A)=最大,
看成是(cosA,sinA)是点(4,0)之间连线的斜率的相反数,
动点(cosA,sinA)的轨迹是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的圆,
当过点(4,0)的直线与圆相切时,k=,
所以,的最大值为,所以,
解得:,
tanB=,解得:。
sinC=sin(A+B)=,
因为B最大,且sinA=sinC,
所以,A=C,即a=c
又AB+BC=4,即:a+c=4,所以,a=c=2
S==
?. 解答题:共 90 分
15. (本小题 14 分)
已知向量 = (1,2sinθ),= (sin(θ+),1),θR。
(1) 若⊥,求 tanθ的值;
(2) 若∥,且 θ (0,),求 θ的值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行向量的性质,三角恒等变换。
解析:(1)依题意,得:?=0,即
sin(θ+)+2sinθ=0,展开,得:
sinθcos+cosθsin+2sinθ=0,
化简,得:sinθ+cosθ=0,解得:tanθ=-
(2)因为∥,所以,2sinθsin(θ+)=1,展开得:
2sinθ(sinθcos+cosθsin)=1,
即:2sin2θ+2sinθcosθ=2,
即:1-cos2θ+sin2θ=2,
化为:sin(2θ-)=,因为θ (0,),所以,2θ- (),
所以,2θ-=,解得:θ=
16. (本小题 14 分)
设二次函数 f(x) = ax2 +bx+c,函数 F(x) = f(x)-x 的两个零点为 m,n(m < n).
(1) 若 m =-1, n = 2,求不等式 F(x) > 0 的解集;
(2) 若 a >0,且 0 < x < m < n < ,比较 f(x) 与 m 的大小
考点:函数的零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析:(1) F(x) = f(x)-x=ax2 +bx+c-x=ax2 +(b-1)x+c,
函数 F(x) 有两个零点为-1,2,所以,
,解得:,
所以, F(x) =ax2 -x-2=(>0,
(1)当>0时,F(x) =(>0的解为:x>2或x<-1,
(2)当<0时,F(x) =(>0的解为:-1<x<2,
综上所述:
当>0时,F(x) >0的解集为:
当<0时,F(x) >0的解集为:(-1,2)
(2)函数 F(x) =ax2 +(b-1)x+c有两个零点为 m,n(m < n).
所以,
,解得:,
所以, F(x) =ax2 -x+=(
f(x) -m=F(x)+x-m=(+x-m=(,
因为 a >0,且 0 < x < m < n < ,
所以,,=>0
所以,f(x) -m<0,即f(x) <m
17. (本小题 14 分)
已知椭圆 C:的离心率为,以短轴为直径的圆被直线 x+y-1 = 0 截得的弦长为.
(1) 求椭圆 C 的方程;
(2) 设 A, B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 D 为椭圆右准线 l 与 x 轴的交点, E 为 l上的另一个点,直线 EB 与椭圆交于另一点F,是否存在点 E,使 R)? 若存在,求出点 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解析:圆心为(0,0),半径为R,,依题意,得:b=R,
圆心到直线x+y-1 = 0的距离为:,又弦长为,
所以,R2==3,所以,b=R=
离心率e==,即,又,解得:,
椭圆 C 的方程为:
(2)依题意,有A(-2,0),B(2,0),c=1,
椭圆的右准线方程为:,所以,D(4,0)
设l上的另一个点E(4,t),则
直线BE方程为:,与椭圆C联立方程:
消去y可得:
点B(2,0),F(x,y)是直线与椭圆的2个交点,所以,由韦达定理,得:2,
所以,,代入BE方程,解得:,
所以,F(,),从而,,,),
因为R),即共线,所以,有
=,解得:,所以,E(4,
18. (本小题 16 分)
规定:在桌面上,用母球击打目标球,使目标球运动,球的位置是指球心的位置,我们说球 A 是指该球的球心点 A.两球碰撞后,目标球在两球的球心所确定的直线上运动,目标球的运动方向是指目标球被母球击打时,母球球心所指向目标球球心的方向.所有的球都简化为平面上半径为 1 的圆,且母球与目标球有公共点时,目标球就开始运动,在桌面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下列问题:
(1) 如图 1,设母球 A 的位置为 (0, 0),目标球 B 的位置为 (4, 0),要使目标球 B 向 C(8, -4) 处运动,求母球 A 球心运动的直线方程;
(2) 如图 2,若母球 A 的位置为 (0, -2),目标球 B 的位置为 (4, 0),能否让母球 A 击打目标 B 球后,使目标 B 球向 (8,-4) 处运动?
(3) 若 A 的位置为 (0,a) 时,使得母球 A 击打目标球 B 时,目标球 B(4, 0) 运动方向可以碰到目标球 C(7,-5),求 a 的最小值(只需要写出结果即可)
考点:直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平面向量。
解析:(1)点B(4,0)与点C(8,-4)所石室的直线方程为:x+y-4=0,
依题意,知A,B两球碰撞时,球A的球心在直线x+y-4=0上,且在第一象限,
此时|AB|=2,设A,B两球碰撞时球A的球心坐标为(a,b),
则有:,解得:,,
即:A,B两球碰撞时球A的球心坐标为(,),
所以,母球A运动的直线方程为:
(2)因为=(,2+),=(,),
而?=(,2+)(,)=4-2>0,
所以,∠是锐角,
所以,点B(4,0)到线段的距离小于2,即球A的球心还到直线BC上时,就会也B球碰撞,故目标B球不可能向(8,-4)处运动。
19.对于函数与,若存在实数满足,且,则称为的一个点.
(1)证明:函数与不存在的点;
(2)若函数与存在的点,求的范围;
(3)已知函数,证明:存在正实数,对于区间内任意一个皆是函数的点.
考点: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解析:(1)证明:因为恒成立,
所以,不存在实数满足,
故不存在的点
(2)构造函数F(x)==,
函数F(x)的定义域为(0,+∞),
=0,得:x=1,
x (0,1) 1 (1,+∞)
- 0 +
F(x) ↘ ↗
x=1是F(x)的唯一极小值点,也是最小值点,
所以,F(x)min=F(1)=0,即F(x)≥0恒成立,
所以,在定义域(0,+∞)内,x0-1≥lnx0恒成立,
当x0≥1时,|x0-1|=x0-1,|lnx0|=lnx0,
因为x0-1≥lnx0恒成立,所以,|x0-1|≥|lnx0|恒成立,为的一个点.
当0<x0<1时,|x0-1|=-(x0-1),|lnx0|=-lnx0,
由x0-1≥lnx0,得:-(x0-1)≤-lnx0,即|x0-1|≤|lnx0|,此时不是的一个点.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1,+∞).
20. 已知函数(其中)
(1)求的单调减区间;
(2)当时,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3)设只有两个零点(),求的值.
考点: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解析:
(1)的定义域为{x|x≠0},
=<0,解得:x<1,
所以,的单调减区间为(-∞,0)和(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