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珍藏版全国各地著名中学2006届高三期中(11月份)月考化学试题集(38套)[上学期] | | |
格式 | rar | ||
文件大小 | 6.6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通用版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05-11-30 21:36:00 |
B.吸热反应,m+n>p
C.放热反应,m+n
D.放热反应,m+n>p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对盐类物质可有下列分类: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是一种混盐,硫酸铝钾KAl(SO4)2是一种复盐,冰晶石(六氟合铝酸钠)Na3AlF6是一种络盐。对于组成为CaOCl2的盐可归类于
A.混盐 B.复盐 C.络盐 D.无法归属于上述类别
10.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降解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B.某些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会变黄
C.重金属盐溶液或硫酸铵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11.氢气是重要而洁净的能源,要利用氢气作能源,必须安全有效地储存氢气。有报道称某种合金材料有较大的储氢容量,其晶体结构的最小单元如右图所示。则这种合金的化学式为
A.LaNi6 B. LaNi3
C.LaNi4 D. LaNi5
1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杂质
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
C.制备FeCl3溶液时,先将固体溶于较浓盐酸,再加水稀释
D.用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酸溶液的pH
13.下列反应生成物不受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影响的是
A.硫酸与磷酸钙反应 B.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C.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D.铁粉加入硝酸中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金刚石晶体中含碳碳键数为2 NA
B.常温常压下,22.4L的D2、H2组成的气体分子数约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 NA
D.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NA
15.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Cl-、SO42-、Na+、K+
C.SO42-、NO3-、Fe2+、Mg2+ D.Na+、K+、ClO-、I-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2Br—+2C12==2Fe3++Br2+4C1—
B.草酸和少量烧碱溶液:H2C2O4+OH—==HC2O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ClO—十H2O+CO2==HClO+HCO3—
D.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NH4++H++SO42-+Ba2++2OH-=NH3·H2O+BaSO4↓+H2O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18.镁铝合金5.1 g溶于300mL2mol/L的HCl,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为5.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A.5.1g B.10.2g C.13.6g D.15.3g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9.(1)(5分)2004年7月30日,位于秦皇岛海港区涂庄的一化学试剂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泄漏出的氯气迅速向周围的居民区蔓延,所到之处草木枯黄、大片蔬菜被毁。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应该往哪里撤离?(山坡上/低洼处)
②如果你在该厂实验室准备撤离时,应该准备什么样的简易“防毒面具”避免吸入较多的氯气?
③如果你当时在距离化工厂较近的居民家中,如何利用家中现成物质来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④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处理,他们先把泄漏的氯气钢瓶投入一盛有某物质水溶液的水缸中,该物质是
⑤对于弥漫在空气中没有散去的氯气,消防队员喷洒了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水溶液进行处理,该化学物质是
(2)(6分)被称为“魔棒”的荧光棒已成为节日之夜青少年的喜爱之物,其发光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氧化草酸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人说,发光的魔棒不能凑近石油气之类的可燃性气体,否则会导致爆炸,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②通过挤压,使过氧化氢与草酸酯混合反应,导致魔棒发光,一段时间后,光的亮度降低,此时,把魔棒往手心上敲打几下,亮度会重新增大,原因是什么?(提示:草酸酯是一种有较高粘度的有机化合物)
③在设计魔棒时,其连续发光的能力在8-12h,如果在发光中途,把它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发光便会停止或基本停止.把魔棒从冷冻室中取出静止一会儿,它又会连续发光,原因是什么?
20.(13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1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过滤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粉末,有NH4C1晶体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 )接( ); (b)接( )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 ;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第二步骤中必须先让 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 ,C中广口瓶内产生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
(5)第四步中分离出NH4C1晶体的操作是 ;其所得的NH4C1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NH4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
。
四、(本题共10分)
21.(10分)已知固体甲、E、I、F均为常见的单质,其中E在常温下为气态。G为白色胶状沉淀,既能溶解于盐酸,又能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A在常温下为气态,与氧气完全反应时的体积比是1:2。W是由三种处在不同短周期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A和G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3:1。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全部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为 ,固体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
(2)上述转化中,①C→E ②D→F ③E→F ④I→F ⑤I→E ⑥A→B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
(3)写出W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
22.(6分)实验测得某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1.3%,相对分子质量为92,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若该烃为芳香烃,在其分子的“C-C”键或“H-C”键中
插入基团“ ”可形成六种含苯环的酯,请写出其中四种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化合物A是石油化工的一种重要原料,用A和水煤气为原料经下列途径合成化合物D(分子式为C3H6O3)。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指出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D’是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是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D’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既可以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的化合物E(C3H4O2),又可以生成六原子环状化合物F(C6H8O4)。请分别写出D’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软性隐形眼镜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可以是:
已知⑴
⑵CH3COOCH2CH2OH的名称为乙酸羟乙酯
试写出:
⑴A、E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 、E 。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C→D ,E→F 。
⑶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I→G ;
G+F→H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8分)将Cu与Fe2O3的混合粉末a g与1mol/L硫酸进行反应。
(1)若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消耗硫酸的体积为0.3L,且所得溶液中无Fe3+,则
a= ,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为 。
(2)若将固体完全溶解于1.00L上述硫酸中,测得c(Fe3+)=0.1mol/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的最大值为 g。
(3)若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消耗硫酸的体积为0.3L,且所得溶液中既有Fe3+,也有Fe2+,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26.(8分)在t℃时,向盛有5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7.77 g Ca(OH)2粉末,充分搅拌。已知t℃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85 g。并假设在溶解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所得溶液的密度约为1.00g/cm3。试计算下列问题。
(1)求烧杯中所得的石灰水中O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2)若采用向上述烧杯中通入CO2气体的方法,使溶液中的Ca2+离子浓度等于0.010 mol·L—1,则需要向烧杯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O2 的体积是多少?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扬州中学高三化学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第工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一、1.A 2.A 3.D 4.C 5.A 6.B 7.C 8.D
二、9.A 10. C 11.D 12.AC 13.C 14.A D 15.B 16.A 17.B 18.C
第Ⅱ卷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9.(1)(各1分,共5分)①山坡上;
②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浸湿毛巾;
③肥皂水(或洗衣粉)浸湿毛巾;
④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钙溶液;
⑤浓氨水。
(2)(6分)①不正确.因为是“冷光”而不是明火。(2分)
②由于粘度大,反应物不易充分混合,敲打是促进混合,从而促进反应。(2分)
③低温使氧化反应变得十分缓慢,恢复常温时反应又加速进行。(2分)
20.(13分)(1)f e d c(2分)
(2)块状石灰石 饱和NaHCO3溶液 CaO+NH3·H2O=Ca(OH)2+NH3↑(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4分)
(3)B (1分)
(4)防倒吸 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3分)
(5)过滤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分)
四、21.(每小题各2分,共10分)
(1) Fe2O3 (2) ①③④
(3) Al(CH3)3 + 3H2O = 3CH4 ↑+ Al(OH)3 ↓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
22、(6分)C7H8(2分)
(邻、间、对)
[以上六种任选四种](各1分)
23、(12分)(1)A:CH2=CH2 B:CH3CH2CHO
C:CH2=CHCHO D:CH2(OH)CH(OH)CHO(各1分)
(2)取代(1分)
(3)CH3CHBrCHO+NaOH→CH2=CHCHO+NaBr+H2O[条件:醇/△] (2分)
(4)保护醛基,防止反应⑤时被高锰酸钾碱性溶液氧化(1分)
(5)
D’→E:CH3CH(OH)COOH→CH2=CHCOOH+H2O[条件:浓硫酸 /△](2分)
D’→F:
(2分)
24.(10分)⑴CH2=CHCH3 (CH3)2C(OH)COOH (各2分)
⑵氧化 消去 (各1分)
⑶CH2ClCH2Cl+2H2OHOCH2CH2OH+2HCl (各2分)
HOCH2CH2OH +CH2=C(CH3)COOH CH2=C(CH3)COOCH2CH2OH+H2O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8分)(1) 22.4(2分) 6.4g (2分)
(2)18.1(2分)
(3) 1626.解:⑴因为
所以Ca(OH)2没有完全溶解。 (2分)
(2分)
(2)7.77g ÷74g·mol—1=0.105 mol
0.010 mol·L—1×0.5L=0.005 mol (1分)
①当溶液中Ca2+由Ca(OH)2提供时,根据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可知:
与CO2反应的Ca(OH)2的物质的量为
0.105 mol-0.005 mol=0.100 mol
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为0.100 mol×22.4L·mol—1=2.24L (1分)
②当溶液中Ca2+由Ca(HCO3)2提供时,根据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CaCO3+CO2+H2O= Ca(HCO3)2
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为
0.105 mol﹢0.005 mol=0.110 mol (1分)
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为0.110 mol×22.4L·mol—1=2.464L (1分)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化 学 试 卷 ( 2005、9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1 35.5 Mn 55 Fe 56 Zn 65 Ag 108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A.
B.
C.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3.放射性核素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相同粒子)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Fm)的含153个中子的核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氘原子
B.最终得到核素的符号是
C.Uub和Fm都是主族元素
D.上述Uub、Fm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相同
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有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Tl(NO3)3溶液的酸性 很强,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5.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可逆反应:2A(气)+B(气)2C(气)。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A.2molA和1molB B.1molA和1molB
C.1molA和2molB D.1molB和1mol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7.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H2SO3+I2+H2O 2HI+H2SO4
②2FeCl3+2HI 2FeCl2+2HCl+I2
③3FeCl2+4HNO3 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 H2SO3> Fe2+>NO
C.Fe2+> I-> H2SO3>NO D.NO> Fe2+> H2SO3> I-
8、常温下,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a 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R2-)>c(Na+)>c(H+)=c(OH-) B、2c(R2-)+c(HR-)=c(Na+)
C、c(R2-)+c(OH-)=c(Na+)+c(H+) D、混合液的体积为2a 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
A.SiO2晶体中, 有NA个Si就有2NA个Si—O键
B.P4分子中P和P—P键的比为2∶3
C.常温常压下,1mol碳烯(∶CH2) 所含电子数为8NA
D.在含2 mol H2SO4的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使其充分反应,则反应结束时转移电子数共4NA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当溶液中c(H+)=10-1mol/L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c(H+)=10-13mol/L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
A.Na+、Cu2+、NO3-、CO32- B.Ba2+、K+、Cl-、HCO3—
C.Fe2+、 Na+、SO42-、NO3- D.Mg2+ 、NH4+、SO42-、C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Cl-+HClO
B、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C、向Fe(OH)3中加入氢碘酸:Fe(OH)3+3H+=Fe3++3H2O
D、向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3溶液:Ca2++OH-+HCO3-=CaCO3(+H2O
12. 标准状况下,m克A气体和n克B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体积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 :n
B.25℃时,1千克气体A和1千克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 :m
C.同温同压时,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n :m
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气体A和气体B的体积之比为n :m
1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 。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YZ3 B、X3YZ4 C、X3YZ3 D、X2YZ4
14. 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
A 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K时为1.335g·L-1,在293K时为2.5 g·L-1
B 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
C 丙酮在己烷和三氟甲烷中易溶解,其中在三氟甲烷中溶解时的热效应较大
D SbH3的沸点比PH3高
15.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1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7、含11.2g K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11.1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KHS B、K2S和KHS C、KOH和KHS D、K2S
1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 %的是
A.2 mol C B.2 mol A、1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1 mol B和1 mol C D.2 mol A、3 mol B和3 mol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
(1)对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A、容量瓶 B、蒸馏烧瓶 C、滴定管 D、量筒 E、烧杯
F、蒸发皿 G、分液漏斗
①标有“0”刻度的有 (填序号);
②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③对允许加热的仪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 (填序号);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说法中,正确的有 。(选错倒扣)
①容量瓶检漏的操作是: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塞上玻璃瓶塞,左手五指托住瓶底,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反复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②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③仅用蒸馏水和pH试纸,可以鉴别pH相等的H2SO4和CH3COOH溶液
④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
⑥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⑦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液体
⑧实验中多取的试剂都不得放回原试剂瓶
20.(12分)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
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
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
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
色变为白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
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 .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4)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_(填编号,多选扣分)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6)CO2和Na2O2的反应机理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0分)下表列出了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性质的有关数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原子半径(10—10m)
1.52
2.27
0.74
1.43
0.77
1.10
0.99
1.86
0.75
0.71
最高价态
+1
+1
—
+3
+4
+5
+7
+1
+5
—
最低价态
—
—
-2
—
-4
-3
-1
—
-3
-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10种元素的原子中,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少的是 (填写编号)。
(2)上述⑤、⑥、⑦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个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可能是 (写分子式)。某元素R的原子半径为1.02×10—10m,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电解⑧和R的熔融化合物时,当阴极消耗 2 mol 该化合物的正离子时,阳极可得3 mol单质,。由此可推断得知该盐的化学式是 (填化学式)。其阳极上所发生的电极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⑤的某种单质具有平面层状结构,同一层中的原子
构成许许多多的正六边形,此单质与熔融的②单质相互作用,形
成某种青铜色的物质(其中的元素②用“●”表示),原子分布如图
所示,则平均 (填阿拉伯数字)个六元环共用一个②原子。
22.(8分)麻醉剂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一项成就,它可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感觉不到疼痛。
(1)“笑气”(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有关理论认为N2O与CO2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已知N2O分子中氧原子只与一个氮原子相连,则N2O的电子式可表示为________,其空间构型是________型,由此可见它是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另一种常用麻醉剂氯仿,常因保存不慎而被氧化,产生剧毒物光气(COCl2):2CHCl3+O2 →2HCl+2COCl2,为防止中毒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淀粉碘化钾溶液
C、NaOH溶液 D、硝酸银稀溶液
(3)作为麻醉剂,氙气在医学上备受重视,氙能溶于细胞质的油脂里,引起细胞的麻醉和膨胀,从而使神经末梢作用暂时停止,人们曾使用体积分数为80%的氙气和20%的氧气组成混合气体,作为无副作用的麻醉剂。
①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族,它的原子序数为 。
②稀有气体氙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现取1 mol氙气和3.5 mol氟气放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完毕,剩余1.5 mol氟气,同时有1 mol白色固体生成,此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 (9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也可分别用A、B、C、D表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B、D、C、A顺序增大,D、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C和D化合可得丁。已知乙、丙两个分子中各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戊有如下的变化关系:
请填写下列空格:
(1)甲的浓溶液与一种黑色粉末共热可得A,工业上保存A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用电子式表示乙分子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分子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甲和丙反应产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丙+丁→D +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丙→D +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分)t℃时,将3 mol A和1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化学平衡(填字母)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4)一定条件下,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 mol C后,化学平衡(填字母)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此时B物质的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 “不变”);
(5)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进行,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1); △H=-285.0kJ/mol
C3H8(g)+5O2(g)===3CO2(g)+4H2O(1); △H=-2220.0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262.5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
(2)已知:H2O(1)=H2O(g);△H=+44.0kJ/mol
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6.(10分)已知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能将草酸钠(Na2C2O4)氧化:
MnO+C2O+H+→Mn2++CO2+H2O(未配平)
MnO2+C2O+H+→Mn2++CO2+H2O(未配平)
为测定某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准确称量1.20g软锰矿样品,加入2.68g草酸钠固体,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所得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从中取出25.0mL,再用0.0200mol·L-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当加入20.0mL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问:
(1)欲求得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还缺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 (填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2)若该数据的数值为250.0,求该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5:C、B、D、B、B 6-10:A、A、B、BC、BC
11-15:AB、AC、D、D、A 16-18:B、D、AB
19.(1) (1)① C ,② A C G ,③ B E (2) ③④
20.(1)防止Na2O2受潮
(2)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水 CO2的饱和溶液(或水)
(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
(5)B、E
(6)
21.(1) ②
(2) PCl3 、CCl4 第三周期、VIA族 Na2S3 S32-—2e- =3S
(3) 4
22.(1) N2O的电子式 、 直线 、 极性
(2) D
(3)① 五 、 0 、 54 ② XeF4
23. ⑴ 干燥后加压液化贮存于钢瓶中
⑵ H-O-Cl
⑶4NH3+6NO5N2+6H2O 2NH3+3Cl2=6HCl+N2
24.(1)0.2mol·L·min;
(2)x=4;
(3)C;
(4) C, 不变
(5)[n(A)+3n(C) /4] : [n(B)+n(C) /4] = 3 : 1;或n(A) : n(B)=3 : 1, n(C)≥0;
n(A)=n(B)=0,n(C)>0 (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5.(1)1:1;(2)C3H8(g)+5O2(g)===3CO2(g)+4H2O(g); △H=-2044.0kJ/mol
26.(1)这个数据是表示容量瓶的容量。
(2)n(Na2C2O4)=2.68g÷134g·mol-1=0.0200mol
n(KMnO4)=20.0mL×0.02mol·L-1=0.000400mol
0.0200mol×2=0.000400mol×5×250.0mL÷25.0mL+2×n(MnO2)
n(MnO2)=0.0100mol
该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0.0100mol×87.0g·mol-1÷1.20g×100%=72.5%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化 学 答 题 纸 ( 2005、9 )
19.(1) ① ,② ,③ (2)
20.(1)
(2)
(3)
(4)
(5)
(6)
21.(1)
(2)
(3)
22. (1) 、 、
(2)
(3)① 、 、 ②
23. ⑴
⑵
⑶
24.(1) (2) (3) (4)
(5)
25.(1)
(2)
26.(1)
(2)
浙江九所重点中学2006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注意事项:
1.回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降解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B.HCHO溶液或(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C.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变黄
D.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2.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随着俄罗斯的加入,将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不使用含碳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
3.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混在NO2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O2混合
B.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
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
D.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4.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常用作为标准,居里夫人(Marie Curie)因对Ra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
B.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A族
C.RaCl2的熔点比CaCl2高
D.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5.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正确的是
A.c(Na+)>c(HRO3-)>c(H+)>c(RO32-)>c(OH-)
B.c(Na+)+c(H+)=c(HRO3-)+c(RO32-)+c(OH-)
C.c(H+)+c(H2RO3)=c(RO32-)+c(OH-)
D.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
6.硝酸铵(NH4NO3)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不可能是硝酸铵分解产物的是
A.N2O、H2O B.N2、O2、H2O
C.N2、HNO3、H2O D.NH3、NO、H2
7.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已知晶体中N-N键的键能为160 kJ·mol-1,而N≡N的键能为942 kJ·mol-1(键能表示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或者破坏化学键消耗的能量)。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牢固,所构成物质越稳定
B.高聚氮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高聚氮晶体中n(N)∶n(N-N)=1∶3
D.用作炸药或高能材料可能是高聚氮潜在的应用
8.5 mL Ag+浓度为0.1 mol·L-1的某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某种碱金属盐,待卤化物完全沉淀后,经过滤、干燥,称得质量为0.013 g,则此沉淀是
A.LiF B.LiCl C.AgF D.AgC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反应必须用稀硫酸,而不能用浓硫酸的是
A.跟锌反应制氢气 B.跟苯、浓硝酸作用制硝基苯
C.溶解金属铜 D.作乙酸乙酯水解的催化剂
10.臭氧分子的结构与SO2(极性分子)相似,可读做二氧化氧,在臭氧层中含量达0.2 ppm(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臭氧是氧气吸收了太阳的波长小于242 nm的紫外线形成的,不过当波长在220 nm~320 nm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时,又会使其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雷时也能产生臭氧,臭氧分子是直线型分子
B.臭氧转化为氧气和氧气转化为臭氧均须吸收能量
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能保持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基本稳定
D.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烃均能加快臭氧的分解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 NA
B.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 NA
C.6.2 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 NA
D.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
12.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g2+、Al3+、HCO3-、SO32- B.K+、Ca2+、MnO4-、Cl-
C.Ba2+、Na+、AlO2-、NO3- D.NH4+、Fe3+、SO42-、SCN-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B.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
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3Fe+8H++2NO3-=3Fe2++2NO↑+4H2O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14.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 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
C.离子半径:A2->C->B2+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15.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
C.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16.t℃时,将100 g某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10 g水,恢复至t℃,析出2.5 g晶体;再蒸发掉10 g水,恢复至t℃,析出7.5 g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时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CuSO4,则7.5 g晶体中含水2.7 g
C.t℃时A的溶解度为75 g D.原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40%
17.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溶液的pH:c<a<b
B.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a、b、c三点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c<a<b
18.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6分)用装置A、B和乳胶管组成装置,用于收集干燥的NH3气体(①装置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碱石灰、水和酚酞)。
回答下列问题:
⑴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NH3→______→_______→c(填接口代号);
⑵干燥剂碱石灰应放在________中(填广口瓶代号);
⑶说明NH3气体已经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 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它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④
1.2 g
无其他物质
⑤
1.2 g
CuO 0.5 g
⑥
1.2 g
MnO2 0.5 g
回答下列问题:
⑶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
⑷本实验装置图中量气装置B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 mL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是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⑸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8分)为防止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
⑴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可定性检验出食盐中的IO3-,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确认食盐中还含有K+,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工业上以石墨和铁为电极电解KI溶液制取KIO3。电解时,石墨作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过程中铁电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10分)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B、I都是XY2型化合物,且阳离子相同,A、B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1,但I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2∶1,I常用作干燥剂。
请按要求填空:
⑴G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在空气中发生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的燃烧热是1300 kJ·mol-1,表示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上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题中所给信息判断,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现有A、B两种有机化合物,已知:
①它们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碳原子和氧原子,B可以看成A中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得到;
②它们的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170,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0%;
③它们都是一取代苯,分子中都没有甲基,都有一个羧基。
请按要求填空:
⑴A、B的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___________;
⑵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A有一同分异构体C是对位二取代苯,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金属钠反应,但官 能团不直接与苯环相连,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B有一同分异构体D是苯环上的一硝基化合物,其苯环和侧链上的一溴代物各有 两种,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以石油裂解得到的乙烯和1,3-丁二烯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H,该物质可用于制造以玻璃纤维为填料的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
请按要求填空:
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反应⑧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③、④中有一反应是与HCl加成,该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编号),设计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的结 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10分)现有一包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使之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分为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计算pH时假定溶液体积没有变化):
①向其中一份固体中加入1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pH=14;
②向另一份固体中加入140 mL 4.0 mol·L—1的HCl溶液,使固体全部溶解,测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只有H+、Fe2+和Al3+三种阳离子且pH=0。
⑴计算这包铝热剂中铝的质量和氧化铁的质量。
⑵计算实验②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26.(10分)如图Ⅰ,在恒压密闭容器M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起始时容器体积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 A(?)+B(?)x C(g);ΔH<0
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C的物质的量为 y mol。
⑴根据题中数据计算,x =_________、y =_________;
⑵如图Ⅱ,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N中发生上述反应(其它条件相同),测得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Ⅲ(t0时达平衡),平衡时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为z mol。由于反应物A、B的状态未知,则z和y的大小也不确定,请在下表中填入A、B的状态与z、y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仿照情形①、可不填满):
可能的情形
A、B是否为气态
z与y的大小关系
M(B)与M(C)的大小关系
(M表示摩尔质量)
A
B
①
是
不是
z = y
前面的结论与此无关
②
③
浙江九所重点中学2006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C 3.B 4.A 5.C 6.D 7.C 8.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AD 10.CD 11.C 12.C 13.A 14.AC 15.C 16.AB 17.BC 18.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⑴ b a ⑵ (Ⅱ) ⑶B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或B中漏斗内水面忽上忽下)
(每小题2分,共6分)
20.⑴ ①②③ 研钵 ⑵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2~3次 ⑶时间 ⑷碱式 ⑸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干燥管内,看木条是否复燃 ⑹CuO的质量有没有改变 (每空2分,共14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⑴IO3-+5I-+6H+=3I2+3H2O 取食盐做焰色反应实验,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说明有K+(答取上述反应后溶液进行实验不给分) (4分)
⑵阳极 I-+3H2O-6e-=IO3-+6H+ 变大 (4分)
22.⑴ ⑵Ca(ClO)2+CO2+H2O=CaCO3+2HClO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黑烟 CH≡CH(g)+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中数据与本答案不同不给分) ⑶CaO2 (每空2分,共10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⑴ 6.67% ⑵ ⑶⑷ (每空2分,共8分)
24.⑴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3分)⑵+2NaOH→+2NaBr (2分)⑶ ③ 保护A分子中C=C不被氧化 (5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⑴实验①中用去n(NaOH)=100 mL×(2.0 mol·L—1-1.0 mol·L—1)=0.1 mol
(1分)
无论是Al还是Al2O3,与NaOH溶液反应后都生成NaAlO2,铝热剂中
n(Al)=n(NaOH)×2=0.2 mol, m(Al)=5.4 g (2分,算出2.7 g给1分)
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n(H+)+2×n(Fe2+)+3×n(Al3+)=n(Cl-)
则n(Fe2+)==0.06 mol (2分)
铝热剂中n(Fe2O3)=n(Fe2+)××2=0.06 mol,m(Fe2O3)=9.6 g
(2分,算出4.8 g给1分)
⑵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反应2Al+Fe2O32Fe+Al2O3充分进行后所得固体混合物中含0.08 mol Al和0.12 mol Fe。 (1分)
实验②中所得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V(H2)=n(H2)×22.4 L·mol-1=[n(Al)××+n(Fe)×]×22.4 L·mol-1=2.688 L
(2分)
或者
取铝热剂的一半用“电子守恒”计算:
0.1 mol Al→0.1 mol Al3+ 失电子0.3 mol
0.03 mol Fe2O3→0.06 mol Fe2+ 得电子0.06 mol
2n mol H+→n mol H2 得电子0.3 mol-0.06 mol=0.24 mol
算出n(H2)=0.12 mol (2分) V(H2)=2.688 L (1分)
26.⑴ x =2 y =1.6 (4分)
⑵(A、B的状态合起来算一格,每格1分,共6分)
是
是
z < y
前面的结论与此无关
不是
是
z < y
M(B)<M(C)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化 学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l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时请将第Ⅰ卷每小题答案选出后,填在第5页答卷表格的相应空格中,若仅答在Ⅰ卷上则不给分。请将第Ⅱ卷各题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K 39 Cu 64 Zn 65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的分馏 B.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
C.NaCl溶液导电同时发生的变化 D.Na2CO3·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风化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铝热剂 B.稀氨水 C.冰醋酸 D.福尔马林
3.医疗上常用含131I-的药物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已知碘元素的核电荷数为53,下列关于131I-的说法正确的是
A.131I-的质量数为132 B.131I-的核外有54个电子
C.131I-的核内有53个中子 D.131I-的核内有74个质子
4.下列表示式正确的是
A.氨分子的电于式:H: : B.氢氧根离子的电于式:
C.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D.苯的实验式:C6H6
5.“纳米材料”(1nm=10-9m)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束通过此分散系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作不停的、无序的运动
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作定向移动
D.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6.据报道,科学家成功制得了CO2的原子晶体(以下用M表示)。下列关于M的推断正确的是
A.M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B.M容易气化,可用作致冷材料
C.M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D.M是由C原子和O原子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平面网状的晶体
7.下列各组中的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氯化钠和氯化铯 B.碘和干冰
C.金刚石和晶体硅txjy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硅
8.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 23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和CO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数
B.1.6gCH4中含有的电子数
C.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D.1mol/L的稀硫酸100mL中含有H+的数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所以水很稳定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D.由于C=O键是极性键,所以CO2是极性分子
10.下列事实不属于盐类水解应用的是
A.明矾净水
B使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txjy
C.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
D.实验室制氢气时加入CuSO4可加快反应速率
1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够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NaCl B.Na2CO3 C.NaOH D.NaHSO4
12.下列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熔点:Li>Na>K>Rb B.沸点:NH3
13.氯化碘(ICl)跟水发生反应:ICl+H2O=HIO+HCl,这个过程可以称为ICl的水解。预
计PCl3水解的产物是
A.PH3和HClO B.HCI和H3PO4
C.HCl和H3PO3 D.HCl和HPO3
14.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的还原性比Ag的强 B.Tl3+的氧化性比Ag+的强
C.Tl只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D.Tl3+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15.下列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电离:NaHCO3==Na++H++CO
B.H3PO4电离:H3PO4==3H++PO
C.NH水解:NH4++H2ONH3·H2O+H+
D.CO水解:CO+H2OH2CO3+2OH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Al (OH)3↓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OH+H+SO==BaSO↓+H2O
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17.在水溶液中,下列离子组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 Na+ Cl AlO B.I H+ Cl NO
C.Al3+ Na+ HCO Cl D.Fe3+ NH SO OH
18.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B、D同周期;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D B.单质熔点:D>B,A>C
C.原子半径:D>B>C>A D.简单离子半径:D>B>C>A
19.某校化学小组学生测定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若实验测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造成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有
①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②加热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③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④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量
⑤加热至样品还有淡淡的蓝色的就冷却称量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20.某实验小组学生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 mL0.5 mol/L的盐酸与50 mL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的 NaOH溶液进行反应,从理论上说所求中和热不相等
21. 2 LN2和CH4的混合气体与4 L O2点燃充分反应后,用干燥剂除去水分,剩余气体的体积为5 L。原来混保气体中N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各气体体积都在相同的温度、压强下测定)
A.1:3 B.1:1 C.2:1 D.3:1
22.将pH=1的盐酸pH=11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为1:9混合,则混合后溶液的pH约为
A.2 B.6 C.7 D.10
2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0.5N2(g)+CO2(g);ΔH=-373.2 kJ/mol。右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过程中,NO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若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照曲线b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催化剂
B.向密闭容器中加入氩气
C.降低温度
D.增大反应物中NO的浓度
24. t℃时,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密度为1.10 g/cm3)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0 g H2O,恢复到t℃时,析出KCl固体5.0 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0 g H2O,恢复到t℃时,析出KCl固体10.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B. t℃时,KCl的溶解度为50.0 g
C.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D.乙烧杯中剩余KCl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烧杯中剩余KCl溶液的质量分数
25.如右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NaCl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后,C(Ⅱ)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Ⅰ)的电极名称是正极
B.C(Ⅱ)的电极反应式是2Cl-2e=Cl2↑
C.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向C(Ⅱ)
D.电解过程中,C(Ⅰ)、C(Ⅱ)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6分)已知W、X、Y、Z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X是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Y2和Z2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阳离子所含电子数与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7.(6分)反应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每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 O2 ,则整个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mol。
28.(8分)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为:
(1)苹果酸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酸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取代反应
(3)物质A(CH5OBr)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苹果酸和溴化氢。由A制取苹果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HCO3杂质。某校课外实验小组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准确称量出干燥大试管的质量为14.2 g,然后称取2.0 g已研碎的纯碱样 品并放入干燥的试管中。
②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先从试管底部加热,然后将加热部位逐步前移,至烧杯中的导管口有b有气泡产生时,仍继续前移加热,使冷凝在试管壁上的水全部变成气体逸出。
③待试管冷却后,在天平上称出试管和碳酸钠的质量。
④加热,再称量,至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0.1 g为止,此时试管和碳酸钠的质量为15.9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停止加热前,要先把导管从烧杯中取出。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ω(纯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烧杯(含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变化求算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甲同学求得的结果稍大于(2)所得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现有pH=2的醋酸溶液甲和pH=2的盐酸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另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H+)/c(CH3COOH)的比值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_______________pH(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各取25 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__________________V(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取25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___________c(CH3CO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1.(8分)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 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CO(g)+H(g);ΔH>O。
反应中CO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
(1)根据上图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反应达平衡时,c(H)=________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①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②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3)如要一开始加入0.1 mol的CO、0.1 mol的H2O、0.1 mol的CO2和0.1 mol的H2,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c(H2O)=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1)肼(NH)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 g 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 kJ(25℃),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 g,则肼—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__________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
(4)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考生答案如与本答案不同,若答得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原量所规定的分数。
选择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C 3.B 4.A 5.D 6.A 7.D 8.B 9.C 10.D
11.B 12.A 13.C 14.B 15.C 16.D 17.A 18.C 19.D 20.B
21.D 22.A 23.C 24.B 25.C
26.(共6分,每空2分)
(1) (2)2CO2+2Na2O2==2Na2CO3+O2 (3)1:1
27.(共6分,每空2分)
BrF3 HbrO3.O2(写对1个给1分,多写或写错没有分) 3
28.(共8分,每空2分)
(1)羟基 羧基 (2)①③(写对1个给1分,多写或写错没有分)
(3)HOOC—CH—CH1—COOH+H2OHOOC—CH—CH2—COOH+HBr(不写条件不扣分)
29.(共6分,每空2分)
防止烧杯中的溶液倒流回灼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1×100% (不带单位不扣分)
装置(试管)中还有少量二氧化碳未被吸收
30.(共10分,每空2分)
(1)向右 减小 (2)小于 (3)大于 (4)小于
31.(共8分,每空2分)
(1)0.003 mol/(L·min) 0.03 mol/L (2)①③ (3)0.01 mol/L
32.(共6分,每空1分)
(1)N2H4(1)+O2(g)==N2(g)+2H2O(1); ΔH=-624 kJ/mol
(2)O2+2H2O+4e-==4OH_
N2H4+4OH--4e-==4H2O+N2↑
(3)①Cu2++2e-==Cu ②112
(4)ClO-+2NH3==N2H4+Cl-+H2O
海门市2005-2006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注意事项:
1.回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等,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最近医学界通过用具有放射性的14C试验,发现C80的一种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病毒,从而抑制艾滋病(AIDS)的传播。有关14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C8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12C互为同位素
C.与12C的中子数相同 D.与C8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某学生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和酸液,将浓硫酸较快地加入到浓硝酸中时,在容器口产生大量的白雾,跟解释这一现象无关的叙述是
A.浓硫酸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 B.硝酸具有挥发性
C.硝酸蒸气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使用含氟牙膏用以预防龋齿
B.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C.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4.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铁粉在硫蒸气中燃烧 B.硫酸中加入锌粉
C.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铜和硝酸溶液反应
5.下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相同条件下b和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
酸性:d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氧氧
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6.本世纪初期,化学家合成出了NaBH4。在强碱性条件下,NaBH4可使许多金属离子转变成金属原子。已知NaBH4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产生H2,同时硼以BO2-形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BH4与金属反应时B元素被氧化 B.NaBH4通常易发生还原反应
C.NaBH4与水反应时H2O是氧化剂 D.生成1mol氢气时转移2mol电子
7.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B.I、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8.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
A.2mol、64mol、24mol??? ?B.16mol、50mol、24mol
C.64mol、2mol、24mol? D.32mol、50mol、12mo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B.如果5.6LN2含有n个氮分子,则NA一定约为4n
C.在SiO2晶体中,若含有1mol Si原子,则Si-O键数为4NA
D.用含有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数等于0.1NA
10.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2NH4ClO4 N2↑+4H2O+Cl2↑+2O2↑;ΔH<0。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氯酸铵的水溶液呈中性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D.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11.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有有色物质生成且能溶于浓硝酸
C.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12.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 1溶液中:NO3-、K+、Cl-、Fe2+
B.某无色溶液中:ClO-、Mg2+、Na+ 、SO42-
C.pH试纸变深红色的溶液中:NH4+、Ca2+ 、Cl-、K+
D.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Ba2+、Cl-、NO3-、K+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中必含有阳离子
B.由极性键构成的AB2型分子必是极性分子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D.离子晶体中必含有离子健,分子晶体中必含有共价键
14.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 t1时间内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t1mol·L-1·min-1
B.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2Br-+Cl2=Br2+2Cl-
B.在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pH=7
Ba2++OH-+H++SO42-=BaSO4↓+H2O
C.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稀溶液混合
NH4++HCO3-+2OH-=NH3·H2O+ CO32-+ H2O
D.在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Ca2+ +2ClO— +CO2+H2O=CaCO3↓+2HClO
16.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Cu+2H+===Cu2++H2↑,则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B.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D.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17.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10mL 0.5mol/L CH3COONa溶液与6mL 1mol/L盐酸混合:
c(Cl-)>c(Na+)>c(OH-)>c(H+)
B.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
c[(NH4)2SO4]<c[(NH4)2CO3]<c(NH4Cl)
C.0.1mol/L 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2-)
D.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18.在一定温度时将x克某物质A完全溶解于50克水中,若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并恢复至原来温度,可析出A物质a克,再蒸发掉10克水后仍恢复至原温度,又析出A物质b克,最后将剩余溶液蒸干,得到A物质y克。若A物质不含结晶水,则x与y的比值为
A.(a+3b)/3b B.(a+4b)/4b C.(a+3b)/2b D.(a+4b)/3b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6分)众所周知,氢气燃烧生成水。然而,资料表明,氢气燃烧时除生成水外,还生成另一产物。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该
产物的存在。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制H2、验纯,
将火焰对着冰块。
①在小烧杯内加入用硫酸酸化的稀KI淀粉溶液,将小
烧杯放在冰块下方,观察到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
②在另一个小烧杯内加入用硫酸酸化的稀KMn04溶液,将小烧杯放在冰块下方,观察
到烧杯中溶液变成了无色。
(1)另一产物的电子式为 ;
(2)由上述实验中可以归纳出该产物的化学性质有 。
(3)配平实验②中的反应方程式:
□ +□H++□MnO4-=□Mn2++□H2O+□O2↑
20.(12分)三氯化铁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某同学利用废铁屑(含少量铜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来制备FeCl3·6H2O,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实验步骤如下:A中放有废铁屑,烧杯中盛有过量的稀
硝酸,实验时打开a,关闭b,从分液漏斗内向A中加过
量的盐酸,此时溶液呈浅绿色,再打开b进行过滤,过滤
结束后,取烧杯内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并
使剩余HNO3分解,再降温结晶得FeCl3·6H2O晶体。填写
下列空白:
(1)收集导管B处的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滴加盐酸时,发现反应速率较之盐酸与纯铁粉反应要快,
其原因是 。
(2)烧杯内放过量稀HNO3的原因是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夹a都必须打开,除为排出产生的气体外,另一个目的是
。
(4)将烧杯内溶液用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法制得FeCl3·6H2O,而不用直接蒸干的方法来制得晶体的理由是 。
(5)你认为该实验存在的缺点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它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且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选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写出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与B、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右图表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
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晶胞(晶胞是在晶体
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阳离子(用
“●”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或面心;
阴离子(用“〇”表示)均位于小正方体中心。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22.(10分)已知A~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C、E为气体,B、D为液体,D的消费量常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一种标志,F的浓溶液与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单质C,X是一种黑色粉末,每个B分子中有18个电子。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
(1)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
(2)在上述六个反应中,需要加热的有 ;
(3)写出反应①和②的反应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 ;
(4)根据图中信息,B、C、D、X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0分)t℃时,将3molA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气)+B(气) xC(气),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1.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O.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x=__________。
(2)比较达到平衡时,A、B两反应物的转化率之比为α(A):α(B)= ;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D.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4)在t℃时,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molC,欲使达到新的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则至少应再充入____ ______(填A或B)________mol(用a表示)。
24.(10分)已知:A、B、C分别选自下列溶液(溶液体积均为500mL,浓度均为0.1mol·L-1):①盐酸 ②醋酸 ③氯化钠溶液 ④硫酸 ⑤氢氧化钠溶液 ⑥氨水,
将A、B、C三种电解质溶液分别装在三个烧杯中,
插有石墨电极,并按如图所示方式在电路中连接,
闭合开关K后,测得各支路电流强度IⅠ≈IⅡ(其
中IⅡ略小)。若撤去C,测知IA<
于电路Ⅰ、Ⅱ处,测得通过A、C混合溶液的电流
强度远大于先前通过A溶液的电流强度。且25℃时,
A溶液pH<7。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C是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下同);
(2) 将A、B、C分别以两两等体积混合,结果是哪种组合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用AB、BC、AC等字母组合回答)________,若该溶液的pH为7,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通电一段时间后,烧杯B中pH上升,则B中试剂为 ;若电极X、Y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同温同压)为1:1,写出X上的电极反应:
,而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于1:1,其可能的原因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6分)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20.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中,反应过程中溶液pH和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
(1)由图可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计算加入10mLNaOH溶液时,溶液
的pH(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6.(12分)由CO2、H2O(g)组成的混合气体共a mol,其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将该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装有1mol Na2O2的真空管,充分反应后,维持120℃、1.01×105Pa。收集所得气体,冷却、称量,真空管中固体质量增加y g。
(1)若a=1,则y=____________(用含x代数式表示);
(2)若a=2,x=0.5时,反应后所得气体的成份是_____________;
(3)若a=2,y=28时,则x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 _ ____ ___;
(4)若a=1.25,试在图中作出y与x的关系曲线,并在y轴标明曲线起点和终点的数值。
海门市2005-2006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B
A
D
C
A
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AB
B
CD
A
AC
C
D
BD
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每小题2分,共6分) (1) (2)氧化性、还原性
(3)5H2O2 、6、2、2、8、5
20.(共12分)(1)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2分)
因废铁屑中含少量Cu等杂质,形成Fe-Cu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2分)
(2)稀HNO3有强氧化性,为保证使Fe2+ 全部氧化成Fe3+ (1分)
3 Fe3++4H++NO=3 Fe3++NO↑+2H2O (2分)
(3)与大气相通,使分液漏斗中的酸可滴入A中 (1分)
(4)因为Fe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FeCl3+3H2O Fe(OH)3+3HCl ,加热蒸干时使HCl挥发造成水解平衡右移,因此得不到FeCl3·6H2O (2分)
(5)反应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用稀HNO3氧化FeCl2时会有Fe(NO3)3
生成而使制得的FeCl3·6H2O不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共10分) (1)D Na+ (每空1分 ) (2)第三周期、ⅢA族 (2分 )
(3)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 -+2H2O (4分 )
(4)CaCl2 CaF2 (2分 )
22.(每空均2分,共10分)
(1)MnO2 (2)② ⑥
(3) Cl2 +SO2 +2H2O = 4H+ + SO42-+2Cl-
Cu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4)X>C>B>D(或写作MnO2 >Cl2> H2O2 >H2SO4)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每空2分,共10分)
(1) x=4 (2) 2:1 (3)C、D (4) B a/4
24.(共10分)(1)氨水(1分) (2)AC c(Ac-)=c(NH4+) > c(H+)=c(OH-) (3分)
(3)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 2H2O+2e-=H2↑+2OH- 产生的氯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氯气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6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每小题2分,共6分)(1)0.05mol/L (2)0.08mol/L
(3)1.4或2-2lg2或2-lg4
26.(每小题3分,共12分)
(1)y=26x+2 (2)H2O、O2 (3)0.5≤x<1
(4)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查测试
化 学 试 题
第1卷(选择题共7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1:27 S:32 C1:35.5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CZ-2F火箭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送人太空,谱写了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新篇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火箭所用的燃料是气体燃料
B.宇航员呼吸所备的气体是液态氧
c.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过滤实验较地面更易进行
D.飞船返回仓的绝热层所使用的是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为降低
我国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切合实际的是 ( )
A.停止使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能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合理、安全开发利用氢能、核能
D.因此制宜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晶体的组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B.晶体中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
C.由原子组成的晶体可以是原子晶体,也可以是分子晶体
D.离子晶体不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4·纳米材料是纳米粒子(直径lnm--lOOnm)所组成的材料。它具有奇特的光、热、声、电、磁、力学等性质和较高的化学活性。下列分散系中不含纳米粒子的是 ( )
A.血液 B.生理盐水
C.有色玻璃 D.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所得的红褐色液体
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石墨)→ C(金刚石):△H=+119 kJ/mol可知,金刚石较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g) + OH一(ag) = H20(1);△H=一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0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在101kPa 25℃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02(g)==2H2O(1);△H = 一285.8 kJ/mol
6.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提纯或除杂,可采用相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是 ( 1
A.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杂质;分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碘单质
B.除去粗食盐中的泥沙;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 c.分离氯化钾与氯化钠;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7.中学化学教材中提供了不少数据(图表)。下列为某同学利用相关数据作出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依据中和热的数据,推算一定量的H2S04和NaOH的稀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B.依据沸点的数据判断将两种互溶的液态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
D.用键能大小的数据,判断分子的稳定性
8.测试空气中污染物H2S气体含量的吸收剂,既可选用CuS04溶液,也可选用浓溴水。有关化学反应的原理为:
①Cu2+ + H2S= CuS↓ + 2H+; ②Br2+H2S=S↓ +2H+ + 2Br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②中, 都被氧化,转化进入沉淀
B.反应①②都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
C.以CuS04溶液为吸收剂,吸收前后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明显
D.吸收很高浓度H2S,宜选用浓溴水作吸收剂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一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事_个苹孕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直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r 、
A.碘化亚铁溶液中通人少量氯气C12+2Fe2+=2C1一 + 2Fe3+
B.硫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2H+ + SO42- + Ba2+ + 20H一 =BaS04 ↓ + 2H2O
C.将等物质的量的C12和SO2同时通入水中
C12+SO2+2H20=S042-十 2Cl一 + 4H+
D.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 +2OH一 =A!O2- + H2O
10.用含有少量银和锌的粗铜做阳极,纯铜片做阴极,CuS04溶液做电解液电解精炼铜,当电
路中有2 mol e一通过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阴极质量增加65 g B.阳极质量减少216 g
C.阳极质量减少大于64 g D.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增加64 g
1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含1 mol C02的干冰晶体中含有C=O键的数目为2×6.02×1023
B.工业生产硫酸生成1 mol H2S04时实际投入的S02分子数为6.02×1023
C.78 g Na20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D.以铝、稀H2S04、NaOH溶液制备Al(OH)3,若消耗nmol H+,则消耗OH一的数目为n×6.0×1023
12.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13.下列合成氨、生产水煤气、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生产实际中,为了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采取适当加压操作措施的是. ( )
14.某含结晶水的无色透明晶体,可能是明矾或7,--酸晶体。为了给出鉴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出了如下数种方法,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 ( )
①检验K+(焰色反应);②检验A13+;③用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检验;④用NaOH溶液
检验;⑤用酒精灯加热,将分解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⑥用碳酸钠溶液检验;⑦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⑧用蓝墨水检验。
A.有5个可行 B.有6个可行
C.有7个可行 D.全部可行
15.已知I一、Fe2+、S02、Cl一和H20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一
①FeS、CuS、MnO2、CuO四种黑色固体;②HCl、BaCl2、NaCl、NaOH四种无色溶液;③NaCl、
Na2CO3、NaAl02、NazSi03四种无色溶液;④(NH4)2S04、NaCI、K2S04、NH4CI N种白色固体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1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加入0.2mol CuO,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A.0.1mol B.0.2mol C.0_3mo.1 D.0.4mol
18.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如图所示。关于二氧化硅晶
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晶体中Si、O原子个数比为1:2
B.1molSi02晶体中Si---O键为2mol
C.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数为8
D.晶体中Si、O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1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一种简便可行的测定方法的步骤为:
①将NaCl固体细粒干燥后,准确称取mg细粒并转移到定容仪器A中。②用滴定管向A
中加苯,不断振荡,继续加苯至A的刻度线。计算出mg NaCl固体的体积V cm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仪器A应选用————(填序号)
A.圆底烧瓶 B.烧杯 C.容量瓶 D.试管
(2)步骤②中选用酸式滴定管还是碱式滴定管7----------------,理由是——
(3)能否用水代替苯?——--- ,理由是-------------------------.
(4)NaCI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设定晶体中距离最近的Na+、Cl-之间的距离为a cm,则用上述方法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mol。
20.(11分)为测定工业烧碱中含有的杂质纯碱(Na2CO3)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准确称取烧碱样品mg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将样品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为止。过滤、洗涤、烘干沉淀,称得固体的质量为托g。试回答:
(1)甲同学确认沉淀已洗涤完成的操作是一
——————————————————————————————————一。
(2)Ca2+、Ba2+均可使CO32-沉淀完全,但使用BaCl2溶液比CaCl2溶液所测定的结果有更高的精确度,其原因是:
①
②
(3)依该法测得烧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乙、设计方案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理解乙同学实验方案的原理,你认为测定过程中至少要进行 次称量。
(2)按乙同学的方案完成测定,将会导致不可缺忽的误差,请你参与讨论,提出该方案设计可能导致误差的原因(至少指出两个原因) .
————————————————————————————————————————————一一———————————————————————————————————————————一.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0分)把由Fe和Cu组成的合金研成粉末,缓缓地投入到一定量的硝酸中,使其充分反
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反应进行的过程,参照图中示例,完成下表中空格内容的填空。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残留固体
的成分
无
Cu
溶液中的
金属离子
Fe3+、Cu2+
Fe2+、Cu2+
(2)反应过程④中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8分)下图所示实验中,A、B中的电极为多孔铂电极,c、d为夹在经Na2S04溶液浸湿的滤纸条上的铂夹,a、b为电源的两极。将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有KOH溶液的
水槽中,断开开关K1,闭合K2、K3,通以直流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为直流电源 极。
(2)滤纸上(实验开始时中央滴有KMn04液滴)的明显现象为
(3)写出电极反应式:A极: ;
C极: 。
(4)若经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K2、K3,闭合K1,则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说明你的理由
———————————————————————————————————————————一。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下图中的每一种物质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占海洋中盐类物质的80%
以上,B、C、D、E、F等都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且E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图
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注明反应进行的条件)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请按要求回答:
(1)甲做B、C混合实验时的具体实验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2)乙做A、D混合实验时操作是 。
实验中生成沉淀和沉淀加A溶解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为确定复盐CuS04。z(NH4)2804·yH20的化学式,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1)准确称取试样两份,质量各10.0 g。
(2)将其中一份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1.65 g。
(3)将另一份试样加到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加热生成的气体用100 mL 0.5m01.L-1的硫酸吸收,多余的硫酸用2 molL-1NaOH溶液滴定,用去NaOH溶液25.00mL达滴定终点。试计算上述复盐化学式中 x和y的值。
26·(10分)有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甲、乙两位同学各取一种样品,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定各样品中氧化铜的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
(2)甲取样品口g,隔绝空气强热,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反应后的固体
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充分反应后,有b g固体剩余,该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 。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g(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乙取另一样品,经隔绝空气强热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样品的质量减少了c g。
若该固体为金属铜,试计算所取样品中氧化铜的物质的量n(Cu)的取值范围。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查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8:32’)
1.D 2.A 3.C 4.B 5.C 6.B 7.C 8.B
二、选择题(4’×8+5’×2=42’)
9.B、C 10.C 11.A,D 12.B 13.A 14.D 15.C,D 16.D 17.D 18.B、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1分)(1)C(1’)
(2)酸式滴定管(1’),苯会腐浊碱式滴定管的塑胶管(2’)
(3)不能(1’),水能溶解NaCl,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得溶液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2’)
(4)58.5V/2a3m(4,)
20.(11分)甲:(1)以试管取洗涤液1—2mL,滴加AgN0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2’)
(2)①Ca(OH)2微溶,防止其形成沉淀(2,);②M(BaCO3)大于M(CaC03),称量时相对误差小(2’)(顺序不限)
(3)106n/197m ×100%(2’)
乙:(1)3次(1’)
(2)装置内残留C02,使测定值偏小;空气中的C()2被碱石灰吸收,使测定值偏大。
(2’)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0分)(1)(8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无
无
无
Cu
Cu
Cu、Fe
Fe3+、Cu2+
Fe3+、Fe2+、
Cu2+
Fe2+、Cu2+
Fe2+、Cu2+
Fe2+
Fe2+
(②③⑤⑥每格1分,共8’)
(2)Fe+Cu2+=Fe2++Cu (2,)(多写倒扣2’,本题无负分)
22.(8分)(1)负(1’)
(2)紫色斑点向d移动(1’)
(3)A极:40H 一 一4e一=2H20+02↑ (2’)
C极:2H++2e一 = H2 ↑(2’)
(4)偏转(1’)形成氢氧燃料电池(1’)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1)2NaCl+2H20 2NaOH+H2十+C12十(2,)
(2)Al3+ + 3A102-+ 6H20= 4A1(OH)3 ↓(2’)
(3)分子晶体(1’)
(4)3/4(3’)
24.(10分)(1)局部产生白色浑浊,随即消失(1’)
A102- + H+ + H20 = A(OH)3 ↓
A(OH)3 + 3H+ = A13+ + 3H20(2’)
(2)向D的溶液中逐滴滴加A溶液
Ag++ NH3?H20 = AgOH↓ +NH4+(2’)
AgOH+2NH3?H20 = [Ag(NH3)2]+ + OH一 十 2H20(2’)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
根据题意
10 g试样中n(SO42一)=11.65g/233gmol-1 = 0.05 mol
10 g试样中n(NH4+)=0.1L×0.5 mol/L×2—0.025L×2 mol/L
=0.05 mol
则由CuS04和(NH4)2 S04所提供n(SO42-)相等(0.025 mol)
所以x=1
M[CuS04?(NH4)2S04?yH20]=10g/0.025mol =400 g/mol
y=(400-160-132)/18=6 ’
26.(10分)
(1)根据题意,有:
2CuO + C 高温======= 2Cu+ CO2 ↑ (1分)
C02 + C 高温======= 2C0 (1分)
CuO + CO 高温======= Cu + C02 (1分)
(2) C(1分) 80(a-b)/92 g (2分 )
(3)c/28 mol ≤n(Cu) ≤c/22 mol (4分)
(本试题的其它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同样给分)
湖北省武汉市
2005—2006学年度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化 学 试 卷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 Zn—65 Br—80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不同元素的原子 ( )
A.质子数一定不相等 B.中子数一定不相等
C.质量数一定不相等 D.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
2.若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
B.常温常压下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22.4L
C.64g金属铜发生氧化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D.62g氧化钠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O2-离子
3.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4.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4H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将该有机物与适量氯气混合后光照,
生成的卤代烃的种类共有 ( )
A.2 B.4
C.5 D.6
5.下列各种物质中按熔沸点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O2 I2 Hg B.CO2 KCl SiO2
C.Na K Rb D.SiC NaCl SO2
6.已知98%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则49%的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
A.等于9.2mol·L-1 B.大于9.2mol·L-1
C.小于9.2mol·L-1 D.不能确定
7.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X仍无沉淀,则X可
能是 ( )
A.CO2 B.NH3 C.NO2 D.H2S
8.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 △H=-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 △H=-393.41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9.如图所示,当向试管内通入21mLO2时,最后试管中的液面仍在原来的位置,则原试管中
NO为 ( )
A.6mL B.12mL
C.16mL D.18mL
10.有两种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组成XY3,
当Y的原子序数为M时,X的原子序数可
能为①M—4 ②M+4 ③M+8 ④M-2
⑤M+6,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
11.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中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
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等于 ( )
A.0.075mol·L-1 B.0.008mol·L-1
C.0.75mol·L-1 D.0.08mol·L-1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
B.原子晶体中中含有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
D.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其它化学键
13.将pH=5的H2SO4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SO42-离子浓度与H+离子浓度的比值约为
( )
A.1:10 B.1:1 C.1:2 D.1:20
14.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1)式,根据系统命名法,(2)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3)名称为 ( )
A.2,6—二甲基萘 B.1,4—二甲基萘
C.4,7—二甲基萘 D.1,6—二甲基萘
15.已知常温常压和催化剂条件下,N2(g)和H2(g)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的热量。在上述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9molN2、2.7molH2和0.2molNH3,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2Q=Q1=92.4 B.Q2
16.已知卤素可发生如下反应:2KX+Y2=2KY+X2,则X和Y可分别为 ( )
A.Br和Cl B.Br和I C.Cl和I D.I和Cl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2NH3·H2O+SO2=2NH4++SO32-+H2O
B.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
C.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2C6H5O-→2C6H5OH+CO32-
18.用某种仪器量一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mL,俯视时读数为ymL,若x>n>y,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 )
A.量筒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容量瓶
19.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L是极性分子
C.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M化学性质活泼
20.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放500mL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向甲烧杯中加入mg铁粉,向乙烧杯加mg锌粒,完全反应后发现有一烧杯中仍有金属剩余,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1,则x的范围是 (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9分)
21.(7分)A、B、D均为常见化合物,它们都由两种元素组成,C代表一类化合物;甲、乙、丙都是非金属单质,其中乙在常温下为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如下转化关系:
试回答:
(1)单质乙、丙分别为 、 。
(2)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 、B的电子式为 。化合物D形成的晶体属于 晶体。
(3)单质甲和化合物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化合物B和化合物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8分)
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气)+B(气) 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择一个编号)
(甲)大于2mol(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是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23.(6分)已知某溶液中只含有4种离子:A+、B-、H+、OH-,对这4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有以下3种说法。请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否正确,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相应的空格内填上符合这种情况的A+和B-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只写一种情况,可以是一种溶质或两种溶质);你认为一定不正确的,请在相应的空格内填上你选择“不正确”的理由。供选择的离子有:Na+、Ag+、NH4+、Cl-、NO3-、CH3COO-、H+、OH-
(1)c(B-)>c(A+)>c(H+)>c(OH-):
(2)c(A+)>c(B-)>c(OH-)>c(H+):
(3)c(H+)>c(B-)>c(A+) >c(OH-):
24.(9分)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
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
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
右图。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
物如下表:
产物
氢气
甲烷
乙烯
丙烯
苯
甲苯
碳
质量分数(%)
12
24
12
16
20
10
6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制取高聚物聚乙块。
A中 残留物
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
。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有一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
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 。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
、 。
25.(9分)A是一种可以作为炸药的有机物,请根据下列反应图示中各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无机物均已略去未写),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A: ,C: ,E: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C→D: ;D→E: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
A→C: 。
四、计算题(共6分)
26.(6分)SCN-离子与Cl-、Br-、I-离子性质相似,都能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且该反应比SCN-与Fe3+的反应更易发生。利用该性质,可测定NaBr和NaCl混合物的组成。现称取混合物样品0.3675g,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0.2000mol·L-1的AgNO3溶液30.00mL,再加入少量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然后用0.1000mol·L-离、的NH4SCN溶液去滴定过量的Ag+,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呈红色时,即达到终点,这时共用去NH4SCN溶液20.00mL。
(1)写出滴定时SCN-分别与Ag+、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计算样品中NaCl、NaBr的物质的量之比。
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1.A 2.B 3.B 4.B 5.B 6.C 7.A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D 15.B
二、16.AD 17.A 18.BC 19.D 20.B
三、21.(7分)(1)C、H2(或碳、氢气) (2分,每空1分)
(2)O=C=O、H H、分子 (3分,每空1分)
(3)CxHy+(x+)O2→xCO2+H2O (1分)
(4)CO+H2O CO2+H2
22.(8分)(1)(1—a) (2)3a (3)2;3-3a;丁
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5)乙 (8分,每空1分)
23.(6分)(1)NH4Cl或AgNO3或NH4NO3或CH3COOH和CH3COONa
(2)CH3COONa或NH3、H2O和NH4 Cl
(3)不正确,理由:c(H+)+c(A+)>c(B-)+c(OH-),电荷不守恒 (6分,每小题2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24.(9分)(1)CaC2+2H2O→Ca(OH)2+C2H2↑ nHC≡CH→[ HC=CH ]n
(2)4 (4分,每个方程式2分)
(3)红棕色褪去(或溶液褪色) 4.8
(4)合成氨原料,作燃料或有机化工原料(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5.(1)(9分)
(3分,每空1分)
(2)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2分,每空1分)
(3)A→B: (2分)
A→C:
26.(6分)(1)Ag++SCN-=Ag(SCN)↓ Fe3++SCN-=[Fe(SCN)]2+ (2分,每个方程式1分)
(2)(4分)设样品中NaCl物质的量为x,NaBr物质的量为y,
则由题意知:n(AgNO3)=0.2000mol·L-1×30.00mL×10-3L·mL-1=0.006mol
n(NH4SCN)=0.1000 mol·L-1×20.00mL×10-3L·L-1=0.002mol
因此与NaCl、NaBr反应的AgNO3物质的量为0.006mol-0.002mol=0.004mol
列方程有:
答:样品中NaCl、NaBr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湖南师大附中
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
YCY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1.欲观察H2燃烧的焰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是 ( )
A.钠玻璃 B.钾玻璃 C.石英玻璃 D.铜管
2.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熔点Li>Na>K B.溶解度NaHCO3>Na2CO3
C.还原性K>Na>Li D.氧化性Cs+>Rb+>K+
3.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混有的少量苏打,最好加入(或通入) ( )
A.熟石灰 B.碳酸氢钙 C.盐酸 D.二氧化碳
4.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
A.2NaCl(熔融) 2Na+Cl2↑ B.MgO+H2 Mg+H2O
C.Fe3O4+4CO 3Fe+4CO2 D.2HgO 2Hg+O2↑
5.用等量的小苏打制取CO2可用①煅烧法②与酸作用法,两种方法得到CO2的量 ( )
A.①大于② B.①小于② C.相等 D.无法比较
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7.用1L 1.0mol/L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含有 ( )
A.CO32— B.HCO3— C.CO32—和HCO3— D.CO32—和OH—
8.1mol下述固体物质(1)Na2O (2)NaOH (3)Na2O2 (4)Na2SO3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增加(不考虑潮解因素)正确的是 ( )
A.(1)=(2)>(3)>(4) B.(1)>(3)>(4)>(2)
C.(2)>(1)=(3)>(4) D.(4)>(2)>(3)>(1)
9.将0.2mol金属甲投入到1升0.1mol/L的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再投入0.1mol金属乙,在整个过程中放出氢气最多的金属组是 ( )
A
B
C
D
甲
Mg
Na
K
Al
乙
Al
K
Al
Mg
10.镁条在含有较多CO2的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有 ( )
A.MgO B.MgO、Mg3N2
C.MgO、Mg(OH)2 D.MgO、Mg3N2、C
11.常温下,能用铝制品盛装的药品是 (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稀硝酸 D.CuSO4溶液
12.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H2,则该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A.H+、Cl—、Ba2+、Cu2+ B.OH—、Ba2+、K+、Na+
C.H+、Na+、NO3—、Cl— D.OH—、Mg2+、NH4+、Cl—
13.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与饱和食盐水:Na+2H2O=Na++2OH—+H2↑
B.氧化钠与盐酸:Na2O+2H+=2Na++H2O
C.小苏打与苛性钠溶液:HCO3—+OH—=CO2↑+H2O
D.碳酸氢钠与足量石灰水: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14.下列除杂质试剂(括号中的物质)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
A.KHCO3中混有K2CO3(CO2) B.NaOH中混有Na2O2(H2O)
C.Na2CO3中混有NaHCO3(CaCl2) D.KNO3中混有KHCO3(HNO3)
15.右图是电解Na2CO3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极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的质量不变
D.电解过程中,CO32—浓度不变
16.在含有1mol Kal(SO4)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 Ba(OH)2
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全部溶解
B.当溶液中Al3+、SO42—全部沉淀出来时,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最大
C.最后得到的沉淀是BaSO4
D.最后的沉淀为2mol BaSO4、1mol Al(OH)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17.(8分)现有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AlCl3溶液,一瓶是NaOH溶液,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它们的实验操作是 ,根据实验现象所做的判断是
。
所发生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 , 。
18.(10分)今有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HCl、Na2CO3、NaHCO3、NaOH和Ca(HCO3)2的水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分别以A、B、C、D、E为代号,用它们进行一些实验,记录如下:A与B混合时无明显现象;B与C混合时有沉淀生成;B与D混合后生成了E;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由此推知:
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19.(22分)如图所示,各物质间存在如下相互转化关系,其中F为金属,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E和K为无色气体单质,其它物质均为化合物,A为无色气体,C为无色液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写出E的名称:
(3)化合物B的电子式为:
(4)气体A的分子中存在 ,属于 分子,其固体属于
晶体。
(5)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分别写出F与G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及J生成L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7)分别写出H的固体转化为D、H的溶液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0.(12分)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E中的现象是 。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4)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滤液 FeCl3溶液 FeCl3·6H2O晶体
①步骤Ⅰ中通入Cl2的作用是 。
②步骤Ⅱ从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
。
③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
21.(8分)将一定量的铝和氧化镁样品溶于30mL 1mol/L稀硫酸中,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情况如图所示。试回答:
(1)当达到最大沉淀时,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
体积为 ml,此时,溶液中的溶
质为 。
(2)NaOH溶液的浓度为
(3)原样品中铝和氧化镁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4)当生成的沉淀为1.5m时,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B 6.A 7.C 8.B 9.C 10.D 11.A 12.B 13.B 14.C 15.C 16.C
17.(8分)向B中逐滴加入A 若先生成沉淀,而后沉淀又溶解,则A为NaOH溶液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18.(10分)A:HCl B:NaOH C:Ca(HCO3)2 D:NaHCO3 E:Na2CO3
19.(22分)(1)F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 Al2O3+2Fe
(2)氧气 (3)Na+[ O O ]2—Na+ (4)极性键(或共价键) 非极性 分子
(5)2Na2O2+2H2O=4NaOH+O2↑
(6)2Al+2OH—+2H2O=2AlO2—+3H2↑
AlO2—+CO2+2H2O=Al(OH)3↓+HCO3—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
(7)2NaHCO3 Na2CO3+CO2↑+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20.(12分)(1)3Fe+4H2O(g) Fe3O4+4H2 (2)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
(3)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4)①将Fe2+氧化成Fe3+ ②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③3Fe3++3H2O Fe(OH)3+3H+,过量盐酸抑制FeCl3水解
21.(8分)(1)60ml Na2SO4 (2)1mol/L (3)0.01mol 0.01mol
(4)50ml 65ml
2006届通州市高三期中调研测试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7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水泥厂和冶金厂中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来除去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所应用的原理是
A.胶体凝聚 B.丁达尔现象
C.电泳 D.渗析
2.下列各种晶体熔化时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干冰 B.NaCl C.SiO2 D.C6H5ONa
3.对于A + 3B == 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B) =0.8mol/(L?s)
B.v(A) =0.4mol/(L?s)
C.v(C) =0.6mol/(L?s)
D.v(B) =42mol/(L?min)
4.新近研制的溴—锌蓄电池的基本结构是用碳棒作两极,用ZnBr2溶液作电解液,现有四个电极反应:①Zn – 2e- = Zn2+ ②Zn2+ + 2e- = Zn ③Br2 + 2e- = 2Br- ④2Br- - 2e -= Br2 ,充电时的阳极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分别依次为
A.④① B.②③ C.③① D.②④
5.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 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C、D两种元素的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B,A,C,D,E
B.A,E,B,C,D
C.E,B,A,C,D
D.B,A,D,C,E
6.硝基苯的分子内和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由于硝基和羟基的距离不同,使邻硝基苯酚的分子内氢键多于间硝基苯酚的分子内氢键,则邻硝基苯酚和间硝基苯酚的沸点比较是
A.邻硝基苯酚高于间硝基苯酚
B.邻硝基苯酚等于间硝基苯酚
C.邻硝基苯酚低于间硝基苯酚
D.无法比较
7.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Cl有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纯碱溶液又有沉
淀生成,下列溶液中符合此条件的是:①Ag+、Fe3+、Na+ ②Ag+、Al3+、K+ ③Ag+、
Ba2+、NO3― ④SiO32-、AlO2-、K+ ⑤Ag+、NH4+、H+ ⑥AlO2―、K+、Al3+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
8.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 、Cl― ,该溶液放在用惰性电极材料做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A.35.5∶108 B.16∶207
C.108∶35.5 D.8∶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实验室配制的FeCl3 溶液经常是浑浊的。为了获得比较澄清透明的FeCl3溶液,某学生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加入过量铁粉后过滤
B.滴入少量盐酸
C.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浑浊物
D.将溶液加热后过滤
10.核能是能量的重要来源,用少量的核燃料可以获得十分巨大的能量,lmol天然气中的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882.8 kJ的热,而lmol锂核跟l mol氢核生成2 mol氦核的核聚变反应,放出的热量高达9.6X108 KJ。有关锂原子和锂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7的锂原子核内中子数是4
B.锂原子的半径比钠原子的半径大
C.锂与钠、钾不同,锂保存在石蜡油中
D.氢氧化锂的碱性比氢氧化钠强
11.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4+和 Cl― 四种离子,其浓度大小有如下关系:
①c(Cl―)> c(NH4+)> c(H+)> c(OH―)
②c(NH4+)= c(H+)>c(Cl―) > c(OH―)
③c(Cl―)= c(NH4+)且c(OH―)= c(H+)
④c(OH―)> c (H+)> c(Cl―)> c(NH4+)
⑤c(Cl―)> c(H+)> c(NH4+)> c(OH―)
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③⑤
12.设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a g ,则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NA
B.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C.0.1 mol H2 O2所含的中子数为2.0 NA
D.1 L 1.5 mol/L的AlCl3 溶液中含有离子的数目为6 NA
13.现有两种不含结晶水的盐,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别是:
20℃
50℃
A的溶解度
35.7g
46.4g
B的溶解度
31.6g
108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采用重结晶法使A、B混合物分离
B.向各有5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6g A和16g B,只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C.在20℃时,A、B都可以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不饱和溶液
D.若把208g 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的B是76.4g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NH4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 + 2OH- + NH4+ +H+ + SO42- = BaSO4↓+ NH3·H2O + H2O
B.硫酸铝加过量氨水:Al3+ + 4OH- = AlO2- + 2H2O
C.硫酸亚铁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4Fe2+ + 2H2O2 + 4H+ = 4Fe3+ + 4H2O
D.大理石溶于醋酸:CaCO3 + 2CH3COOH = Ca(CH3COO)2 + H2O + CO2↑
15.假设SiO2 原子晶体中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当有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
A.KAlSiO4 B.KAlSi2O6
C.KAlSi3O8 D.KAlSi4O10
16.将一小块焦炭和x g O2同时放入装有压力表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P0。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压强为P1,且P0
C. D.
17.T °C时气体A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C和固体D。每1 mol A与足量B完全反应时生成1 mol D。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①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3B 2C+D
B. T°C若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0.2 mol C,平衡时A的浓度大于0.3 mol/L
C.升高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D.相同时间内,消耗0.1 mol/L A时,生成了0.3 mol/L B,反应达到平衡
18.将16 g FeS与FeO的混合物,投入到含有1 mo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只产生1/3 mol NO气体,得到澄清的混合溶液,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含有8 g FeO
B.混合物中含有0.1 mol FeS
C.被还原的HNO3 为1/3 mol
D.参加反应的HNO3 为1 mol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手段越来越多,测定的精度也越来越高。某同学用下列简单方法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具体步骤为:
①将NaCl固体细粒干燥后,用托盘天平称取m g NaCl固体细粒并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
②用仪器A向容量瓶中加苯,不断振荡,继续加苯到容量瓶的刻度,计算出NaCl固体的体积V cm3。
(1)步骤②中仪器A应使用 (填序号)。
A.量筒 B.滴管
C.碱式滴定管 D.酸式滴定管
(2) 能否用水代替苯 ,理由是
。
(3) 已知NaCl晶体中,靠得最近的Na+、Cl—间的距离为a cm(如上图),则用上述方法测得的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表达式为 。
(4) 实验中测得的阿佛加德罗常数与理论值有一定的误差,你认为影响该实验精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工业废料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CuSO4·5H2O),拟用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多次进行过滤操作,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
(2)从滤液C中得到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
(3)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应用十分广泛,在滤渣D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备胆矾晶体是一种绿色工艺,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4)由滤液A得AlCl3溶液的途径有Ⅰ和Ⅱ,你认为合理的是途径 (填“Ⅰ”或“Ⅱ”),理由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表中所列部分元素,回答有关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 载人航天器的宇航员活动仓内需要营造一种适合宇航员生存的人工生态环境,应该在元素⑥的一种常见的单质中充入一种气体且达到规定的比例,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铁是航天器中用量较大的金属,请将铁元素符号填入上述周期表中。
(2) 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所谓周期表对角线规则),写出与元素⑨对角的主族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元素③的单质晶体熔点为2573K,沸点2823K,硬度大,则该晶体属于_________晶体。已知该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该元素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如图所示),其中有二十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点各有一个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得出此基本结构单元中含有共价键数为__________。
(4) A、B、C、D是上述①—⑩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分子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则A元素是_________(填序号)。除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外,C和D也可结合生成化合物丁。B、C、D三种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B(单质)+乙→ C(单质)+甲;C(单质)+丙→ 乙+丁。则B的原子结构简图为____________,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2.(10分) 下列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中,已知B是基础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它的消费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一种标志,K是含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E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试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K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反应②工业上称F为接触氧化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和下表F转化率的实验数据,考虑综合经济效益,你认为提高F转化率工业上应采取的反应条件及有效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1 MPa
0.5 MPa
1 MPa
10 MPa
400 ℃
99.2
99.6
99.7
99.9
500 ℃
93.5
96.9
97.8
99.3
600 ℃
73.7
85.8
89.5
96.4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有资料报道: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一种新型净水剂,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使用该物质可代替Cl2和Al2(SO4)3。
(1)用废铁屑制Fe2O3 。向有铁锈的废铁屑中加入稀硫酸,至铁屑全部溶解。再通过系列化学过程得到Fe2O3 。写出向有铁锈的废铁屑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铁酸钠。氧化铁在碱性溶液中与硝酸钠反应制得铁酸钠。
Fe2O3 +NaNO3 +NaOH → Na2FeO4+NaNO2 +H2O (未配平)
当反应物中含有1.4 mol Na+ ,上述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时,电子转移总数为_______NA。
(3) 制备铁酸钠后的废液中含NaNO2溶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①NaCl ②NH4Cl ③KMnO4 ④浓硫酸,能使NaNO2转化为N2(不引起二次污染的)的是______(选填试剂编号),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的带有可移动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L SO2 和1 L O2 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 SO2 (g) + O2 (g) 2 SO3 (g) 。
(1)若活塞可自由移动,平衡后,活塞停止在“2.1”处,容器内,V(SO3)=_____________L;该反应中SO2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开始时,充入容器的起始物质分别是①2 L SO2 和1 L O2 ;②2 L SO3 (g) 和 1 L N2 ;③1 L SO2 、1 L O2 和 1 L SO3 (g),使活塞固定在“3”处,达到平衡后,容器中SO3 (g)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是 (用序号和“<”、“=”、“>”表示)。
(3)向(1)平衡后的容器中充入0.2 mol 的SO3,活塞移动后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此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了1.96 kJ 的热量,写出SO2 发生氧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6分)将0.05mol/L的盐酸与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pH值为2。用上述NaOH溶液与某一元弱酸HA 20.0 mL反应,恰好中和时消耗NaOH溶液10.0mL,所得溶液pH值为10。求: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所得NaA溶液中A-离子的物质的量。
26.(12分)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碱性溶液中Mg2+、Al3+ 与溶液pH的关系,进行下列实验:向含有0.1 mol HCl、0.1 mol MgCl2、1.0 mol 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 溶液,均至反应后溶液体积1 L。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pH
9
10
11
c(Mg2+)/ mol·L-1
10-1
10-3
10-5
c(AlO2― )/mol·L-1
10-2
10-1
1
试回答:
(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pH=9,能否有Mg(OH)2 沉淀出现__________(填“能”或“否”),由此你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pH=10,需要NaOH溶液中有多少克NaOH ?(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06届通州市高三期中调研测试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A 3.B 4.A 5.D 6.C 7.B 8.D
9.B 10.A C 11.D 12.B C 13.A 14.A 15.C 16.D 17.A D 18.B C
19.(1)D
(2)不能;水会溶解NaCl,不能测出NaCl固体的体积
(3)NA= mol-1
(4) 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 固体质量的精确度和量取苯体积的精确度
(每空2分,共8分)
20.(1)烧杯、漏斗、玻璃棒(2分)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3) Cu+H2O2+H2SO4+3H2O=CuSO4·5H2O或Cu+H2O2+H2SO4=CuSO4+2H2O(3分)
(4)途径Ⅱ(1分) 因为滤液A是NaAlO2和NaOH溶液,按途径Ⅰ直接向A中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纯净的AlCl3溶液(2分)
21.(1) Fe在周期表中位置略 (2分)
(2) Be(OH)2 + 2NaOH ==Na2BeO2 +2H2O (2分)
(3) 原子 30 (3分)
(4) H (3分) CH4 或 NH3 (2分)
22.(1)SO3 (4分)
(2) 2Cu2+ +2H2O 2Cu↓ +O2 ↑+4H+ (4分)
(3) 常压,催化剂,400-500oC,并冷却反应后生成的气体 (2分)
23.(1)Fe+2H+ =Fe2+ +H2 ↑ Fe2O3 +6H+ =2Fe3+ +3H2O 2Fe3+ +Fe=3Fe3+ (2分)
(2)1.2 (3分)
(3)② NH4+ +NO=N2 ↑+2H2O (3分)
24.(1) 1.8 90% (4分) (2)①=②<③ (2分)
(3) SO2 (g)+O2 (g)=SO3 (g) △H=-98 kJ/mol (4分)
25.(1)设所取盐酸体积为1L,则 NaOH溶液为2L
c(H+)·V(H+)―c(OH―)·V(OH―)=10-2 mol·L-1×(1+2)L-1
c(OH―) =0.01 mol·L-1 (2分)
(2) c(HA)·V(HA)=c(OH―)·V(OH―)
c(HA)=0.01mol·L-1×0.01L÷0.02 L=0.005 mol·L-1
A- + H2O HA+OH―
发生水解的A- 物质的量为:1×10-4 mol·L-1×0.03L
NaA总物质的量为:0.01 mol·L-1×0.01L
NaA溶液中A- = (0.01mol·L-1×0.01L)-(1×10-4 mol·L-1×0.03L)
=9.7×10-5 mol (4分)
(本题共6分,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26.(1)否 Mg2+ 在弱碱性溶液中不能生成沉淀或Mg(OH)2 存在溶解平衡 (4分)
(2) pH =10时,溶液中 c(Mg2+)=10-3 mol/L ,c(AlO2― )=0.1 mol/L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H+ + OH― =H2O
0.1mol 0.1mol (2分)
Mg2+ + 2OH― =Mg(OH)2 ↓
0.099 mol 0.198 mol (2分)
Al3+ + 3OH― =Al(OH)3 ↓
1mol 3mol
Al(OH)3 + OH― =AlO2― +2H2O
0.1 mol 0.1 mol (2分)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NaOH 的质量为
(0.1 mol+0.198 mol +3 mol +0.1 mol)×40 g/mol=135.92 g (2分)
(本题共12分,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通州市2005—2006学年高三期中调研考试
化学答卷纸
19.(1)_____________。
(2) 能否用水代替苯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合理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请将铁元素符号填入下述周期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晶体属于_________晶体。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得出此基本结构单元中含有共价键数为__________。
(4) A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B的原子结构简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K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能使NaNO2转化为N2(不引起二次污染)的是______(选填编号),反应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24.(1)容器内,V(SO3)=_____________L;该反应中SO2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6.(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PH=9,能否有Mg(OH)2 沉淀出现__________(填“能”或“否”),由此你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宁波市鄞州区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五校联考化学试卷
命题、审校:同济中学 周永年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抗氧化性物质,下列不属于抗氧化性物质的是( )
A、生石灰 B、还原铁粉 C、亚硝酸钠 D、维生素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风化 ②变色 ③燃烧 ④爆炸 ⑤白磷转变成红磷 ⑥工业制氧气 ⑦久置氯水变成无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⑦
3.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H4(g) + O2(g)CO2(g) + H2O(l);△H=-445.15kJ·mol-1
CH4(g) +O2(g)CO(g) + 2H2O(l);△H=-607.3kJ·mol-1
CH4(g) + 2O2(g)CO2(g) + 2H2O(l);△H=-890.3kJ·mol-1
CH4(g) + 2O2(g)CO2(g) + 2H2O(g);△H=-802.3kJ·mol-1
则CH4的燃烧热为:( )
A. 445.15kJ·mol-1 B.607.3kJ·mol-1
C. 890.3kJ·mol-1 D.802.3kJ·mol-1
4.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新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 D.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5.纳米材料是由纳米粒子(粒子直径 1 nm ~100nm)所组成的材料,它具有奇特的光、热、
声、电、磁、力学和化学活泼性等性质。下列分散系中不含纳米粒子的是( )
A.血液 B.无尘无雾含水蒸气的空气
C.豆浆 D.在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
6. 某种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单位:mg/L)F:0.02,Mg:3.1,Zn:0.08,K:39.0,Ca:20.0,对该矿泉水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矿泉水是弱电解质 B.该矿泉水不导电?
C.该矿泉水能导电 D.该矿泉水是强电解质
7.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2E1=E2 B 2E1>E2 C 2E1
A.1∶10 B.2∶1? C.1∶1 D.10∶1
9 .六氟化硫分子呈正八面体,难以水解,在高电压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有着广泛用途,但逸散到空气中会引起强温室效应。下列有关SF6的推测正确的是( )
A.SF6易燃烧生成SO2 B.SF6是极性分子
C.SF6中各原子均达到八电子稳定结构
D.高温条件下,SF6微弱水解生成H2SO4和HF
10、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 )
A.2Na2O2 + 2H2O=4NaOH + O2↑ B.CaC2 + 2H2O → Ca(OH)2 + HC≡CH ↑
C.Mg3N2 + 6H2O=3Mg(OH)2↓+2NH3↑ D.NH4Cl +NaOH === NaCl + H2O + NH3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为了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已知某澄清溶液常温下的AG=12,则在此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
A NH4+、NO3-、Al3+、Cl- B.MnO4-、K+、SO32-、Na+
C.Mg2+、SO42-、HCO3-、Na+ D..Na+、AlO2-、K+、ClO-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电子数目为10NA
B.常温常压下,当活泼金属转移2NA个电子时,可从盐酸中置换产生22.4LH2
C.100 mL 0.1 mol/L FeCl3溶液中,Fe3+个数为0.01NA
D.42g NaHCO3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NA
14、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HBr和HF的沸点 ②纯水在25℃和80℃时的pH值
③同温下分别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无水CuSO5和CuSO5·5H2O的质量
④25℃时,等体积的pH值都等于3的盐酸和AlCl3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
⑤在NH3+NO→N2+H2O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数
⑥耐火材料MgO和CaO的熔点
⑦H-和H+离子半径
A ①②⑥⑦ B ①②③⑤ C ②⑥⑦ D ⑤⑥⑦
15.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
(A) 7:8 (B) 13:14 (C) 25:26 (D) 26:27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lO-+H2O+CO2=HClO+HCO3-
B.碳酸氢铵溶液与过量烧碱溶液共热:NH4++OH- NH3↑+H2O
C.小苏打溶液与石灰水混合:HCO3-+OH-=CO32-+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2++Cl2 = Fe3++2Cl-
1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I II III
A.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18.在25℃时,有80g饱和Ba(OH)2溶液,向其中加入纯BaO粉末a g,反应后温度恢复到25℃,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 (Ba2+ ) 将增大 B.溶液的pH将增大
C.溶液中Ba2+ 总数将减少 D.溶液中c (OH— ) 减少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 c(H+)+c(A2-)=c(OH-)十c(H2A)
B.0.020 mol/L的HCN(aq)与0.020 mol/L NaCN(aq)等体积混合得到碱性混合溶液中:
c(Na+)> c(CN-)
C.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0.01 mol/L
D.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HCO3溶液、NH4Cl溶液:
c[(NH4)2SO4] > c(NH4HCO3) > c(NH4Cl)
20.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a mol x,发生如下反应
2x Y(g)+Z(s) : 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升高温度,则气体的密度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压强的变化对该平衡没有影响
B 若x 为非气态,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x一定为气态
D、若x 为气态,再向容器中充入a mol x,达到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相比,x 的体积分数增大
21、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由10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原子团,其中每个C原子仍可形成4个化学键。最内是由20个C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每个C原子与相邻的3个C原子相连;外层的60个C原子形成12个分立的正五边形;处于中间层的C将内外层的所有C连接在一起,当它与氢或氟在适当条件下充分反应时,其形成的分子式应为( )
A、C100H20和C100F20 B、C100H60和C100F60
C、C100H12和C100F12 D、C100H40和C100F40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
22.(共7分)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K2Cr2O7 + H2SO4(稀) CO2↑+ K2SO4 + Cr2 (SO4 ) 3+ .
(1)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3)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填选项编号)
A.酸性 B.氧化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4)上述反应中若产生11g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23、(10分)元素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占核外电子总数的3/4 ,W- ,Z+、X+ 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W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问题:
(1)A、B均为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组成的强电解质,且两种物质中,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比均为1:1:1。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B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则A的电子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用B物质可以在碱性环境下处理含CN-(N为-3价)的废水,将被氧化成CO32-和N2。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简要说明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B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小的原因: ——————————————————————————————————————————————————————。
24.(8分)现有浓度为0.1 mol·L-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 ②NaHCO3 ③NaAlO2 ④CH3COONa ⑤NaOH,已知:CO2+3H2O+2AlO2-2Al(OH)3↓+CO32-
(1)这五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将五种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在上述五种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能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气体的是____(填编号);
(4)将上述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有一对溶液相互间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共9分)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值越大,该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
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符号
Li
Be
B
C
O
F
Na
Al
Si
P
S
Cl
X值
0.98
1.57
2.04
2.25
3.44
3.98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1) 推测在同周期或同主族的元素中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短周期元素的X值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2)通过分析X值变化的规律,确定Mg 、N的X值范围:
___
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差值(△x)即△x >1.7 时,一般为离子键;△x<1.7,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为____
推测元素周期表中,X值最大的元素是____.
26.(8分)如图所示,温度不变时某容器分隔A、B两部分,A容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有A中充入和,在B中充入和,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根据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1)若固定活塞位置在右侧的3处不动,达到平衡时,设A中压强为,B中压强为,则与的关系是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要使A中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________处.
(3)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到平衡后,B中为x mol,A中为y mol,则x和y的关系是y________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6分)实验室为测定一新配制的稀盐酸的准确浓度,通常用纯净的Na2CO3(无水)配成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具体操作是:称取wg无水Na2CO3装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
溶解,在酸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测盐酸滴定。
(1)锥形瓶中应加入几滴指示剂,由于CO2溶解在溶液中会影响其pH,为准确起见,
滴定终点宜选择在pH4-5之间,则在中学学过的几种指示剂中应选 , 当 ,即表示达滴定终点。
(2)若滴到终点时,中和wgNa2CO3,消耗盐酸V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3)若所称取的Na2CO3不纯,测得盐酸的浓度就不准确。现设盐酸的准确浓度为c1mol·L-1,用不纯的Na2C03测得盐酸为c2mol·L-1在下述情况下,c1﹑c2的关系是:(下面二空填“>”、“<”或“=”)
①当Na2C03中含有NaHCO3时,则c1 c2;
②当Na2C03中含有NaOH时,则cl c2;
宁波市鄞州区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五校联考化学答题卷
一.、二选择题(1-11各2分;12-21各3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22:(1)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K2Cr2O7 + H2SO4(稀) CO2↑+ K2SO4 + Cr2 (SO4 ) 3+ .
(2)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3)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填选项编号)
(4)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23 :(1)
A的电子式 ; B的化学式
(2)离子方程式
(3 )原因
(24)(1) (填编号); (2) ;(填编号) (3) ;
(4)离子方程式 。
25:(1) 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 ;
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2)确定Mg 、N的X值范围:
AlBr3中化学键类型为____,
X值最大的元素是____.
26:(1)_________(2)_______处(3)y________x;理由是
_ 。
27:(1)指示剂中应选 , 当 ,即表示达滴定终点。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3) ①当Na2C03中含有NaHCO3时,则c1 c2; ②当Na2C03中含有NaOH时,
则cl c2;
宁波市鄞州区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五校联考化学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二选择题(1-11各2分;12-21各3分,共5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B
C
D
B
C
B
D
D
C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D
C
D
A
B
C
B
C
B
22.(共7分)
(1)3、2、83、2、2、8H2O(2分)
(2)K2Cr2O7(1分)、CO2 (1分) (3)A(1分) (4)6.02×1023 (2分)
23、(共10分)
(1) (2分); NaClO (2分)
(2) 2CN? + 5ClO? + 2OH?+ = 2CO32? + 5Cl? + N2↑ + 2H2O (2分)
(3) 溶液中存在着: H2O H+ + OH? 电离平衡;NaOH完全电离出来的 OH? 增大平衡体系中OH? 的浓度,抑制水的电离(2分),而NaClO电离产生的ClO? 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2分)
24.(共8分)
(1)④②①③⑤ (2分)
(2)⑤ (2分)
(3)①② (2分)
(4)HCO3-+AlO2-+H2OAl(OH)3↓+CO32- (2分)
25. (共9分)
(1)原子半径减小,X值越大 1分 周期性 1分
(2)0.93
(4) 共价键 1分 (5) 氟(F) 1分
26.(每空2分,共8分)(1)<
(2)右侧的3处
(3)> B相当于减压了,减压后平衡向分解的方向移动,使B中的量减少了.
27.(每空2分。共8分)
(1)甲基橙(1分);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2分)(只答前半部分只给1分)。
(1分)
(3) ① < (1分) ② > (1分)
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调研考试
化 学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第一次实现了我国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个飞船应用了许多尖端的合成材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人造丝 B.有机玻璃 C.硅橡胶 D.黏合剂
2.物质世界中有很多变化是由物理变化造成的。以下变化或过程就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 B.渗析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
C.鸡蛋白遇浓硝酸显黄色 D.直流电通过氯化钠水溶液
3.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H2SO4,并加热。为了确定淀粉是否已水解或完全水解,所需下列试剂是 ①NaOH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 ④碘水 ⑤BaCl2
A.①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乙基(—CH2CH3) B.碳正离子[(CH3)3C⊕]
C.乙醛 (CH3CHO) D.碳烯 (:CH2)
5.酸与盐是化学中较常见的两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挥发性强酸在加热时,不能用于制取另一种挥发性强酸
B.要证明酸A的酸性比酸B的酸性强,可用B的盐与A反应来说明
C.通常认为,盐类发生的水解反应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D.在任何情况下,盐和酸发生反应一定能生成新盐和新酸
6.下列有关比较中,大小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物质的熔点:石英>食盐>冰>汞
B.热稳定性:PH3>H2S>HBr>NH3
C.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CH3COO->SO42—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7.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事实是
A.以铝为阳极、铜为阴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铝溶解
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铝为负极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
8.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溶液密度/g.cm-3
乙溶液密度g.cm-3
1%
0.95
1.02
5%
0.92
1.04
9%
0.90
1.07
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B.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C.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片投入足量稀硝酸:Cu+NO3—+4H+==Cu2++NO↑+2H2O
B.草酸和少量烧碱溶液:H2C2O4+OH—==HC2O4—+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6H5O—+CO2===2C6H5OH+CO32—
D.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胶体)+3H+
10.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l mol氯气与熟石灰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
B.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2×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醛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常温常压下,20g重水(D2O)所含的中子数为8×6.02×1023
11.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在碱性溶液中:CO32—、K+、C1—、Na+
B.与铝粉反应放出氢气的无色溶液中:NO3—、Mg2+、Na+、SO42—
C.在c(H+)/c(OH—)==1×1013的溶液中:NH4+、Ca2+、C1—、K+
D.在中性溶液中:Fe3+、S2—、NO3—、A13+
12.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如2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中,任取两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中,其新烯烃的种类为
A.5种 B.4种 C.3 种 D.2种
1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它们化学性质的改变。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
B.乙醛分子中甲基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更易被卤原子取代
C.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
14.常温时,将V1 mL cl mol·L—1的氨水滴加到V2 mL c2 mol·L-1的盐酸中,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c1V1=c2V2
B.若V1=V2,c1=c2,则混合液中c(NH4+)=c(Cl—)
C.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NH4+)=c(Cl—)
D.若V1=V2,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有c1
A.X、Y、Z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Z>Y>X
B.常温下,Y与Z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pH<7
C.X元素可形成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16.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右图)。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电源中“a”为正极,“ b”为负极
电解池中的电解液可以是NaOH溶液但不能是NaCl溶液
A、B两端都必须使用铁作电极
B电极发生的反应:2H2O+2e-=H2↑+2OH-
17.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A.(a+b)×63g B.(a+b)×189g C.(a+b)mol D.(cV-)mol
18.已知某温度下:N2(g)+3H2(g) 2NH3(g);△H=-92.4kJ/mol。
恒温、恒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A、B,A中通入1molN2、3molH2,B中通入
0.5molN2、1.5molH2,反应一段时间后,A、B中均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中吸热92.4kJ B.B中放热46.2kJ
C.A中热量变化值大于B中的2倍 D. A中热量变化值等于B中的2倍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9分) 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82.0%,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2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1) 称取5.0g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配成500mL溶液备用。
(2)将标准盐酸装在25.00mL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 处,并记下刻度。
(3)取20.00mL待测液,待测定。该项实验操作的主要仪器有 。
用 试剂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 刚好至 色时为止。
(4)滴定达终点后,记下盐酸用去20.00mL,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为 。
(5)试分析滴定误差可能由下列哪些实验操作引起的 。(选填编号)
A.(1)中,转移待测液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烧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盐酸
C.滴定时,反应容器摇动太激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有液滴
E.读滴定管开始时仰视,读终点时俯视
20.(9分)科学家对H2O2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观点:①、②H-O-O-H。式中O→O表示配位键,即共用电子对由某原子单方面提供(在化学反应中氧氧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
化学家Baeyer和Villiyer为研究H2O2的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制得的(C2H5)2SO4与H2O2反应,只生成A和H2SO4;
b.将生成的A与H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H2作还原剂)。
(1)如果H2O2的结构如①所示,实验b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写结构简式,下同):______________ _;假如H2O2的结构如②所示,则实验b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进一步确定H2O2的结构,还需在实验b后添加一步实验c,请设计c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研究,科学家在确定了H2O2结构如②的基础上,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得出其具有弱酸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今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显酸性所致,乙同学却认为是具有氧化性的缘故。请设计一实验检验甲乙两位同学观点正确与否: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8分)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它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A和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用“●”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或面心;阴离子(用“○”表示)位于小正方体的中心。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和D的氢化物,后者的沸点较低,其原因是 ;
(2) 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 A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22.(12分)某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Na+、Ag+、Fe3+、Ba2+、Al3+、AlO2-、S2-、SO、SO,现取该溶液进行A、B、C三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1)至实验A完成为止,分析题给信息:
①由“无色溶液”可以得出的结论: ;
②由有“气体甲”和“淡黄色沉淀甲”生成可以得出的结论:
;
③气体甲的成分有哪几种可能,答:a. b . c.
(有多少种就填多少种,可不填满。)
(2)沉淀乙是 (填化学式),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沉淀丙可能是 (填化学式)。
(4)综合上述信息,可以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0分) 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相对分子质量为144,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0%。A可以使溴水褪色。A难溶于水,但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B和甲醇。B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1,分子中没有支链,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A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编号)
① 加成反应 ② 酯化反应 ③ 加聚反应 ④ 氧化反应
(2)B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
(3)与B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4)由B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10分)某芳香烃A有如下转化关系:
按要求填空:
⑴写出反应②和⑤的反应条件:② ;⑤ 。
⑵写出A和F结构简式:A ;F 。
⑶写出反应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已知由硝酸银和硝酸铜组成的100mL混合溶液中,c(NO3-)=2mol/L。现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干燥后称重为12.4g。将此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无气体产生。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无现象。后加入过量的稀NaOH溶液得到沉淀。过滤、加热、冷却、称重为2g。
求:(1)原混合溶液中硝酸银和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之比。
(2)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
26.(10分)在完全满足可逆反应:2H2O(g) 2H2+O2, 2CO+O2 2CO2
能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将2molH2O(g)和2molCO充入1L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部分气体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请在图中画出c(H2) 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平衡时 c (O2)平为 mol/L。
(2)欲计算出平衡时O2的浓度,除已知“H2O(g)和CO”的物质的量外,至少需要知道平衡体系中某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这两种气体除可以是H2O和CO2外还可以是
。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为起始时在容器中充入2molH2和2molCO2,则上述两反应达到平衡时,c (O2)平= mol/L。
高三化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05.1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B 3.D 4.C 5.D 6.B 7.B 8.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B 10.C 11.AC 12.B 13.AB 14.C 15.A 16.AD 17.BD 18.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10分)(1)0刻度以下 (1分)
(2)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酚酞 浅红色 无 (5分)
(3)80% (2分)
(4)A、C、E (2分)
20.(8分)
(1) +H2→C2H5OC2H5+H2O
C2H5―O-O―C2H5+H2→2C2H5OH (各2分)
(2)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3)向红色消失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若再现红色,则甲同学观点正确;若不再为红色,乙同学观点正确。(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8分)(1)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Cl比HF熔点低。(2)Na+的结构示意图略;第三周期,第ⅢA族(3)CaF2电子式略
22.(12分)(1)①溶液中无Fe3+ ②溶液中含有S2-、SO,不含有Ag+ 、Ba2+和Al3+
③ H2S SO2(2)Al(OH)3 Al3++3HCO Al(OH)3↓+3CO2↑
(3)BaCO3或BaCO3和BaSO4 (4)S2- SO AlO Na+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0分)⑴ ①③④
⑵ 碳碳双健 羧基
⑶ HOOCCH=CHCOOH CH2=C(COOH)2
⑷ HOOCCH=CHCOOH + 2CH3OH CH3OOCCH=CHCOOCH3 + 2H2O
24.(10分)
(1)NaOH溶液、△; 浓硫酸 、△。
(2)A: F:
(3)
2+O22 +2H2O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 解:(1)设原混合溶液中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由题意可得方程组
解之得:x=0.1 y=0.05 (1分)
x:y=2:1 即硝酸银和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W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x+2(y-)= ×3 (3分)
代入x、y,可求得W=1.35(g) (1分)
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1.35g
26.(10分)(1)如右下图 (2)0.5mol /L (3)H2和CO(或H2和CO2或H2O和CO)
(4)0.5mol/L
黄冈市重点中学2006届高三(十一月)联考
化学试题
命题:蕲春一中 万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两部分,满分11O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务必在规定位置写好班级、姓名、考号,并将卷Ⅰ的答案填写在答案卡上。(Cu64 N14 Mg24 016 Fe56 K39 S32 Na23 P3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NA为阿伏加德岁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mo1Fe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B、常温常压下,32g02-离子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17NA
C、标准状况下,11.2 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O.5 NA
D、lmolSi02固体中含有2molSi一0键。
2.化学实验室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中正确的是 ( )
A、检验C2H5Cl中含Cl元素时,将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硫酸酸化
B、鉴别溶液中是否含有Br-时,所加的AgNO3溶液用硝酸酸化
C、鉴定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
D、为提高KMn0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KMn04溶液隘化
3.在一定条件下,C12与NH4C1可发生如下反应:xCl2+yNH4C1=yNClx+(x+y)HCl 已知当消耗6.72LCl2时(标准状况),生成0.1mol氮的氯化物。则该氮化物的化学式为 ( )
A.NCl2 B.NCl3 C.NCl4 D.NCl5
4.为了消除NOx对大气的污染,工业上通常利用如下反应NOx+NH3→N2+H20来保护环境。现有NO2和NO的混合气体3L,可用相同状况下3.5L的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气体中N02和NO体积之比为 ( )
A.1:4 B.3:1 C.2:1 D.1:l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氯水、溴水、碘水分别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都可变蓝
B.钠投入足量的CuSO4溶液中,产生气体,同时生成蓝色沉淀
C.将CCl4加入碘水中,上层呈橙红色
D.Na202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某共价化合物含碳、氢、氮三种元素,分子中共有四个氮原予,且都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每两个氮原子间都有一个碳原子。已知分子内无碳碳单键,也没有碳碳双键,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 )
A.CH8N4 B.C4H8N4 C.C6H12N4 D.C6H10N4
7.镁铁混合物4.9g,溶解在过量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得到标况下气体2.24L(假设气体全为NO),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量是( )
A.6g B.8g C.10g D.12g
8.FeS2的结构类似于Na202,是一种过硫化物,与酸反应生成H2S2,H2S2类似于H2O2,易分解:H2S2=H2S↑+S↓,实验室制取H2S时,某学生误将FeS2颗粒当作FeS使用,当FeS2 反应完全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为 ( )
①H2S ②S ③FeS ④FeCl3
A. 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 ①③④
9.平衡(A)C2H4(g)→C2H2(g)+H2(g),(B)2CH4(g)→C2H4+2H4(g)+2H2(g);当升高温度时(A)和(B)式皆向右移动。(1)C(s)+2H2(g)→CH4(g);△H1 (2)2C(s)+H2(g)→C2H2(g);△H2 (3)2C(s)+2H2(g)→C2H4(g);△H3 判定(1)(2)和(3)中的△Hl、△H2、△H3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
A.△H1>△H2>△H3 B.△H3>△H2>2△Hl
C.△H2>△H1>△H3 D.△H2>△H3>2△H1
10.含11.2g K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11.1g, 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
A、KHS B、K2S和KHS C、KOH和KHS D、K2S
11.若把质量数为12的碳原子(12C)的对原子质量定为24,并以此确定相对原子质量,以0.024kg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原来下列数值肯定不变的是( )
①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氧气的溶解度 ③气体摩尔体积 ④阿伏加德罗常数
⑤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⑥2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A. ①② B. ⑤⑥ C. ③④ D. ②⑥
12.已知t℃时一种饱和溶液的以下条件:①溶液质量 ③溶剂质量 ③溶液体积 ④溶质的摩尔质量 ⑤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⑥溶液密度 在以上条件的组合中,不能用来计算这种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 )
A. ②③④⑥ B. 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⑥
13.将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于10℃, 另一份加入少量Ca0仍为40℃,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 ( )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液的质量
C. Ca(OH)2的溶解度 D.溶液中的Ca2+数目
14.有下列10种物质:①苯酚,②乙酸,③牛油,④丙氨酸,⑤乙酸乙酯,⑤溴水,⑦甲醛,⑧苛性钠溶液,⑨氯化铁溶液,⑩金属钠。前五种物质中有一种跟后五种物质均能反应,后5种物质中有1种跟前5种物质均能反应,则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 ①⑧ B. ③⑩ C. ①⑥ D. ②⑨
15.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CH3C00-、Na+四种离子,且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 (OH-)>c(CH3COO-)>c(H+),那么溶液中的溶质为 ( )
A. CH3C00Na、NaOH B. CH3COONa
C. CH3COONa、CH3CO0H D. CH3CO0H、NaOH
16.若称取的wg NaOH刚好可配制0.5 mol· L-1 NaOH溶液500mL。在下列配制500mL0.5 mol·L-1 NaOH溶液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 )
A. ①④⑤⑥ B. ④⑤⑥⑦ C. ①②⑤⑥ D. ①⑤⑥⑦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得分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17.(4分)中学阶段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填写代号,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A.制硝基苯时,应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中。 B.乙酸乙酯的水解必须使用温度计。
C.碱金属的密度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减小。 D.1mol羟基中含有10NA个电子。
E.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必须插入液面下。
F.用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G.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的外壁上注明了温度。
18.(1O分)(1)①O.5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 ③4℃时9mL水 ④O.2mol磷酸,各物质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由大至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2)有Na2S,Na2S03和Na2HPO4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37.6%,则此混合物中钠的含量为 。
(3)由稀有气体元素Xe(氙)形成的一种化合物Xe03极不稳定。将适量的Xe03投入 30mL0.1mol·L-1含Mn2+的水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放出的唯一气体是Xe单质,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mL。测得反应后溶液PH<7.则:
①有关反应现象: 。
②若XeO3是分子晶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9.(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是NO,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药品:稀硝酸、稀盐酸、锌粒、石灰石。
实验步骤: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固体CaCO3;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并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试管液面下与稀硝酸反应
⑥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氧气)
问题:(1)步骤②③制取C02的目的是
(2)步骤④中“将导管插入试管内并接近液面”的目的
(3)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氧气)的目的是
(4)步骤④中还有一个缺陷.应作如何改进?
(5)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所得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铜离子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02混合的结果,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
20.(12分)A、B、C、D是常见化合物,C代表一类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1)单质乙、丙分别为(填化学式) ; ;
(2)写出化合物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Wg的D与丙的混合物在足量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物通过足量碱石灰后,完全被吸收,碱石灰增重Ng,则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以上反应均在120℃)
21.(12分)己知R—X+H20R—OH+HX ,某酯A的化学式为 C6H804Cl2 ,与有机物B、C、D、E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lmolA经水解生成2molB和lmolC,根据上述变化关系填空:
(1):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
A B C D
(2)B的水解产物再酸化可得F(C2H403),两个F分子发生酯化反应可得两种不同的有机物,写出这两种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 。
(3)写出E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12分)Cu、Cu20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标准状况)。求:
(1)写出Cu20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
(3)如混合物中含0.0lmoLCu,则其中Cu20、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4)如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求其中Cu20、CuO的物质的量及X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得分
答案
B
B
B
B
C
C
C
C
D
D
D
D
A
A
A
A
17.(4分) ABEG
18.(10分)(1) ①④③② (2) 36.8%
(3)① 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② 6Mn2++5XeO3+9H2O=6MnO4-+6Xe↑+18H+
19.(12分)(1)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NO与O2反应
(2)减少NO的逸出
(3)证明无色气体是NO
(4)导管末端应连接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5)不同意 Cu2+浓度是一样 只要对绿色溶液加热,若有红棕色气体逸出且溶液变蓝
20.(12分)(1)C、H2 (2) (3)g/mol
21.(12分)
(1)A 、Cl CH2 COOCH2 CH2OOC CH2Cl B、 Cl CH2 COOH
C、 HO CH2 CH2OH D、 Cl CH2 CH2OH
(2)HO CH2 COOHCH2OOH
(3)
22.(12分)(1)
(2)
(3)
(4)
如东县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化 学 答 题 纸
题 号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结分人
复分人
得 分
评卷人
复核人
三、
19.⑴
?⑵①
???②
???③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20.
⑴ , , ,= , ,
?⑵
①
②
⑶
??①
??②
⑷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
21.
⑴
⑵
⑶
⑷
22.
⑴
⑵
⑶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六、
25.
问题I
?第?⑵步
?第?⑶步
问题II
????
??
五、
23.
⑴
⑵
⑶
24.
⑴
⑵
① ,
?②
⑶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26.
⑴ ,
⑵
可能的
情 形
A、B是否为气体
z与y的
大小关系
M(B)与M(C)的大小关系
A
B
①
无法比较
②
③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如东县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试卷2005.11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4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第一卷答题卡和第二卷答题纸一并交监考老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74分)
注意事项:
1.作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准考证号和考试科目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Sn 119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俄罗斯杜布纳核联合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2004年2月的美国《物理评论C》杂志上发表文章宣布,?他们新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5号和第113号元素。科学家在利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用具有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元素,结果4次成功制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这4个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前者的一种核素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核素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4
C.113号元素最高正价应为+3
D.115号与113号元素的原子质量比为115∶113
2.下列各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化学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①Mg,②NH4NO3,③CH2O,④SiO2,⑤C6H5NO2,⑥Al2O3,⑦NH3·H2O,⑧P,
??⑨Ag(NH3)2OH,⑩HgCl2。
A.①②⑤⑧ B.③⑤⑦⑩ C.③④⑦⑧ D.③⑤⑥⑨
3.关于工业生产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应中所放出的热量
?B.工业上合成氨没有采用更大的压强是从设备和动力要求方面考虑的
?C.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
?D.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4.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是
A.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
B.H2(g)+Cl2(g)=HCl(g);△H1 H2(g)+Cl2(g)=2HCl(g);△H2
C.2H2(g)+O2(g)=2H2O(g);△H1 2H2(g)+O2(g)=2H2O(l);△H2
D.C(s)+O2(g)=CO(g);△H1 C(s)+O2(g)=CO2(g);△H2
5.100℃时,将0.1mol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②N2O4 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③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④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⑤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⑥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⑦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②⑤⑦ B.①③④⑥⑧ C.只有③ D.只有⑤
6.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a、b、d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与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c>d>b ??B.原子的氧化性a>b>d>c
?C.原子序数:a>d>b>c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d>a
7.下列实验操作中,所使用的有关仪器要求干燥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
?B.喷泉实验中收集氯化氢气体的圆底烧瓶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D.制取CO时用于收集CO的集气瓶
8.向等体积pH均为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最
后得到的两溶液pH相等时,盐酸中用去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l,醋酸中用去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2。则V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l==V2 B.Vl>V2 C.Vl<V2 D.Vl≤V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越小,熔、沸点越高
B.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
C.SnH4 、GeH4、SiH4、CH4四种物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投入NaOH溶液:2Al+2OH-+H2O=2AlO2-+3H2↑
B.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SO4溶液:Ba2++2OH-+2H++SO42-=BaSO4↓+2H2O
C.NaHCO3的水解:HCO3-+H2O CO32-+H3O+
D.用惰性电极电解AgNO3 溶液:4Ag++2H2O === 4Ag↓+O2↑+4H+
11.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OH-的性质,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取NaOH、NaCl、HCl溶液分别与酚酞试液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B.取KOH、Ba(OH)2、Ca(OH)2溶液分别与酚酞试液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C.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盐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向滴有酚酞的盐酸中,逐滴加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12.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有可能在原溶液中较大量共存的是
A.pH为1的溶液:Cu2+、Na+、Mg2+、NO3-
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SCN-
C.所含溶质为Na2S2O3的溶液:K+、SO42-、NO3-、OH-
D.水电离出来的c(H+)=1×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1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L0.1mol/L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约为6.02×1022
B.在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C—Cl键的数目约为0.4×6.02×1023
C.7.8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约为6.02×1022
D.0.1molNH2-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
14.二元酸H2A在水中的电离情况是:H2A=H++HA-和HA- H++A2-,则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NaHA:c(Na+)>c(HA-)>c(OH-)>c(H+)
B.NaHA:c(Na+)=c(A2-)+c(HA-)
C.Na2A: c(Na+)>c(A2-)>c(OH-)>c(H+) ?
D.H2A: ?c(H+)=c(HA-)+c(A2-)+c(OH-)
15.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一种三角锥形分子M和一种盐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氨气和氟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
B.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M
C.M是极性分子,其还原性比NH3强
D.N中只有一种化学键
16.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的使用了碘酸钾(KIO3), 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不锈钢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KI+3H2O KIO3+3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时,石墨作阴极,不锈钢作阳极
B.电解时,阴极反应是:I--6e-?+3H2O=IO3-+6H+
C.当电解过程中转移3mol e-时,理论上可制得KIO3 107g
D.电解前后溶液的pH减小
17.500℃、20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2、N2
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
率为0.005mol/(L·min)
B.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min至
20min钟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C.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钟 时,分离出0.1mol的氨气
D.在25min钟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
NH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小
18.铁氧体(Fe3O4)法是处理含铬废水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用FeSO4把废水中Cr2O72-离子还原为Cr3+离子,并通过调节废水的pH,使生成物组成符合类似于铁氧体(Fe3O4或FeO·Fe2O3)的复合氧化物·。若处理含1 mol Cr2O72-的废水至少需要加入10mol FeSO4·7H2O,则
A.x=1,y=4,z=6
B.x=0.5,y=1.5,z=8.5
C.x=2,y=4,z=6
D.x=2,y=6,z=4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注意事项:
1.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二卷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2.作图题可先用2B铅笔作答,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描写清楚。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请按要求填空
?⑴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不使液体滴到试管外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②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水中后迅速熔成小球,不停地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③配置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 NaCl固体;
④向可能含有SO42-、SO3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再加入Ba(NO3)2溶液,可检验SO42-的存在;
⑤蒸发NaCl溶液以得到NaCl固体时,不必将溶液蒸干;
⑥向100℃时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以制备
Fe(OH)3胶体;
⑦如右图,可观察到灵敏检流计的指针偏转;
⑧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和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
液的现象相同。
⑵现有0.1mol·L-1的纯碱溶液,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其
正确的操作是 ① 。你认为该溶液pH的范围一定介于 ② 之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
的实验方案证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③ 。
20.(12分)已知KMnO4、MnO2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将草酸钠(Na2C2O4)氧化:
MnO4-+C2O42-+H+→Mn2++CO2↑+H2O(未配平)
MnO2+C2O42-+4H+=Mn2++2CO2↑+2H2O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1.20g软锰矿样
品,加入2.68g草酸钠固体,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
充分反应之后冷却、滤去杂质,将所得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从中取出25.00mL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再用0.0200mol·L-1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滴入20.00mLKMnO4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配平: MnO4-+ C2O42-+ H+― Mn2++ CO2↑+ H2O
⑵0.0200mol·L-1KMnO4标准溶液应置于 ① (选填“甲”或“乙”)滴定管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② ;
⑶你能否帮助该研究小组求得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 ① (选填“能”或“否”)。若回
答“能”,请给出计算结果;若回答“否”,试说明原因 ② ;
⑷若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下列操作,其中会使所测MnO2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滴定前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终点时消失;B.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未将烧杯、玻棒洗涤;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E.锥形瓶水洗之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8分)1932年,美国化学大师Linus Pauling提出电负性(用希腊字母χ表示)的概念,
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Linus Pauling假定F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
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他元素的电负性。Linus Pauling建立的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2.1
Li:1.0
Be:1.5
B:2.0
C:2.5
N:3.0
O:3.5
F:4.0
Na:0.9
Mg:1.2
Al:1.5
Si:1.8
P:2.1
S:2.5
Cl:3.0
K:0.8
Ca:1.0
Ga:1.6
Ge:1.8
As:2.0
Se:2.4
Br:2.8
Rb:0.8
Sr:1.0
In:1.7
Sn:1.8
Sb:1.9
Te:χ
I:2.5
Cs:0.7
Ba:0.9
Tl:1.8
Pb:1.9
Bi:1.9
Po:2.0
At:2.2
Fr:0.7
Ra:0.9
回答下列问题:
⑴纵观各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变化,谈谈你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理解: ;⑵预测Te元素χ的值 ;
⑶你认为Linus Pauling提出电负性的概念是确定化合物中原子哪种能力的相对大小? ;
⑷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这两种元素通常形成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AlBr3的形成过程 。
22.(10分)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
种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质子的化合物,C和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B、C两种元素的单质和
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
⑴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三种,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 ,
写出转化关系图中已确认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以下四个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进一步确定第四种元素,但其中一个条件推断出的第四种元素与其余三个条件推断出的第四种元素不同,这个条件是 ;
A.化合物甲与丙、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
B.化合物甲、乙、丙都是无色物质,其中只有甲有刺激性气味
C.通常情况下乙和丁不发生反应,若将乙、丁、单质C混合,立即发生化合反应。
D.单质C和化合物丁不能共存。
依据该条件推断,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⑶按⑵中的另外三个补充条件推断第四种元素。丙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五、(本提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如图23-1,将2 mol SO2和
1 mol 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
在T1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ΔH<0。
当反应进行到时间t0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的
总物质的量为2.1 mol。
试回答:
⑴在图23-2中作出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进行到t0时的变化曲线;
⑵当反应进行到t1时间时(t1 >t0),给上述反应容器加热到温度为T2 (T2>T1),反应在t3?时间时(t3>t1)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______2.1 mol(填“<”、“>”或“=”)。
⑶若起始时加入0.6 mol SO2、0.3 mol O2和x mol SO3,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状态相同,x的值为_____;
24.(10分)M为一种常见的液体试剂。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淡黄色粉末和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若固体乙是硫化铝,则:
①C化学式是 ,G的化学式是 ;
②H溶解于A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⑶若白色沉淀D不能溶解于A溶液,气体C能使湿润的试纸变蓝,则固体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马来西亚盛产锡器(原料是锡、铜的合金,其中锡的质量分数在95%~98%之间。锡,S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第ⅣA族)。由于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马来西亚生产的锡器不但外形美观,做工精致,而且密封性能非常好,可以长时间保存茶叶、酒等而不至变质。小燕同学今年暑假去马来西亚旅游时带回一些锡制茶叶罐,为了检验这些锡器的真伪,小燕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在锡器上刮取少量锡,用分析天平称得质量为0.589g;
⑵将0.589g锡全部溶于稀盐酸;
⑶向⑵中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
⑷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⑶中生成的Fe2+。
问题I:写出第⑵、⑶步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⑵步 ;第⑶步 ;
问题II:第⑷步中K2Cr2O7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1,用去K2Cr2O7溶液的体积为16.00mL。小燕所购回的锡器是真的吗?(如有需要,可参考本试卷中的有关信息)
26.(10分)如图Ⅰ,在恒压密闭容器M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起始时容器体积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 A(?)+B(?)x C(g);ΔH<0。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C的物质的量为 y mol。
⑴根据题中数据计算,x =_________、y =_________;
⑵如图Ⅱ,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N中加入和M中相等的A和B发生上述反应(其它条件相同),测得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Ⅲ,平衡时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为z mol。由于反应物A、B的状态未知,则z和y的大小也不确定,请在下表中填入A、B的状态与z、y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不填满,填不下也可增加):
可能的情 形
A、B是否为气态
z与y的大小关系
M(B)与M(C)的大小关系
A
B
①
无法比较
②
③
如东县2005~2006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C 2.B 3.D 4.A 5.A 6.D 7.B 8.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
9.D 10.BD 11.B 12.AC 13.CD
14.BC 15.A 16.C ? 17.BC? ?18.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
⑴②、④、⑤、⑦ (4分,每个1分。多选扣分。)
⑵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7到13 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每空2分)
20.(12分)
⑴2 5 16 2 10 8 ⑵甲 当看到加入1滴KMnO4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立即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⑶否 因为不知道容量瓶的规格 ⑷AD (每空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8分)
⑴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后面元素性质的变化重复前面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⑵2.0<χ<2.4 ⑶吸引电子的能力
⑷ (或写成双聚分子形式)(每空2分)
22.(10分)
⑴D 2F2+2H2O=4HF+O2 ⑵B 第二周期ⅣA族 ⑶三角锥型
(每空2分)
五、(本提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
⑴(见下页) (每条曲线1分)
⑵> (2分)
⑶大于零的任意值 (3分)
23-⑴答案图
24.(10分)
⑴2Na2O2+2H2O=4NaOH+O2↑
⑵①H2S H2SO4 ②Al2O3+2OH-=AlO2-+H2O ⑶Mg3N2 (每空2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
问题I:Sn+2H+=H2↑+Sn2+ Sn2++2Fe3+=2Fe2++Sn4+ (各1分)
问题II:解: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
3Sn~~~~~~~~~~Cr2O72-
3mol×119g/mol 1mol
m(Sn) 0.100mol/L×0.016L
m(Sn)=0.571g (3分)
则锡器中锡的质量分数为:0.571g÷0.589g×100%=96.9% (2分)
因为锡在锡器中的含量在95%~98%之间,故小燕购回的锡器是真的。(1分)
26.(10分)
⑴ 2 1.6
⑵
是
不是
z = y
是
是
z < y
无法比较
不是
是
z < y
M(B)<M(C)
(状态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20 0 6届苏州市高三教学第一次调研测试
化学试卷 2005.9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4分)
注意事项:
1.回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姓名栏内写上学校、姓名、考试科目、考试证号等,
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1—27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英国媒体2005年4月15日报道,高露洁牙膏中含有的消毒剂三氯生,遇含氯自来水能生成哥罗芳(三氯甲烷),哥罗芳能导致肝病甚至导致癌症。已知三氯生的结构简式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氯生的分子式为:C12H7C13O2
B.哥罗芳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三氯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三氯生易溶于水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 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pH<5
3.下列物质:①干冰,②石英,③白磷,④氯仿,⑤过氧化钠。其中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②③⑤ B.仅②③ C.仅① D.①③④
4.下列有关硫酸工业制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预热从接触室出来的混合气体,有利于被浓硫酸吸收
B.黄铁矿在加入沸腾炉前需粉碎,其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SO2跟O2是在催化剂(如V2O5等)表面上接触时发生反应的
D.用98.3%的硫酸吸收SO3,而不用H2O或稀硫酸吸收SO3.
5.下列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将氯气通人氯化亚铁溶液:2Fe2++Cl2=2Fe3++2C1—
B.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
C.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Na+2H2O=2Na++2OH—+H2↑
D.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H2O+2CO2↑
7.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它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
C.NH5的电子式为
D.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
8.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的是
A.MnO2 CuO FeO
B.Na2CO3 NaHCO3 K2CO3
C. AgNO3 KNO3 Na2CO3
D.(NH4)2SO4 K2SO4 NH4C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 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恒温、恒压下,1 molA和n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2B(g) 2C(g)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起始时放入3molA和3n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3amolC
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1+n):(1+n—a/2)
C.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
D.当v正(A)==2v逆(C)时,可断定反应应达平衡
10.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3O+、NO3—、Fe2+、Na+ B.Ag+、NO3—、Cl—、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B.9g重水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C.12g金刚石中含有碳碳键的个数为2NA
D.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12.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绿茶中含有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物质具有抗癌作用,能使血癌(白血病)中癌细胞自杀性死亡,已知EGCG的结构式为:有关EGCG的说法错误的是
A.EGCG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EGCG遇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C.1molEGCG最多可与含10mol氢氧化钠的溶液完全作用
D.EGCG在空气中易氧化
13.核能是能量的重要来源,用少量的核燃料可以获得十分巨大的能量,lmol天然气中的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882.8kJ的热,而lmol锂核跟lmol氢核生成2mol氦核的核聚变反应,放出的热量高达9.6X108KJ。有关锂原子和锂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数为7的锂原子核内中子数是4
B.锂原子的半径比钠原子的半径小
C.锂与钠、钾不同,锂保存在石蜡油中
D.氢氧化锂的碱性比氢氧化钠强
14.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l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
A.11.2g B.2.8g C.5.6g D.无法计算
15.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如H2、CO、CH4等)跟氧气或空气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32—+7H2O
C.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随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不变。
16.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l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 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10 C.11 D.12
17.下列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10ml.1mol/LNIH4Cl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
c(Na+)>c(C1—)>c(OH—)>c(H+)
B.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
c(Cl—)>c(NH4+)>c(OH—)>c(H+)
C.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c(OH—)>c(H+)
D.10mL0.5mol/LCH3COONa溶液与6mLlmoL/L盐酸混合,
c(Cl—)>c(Na+)>c(OH—)>c(H+)
18.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I、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9分)(1)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集气瓶(收集氨气):
⑤托盘天平
(2)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报告,请你完成该实验报告:
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①将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结论:
②燃着时
有明亮火焰
③刚吹灭时
原因:
20..(13分)有一含NaCI、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操作方法为
(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 A , C , D
(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I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 ;
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 。
(4)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lg、m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
质量分数为 。(用含w、mI、m2的代数式表示)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1.(8分)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别是同
一主族元素,B、D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两倍,又知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气体、两种固体。
(1)写出两种均含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
式 。
(2)写出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用A元素的单质与B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KOH浓溶液,用多孔的金属惰性电极浸入KOH溶液,两极均有特制的防止气体透过的隔膜。在一极通人A的单质,另一极通人B的单质,写出该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式:通入A单质的一极
通入B单质的一极 。
(4)D的单质能跟C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呈均碱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11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A为化合物,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质,C为酸,乙在C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
(1)若A为黄色固体,C能使品红试液褪色,D的水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①工业上反应I在 中进行,反应Ⅲ在 (均填设备名称)中进行。
②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甲的反应条件是 或 。
③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甲为淡黄色固体,D、F的溶液均呈碱性,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C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
有大量白烟生成。则①甲的电子式是 。
②D的溶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若1.7gA与O2反应生成气态的B和C时放出22.67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在化学上常用两种模型来表示分子结构,一种是球棍模型,另一种是比例模型。比
例模剁是用不同颜色球的体积比来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体积。
(1)右图是一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
A.饱和一元醇 B.饱和一元醛
C.二元酸 D.羟基酸
(2)该物质可发生的反应有( )
A.与H2加成 B.银镜反应
C.消去反应 D.与乙醇酯化
(3)根据(2)中选择,写出该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玻璃可按下列路线合成:F亦可由水煤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下合成。试写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和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2)E+F→G的反应方程式为
(3)丙烯→A和A→B的反应类型分别属于 、
(4)G→有机玻璃的反应方程式为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5.(8分)将标准状况下的11.2L氨气溶于100mL水中,得到密度为0.868g·cm-3氨水。
(1)求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取上述氨水30.0mL与70.0ml 2.00mol·L-1的AlCl3溶液相混合,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
量是多少?
(3)往上述反应后未过滤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5mol·L-1的NaOH溶液后,混合后体系中沉淀的质量与上述(2)中产生的沉淀质量相等,求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26.(9分)将Na2O2>和NaHCO3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充分反应,放出气体后冷却。加热时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2 Na2O2+2NaHCO32NaOH+2Na2CO3+O2↑
2 Na2O2+4NaHCO34Na2CO3+O2↑+2H2O
2NaHCO3Na2CO3+CO2↑+H2O
(1)若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m,反应后冷却再称其质量减少了△m。设NaHCO3、Na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试确定下列条件下△m的取值范围(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①当a/b≤1时,△m取值范围是
②当1③当a/b>2时,△m取值范围是
(2)若m=14.52g,△m=1.28g时,向反应后的残留固体内滴加2.00mol/L盐酸140.0mL,可产
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L。
2006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D 2.B 3.C 4.A 5.C 6.D 7.A 8。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A 10.A 11.CD 12.AC 13.CD 14.B 15.BC 16。C 17.A 18.B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每空1分)
(1)①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②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③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也可以写: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干燥集气瓶 ⑤调节零点
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蜡烛不溶于水且密度
比水小
有白烟产生
原因: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 小颗粒
20.(共13分)(1)赶走装置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
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 (每空1分,共2分)
(2)碱石灰 无水CaCl2(或P2O5等) 碱石灰 (每空1分,共3分)
(3)偏低 无影响 偏低 (每空2分,共6分)
(4)42m2/11w (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2.(11分)(1)①沸腾炉 吸收塔(每空1分,共2分)
丹阳市2005年高三统一测试2005.10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He—4 F—19 S—32
Cl—35.5 Ca—40 Cu—64 Br—80 I—127 Mn—55 Fe—56
第Ⅰ卷(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B.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2、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 A(g)+ B(g) 2 C(g);△H<0
B.2 A(g)+ B(g) 2 C(g); △H>0
C.2A + B 2 C;△H<0
D.2C 2 A +B ;△H<0
3、在反应a BrF3 + b H2O = c HBrO3 + d HBr + e HF + f O2 中(a、 b 、c、 d、 e、 f是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若0.3mol H2O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 BrF3 的物质的量是
A.0.15mol B. 0.2mol C. 0.3mol D. 0.4mol
4、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放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5、下列四图中,小白球代表H原子,大灰球代表He原子。最适合表示标准状态时,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6、据称2004年冬季将是自1869年人类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四大暖冬之最。江苏气温预计较常年偏高4~6℃。这与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都有关系的是
A.SO2、CO2 B.NO2、CO C.CO2、CH4 D.NO、O3
7、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反应:
C2H2(g)+ O2(g) =2CO2(g)+H2O(1);△H=-1300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8、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SO4是氧化剂,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当生成7molCu2S时,共转移电子14mol
C.产物中的SO42-离子全部是氧化产物
D.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5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1摩尔FeCl3完全转化成氢氧化铁胶体后生成 NA个胶粒
B.1摩尔H2O2与MnO2充分作用后,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22.4升H2与4克氦气均含 NA个分子
D.50℃,l×105Pa下46克NO2与0℃,2×105Pa下46克N2O4均含有3NA个电子
10、在0℃、101kPa下,下列哪组气体混和后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为50
A.O2, F2 B.HF, Cl2 C.HI, HBr D.HI, Cl2
11、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似结论中正确的是
A.金属镁失火不能用CO2灭火;金属钠失火也不能用CO2灭火
B.Fe3O4可写成FeO·Fe2O3, Pb3O4也可写成PbO·Pb2O3
C.不能用电解AlCl3溶液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CaCl2溶液来制取金属钙
D.铝和硫直接化合可以得到Al2S3;铁和硫直接化合也可以得到 Fe2S3
12、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量之比为13:8,其中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22—)和超氧根离子(O2—)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1:2 D.1:3
13、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2Na218O2+2H2O=4Nal8OH+O2↑
B.2KMnO4+5H218O2+3H2SO4=K2SO4+2MnSO4+518O2↑+8H2O
C.NH4Cl+2H2ONH3·2H2O+HCl
D.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14、有A、B、C三种短周期的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
C.离子半径:A2->C->B2+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15、某溶液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先变蓝色后褪色,则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I—、AlO2—、HCO3—、MnO4— B.Na+、S2— 、NO3—、SO32—、SO42—
C.Fe2+、Al3+、NH4+、NO3—、F— D.K+、Na+、Cl—、ClO—、CO32—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3·H2O=A1(OH)3↓+3 NH4+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KI溶液 Fe3++2 I—=Fe2++I2
D.锌与稀硝酸反应 Zn+2H+= Zn2++H2↑
17、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产生Cl2。下列关于混盐CaOCl2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该混盐在酸性溶液中产生1molCl2时转移2NA个电子
B.该混盐的水溶液呈酸性
C.该混盐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和-1价
D.该混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18.有一定质量的KNO3样品,在10℃下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g,70℃时为20g。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40℃
55℃
70℃
溶解度
20g
65g
100g
140g
下列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为纯净物??????????????????? B.样品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C.样品中混有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 D.当温度在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
19、(8分)(1)图示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是实际操作应用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B、C、D分别与①(向反应器中滴加液体试剂)、②(进行分液操作)、③、④相匹配的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填出所有可能组合):
A与 ,B与 ,C与 ,D与 。
(2)实验室有① 量筒、② 烧杯、③试管、④ 容量瓶、⑤ 锥形瓶、⑥ 平底烧瓶、⑦ 滴定管,其中有零刻度且零刻度在上方的是 ;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可以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要量取25.00mL的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20、(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氯气的喷泉实验时(装置如图),发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喷入烧瓶后,溶液的红色褪去。甲、乙两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甚至呈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乙:因为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而使溶液褪色。
(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NaOH溶液改成酸性KMnO4溶液,把Cl2换成SO2气体,试问用图示所给装置完成喷泉实验是否合理?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如果认为不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似“褪色喷泉实验”还有多种“变色的喷泉实验”,请你按实验要求,分别设计1个“变色喷泉实验”并填写下列表格:
编号
实验要求
烧杯中的溶液
滴管中的液体
烧瓶中的气体
①
无色变红色喷泉
H2O
②
红色变无色喷泉
SO2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
21、(6分)你想过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
⑴请你分析:反应“K2CO3+2HCl=2KCl+CO2↑+H2O”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22、(10分)短周期的四种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Y、W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Z与X、Y、W三种元素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分别是A.B.C,其中化合物C在空气中容易变白,请回答:
(1)写出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YZ2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化合物C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合物C在空气中变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有四种同族物质,它们的沸点(℃,1.01×105pa)如下表所示:
①
He -268.8
Ne -249.5
Ar (x)
Kr -151.7
②
F2 -187.0
Cl2 -33.6
(a) 58.7
I2 184.0
③
HF (y)
HCl -84.0
HBr -67.0
HI -35.3
④
H2O (z)
H2S -60.2
(b) -42.0
H2Te -1.8
试根据上表回答:
⑴a为 色液体;b的分子式是:
⑵写出②系列中物质主要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任定一种): ;能够说明该递变规律的化学事实是: ;(任举一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⑶除极少数情况外,上述四种系列中物质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系,该关系是:
⑷上表中,HF和H2O两种物质的沸点较同系列其他物质反常,反常的主要原因是
24、(10分)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D、E、F、I、J为气体,且 D、 I 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B是无色液体,M为红褐色固体,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1)基于反应 ① 原理的化学工业称为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K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F溶液和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由G分解得到的H、I、J 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l:, l ,则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用甲醇处理含有氨的废水,在某种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如下的反应:①NH3+2O2→HNO3+H2O ②6HNO3+5CH3OH→3N2↑+5CO2↑+13H2O对废水处理时,氨有95%转化为硝酸,硝酸 有84%转化为氮气.若废水中含有NH3 34mg/L,处理这样的废水500m3(密度为1g/ml),试计算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氮气的体积。
26.(10分)实验室常用KMnO4,MnO2,KClO3,Ca(ClO)2等氧化剂氧化盐酸中的Cl-来制备Cl2,氧化剂中锰元素被还原成Mn2+,氯元素被还原成氯原子,又知相同条件下还原性:Cl-
(2)操作②中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高三化学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阅卷者
第Ⅰ卷(共74分)
一、二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A
D
C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D
AC
C
B
AC
D
AB
C
B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
19、(8分)(1)A与 ③ ,B与 ① ,C与 ② 或 ④ ,D与 ④ 。
(2)有零刻度且零刻度在上方的是 ⑦ ;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③ ;可以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②③⑤⑥ ;要量取25.00mL的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⑦ 。
20、(12分)(1) 取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如果溶液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
如果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不能恢复红色,则说明乙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 。
(2) 不合理
如果认为不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 KMnO4溶液可与橡胶塞反应,也不能盛放在倒置的胶头滴管中 。
(3)(其他合理答案照此给分)
编号
实验要求
烧杯中的溶液
滴管中的液体
烧瓶中的气体
①
无色变红色喷泉
酚酞试液
H2O
NH3
②
红色变无色喷泉
NaOH(酚酞)溶液
NaOH溶液
SO2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
21、(6分)⑴ CO32-、H+ ; CO32-+2H+=CO2↑+H2O 。
(2)
22、(10分)(1) 。
(2),(各2分)。
(3) 2Na2O2+2H2O ==4NaOH+O2↑ (2分) 2Na2O2+2CO2 ==2Na2CO3+O2 (2分)。
23、(12分)
⑴a为 深红棕色 色液体;b的分子式是: H2Se
⑵ 氧化性逐渐减弱 ; Cl2+2Br-= Br2+2 Cl- ;(任举一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⑶ 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沸点逐渐升高
⑷ HF,H2O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24、(10分)(1)__氯碱工业___,__2NaCl+2H2O2NaOH+H2↑+Cl2↑ 。
(2) 2Fe2++Cl2=2Fe3++2Cl- 。
FeO+2H+=2Fe2++H2O 。
(3) FeC2O4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
解氨的物质的量=(500m3×103L/ m3×34mg/L×10-3g/ml)÷17g/mol=1000mol
设标准状况下反应中产生的氮气的体积为x,由题知条件可知:
6NH3 ~ 6HNO3 ~ 3N2
6mol 3mol×22.4L/mol
1000mol×95%×84% x
解得:x=8937.6L
26.(10分)
①0.12mol
②0.7mol
2006届高三阶段考试 2005/9/28
化学试卷
注: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请将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直接答在答卷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Na-23 P-31 Ca-40 S-32 C1-35.5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过核裂变产生核能可以用于发电, 是一种常用的核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U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 B.中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1
C.与的质量比约为235:12 D. 与属于同一种元素
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
3.下列哪种物质的中心原子的最外层不是8电子结构 ( )
A.CO2 B.NF3 C.PF5 D.OF2
4.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 Na2O2 ;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CaH2;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 ( )
A.①③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5.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HCN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B.CN-可被Cl2氧化成(CN)2
C.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还原 D.HCN的电子式为
6.以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5.6L N2含有n个氮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约为4n
B.15.6g Na2O2 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1L 1mol/L 的FeCl3溶液中含有铁离子的数目为NA
D.15.6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的数目为0.4NA
7.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
①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②浓硝酸盛放在无色试剂瓶中
③少量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⑤氯水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⑥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⑦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A.②③④⑦ B.③④⑥⑦ C.③④⑦ D.①③④⑦
8.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分数为 a的乙腈(CH3CN)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水,所得溶液中乙腈质量分数为 0.4a ,则乙腈的密度(ρ1)与水的密度(ρ2)关系是 ( )
A.ρ1 >ρ2 B.ρ1 <ρ2 C.ρ1 =ρ2 D.无法确定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 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l-、Mg2+、H+、Cu2+、SO
B.Na+、Ba2+、NO3-、OH、SO
C.MnO、K+、Cl-、H+、SO
D.K+、NO、SO、OH-、Na+
10. 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它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
C.NH5的电子式为如右图所示
D.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
11. 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12.下列关于置换反应:X+Y=W+Z(反应条件已经略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若X是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金属单质
B.若X是非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C.若X是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是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D.若X是不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13.将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半透膜)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 )
A.加入碘水变蓝色 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溴水变蓝色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 SO42_= BaSO4↓
②将金属钠加入水中 2Na + 2H2O = 2Na+ + 2OH - + H2 ↑
③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 Ca2++CO2↑+H2O
④氟气与水反应: F2+H2O=H+ +F -+ HFO
⑤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Ca2+ +2OH-+2HCO3-=CaCO3↓+CO32- +2H2O
⑥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 + CO2 + H2O =CaCO3↓+ 2HClO
⑦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2++2Na =2Na+ +Cu
⑧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2H+ + Cl - + ClO-
⑨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2- + H+ = HCO3-
A.①②⑤⑨ B.②③⑤⑨ C.④⑤⑥⑦ D.②③⑧⑨
15.根据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它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①
Cl2
FeBr2
FeCl3
②
KMnO4
H2O2
H2SO4
O2
MnSO4
③
KClO3
HCl(浓)
Cl2
Cl2
④
KMnO4
HCl(浓)
Cl2
MnCl2
A.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一定只有FeCl3(实为Fe3+)
B.氧化性比较: KMnO4>Cl2>Fe3+>Br2>Fe2+
C.还原性比较: H2O2>Mn2+>Cl-
D.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为16
16.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甲、乙两元素相比较,可以验证金属性甲元素比乙元素较弱结论的实验是。 ( )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7.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L、M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 > L
C.T、Q的氢化物常态下均为无色气体
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18.在浓度均为 3 mol/L 的盐酸和硫酸各100 mL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之比为 3∶4 。则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 )
A.5.6 g B.8.4 g C.11.2 g D.1.8 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2分)请按要求填空:
(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
①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到某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该溶液pH
②制备Fe(OH)2时,将盛NaOH(aq)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内FeSO4(aq)的液面下
③焰色反应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待检物置于酒精灯或煤气灯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④中和滴定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往其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⑤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⑥配置0.1mol·L-1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⑦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Ⅱ)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下列实验中至少用到其中两个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③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制取氧化铜 ④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⑤测定溶液的pH ⑥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
(2)证明KClO3中含有K、Cl、O三种元素的实验步骤及每一步的实验目的是
① ;
② ;
③ ;
④ 。
20.(10分)二氯化硫(SCl2)熔点-78℃,沸点59℃。密度1.638。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与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试剂亚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气与硫反应合成二氯化硫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盛放的药品是 。
(3)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oC,最好采用何种方式 加热 。
(5)F装置中干燥管内所盛物质的作用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1.(6分)在有机溶剂里令n摩五氯化磷与n摩氯化铵定量地发生完全反应,释放出4n摩的氯化氢,同时得到一种白色的晶体A。A的熔点为113℃,在减压下,50℃即可升华,在1个大气压下测得的A的蒸气密度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则为15.5g/L。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测定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在A分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毫无区别,试画出A的分子结构简图(单键用“一”、双键用“=”表示,把分子里的原子连接起来的结构式)。
22.(8分)(1)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
H2O2+ 2Fe2++2H+=2Fe3++ 2H2O H2O2+2Fe3+=2Fe2++ O2↑+2H+
在以上反应中Fe2+实际上起着 作用,总反应式为
(2) I2与Fe2+一样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类比(1)在下面填入配平的合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O2+I2=2HIO, ,总反应式为
(3)在硫酸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放出大量的无色气体,溶液呈棕色,并可使淀粉变蓝色。有学生认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 O2↑+2H++I2,这个方程式正确吗?若正确,理由是(若认为不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
若不正确,原因是(若认为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并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没有离子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3.(14分)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二种元素的符号:X 、Z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
为: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 .
它与W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在由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中,不能形成的晶体类型是 。
24.(10分)已知a、I、e为三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粒子代码
a
I
e
原子核数
单核
四核
双核
粒子的电荷数
一个单位正电荷
0
一个单位负电荷
物质A由a、e构成,B、C、D、K都是单质,反应①~⑤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J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E(溶液)→M 。?
②F+G→A+B+C 。?
(3)在通常状况下,若1 g C气体在B气体中燃烧生成H气体时放出92.3 kJ热量,则
2 mol H气体完全分解生成C气体和B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6分)将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灼烧至恒重,将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1.0g。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物质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气体。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26.(10分)进行下列实验:将过量Mg粉溶于100 mL 1.5 mol/L 稀H2SO4中,反应结束后,滤去多余Mg粉,滤液在t℃下蒸发,当滤液质量为63 g时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当析出晶体13.47 g时,剩下滤液40 g。请计算下列各小题。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2)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
(3)t℃时该晶体的溶解度;
(4)MgSO4· xH2O中的x值。
2006届高三化学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2005/9/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A
C
B
C
B
C
B
D
A
AB
D
AD
B
D
BC
A
C
19.(6分)(1)Ⅰ ②.④、⑦ (Ⅱ)①③④
(2)①混入少量MnO2后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以证明KClO3中含有O;
②将加热后的固体溶于水并过滤以除去MnO2;
③用一根洁净的铂丝沾取滤液在无色火焰灼烧上以证明KClO3中含有K;
④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以证明KClO3中含有Cl
20.(1)MnO2 +4HCl(浓) MnO2 +Cl2↑+2H2O (2)浓硫酸 (3)增大反应接触面
(4)水浴加热 (5)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并吸收残留余的氯气。
21.(8分)(1)(4分)PCl5+NH4Cl=PNCl2+4HCl
M(PNCl2)=31十14+35.5×2=116
15.5×22.4=347.2 347.2÷116=2.99≈3
答:A的分子式为P3N3Cl6
(2)(4分)见右图或其它合理结构
22.(8分)
(1)催化剂(或催化) 2H2O2=== O2↑+ 2H2O
(2) 2HIO +H2O2=I2+ O2↑+ 2H2O 2H2O2=== O2↑+ 2H2O
(3)不正确 O元素和I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没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或违背电荷守恒原理)
2I-+2H++H2O2=I2+ 2H2O(写化学方程式不得分) 2H2O2=== O2↑+ 2H2O
23 (14分)(1) H O (2分)
(2) 或氮化钠、氢化钠的电子式也对
(3) NH4NO3 NH+OH―NH3↑+H2O (4)原子晶体 (以上每空2分)
24.(每空2分) (1)B.Cl2 J.NO? (2) ①H+ +ClO-= HClO?
(3) 2Cl- +H2O==Cl2↑+H2↑+2OH_
(4)2HCl(g)=H2(g)+Cl2(g);△H= +184.6 kJ·mol-1?
25.(6分)2∶1
26.(10分)(1)3.36L (2分)(2) 28.6% (2分) (3)141.3 g(3分) (4) 7(3分)
徐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调查测试
化 学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D 2 Cl 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识。下列各项举措中,主要是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的是
A.实现无氰电镀 B.使用无氟冰箱
C.使用无铅汽油 D.研发可降解塑料
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所含有的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Na+、Mg2+ B.F-、OH-
C.NH4+、—OH D.CH4、H2O
3.遇有下列情况,及时处理有误的是
A.误食重金属盐,立即喝生牛奶或蛋清
B.皮肤不慎沾有苯酚,立即用酒精擦洗
C. 金属钠着火,立刻用砂子覆灭
D.晚间进入厨房,闻有很浓的煤气味,立即开灯检查
4.下列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的方法中(必要时可加热),可行的是
A.以AgNO3溶液和稀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
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C.以粗铜为阴极,精铜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液,精炼铜
D.用NaOH溶液、蒸馏水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5.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向三份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并将上述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Ql、Q2、Q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Q3<Q2 B.Ql<Q2<Q3
C.Q1<Q2=Q3 D.Q1=Q2=Q3
6.关于制取硝酸铜的以下三种方案(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2Cu+O22CuO, CuO+2HNO3=Cu(NO3)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A.三方案中所涉及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三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②>①>③
C.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②产生的有害气体比③多
D.三种方案中①方案最优
7.某元素R在其氢氧化物和硝酸盐中的化合价均为+n,若上述两化合物的式量分别为M、N,则n为
A.(N-M)/45 B.(M-N)/45
C.(M-N)/90 D.(N-M)/90
8.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ⅦA族。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H]-;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有①②③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某一元弱酸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t℃时,将ag HA完全溶解于水,得v mL饱和
溶液,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其中n(A-)为b mol。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c(H+)=[1000b+c(OH-)V]/V mol/L
B.物质的量浓度c(HA)=1000a/MV mol/L
C.t℃时,HA的溶解度S=100a/ρV g
D.HA的质量分数ω(HA)=(a/ρV)×100%
10.共价键的断裂有均裂和异裂两种方式,即:A∶B → A·+B· ,均裂:A∶B → A++[∶B]-,异裂。下列化学反应中发生共价键均裂的是
A.2K+2H2O=2KOH+H2↑
B.2Na+2C2H5OH → 2C2H5ONa+H2↑
C.Na2CO3+H2ONaHCO3+NaOH
D.CH3COOH+C2H5OH H2O+CH3COOC2H5
1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12.下列无色澄清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g(NH3)2]+、K+、OH-、NO3- B.Fe3+、NH4+、Cl-、I-
C.H+、Al3+、SO42-、F- D.NH4+、Na+、AlO2-、Cl-
13.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为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
1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的是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HCO3-+H+=CO2↑+H2O
B.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ClO-+CO2+H2O=CaCO3↓+2HCl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2C6H5O-+CO2+H2O → 2C6H5OH+CO32-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电极反应式:2Cl――2e-=Cl2↑
1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0 g D2O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0.5 NA
B.1 mol 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NA
D.常温常压下,3l g白磷分子中的共价键数为6NA
16.恒温恒容下,往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2A(g) B(g)+xC(g)。达平衡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了p%,A的平衡转化率为a%,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C.若x=3,则p=a D.若x=4,则p≥a
17.工业上将苯蒸气通过赤热的铁合成一种传热载体化合物,其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1 mol该化合物催化加氢时最多消耗6 mol H2,则该传热载体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18.有甲、乙两醋酸稀溶液,测得甲的pH=a,乙的pH=a+1。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c(甲)=10c(乙)
B.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乙的0.1倍
C.中和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需甲、乙两酸的体积V(乙)>10V(甲)
D.甲中的c(OH-)为乙中c(OH-)的10倍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1)实验室现有蒸馏水、稀氨水、KNO3溶液、稀H2SO4和浓HNO3。请说明你如何从上述药品中选用试剂,通过必要的操作,将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洗涤干净。
(2)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值较实际值(或要求值)偏低(或偏小)的是__________ (填代号)。
A.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将加热后的坩埚(内盛药品)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再称量
B.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将待测NaOH溶液装于碱式滴定管,标准HCl溶液盛于锥形瓶(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D.配制100 mL2 mol/L的NaCl溶液,以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液面稍超出容量瓶刻度线,反复摇匀后,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平齐
20.(15分)校办厂漂白车间需22.4 L(标准状况)SO2。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 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 g/cm3)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后,即将收集所得气体如数送至车间,不料经质检科检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气体随即被退回。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退回气体(X)取样进行认真探究(遇有气体吸收过程,视为全吸收)。
①组装好仪器后,盛放药品前,必要的一个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证实气体x中混有较多量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上述装置略加改进,可粗略测定X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改进时可选用的下列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 (填代号)。
a.导管 b.水槽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25℃时,水的离子积为10-14;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若在100℃时,将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l的H2SO4溶液b L混合,请填空:
(1)100℃比25℃时水的离子积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所得溶液为中性,则a∶b=_______;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_______
22、(2分)已知A、B、C、D的组成元素都属于短周期,其中A、D为单质,B、C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简单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写出有关反应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1)若A、D的组成元素同主族:
①B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均为氧化物(反应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A、D的组成元素不同主族:
①B是水且水是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水且水是氧化剂(反应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
②B、C均为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9分)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和1 mol某一元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B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而A不能;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B的溶液有酸性但不能和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A、B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A的分子中应有________个(选填2、3、4)氧原子,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3)B的同分异构体甚多。其中不属于酚类且l mol能与4 mol NaOH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4.(9分)请认真阅读和领会下列有关反应的信息:试根据上述信息,按以下途径从某烃A合成一种外科药剂的中间体X(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试根据上述上述信息,按以下途径从某烃A合成一种外科药剂的中间体X(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和D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④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反应⑤的类型为________反应。
(3)反应①和②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已知固体混合物A由NaHCO3、KH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请通过计算和推理回答下列各小题:
(1)取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①若n(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即为定值,则A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种。
②若m(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即为定值,则A的可能组成是(填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不填满)。
(2)若先将A加热,剩余固体再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且先后两次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的沉淀均为10.0 g,则n(A)=_________mol。
26.(12分)将3.20g Cu溶于B mol/L过量的硝酸溶液30.0 mL中,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和NO,反应结束后,将所剩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 mL,测得c(NO3-)=0.200 mol/L。
(1)试求稀释后溶液的pH。
(2)生成的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可以含有B的代数式表示)。
(3)用NaOH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是防止NOx污染的一种方法。原理为: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NaOH=2NaNO+H2O
若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试讨论B的取值范围。
徐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调查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二、选择(4分×18=72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C
D
D
A
D
A
A
C
D
C
A
B
BD
AC
BC
B
B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 ⑴向试管内注入适量稀H2SO4,再加入适量的KNO3溶液,待银溶解后,倾倒出试管中溶液,再以蒸馏水洗涤至倾倒洗涤液时既不成股流下,也不附着水滴。(3分)
或:先将浓HNO3以蒸馏水稀释成稀HNO3,其它操作同上,同样给分。
注:若直接以浓HNO3除Ag后用蒸馏水洗涤达要求的给2分。
⑵BD(4分)(只选1个且正确给2分,只要错选1个即为0分。)
20、(15分) ⑴H2(1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2分)。
(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1分),②品红试液,确认SO2存在;浓H2SO4,干燥氢气(每空1分,共4分),③黑色CuO粉末变红色(2分),无水硫酸铜变蓝色(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1)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右移(2分),
⑵1∶1(2分),9∶11(2分),
22、(12分)(1)①2Na+2H2O=2Na++2OH-+H2↑(2分)(写化学方程式得1分)
②2C+SiO2Si+2CO↑(2分),生产粗硅(1分),
⑵①2F2+2H2O=4HF+O2(2分),C+H2OCO+H2(2分),生产水煤气(1分),
②2Mg+CO22MgO+C(2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⑴28,(2)3(1分),A中至少有一个-OH和一个-COOH;但若氧原子数大于等于4,则M(A)>200(2分),C8H8O3,⑶ (2分)(合理答案即给分)
24.(9分)(1)—CH3(1分),NH(C2H5)2(1分),(2)①④(2分),还原(1分), (3)不可,将导致苯环上-NO2引入至-COOH间位(2分),
(4)O2N--COOH+HOCH2CH2N(C2H5)2H2O+O2N——COOCH2CH2N(C2H5)2 (2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5.(8分)(1)①6(2分),②NaHCO3、MgCO3(2分),KHCO3、CaCO3(2分),(2)0.200 mol(2分)
26.(12分)(1)设稀释后溶液的H+物质的量浓度为c(H+),依溶液电中性,有:(3.20g÷64g/mol)×2+c(H+)×1.00 L=0.200 mol/L×1.00L,解得c(H+)=0.100 mol/L,pH=-lgc(H+)=1 (3分)
(2)设n(NO2)=a mol,n(NO)=b mol,依电子得失守恒,有:a+3b=0.100 ①,依N元素守恒,有:a+b=0.030B-0.200 ②,解①②联立得:a=(0.045B-0.350)mol,b=(0.150-0.015B)mol
(3)依题意有不等式:n(NO2)>0,n(NO)>0,n(NO2)≥n(NO),即:0.045B-0.350>0,解得B>7.80;
0.150-0.015B>0,解得 B<10.0;0.045B-0.350≥0.150-0.015B,解得 B≥8.30;综合上述结果得:8.3≤B<10。(上、下限只算出一个且正确给1分)。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化 学 试 卷 ( 2005、9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1 35.5 Mn 55 Fe 56 Zn 65 Ag 108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A.
B.
C.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3.放射性核素的一个原子经过6次衰变(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相同粒子)后,得到比较稳定的第100号元素镄(Fm)的含153个中子的核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次衰变都放出一个氘原子
B.最终得到核素的符号是
C.Uub和Fm都是主族元素
D.上述Uub、Fm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相同
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有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Tl(NO3)3溶液的酸性 很强,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5.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可逆反应:2A(气)+B(气)2C(气)。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A.2molA和1molB B.1molA和1molB
C.1molA和2molB D.1molB和1mol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7.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H2SO3+I2+H2O 2HI+H2SO4
②2FeCl3+2HI 2FeCl2+2HCl+I2
③3FeCl2+4HNO3 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 H2SO3> Fe2+>NO
C.Fe2+> I-> H2SO3>NO D.NO> Fe2+> H2SO3> I-
8、常温下,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a 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R2-)>c(Na+)>c(H+)=c(OH-) B、2c(R2-)+c(HR-)=c(Na+)
C、c(R2-)+c(OH-)=c(Na+)+c(H+) D、混合液的体积为2a 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
A.SiO2晶体中, 有NA个Si就有2NA个Si—O键
B.P4分子中P和P—P键的比为2∶3
C.常温常压下,1mol碳烯(∶CH2) 所含电子数为8NA
D.在含2 mol H2SO4的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使其充分反应,则反应结束时转移电子数共4NA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当溶液中c(H+)=10-1mol/L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c(H+)=10-13mol/L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
A.Na+、Cu2+、NO3-、CO32- B.Ba2+、K+、Cl-、HCO3—
C.Fe2+、 Na+、SO42-、NO3- D.Mg2+ 、NH4+、SO42-、C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Cl-+HClO
B、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C、向Fe(OH)3中加入氢碘酸:Fe(OH)3+3H+=Fe3++3H2O
D、向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3溶液:Ca2++OH-+HCO3-=CaCO3(+H2O
12. 标准状况下,m克A气体和n克B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体积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 :n
B.25℃时,1千克气体A和1千克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 :m
C.同温同压时,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n :m
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气体A和气体B的体积之比为n :m
1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 。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YZ3 B、X3YZ4 C、X3YZ3 D、X2YZ4
14. 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
A 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K时为1.335g·L-1,在293K时为2.5 g·L-1
B 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
C 丙酮在己烷和三氟甲烷中易溶解,其中在三氟甲烷中溶解时的热效应较大
D SbH3的沸点比PH3高
15.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1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7、含11.2g K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11.1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KHS B、K2S和KHS C、KOH和KHS D、K2S
1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 %的是
A.2 mol C B.2 mol A、1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1 mol B和1 mol C D.2 mol A、3 mol B和3 mol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
(1)对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A、容量瓶 B、蒸馏烧瓶 C、滴定管 D、量筒 E、烧杯
F、蒸发皿 G、分液漏斗
①标有“0”刻度的有 (填序号);
②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③对允许加热的仪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 (填序号);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说法中,正确的有 。(选错倒扣)
①容量瓶检漏的操作是: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塞上玻璃瓶塞,左手五指托住瓶底,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反复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②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③仅用蒸馏水和pH试纸,可以鉴别pH相等的H2SO4和CH3COOH溶液
④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
⑥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⑦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液体
⑧实验中多取的试剂都不得放回原试剂瓶
20.(12分)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
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
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
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
色变为白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
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 .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4)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_(填编号,多选扣分)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6)CO2和Na2O2的反应机理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0分)下表列出了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性质的有关数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原子半径(10—10m)
1.52
2.27
0.74
1.43
0.77
1.10
0.99
1.86
0.75
0.71
最高价态
+1
+1
—
+3
+4
+5
+7
+1
+5
—
最低价态
—
—
-2
—
-4
-3
-1
—
-3
-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10种元素的原子中,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少的是 (填写编号)。
(2)上述⑤、⑥、⑦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个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可能是 (写分子式)。某元素R的原子半径为1.02×10—10m,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电解⑧和R的熔融化合物时,当阴极消耗 2 mol 该化合物的正离子时,阳极可得3 mol单质,。由此可推断得知该盐的化学式是 (填化学式)。其阳极上所发生的电极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⑤的某种单质具有平面层状结构,同一层中的原子
构成许许多多的正六边形,此单质与熔融的②单质相互作用,形
成某种青铜色的物质(其中的元素②用“●”表示),原子分布如图
所示,则平均 (填阿拉伯数字)个六元环共用一个②原子。
22.(8分)麻醉剂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一项成就,它可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感觉不到疼痛。
(1)“笑气”(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有关理论认为N2O与CO2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已知N2O分子中氧原子只与一个氮原子相连,则N2O的电子式可表示为________,其空间构型是________型,由此可见它是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另一种常用麻醉剂氯仿,常因保存不慎而被氧化,产生剧毒物光气(COCl2):2CHCl3+O2 →2HCl+2COCl2,为防止中毒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淀粉碘化钾溶液
C、NaOH溶液 D、硝酸银稀溶液
(3)作为麻醉剂,氙气在医学上备受重视,氙能溶于细胞质的油脂里,引起细胞的麻醉和膨胀,从而使神经末梢作用暂时停止,人们曾使用体积分数为80%的氙气和20%的氧气组成混合气体,作为无副作用的麻醉剂。
①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族,它的原子序数为 。
②稀有气体氙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现取1 mol氙气和3.5 mol氟气放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完毕,剩余1.5 mol氟气,同时有1 mol白色固体生成,此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 (9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也可分别用A、B、C、D表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B、D、C、A顺序增大,D、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C和D化合可得丁。已知乙、丙两个分子中各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戊有如下的变化关系:
请填写下列空格:
(1)甲的浓溶液与一种黑色粉末共热可得A,工业上保存A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用电子式表示乙分子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分子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甲和丙反应产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丙+丁→D +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丙→D +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分)t℃时,将3 mol A和1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化学平衡(填字母)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4)一定条件下,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 mol C后,化学平衡(填字母)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此时B物质的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 “不变”);
(5)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进行,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1); △H=-285.0kJ/mol
C3H8(g)+5O2(g)===3CO2(g)+4H2O(1); △H=-2220.0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262.5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
(2)已知:H2O(1)=H2O(g);△H=+44.0kJ/mol
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6.(10分)已知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能将草酸钠(Na2C2O4)氧化:
MnO+C2O+H+→Mn2++CO2+H2O(未配平)
MnO2+C2O+H+→Mn2++CO2+H2O(未配平)
为测定某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准确称量1.20g软锰矿样品,加入2.68g草酸钠固体,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所得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从中取出25.0mL,再用0.0200mol·L-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当加入20.0mL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问:
(1)欲求得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还缺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 (填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2)若该数据的数值为250.0,求该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5:C、B、D、B、B 6-10:A、A、B、BC、BC
11-15:AB、AC、D、D、A 16-18:B、D、AB
19.(1) (1)① C ,② A C G ,③ B E (2) ③④
20.(1)防止Na2O2受潮
(2)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水 CO2的饱和溶液(或水)
(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
(5)B、E
(6)
21.(1) ②
(2) PCl3 、CCl4 第三周期、VIA族 Na2S3 S32-—2e- =3S
(3) 4
22.(1) N2O的电子式 、 直线 、 极性
(2) D
(3)① 五 、 0 、 54 ② XeF4
23. ⑴ 干燥后加压液化贮存于钢瓶中
⑵ H-O-Cl
⑶4NH3+6NO5N2+6H2O 2NH3+3Cl2=6HCl+N2
24.(1)0.2mol·L·min;
(2)x=4;
(3)C;
(4) C, 不变
(5)[n(A)+3n(C) /4] : [n(B)+n(C) /4] = 3 : 1;或n(A) : n(B)=3 : 1, n(C)≥0;
n(A)=n(B)=0,n(C)>0 (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5.(1)1:1;(2)C3H8(g)+5O2(g)===3CO2(g)+4H2O(g); △H=-2044.0kJ/mol
26.(1)这个数据是表示容量瓶的容量。
(2)n(Na2C2O4)=2.68g÷134g·mol-1=0.0200mol
n(KMnO4)=20.0mL×0.02mol·L-1=0.000400mol
0.0200mol×2=0.000400mol×5×250.0mL÷25.0mL+2×n(MnO2)
n(MnO2)=0.0100mol
该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0.0100mol×87.0g·mol-1÷1.20g×100%=72.5%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化 学 答 题 纸 ( 2005、9 )
19.(1) ① ,② ,③ (2)
20.(1)
(2)
(3)
(4)
(5)
(6)
21.(1)
(2)
(3)
22. (1) 、 、
(2)
(3)① 、 、 ②
23. ⑴
⑵
⑶
24.(1) (2) (3) (4)
(5)
25.(1)
(2)
26.(1)
(2)
2006届高三阶段考试 2005/9/28
化学试卷
注: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请将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直接答在答卷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Na-23 P-31 Ca-40 S-32 C1-35.5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过核裂变产生核能可以用于发电, 是一种常用的核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U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 B.中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1
C.与的质量比约为235:12 D. 与属于同一种元素
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
3.下列哪种物质的中心原子的最外层不是8电子结构 ( )
A.CO2 B.NF3 C.PF5 D.OF2
4.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 Na2O2 ;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CaH2;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 ( )
A.①③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5.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HCN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B.CN-可被Cl2氧化成(CN)2
C.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还原 D.HCN的电子式为
6.以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5.6L N2含有n个氮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约为4n
B.15.6g Na2O2 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1L 1mol/L 的FeCl3溶液中含有铁离子的数目为NA
D.15.6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的数目为0.4NA
7.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
①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②浓硝酸盛放在无色试剂瓶中
③少量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⑤氯水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⑥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⑦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A.②③④⑦ B.③④⑥⑦ C.③④⑦ D.①③④⑦
8.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分数为 a的乙腈(CH3CN)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水,所得溶液中乙腈质量分数为 0.4a ,则乙腈的密度(ρ1)与水的密度(ρ2)关系是 ( )
A.ρ1 >ρ2 B.ρ1 <ρ2 C.ρ1 =ρ2 D.无法确定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 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l-、Mg2+、H+、Cu2+、SO
B.Na+、Ba2+、NO3-、OH、SO
C.MnO、K+、Cl-、H+、SO
D.K+、NO、SO、OH-、Na+
10. 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它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
C.NH5的电子式为如右图所示
D.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
11. 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12.下列关于置换反应:X+Y=W+Z(反应条件已经略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若X是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金属单质
B.若X是非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C.若X是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是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D.若X是不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13.将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半透膜)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 )
A.加入碘水变蓝色 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溴水变蓝色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 SO42_= BaSO4↓
②将金属钠加入水中 2Na + 2H2O = 2Na+ + 2OH - + H2 ↑
③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 Ca2++CO2↑+H2O
④氟气与水反应: F2+H2O=H+ +F -+ HFO
⑤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Ca2+ +2OH-+2HCO3-=CaCO3↓+CO32- +2H2O
⑥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 + CO2 + H2O =CaCO3↓+ 2HClO
⑦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2++2Na =2Na+ +Cu
⑧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2H+ + Cl - + ClO-
⑨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2- + H+ = HCO3-
A.①②⑤⑨ B.②③⑤⑨ C.④⑤⑥⑦ D.②③⑧⑨
15.根据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它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①
Cl2
FeBr2
FeCl3
②
KMnO4
H2O2
H2SO4
O2
MnSO4
③
KClO3
HCl(浓)
Cl2
Cl2
④
KMnO4
HCl(浓)
Cl2
MnCl2
A.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一定只有FeCl3(实为Fe3+)
B.氧化性比较: KMnO4>Cl2>Fe3+>Br2>Fe2+
C.还原性比较: H2O2>Mn2+>Cl-
D.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为16
16.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甲、乙两元素相比较,可以验证金属性甲元素比乙元素较弱结论的实验是。 ( )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7.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L、M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 > L
C.T、Q的氢化物常态下均为无色气体
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18.在浓度均为 3 mol/L 的盐酸和硫酸各100 mL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之比为 3∶4 。则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 )
A.5.6 g B.8.4 g C.11.2 g D.1.8 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2分)请按要求填空:
(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
①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到某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该溶液pH
②制备Fe(OH)2时,将盛NaOH(aq)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内FeSO4(aq)的液面下
③焰色反应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待检物置于酒精灯或煤气灯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④中和滴定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往其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⑤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⑥配置0.1mol·L-1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⑦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Ⅱ)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下列实验中至少用到其中两个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③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制取氧化铜 ④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⑤测定溶液的pH ⑥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
(2)证明KClO3中含有K、Cl、O三种元素的实验步骤及每一步的实验目的是
① ;
② ;
③ ;
④ 。
20.(10分)二氯化硫(SCl2)熔点-78℃,沸点59℃。密度1.638。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与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试剂亚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气与硫反应合成二氯化硫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盛放的药品是 。
(3)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oC,最好采用何种方式 加热 。
(5)F装置中干燥管内所盛物质的作用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1.(6分)在有机溶剂里令n摩五氯化磷与n摩氯化铵定量地发生完全反应,释放出4n摩的氯化氢,同时得到一种白色的晶体A。A的熔点为113℃,在减压下,50℃即可升华,在1个大气压下测得的A的蒸气密度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则为15.5g/L。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测定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在A分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毫无区别,试画出A的分子结构简图(单键用“一”、双键用“=”表示,把分子里的原子连接起来的结构式)。
22.(8分)(1)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
H2O2+ 2Fe2++2H+=2Fe3++ 2H2O H2O2+2Fe3+=2Fe2++ O2↑+2H+
在以上反应中Fe2+实际上起着 作用,总反应式为
(2) I2与Fe2+一样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类比(1)在下面填入配平的合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O2+I2=2HIO, ,总反应式为
(3)在硫酸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放出大量的无色气体,溶液呈棕色,并可使淀粉变蓝色。有学生认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 O2↑+2H++I2,这个方程式正确吗?若正确,理由是(若认为不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
若不正确,原因是(若认为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并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没有离子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3.(14分)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二种元素的符号:X 、Z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
为: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 .
它与W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在由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中,不能形成的晶体类型是 。
24.(10分)已知a、I、e为三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粒子代码
a
I
e
原子核数
单核
四核
双核
粒子的电荷数
一个单位正电荷
0
一个单位负电荷
物质A由a、e构成,B、C、D、K都是单质,反应①~⑤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J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E(溶液)→M 。?
②F+G→A+B+C 。?
(3)在通常状况下,若1 g C气体在B气体中燃烧生成H气体时放出92.3 kJ热量,则
2 mol H气体完全分解生成C气体和B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6分)将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灼烧至恒重,将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1.0g。加热后剩余的固体物质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气体。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26.(10分)进行下列实验:将过量Mg粉溶于100 mL 1.5 mol/L 稀H2SO4中,反应结束后,滤去多余Mg粉,滤液在t℃下蒸发,当滤液质量为63 g时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当析出晶体13.47 g时,剩下滤液40 g。请计算下列各小题。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2)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
(3)t℃时该晶体的溶解度;
(4)MgSO4· xH2O中的x值。
2006届高三化学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2005/9/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A
C
B
C
B
C
B
D
A
AB
D
AD
B
D
BC
A
C
19.(6分)(1)Ⅰ ②.④、⑦ (Ⅱ)①③④
(2)①混入少量MnO2后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以证明KClO3中含有O;
②将加热后的固体溶于水并过滤以除去MnO2;
③用一根洁净的铂丝沾取滤液在无色火焰灼烧上以证明KClO3中含有K;
④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以证明KClO3中含有Cl
20.(1)MnO2 +4HCl(浓) MnO2 +Cl2↑+2H2O (2)浓硫酸 (3)增大反应接触面
(4)水浴加热 (5)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并吸收残留余的氯气。
21.(8分)(1)(4分)PCl5+NH4Cl=PNCl2+4HCl
M(PNCl2)=31十14+35.5×2=116
15.5×22.4=347.2 347.2÷116=2.99≈3
答:A的分子式为P3N3Cl6
(2)(4分)见右图或其它合理结构
22.(8分)
(1)催化剂(或催化) 2H2O2=== O2↑+ 2H2O
(2) 2HIO +H2O2=I2+ O2↑+ 2H2O 2H2O2=== O2↑+ 2H2O
(3)不正确 O元素和I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没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或违背电荷守恒原理)
2I-+2H++H2O2=I2+ 2H2O(写化学方程式不得分) 2H2O2=== O2↑+ 2H2O
23 (14分)(1) H O (2分)
(2) 或氮化钠、氢化钠的电子式也对
(3) NH4NO3 NH+OH―NH3↑+H2O (4)原子晶体 (以上每空2分)
24.(每空2分) (1)B.Cl2 J.NO? (2) ①H+ +ClO-= HClO?
(3) 2Cl- +H2O==Cl2↑+H2↑+2OH_
(4)2HCl(g)=H2(g)+Cl2(g);△H= +184.6 kJ·mol-1?
25.(6分)2∶1
26.(10分)(1)3.36L (2分)(2) 28.6% (2分) (3)141.3 g(3分) (4) 7(3分)
2005~2006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卷
说明:Ⅰ.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卷纸上,否则不得分。
Ⅱ.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19、Cl-35.5、I-127、S-32、Br-80、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锌1.5mg,锰1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 (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
A.将硫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硫酸钡沉淀
3.使18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已知:
C(s)+O2(g)=CO(g) △H=-Q1kJ/mol,CO(g)+O2(g)=CO2(g) △H=-Q2kJ/mol
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
A.Q2 kJ B.Q2 kJ
C.(Q1+Q2)kJ D.Q1 kJ
4.下列各项中的“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
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
B.用玻璃片靠近在玻璃导管口燃着的硫化氢的火焰,玻璃片上附有的固体呈现黄色
C.食盐在无色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D.久置的碘化钾溶液呈黄色
5.市售“84消毒液”的商品标识上有如下说明:(1)本品为无色碱性溶液,使用时需加水稀释;(2)本品可对环境消毒,具有漂白性。下列对“84消毒液”有效成份说明正确的是 ( )
A.Cl2与NaCl的混合液 B.Na2SO3与NaOH的混合液
C.NaClO的浓溶液 D.H2O2的浓溶液
6.K35ClO3晶体与H37Cl溶液反应后生成氯气,这时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70 B.74
C.72 D.73.3
7.钠盐和钾盐性质相似,但实际生产中多用钾盐而不用钠盐,如实验室制氧气是用KClO3而不是用NaClO3,制黑火药用KClO3而不用NaClO3,并且在KClO3中不能含有NaClO3,对此现象,以下各种理由合理的是 ( )
A.钠盐的吸湿性比钾盐强 B.钾盐的氧化性比钠盐强
C.钾盐的熔点比钠盐高 D.钾盐比钠盐更容易得到
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
(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 )
A.B3A2 B.BA2
C.A3B2 D.AB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向300 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标准状况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11.9g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白色固体为KOH和K2CO3的混合物
B.此白色固体中含K2CO3 6.9g
C.原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 mol/L
D.此白色固体为KHCO3
10.二元酸H2A在水中发生电离:H2A=H++HA-和HA-H++A2-,则下列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
A.NaHA:c(Na+)>c(HA-)>c(OH-)>c(H+)
B.NaHA:c(Na+)=c(A2-)+c(HA-)
C.Na2A:c(Na+)>c(A2-) >c(OH-)>c(H+)
D.H2A:c(H+)=c(HA-)+2 c(A2-)+c(OH-)
11.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取碘:2 NO + O2 = 2 NO2;2H++2I-+NO2=NO+I2+H2O。在这一过程中,每制取1mol I2时,所消耗氧化剂的质量是 ( )
A.46g B.32g
C.28g D.16g
12.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其中A、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A
C.原子半径:B>C>D
D.A与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13.青霉素试验针用它的稀释液(200国际单位青霉素/mL),现有1小瓶2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1.0 mL注射器(分刻度0.1 mL),注射用水和几个干净小瓶。现取1.0 mL注射用水滴注入第一瓶内溶解青霉素。吸取0.1 mL溶液在第2瓶中用水稀释成1.0 mL。再吸取0.1 mL在第3瓶中稀释成1.0 mL,又……在第几个小瓶中稀释后青霉素浓度为200国际单位/mL ( )
A. 3 B. 4
C. 5 D. 6
14.Na2SO4 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 ( )
A.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Na2SO4·H2O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B、C点表示t1℃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于在C点的溶解度
C.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至0℃析出晶体
15.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将溶液的pH调节到0.3时就会出现浑浊的是( )
A.Al3+、K+ 、I-、SO42- B.Fe2+、Fe3+、NH4+、NO3-
C.Na+、HS-、HCO3-、NO3- D.[Ag(NH3)2]+、Cl-、OH-、K+
16.Na2O2 、HCl、Al2O3三种物质溶于水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只含AlO2-、Na+、Cl-(不考虑AlO2-的水解),则Na2O2 、HCl、Al2O3的物质的量之比 ( )
A.4∶6∶1 B.8∶6∶1
C.3∶3∶1 D.2∶2∶1
17.某种一元弱碱BO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在一定温度下将此弱碱a g完全溶解于水,配成V mL饱和溶液,测得此溶液的密度为d g/cm3,溶液中含B+ b mol,则在此温度下,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溶解度为 B.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电离度为 D.此弱碱溶液的浓度为
18.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2)在(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3)在(2)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则下列离子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 ( )
A.Na+ B.Al3+
C.CO32- D.SO4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9.(5分)2001年5月底6月初,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了不要将不同品牌洁污剂混合使用的警告。据报道,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混合洁污剂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根据你的化学知识作出如下判断(这一判断的正确性有待证明):当事人使用的液态洁污剂之一必定含氯,最可能的存在形式是 和 ,当另一种具有 (性质)的液态洁污剂与之混合,可能发生如下反应而产生氯气: 。
20.(8分)A、B、C、D、E、F、G是中学里常遇到的一些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有些必要的信息已在图框中注明:
已知:A+D制得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D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A的离子方
程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A+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无色晶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2001年1月17日网易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化离子作用,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
(1)下列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O4分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
B.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即不属于化学变化
C.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D.O4将来可用作更强有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
(2)含O2-、O22-甚至O2+的化合物都是可能存在的,通常它们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各种反应时生成的:
O2- O2
上述反应中,_______(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氧化;________(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还原;
(3)写出O2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4)O2[PtF6]是一种含有O2+的化合物,请写出一种含有O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22.(10分)在200 mL 1 mol/L的K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单质或化合物X,恰好将其转化为只含K2CO3溶质的溶液。
(1)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一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实现上述转变的物质X有很多,请在下表中填写符合条件的X的化学式及其物质的量(少于四种不得分)
编号
1
2
3
4
5
6
X的化学式
加入X的物质的量(mol)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23.(15分)(1)下列盛放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填序号)。
A.把汽油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B.把硝酸放在棕色广口玻璃瓶中
C.把烧碱溶液放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 D.把新制氯水放在无色玻璃瓶中
(2)现有下列仪器或用品:
a.铁架台(含铁圈、各式铁夹) b.锥形瓶 c.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d.烧杯(若干) e.玻璃棒 f.胶头滴管
g.天平(含砝码) h.滤纸 i.量筒 j.过滤漏斗
现有下列试剂:A.NaOH固体 B.标准NaOH溶液 C.未知浓度盐酸
D.蒸馏水 E.碳酸钠溶液 F.氯化镁溶液
试填空:
①过滤,应选用的上述仪器是 (选填序号)。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③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乏的试剂是 。
④进行中和滴定时,绝不可用将要盛的溶液事先润洗的仪器是下列的 (选填序)。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量筒 D.锥形瓶
⑤除去Mg(OH)2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以用的试剂是: (选填序号),操作方法是 。
24.(10分)某同学运用已有的Na2O2 和CO2反应的知识迁移,认为Na2O2 也可和SO2反应,反应式为:2 Na2O2 + 2 SO2 = 2 Na2SO3 + O2。为此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Na2O2 也可和SO2反应的产物。
如图安装仪器,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添加药品并滴入适量浓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①处酒精灯,不久,观察到②处产生大量气体;③处两通管管壁发热,管内药品的颜色由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色。
(2)在反应过程中如何用较简便的操作证明反应产生了氧气?
(3)⑥处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从什么现象可证明收集的气体中不含SO2?
(4)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时未产生气体,如何证明产物中有Na2SO3?
(5)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试分析产生沉淀的原因。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将25.0 g胆矾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请认真分析上图,填写下列空白:
⑴ 30℃~110℃间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650℃~1000℃间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___,温度高于1000℃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⑵ 常温下无水硫酸铜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作干燥剂,进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填数据)。
26.(10分)某科研小组欲测定一种溶液中微量IO3-的浓度。采用“化学放大”的方法。取1L含IO3-的该溶液和足量的KI溶液混合,加入一定量的H2SO4,使IO3-均转化为I2。用CCl4萃取I2(萃取率=100%),然后再用肼的水溶液将I2反萃取至水层(N2H4+2I2=4I-+N2+4H+),再用过量的Br2氧化,除去剩余的Br2后加入过量的KI,加H2SO4酸化,此时被氧化后所得的IO3-又与I-结合生成I2。用淀粉做指示剂,用0.10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Na2S2O3 20.06 mL。计算原溶液中IO3-的浓度。已知反应方程式为:
2 Na2S2O3+I2=Na2S4O6+2NaI
2005~2006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卷答案卷
一、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最可能形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具________________性质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21.(1)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编号
1
2
3
4
5
6
X的化学式
加入X的物质的量(mol)
23.(1)错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24.(1)由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___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化学式_______________,化学式_____________,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2005~2006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锌1.5mg,锰1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 (D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D )
A.将硫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硫酸钡沉淀
3.使18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已知:
C(s)+O2(g)=CO(g) △H=-Q1kJ/mol,CO(g)+O2(g)=CO2(g) △H=-Q2kJ/mol
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 )
A.Q2 kJ B.Q2 kJ
C.(Q1+Q2)kJ D.Q1 kJ
4.下列各项中的“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C )
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
B.用玻璃片靠近在玻璃导管口燃着的硫化氢的火焰,玻璃片上附有的固体呈现黄色
C.食盐在无色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D.久置的碘化钾溶液呈黄色
5.市售“84消毒液”的商品标识上有如下说明:(1)本品为无色碱性溶液,使用时需加水稀释;(2)本品可对环境消毒,具有漂白性。下列对“84消毒液”有效成份说明正确的是 ( C )
A.Cl2与NaCl的混合液 B.Na2SO3与NaOH的混合液
C.NaClO的浓溶液 D.H2O2的浓溶液
6.K35ClO3晶体与H37Cl溶液反应后生成氯气,这时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D )
A.70 B.74
C.72 D.73.3
解析:由方程知35Cl∶37Cl=1∶5
7.钠盐和钾盐性质相似,但实际生产中多用钾盐而不用钠盐,如实验室制氧气是用KClO3而不是用NaClO3,制黑火药用KClO3而不用NaClO3,并且在KClO3中不能含有NaClO3,对此现象,以下各种理由合理的是 ( A )
A.钠盐的吸湿性比钾盐强 B.钾盐的氧化性比钠盐强
C.钾盐的熔点比钠盐高 D.钾盐比钠盐更容易得到
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
(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 B )
A.B3A2 B.BA2
C.A3B2 D.AB2
解:M: K L M ∴a+b=8 则A: K L 得SiO2
2 (a+b) (a-b) b=2 a=6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向300mLKOH溶液中缓慢通入2.24L标准状况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11.9g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 )
A.此白色固体为KOH和K2CO3的混合物
B.此白色固体中含K2CO36.9g
C.原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mol/L
D.此白色固体为KHCO3
解析:n(CO2)=0.1mol,极值判断:全K2CO3:13.8g;全KHCO3:10g
10.二元酸H2A在水中发生电离:H2A=H++HA-和HA-H++A2-,则下列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 )
A.NaHA:c(Na+)>c(HA-)>c(OH-)>c(H+)
B.NaHA:c(Na+)=c(A2-)+c(HA-)
C.Na2A:c(Na+)>c(A2-) >c(OH-)>c(H+)
D.H2A:c(H+)=c(HA-)+2 c(A2-)+c(OH-)
解析:第一步完全电离,∴HA-只电离不水解,A2-才存在水解
11.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取碘:2 NO + O2 = 2 NO2;2H++2I-+NO2=NO+I2+H2O。在这一过程中,每制取1mol I2时,所消耗氧化剂的质量是 ( D )
A.46g B.32g
C.28g D.16g
解析:氧化剂是O2
12.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其中A、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A
C.原子半径:B>C>D
D.A与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解:∵ A:2 x 或 2 8 x ∴ B:2 2 或 2 8 8 得A:2 x 、B:Be或Mg
介电子17=A+B+C+D 又序数A =x+2+x+y
讨论: C
Mg Si Cl
13.青霉素试验针用它的稀释液(200国际单位青霉素/mL),现有1小瓶2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1.0 mL注射器(分刻度0.1 mL),注射用水和几个干净小瓶。现取1.0 mL注射用水滴注入第一瓶内溶解青霉素。吸取0.1 mL溶液在第2瓶中用水稀释成1.0 mL。再吸取0.1 mL在第3瓶中稀释成1.0 mL,又……在第几个小瓶中稀释后青霉素浓度为200国际单位/mL ( B )
A. 3 B. 4
C. 5 D. 6
解析:需要稀释n次,20×104()n=200得n=3∴在第4瓶中
14.Na2SO4 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 ( BD)
A.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Na2SO4·H2O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B、C点表示t1℃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于在C点的溶解度
C.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至0℃析出晶体
15.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将溶液的pH调节到0.3时就会出现浑浊的是(CD)
A.Al3+、K+ 、I-、SO42- B.Fe2+、Fe3+、NH4+、NO3-
C.Na+、HS-、HCO3-、NO3- D.[Ag(NH3)2]+、Cl-、OH-、K+
16.Na2O2 、HCl、Al2O3三种物质溶于水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只含AlO2-、Na+、Cl-(不考虑AlO2-的水解),则Na2O2 、HCl、Al2O3的物质的量之比 ( AD )
A.4∶6∶1 B.8∶6∶1
C.3∶3∶1 D.2∶2∶1
17.某种一元弱碱BO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在一定温度下将此弱碱a g完全溶解于水,配成V mL饱和溶液,测得此溶液的密度为d g/cm3,溶液中含B+ b mol,则在此温度下,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D )
A.溶解度为 B.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电离度为 D.此弱碱溶液的浓度为
解析:∵弱碱,电离不完全c(BOH)≠c(B+)∴D错
18.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2)在(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3)在(2)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则下列离子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 ( AC )
A.Na+ B.Al3+
C.CO32- D.SO42-
解析:无色则无MnO4-;(1)肯定是CO32-放出CO2,则无Ag+、Ba2+、Al3+;(2)由电荷守恒,阳离子只有Na+必存在,则沉淀只能NaHCO3↓,过量酸产生CO2↑;(3)气体为NH3↑,HCO3-→CO32-产生BaCO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5分)2001年5月底6月初,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了不要将不同品牌洁污剂混合使用的警告。据报道,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混合洁污剂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根据你的化学知识作出如下判断(这一判断的正确性有待证明):当事人使用的液态洁污剂之一必定含氯,最可能的存在形式是 和 ,当另一种具有 (性质)的液态洁污剂与之混合,可能发生如下反应而产生氯气: 。
解析:ClO- 、Cl- 、酸性 、ClO-+Cl—+2H+=Cl2+H2O
(注:不写离子方程式或不配平不得分。)
20.(8分)A、B、C、D、E、F、G是中学里常遇到的一些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有些必要的信息已在图框中注明:
已知:A+D制得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D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A的离子方
程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A+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无色晶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解析:(1)向下排气法,MnO2 +4H+= Mn2++Cl2↑+ 2 H2O
(2)3Cl2+8NH3=N2+6NH4Cl
(3)NH4Cl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0分)据2001年1月17日网易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化离子作用,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
(1)下列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O4分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
B.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即不属于化学变化
C.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D.O4将来可用作更强有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
(2)含O2-、O22-甚至O2+的化合物都是可能存在的,通常它们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各种反应时生成的:
O2- O2
上述反应中,_______(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氧化;________(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还原;
(3)写出O2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4)O2[PtF6]是一种含有O2+的化合物,请写出一种含有O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解:(1)CD;(2)②、①③;(4)KO2
22.(10分)在200 mL 1 mol/L的K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单质或化合物X,恰好将其转化为只含K2CO3溶质的溶液。
(1)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一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HCO3-+OH-=CO32-+H2O_____。
(2)能实现上述转变的物质X有很多,请在下表中填写符合条件的X的化学式及其物质的量(少于四种不得分)
编号
1
2
3
4
5
6
X的化学式
K
KH
K2O
K2O2
KO2
KOH
加入X的物质的量(mol)
0.2
0.2
0.1
0.1
0.2
0.2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5分)(1)下列盛放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填序号)。
A.把汽油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B.把硝酸放在棕色广口玻璃瓶中
C.把烧碱溶液放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 D.把新制氯水放在无色玻璃瓶中
(2)现有下列仪器或用品:
a.铁架台(含铁圈、各式铁夹) b.锥形瓶 c.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d.烧杯(若干) e.玻璃棒 f.胶头滴管
g.天平(含砝码) h.滤纸 i.量筒 j.过滤漏斗
现有下列试剂:A.NaOH固体 B.标准NaOH溶液 C.未知浓度盐酸
D.蒸馏水 E.碳酸钠溶液 F.氯化镁溶液
试填空:
①过滤,应选用的上述仪器是 (选填序号)。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③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乏的试剂是 。
④进行中和滴定时,绝不可用将要盛的溶液事先润洗的仪器是下列的 (选填序)。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量筒 D.锥形瓶
⑤除去Mg(OH)2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以用的试剂是: (选填序号),操作方法是 。
解析:(1)A、B、C、D(漏填1—2个给1分,漏填3—4个给0分)
(2)(每空2分) ①a、d、e、h、j(漏选或错选给0分)
②容量瓶
③指示剂(填“甲基橙”或“酚酞” 给1分,填“石蕊”给0分)
④d
⑤F,搅拌、过滤和洗涤(只填“过滤”给1分)。
24.(10分)某同学运用已有的Na2O2 和CO2反应的知识迁移,认为Na2O2 也可和SO2反应,反应式为:2 Na2O2 + 2 SO2 = 2 Na2SO3 + O2。为此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Na2O2 也可和SO2反应的产物。
如图安装仪器,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添加药品并滴入适量浓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①处酒精灯,不久,观察到②处产生大量气体;③处两通管管壁发热,管内药品的颜色由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色。
解:淡黄、白
(2)在反应过程中如何用较简便的操作证明反应产生了氧气?
解:打开④处U形管a处橡皮塞,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⑥处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从什么现象可证明收集的气体中不含SO2?
解:⑤处品红不褪色
(4)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时未产生气体,如何证明产物中有Na2SO3?
解:加入HCl,有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产生
(5)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试分析产生沉淀的原因。
解:Na2O2 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有部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将25.0 g胆矾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请认真分析上图,填写下列空白:
⑴ 30℃~110℃间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650℃~1000℃间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___,温度高于1000℃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⑵ 常温下无水硫酸铜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作干燥剂,进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
解析:25.0g CuSO4·5H2O中n(CuSO4)=0.1mol、n(H2O)=0.5mol
⑴现n(CuSO4)=0.1mol;n(H2O)=0.5mol-=0.3mol
∵ n(CuSO4)∶n(H2O)=1∶3 ∴CuSO4·3H2O
完全失水m(H2O)=9g 即剩CuSO4固体16g
650℃~1000℃时剩8g ,而m(Cu元素)=0.1mol=6.4g,
若CuO恰好8g;若 Cu2O m=7.2g ∴是CuO 也可知1000℃后为Cu2O
⑵ 可以 260℃~650℃
26.(10分)某科研小组欲测定一种溶液中微量IO3-的浓度。采用“化学放大”的方法。取1L含IO3-的该溶液和足量的KI溶液混合,加入一定量的H2SO4,使IO3-均转化为I2。用CCl4萃取I2(萃取率=100%),然后再用肼的水溶液将I2反萃取至水层(N2H4+2I2=4I-+N2+4H+),再用过量的Br2氧化,除去剩余的Br2后加入过量的KI,加H2SO4酸化,此时被氧化后所得的IO3-又与I-结合生成I2。用淀粉做指示剂,用0.10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Na2S2O3 20.06 mL。计算原溶液中IO3-的浓度。已知反应方程式为:2 Na2S2O3+I2=Na2S4O6+2NaI
解析:5I-+IO3-+6H+=3I2+3H2O
I-+3Br2+3H2O=IO3-+6Br-+6H+
2S2O32-+I2=S4O62-+2I-
IO3-~3I2~6I-~6IO3-~18I2~36S2O32-
n(IO3-)=n(S2O32-)
=×0.100mol/L×0.02006L
=5.57×10-5mol
∴ c(IO3-)=5.57×10-5mol/L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年级化学试题(2005.10. 3)
第I卷(选择题,共76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u-64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的 ( )
A.质子数 B.质量数 C.原子序数 D.电子数
3、在下图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
A. B. C. D.
4、下列有机物在酸性催化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且这两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有机物是 ( )
A.蔗糖 B.麦芽糖 C.丙酸丙酯 D.丙酸乙酯
5、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液体;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
A.Cl2 B.SO2 C.NaClO D.KMnO4
6、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2—、CO32—、CH3COO—等4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保持不变的是(假定溶液体积无变化)( )
A.HCO3— B.SO32— C.CO32— D.CH3COO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带有同种电荷
B.水的沸点在氧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最高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苯酚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但原理不同
D.25℃时,pH=l的HCl溶液和pH=13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相等
8、下列各项中指定的比值是2:1的是( )。
A.Na2S溶液中c(Na+)与c(S2-)之比
B.Na2O2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数目比
C.18O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
D.C2H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
9、如图右图所示,在一U型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试液,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会形成一个倒立的三色 “彩虹”,从
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 )
A.蓝、紫、红 B.红、蓝、紫
C.红、紫、蓝 D.紫、红、蓝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0分。)
10、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
A.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杂质
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来分离甲苯和苯酚的混合液
C.金属镁不慎失火应立即用干冰灭火器灭火
D.Fe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可加入适量的铁粉过滤除去
1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或分子相混合,肯定会有沉淀生成的是 ( )
A.A13+、Na+、SO42-、OH-
B.Ag+、NH3·H2O、NO3-
C.Ba2+、H+、NO3-、PO43-
D.Na+、A13+、C1-、SO32-
12、短周期元素A和B,其中: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
A.B3A2 B.BA2 C.A3B2 D.AB2
13、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对爱滋病毒感染的免疫力。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HS-CH2-CH(NH2)-COOH,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半胱氨酸不属于α-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C.半胱氨酸分子间脱水形成二肽的结构简式为:
HS-CH2-CH(NH2)-COO-S-CH2-CH(NH2)-COOH
D.HS-CH2-CH(NH2)-COONH4 可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14、在101kPa和25℃时,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H2(g)+1/2O2(g)= H2O(g);△H1=-241.8kJ/mol
H2(g)+1/2O2(g)= H2O(l);△H2=―285.8kJ/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1molH2O(g)时放出241.8kJ的热量
B.H2的燃烧热为285.8kJ
C.O2前面的1/2表示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
D.1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汽时吸收44kJ的热量
15、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水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 (化学式为COS) 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 mol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6mol电子
B.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
C.CO2和COS结构相似都是非极性分子
D.硫化羰熔点可能很高
16、最近,美国Lawrece Liermore国家实验室(LINL)的V·Lota·C·S·Yoo和H·cynn成功地在高压下将CO2转化为具有类似SiO2结构的原子晶体,下列关于CO2的原子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晶体结构相似
B.在一定条件下,CO2原子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
C.CO2的原子晶体和CO2分子晶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D.在CO2原子晶体中,每个C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每个O原子跟两个C原子相结合
17、制取Fe(OH)2并使之能久存,可采取的操作有:①加入一些植物油, ②溶解FeSO4配成溶液,③把蒸馏水加热煮沸并密封冷却, ④加入少量铁屑, ⑤加入少量CCl4, ⑥向FeSO4溶液中滴入足量氨水, ⑦把盛有氨水的滴管伸入FeSO4溶液中后再挤出氨水。其中必须进行的操作及其正确顺序是( )
A.③②④①⑦ B.③②⑤⑥④ C. ③②④⑤⑦ D.②④①⑦⑤
18、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19、如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2CO2+4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4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0、(5分)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谜语:“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真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这一实验操作是指稀释浓硫酸。
B、实验室常常采用蒸馏法分离酒精和苯酚(沸点1820C)的混合物。
C、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 投入烧杯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直至消失。
D、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g排在H的后面,所以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实现2HCl+2Ag=2AgCl+H2↑反应。
E、由于CH3COOH是弱电解质,所以在实验室很难配置pH=1的CH3COOH溶液。
F、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
21、(10分)(1)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为了测定实验室长期存放的Na2SO3固体的纯度,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准确称取W g固体样品,配成250mL溶液。分成三组进行实验:
甲组:量取25.00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和干燥沉淀,称得沉淀的质量为m1 g
乙组:量取25.00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和干燥沉淀,称重,其质量为m2 g
丙组:量取25.00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MnO4溶液b mL。
(1)配制250mLNa2S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棒、滴管、药匙和 、 。
(2)在丙组实验中滴定时是否需要选择指示剂? (填“需要”或“不需要”)。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是 。
(3)用丙组的实验数据,计算Na2SO3的纯度为 。
(4)实验中发现,乙组同学测定的Na2SO3纯度比甲组和丙组同学的结果都要低得多。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3、(6分)A、B、C、D为周期表中前三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分之一,B的阴离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C单质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43g/L,D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将以上四种元素组成的结晶盐3.4g加热反应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其质量减少1.35g,所得无水盐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将该无水盐与适量盐酸作用得到一种弱酸,再将所得弱酸完全燃烧可得0.9g水和1.12L标准状况下的CO2,已知这种弱酸的一个分子中共有32个质子。试回答:
(1)A、B、C、D四种元素各是什么元素:A B C D
(填元素符号)
(2)求结晶盐化学式:
24、(8分)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固态化合物,常温下甲是短周期元素的气体单质, E是过渡元素中常见的单质。
(1)若A是黄色固体,反应①用于工业生产,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此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 。
(2)若A、C都是黑色固体,A经反应①生成C时,固体质量不变,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③在工业生产中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20分)
25、(8分)某烃A分子量为14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A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不与氢原子直接相连。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G,G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已知:
试写出(1)A的分子式
(2)化合物A和G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 G_________
(3)与G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含G)可能有 种。
26、(12分) 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期间,过乙酸(过氧乙酸)曾被广泛用作消毒剂。
已知硫酸和过硫酸的结构简式如下:
硫酸: 过硫酸:
请从以下八个式中选择答案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用编号表示,选错要倒扣分)。
(1)过乙酸(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是 。
(2)过乙酸的同分异构体是 。
(3)过乙酸的同系物是 。
(4)氧的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7、(7分)(1)常温时,将pH=8的某NaOH溶液与pH=4的某H2SO4溶液混合,得到pH=7的混合溶液。求NaOH溶液与硫酸的体积比。
(2)已知90°C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在此温度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也得到pH=7的混合溶液。求NaOH溶液与硫酸体积比。
(假设稀溶液混合体积具有加和性)
28、(8分)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编号
①
②
③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剩余金属/g
30.4
22
12.8
NO体积/mL
2240
4480
6720
由上述数据推测:
(1)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③中溶解金属的成分是什么?其相应的质量为多少克?
(3)向反应后的①中加入足量的该稀硝酸时,又生成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L?
、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答题纸(2005.10.3)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选择题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0. (5分)
21.(10分)(1) (2)
(3)
(4) (5)
22.(10分)(1) 、
(2) ,
(3) ; (4)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3.(6分)(1)A B C D 。
(2) 。
24.(8分)(1)
(2) (3)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5.(8分)(1)
(2)A ;G
(3)
26.(12分)(1) (2)
(3) ; (4)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7.(7分)(1)
(2)
28.(8分)(1)
(2)
(3)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答题纸(2005.10.3)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B
B
B
A
C
D
A
B
C
二、选择题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D
B
AC
B
A
D
A
C
B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0. (5分) D、F
21(10分)(1) 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2)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 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也可以写: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4) 干燥集气瓶 (5) 调节零点
22.(10分)(1) 托盘天平 ; 250mL的容量瓶
(2) 不需要 , 紫色不褪色。
(3)
(4) 盐酸提供H+,Ba(NO3)2提供NO3- 形成稀HNO3,将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遇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3、(6分)①A为 C B为 H C为 O D为 Na ② CH3COONa·3H2O
24、(8分)(1) FeS2 4FeS2 + 11O2 = 2 Fe2O3 + 8SO2
(2) Cu2S (3) 催化剂、400℃一500℃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1) C10H20
(2) A (CH3)3C-CH=CH-C(CH3)3 ;G CH3)3C-COOH
(3) 4
26、(12分)(1) b (2) a d
(3) f (4) f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7.(7分)(1)V(NaOH)×10-6 =10-4 ×V(H2SO4)
V(NaOH)/V(H2SO4)=100/1
(2)V(NaOH)×10-4 -10-4 ×V(H2SO4)
V(NaOH) +V(H2SO4)
V(NaOH)/V(H2SO4)=11/9
28.(8分)(1)3M + 8HNO3 = 3M(NO3)2 + 2NO(+ 4H2O
8 2
0.4 2240/22400=0.1
CHNO3=4mol/L
(2)由表中数据可知,剩余金属①②相差8.4g ,②③ 相差9.2g ,所以③中肯定溶解了铁和铜,
设③中溶解的铁的物质的量为x ,溶解的铜的物质的量为y
x + y =2240/22400 ×1.5 x=0.05 mol
56x + 64y =22-12.8 y=0.1 mol
mFe=0.05×56=2.8g
mCu=0.1×64=6.4g
(3)Fe的总质量为=30.4+8.4-19.2=19.6g 0.35 mol
Cu的总质量为=12.8+6.4=19.2g 0.30 mol
Fe――-NO 3Cu―――― 2 NO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35+0.30×2/3=0.55 mol
所以又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5-0.10=0.45 mol,标况下体积为0.45×22.4=10.08 L
江苏省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化学九月调研测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S-32 K-39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①硫酸工业 ②合成氨工业 ③硝酸工业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全部
2.在医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①福尔马林 ②医用消毒酒精 ③生理盐水 ④食醋,这些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3.下列有关碱金属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灼烧氧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不易溶于水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氢氧化铷是弱碱
4.近期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
①18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②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③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④在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物质的量为1mol ⑤4℃时5.4mL的水所含的原子总数为0.9NA ⑥0.1molOH-含0.1NA个电子 ⑦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A.③⑤⑥⑦ B.③⑤ C.①②④⑦ D.③④⑤⑥
6.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22-离子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
B.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
C.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
D.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
7.分子式与苯丙氨酸()相同,又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①有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环 ②有一个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有机物异构体的数目是
A.3 B.5 C.6 D.10
8.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
B.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Br2发生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中,可能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多选或错选,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盐酸、水煤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钠、乙醇
C.单甘油酯、混甘油酯、苛性钠、氯气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氯气
10.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B.pH为1的溶液:Cu2+、Na+、Mg2+、NO3—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CO32—、NO3—、Al3+
11.0.1 mol苯酚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n),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水,消耗的氧气是(单位:mol)
A.0.15n-0.2 B.0.5n-0.3 C.2.5n-2 D.以上数据均不正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易液化,因为它们的沸点较低
B.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C.正常雨水的pH小于5.6
D.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又褪色
1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有机物有相同的分子量,但结构不同,则甲、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物等质量的水,则它们的分子中含氢原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C.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可以说明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四边形结构
D.谷氨酸、苯酚钠、乙酸乙酯既能与酸溶液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
14.将Cu片放入0.1mol/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3:5 C.4:3 D.3:4
15.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用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⑥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不含碘;
⑦用碘酒验证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
A.①②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②③⑤⑦ D.②③④⑤⑦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4HSO4在稀溶液中反应:
Ba2++2OH—+2H++SO42—=BaSO4↓+2H2O
B.氢氧化铁与足量的氢溴酸溶液反应:Fe(OH)3+3H+=Fe3++3H2O
C.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2Na++CO32—+H2O=2NaHCO3↓
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7.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X、Y、Z三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为
A.X2YZ4 B.X2YZ2 C.X2YZ D.XYZ2
18.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的H2SO4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2=2 c1 B.c2<2 c1 C.c2>2 c1 D.c1=2 c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在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同体积的空气(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1)常温下,打开两个止水夹后,同时向外拉动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同,将会看到U型管中液面a (升高、下降、不变),试解释这一现象 。
(2)如将注射器甲中的气体换成NH3,仍在常温下,打开两个止水夹后,同时向里推动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推动的距离相同,将会看到U型管中液面a (升高、下降、不变),试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有甲基、苯基、羟基、羧基四种基团,在它们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
(1)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的是 (只需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下同);
(2)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
(3)催化氧化后产物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是 ;
(4)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是 ;
(5)不同情况下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两种盐的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Cl-)> c(NH4+)> c(H+)> c(OH-) ②c(Cl-)>c(NH4+)> c(OH-)> c(H+)
③c(NH4+)> c(Cl-)> c(OH-)> c(H+) ④c(Cl-)> c(H+)> c(NH4+)> c(O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 ,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填序号)。
(2)该同学列出的四种关系中有一种一定是错误的,它是 (填序号),说出你的理由 。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
c(HCl) 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②、③、④三种关系中至少有一种是正确的,它是 (只需填一种,填序号),该溶液中的溶质为 。
22.(12分)A、B、C、D、E是相邻三个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属同一周期,A、E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纵行.已知:①除A外,各元素原子的内层均已填满电子,其中B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②A与B,B与C都能生成气态非极性分子的化合物;③D与E生成离子化合物,其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回答:
(1)A为________元素(填名称,下同),B为________元素,C为________元素,D为________元素,E为________元素;
(2)C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元素;
(3)D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属________晶体;
(4)C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属______晶体.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0分)对溶液中的反应,下列图象中n表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v表示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根据相关图象回答问题:
A B C D
(1)反应过程产生沉淀量符合A图像的两种反应物为 。
(2)反应过程产生沉淀量符合B图像的离子反应式为 。
(3)反应过程产生沉淀量符合C图像的离子反应式为 。
(4)反应过程产生沉淀量符合D图像的反应物为 。
24.(8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
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2)如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电极反应式为 。
②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 。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6分)将一定量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mL0.5mol/L的硫酸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10克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干燥的固体物质仍为10克。
(1)参加反应的铁为多少克?
(2)原加入的氧化铜为多少克?
(3)最后得到的溶液仍为10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6.(12分)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时,(N2)=13 mol, (NH3)=6 mol,计算a的值。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始):(平)=________________。
原混合气体中,:=___________。
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H2)_______。
平衡混合气体中,(N2):(H2):(NH3)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D
A
B
B
A
C
B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B
BC
D
C
AD
D
C
19(8分) (1)下降;根据勒沙特利原理,甲针筒中2NO2N2O4向左移动,甲针筒中气压大于乙针筒中气压。
20.(每线2分) (10分,每空2分)
(1)CH3COOH 或 COOH 或HOCOOH
(2) OH (3)CH3OH (4) OH (5)HOCOO
四.(20分) 21.(12分) (1)NH4Cl;①。(2)②;违反电荷守恒原理。(3)小于
(4)③或④;NH4Cl、NH3?H2O或NH4Cl、HCl
22.(12分)每线1分 (1)氢,碳,氧,氟,钠; (2)二,ⅥA;
(3),分子 (4), 离子
五.(18分) 23.(10分)1、4各2分,2、3各3分 (1)Ca(OH)2 H3PO4
(2)Al++3OH-=Al(OH)3 Al(OH)3+ OH-=AlO2- +2 H2O
(3)Ca++2OH- +CO2=CaCO3 +H2O CaCO3+CO2+H2O=Ca++2HCO3-
(4)Ca(OH)2 CO2 KOH
24.(8分)第线1分 (1)①2H++2e-=H2↑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2Cl--2e-=Cl2↑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2)①纯铜 Cu2++2e-==Cu ②粗铜 Cu-2e-=Cu2+
六.(18分)
25.(6分)各2分(1)2.8克 (2)3.5克 (3)0.5mol/L
26.(12分)每线2分(1)=13+3=16。
(2)平(NH3)=×25%=32 mol×25%=8 mol
(3)5:4 (4)2:3 (5)1:2 (6)3:3:2
江苏省泰州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
高三化学九月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Br:80
第I卷(选择题,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无机材料,如植入生物体内的生物陶瓷材料HAP[化
学式为Cam(P04)n(OH)2],已被医疗上用于修补人的骨骼和牙组织,HAP的化学式中m等
于 ( )
A. B. C. D.
2.六氟化硫分子呈正八面体,难以水解,在高电压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行业有着广泛用途,但逸散到空气中会引起强温室效应。下列有关SF6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SF6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SF6中各原子均达到八电子稳定结构
C.高温条件下,SF6微弱水解生成H2SO4和HF
D.SF6是极性分子
3.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12 B.14 C.16 D.18
D.用作炸药或高能材料可能是高聚氮潜在的应用
4.在某晶体中,与某一种微粒x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另一种微粒y
所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型(如图)。该晶体可能为
A.NaCl B.CsCl C.CO2 D.SiO2
5.有关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Si02晶体中,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每个平均占有8个原子
B.在12 g金刚石中,含C—C共价键键数为4NA
C.在含阳离子的化合物晶体中一定含阴离子
D.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的
6.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牛油与Na0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有固体析出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
7. 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水变成汽油
C、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D、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
8.下列各组试剂在溶液中反应,当两种试剂的量发生改变时,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边式的是( )
A.氯化镁、氢氧化钠 B.硫酸钠、氢氧化钡 C.氯化铝、氨水 D.溴化亚铁、氯水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32- + 2H2O H2CO3 +2OH-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Al3+ +3AlO2- +6H2O= 4Al(OH)3 ↓
C.氨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NH3 +H+ = NH4+
D.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 +2HCO3- +2OH-= CaCO3↓+2 H2O+CO32- 10.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C、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11.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NH4H是一种离子晶体,其中氢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B.在石墨晶体中,碳原子与共价键的个数比为2:3
C.三种氢化物的沸点高低:HBr>HCl>HF
D.CaC2的电子式为
12.下列各组离子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的溶液中:Na+、SO42-、C1-、K+
B.pH = 0的无色溶液中:Na+、K+、MnO4-、NO3-
C.在0.1mol/L的醋酸溶液中:Fe2+、Na+、ClO-、Ca2+
D.某无色中性溶液中:Cl-、SO42-、Na+、Mg+
13.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14.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5.最新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火山爆发,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羧基硫(COS),已知羧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八电子结构,结合周期表知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羰基硫的电子式为: B、羰基硫的属于非极性分子
C、羰基硫沸点比CO2低 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
16.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 + N2 + 3 C 高温 2 AlN + 3 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17.已知20oC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将36g的无水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
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
A.136 g B.120g C.116g D.108g
18.用6.02×102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SiO2晶体中,若含有1mol Si原子,则Si-O键数为4NA
B.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6.02×1022个阳离子
C.23.4 g NaCl晶体中含有6.02×1022个右图所示的结构单元
D.用含有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数等于0.1N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9.(6分)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以上事实可知,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我们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的电离理论。
(1)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深入研究了水和液氨的相似性,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液氨自身弱电离的方程式: 。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物(Brφu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ry)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
A.H2O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3)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H3BO3 + H2O H+ + 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 (填:H3BO3 或 H2O)
NaH + H2O = NaOH +H2↑ 该反应中的酸是 (填:NaH 或 H2O)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1.(11分)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C、G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①、④、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①②③反应中属于△H<0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2.(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上述元素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2)和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神舟”五号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你认为该物质应该是由上表中的______(填字母)元素组成的。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航天员生存的人工态环境,应该在氧气中充入一种稀释气体,该气体分子式为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与可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该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呈_____性(填“酸”、“碱”或“中”)。
(5)现有另一种元素,其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释放出能量是上表中所列元素中最大的,则X是周期表中_____族元素。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3.(10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 已知A 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 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B的单质反应, 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固态化合物;D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代数和为其最低价绝对值的两倍,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写出A与B两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______________;(2分)
该化合物分子所含有的化学键属于(极性键或非极性键)______________;(1分)该化合物分子属于(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1分)
(2)用电子式表示C与B两元素可能形成的化合物______ _____ ;(2分)
(3)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用电子式表示C与D两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12分)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3.2g的氧气中燃烧,
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⑴ 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相应的 质量(g)为________________。
⑵ 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5 的反应热
△H = ________________。
⑶ 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5.(8分)氨气极易溶于水,人们把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称为氨水。
⑴将标准状况下11.2L氨气溶于100mL水中,得到密度为0.860g·cm-3的氨水。求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⑵将上述30mL氨水与70mL2mol·L-1的AlCl3溶液混合,生成的沉淀质量为ag,
求a的值。
26.(11分)将25.6g Cu投入50mL 12mol/L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48L(标准状态)NO和NO2的混合气体。
(1)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2)判断25.6g Cu和50mL 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其物质的量是 。
(3)如果4.48L(标准状态)NO和NO2的混合气体是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则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
(4)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200mL 4mol/L的稀硫酸,又有气体逸出,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计算新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态)。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C
C
A
C
C
B
D
BD
D
C
A
AB
CD
AD
C
D
AC
19.(6分,各2分)ClO-+2I-+2H+=I2+Cl-+H2O;
SO32-+I2+H2O=SO42-+2H++2I-;SO42-、I2、ClO-
20.(8分,每空2分)(1)2NH3 NH4+ + NH2-
(2)AD (3)H2O;H2O
21.⑴第四周期、第Ⅷ族 ⑵FeCl2 Al2O3 ⑶8Al+3Fe3O44Al2O3+9Fe
2Al+2OH-+2H2O=2AlO2-+3H2↑ 4Fe(OH)2+O2+2H2O=4Fe(OH)3
⑷①② (前3空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11分)
22.(10分)
(1)d (1分)
(2) d、g元素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2分)
(3)c、f(1分) N (1分)
(4)分子 (1分) 碱 (1分)
(5)ⅦA (1分)
23.(共8分)
(1)O=C=O; (1分)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各1分)
.(2) Na2O和Na2O2的电子式;(各1分)
(3)(1分)
Na2S形成过程电子式表示(2分)
24.⑴ P2O3 P2O5
2.75 3.55
⑵ -(20X-Y) KJ/mol
⑶ P(s) + 3/4O2(g) == 1/2 P2O3(s);△H = -(20X-Y) KJ/mol
25.⑴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分)
⑵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1mol 3mol 78g
0.14mol 0.12mol
根据计算所以,Al3+ 过量。
a= (3分)
26、(1)0.2mol(2分)
(2)Cu(1分) 0.2mol(2分)
(3)2.99L(2分)
(4)解: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4H2O
n(Cu)= 0.2mol n(NO3-)= 0.4mol n(H+)= 1.6mol
∵ 0.2mol× < 0.4mol、0.2mol× < 1.6mol
∴Cu完全溶解,生成NO气体体积为:
0.2mol××22.4L/mol = 2.99L (4分)
海门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注意事项:
1.回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等,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做法或变化,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明矾净化水和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杀菌
B.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烹调鱼时加少量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使用过的铁锅,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红棕色斑迹
2.最近科学家对原子核进行显微解剖时,发现一种氟的同位素,它的质量数是29,比已知的氟原子核多10个中子.可知新发现的氟同位素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是
A.质子数9,中子数20 B.质子数10,中子数19 C.质子数19,中子数10 D.质子数20,中子数9
3.以共价单键相连的非金属单质中,1个原子与相邻原子成键的数目为8-N个,N为该非金属元素的族序数,这一现象化学家称为8-N规则。某非金属单质结构如图所示,构成该单质的元素位于:
A.ⅢA B.ⅣA C.ⅤA D.ⅥA
4.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O·),它能加速人体衰老。研究表明用含硒化合物Na2SeO3可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这时Na2SeO3的作用是
A.将活性氧氧化 B. 起催化剂作用
C.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D. 将活性氧还原
5.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 :]- B、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的原子符号: 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6.金属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从反应类型的角度分析,该反应属于①置换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 ③离子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放热反应 ⑥复分解反应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则各组中的一种物质依次为
(1)食醋、牛奶、加碘盐、水 (2)冰、干冰、氧化铁、金刚石
(3)氯化钠、硫酸铜、盐酸、硝酸铝 (4)纯碱、烧碱、碳酸钙、氯化亚铁
A、牛奶、干冰、硝酸铝、碳酸钙 B、水、金刚石、盐酸、烧碱
C、食醋、氧化铁、硫酸铜、氯化亚铁 D、加碘盐、冰、氯化钠、纯碱
8.某溶液中含有Cl-、CO32-、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则正确检验顺序是
A、Cl-、CO32-、OH- B、CO32-、Cl-、OH -
C、CO32-、OH-、Cl- D、OH- 、CO32-、C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通过实验(如图所示)比较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多少来确定它们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实验时必须向两烧杯中同时滴加液体
B、淀粉-碘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D、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25 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的质量分数增加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计量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冰是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分子晶体
C、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若R的含氧酸的酸性大于Q的含氧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R大于Q
12.在实验中不慎将手指被玻璃划破,可用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是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C.含有的铁元素对人体有益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Ca(HCO3)2溶液与 NaOH溶液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
OH- + Ca2+ + HCO3- = CaCO3↓+H2O
B.CO2与Ca(OH)2溶液以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 CO2 + OH-=HCO3-
C.往KAl(SO4)2溶液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沉淀完全:
2Al3+ + 3SO42- + 3Ba2+ + 6OH- = 2Al(OH)3↓+ 3BaSO4↓
D.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O-+ CO2 + H2O → 2 -OH + CO32-
14.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并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对此实验原理的分析或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氧气
B、因过氧化氢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C、高锰酸钾被过氧化氢还原而褪色
D、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4-+2H++H2O2=Mn2++2H2O +2O2↑
15.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是某学生
根据该图获得的一些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D、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16.下列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K+、Fe2+、NO3-、MnO4-
B.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I-、Cl-、ClO-、Na+
C.含有较多的Al3+的溶液中:K+、Ca2+、HCO3-、Cl-
D.由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的溶液中:K+、Na+、Cl-、NO3-
17.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右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A、7:8 B、26:27
C、25:26 D、13:14
1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aX(g)+bY(g) nW(g);ΔH=Q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曲线图:
其中,ω(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t表示反应时间。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可能正确的是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a+b<n
B.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Q<0
C.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a+b
D.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6分)下列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鉴别的实验设计方案。请指出存在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说明理由(有几组写几组,不一定填满,多写倒扣分)。
A.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几滴氯水,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Fe2+
B.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
C.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加入盐酸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E.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含NH4+
(1) (2) (3)
20.(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硝酸盐的受热分解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分别加热了NaNO3、Cu(NO3)2、AgNO3。(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
(1) 甲同学加热的是NaNO3。加热时发现:装置②中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并已知参加反应的NaNO3和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请写出NaNO3受热分解后另一产物的化学式 ;
(2) 乙同学加热的是Cu(NO3)2。加热过程发现:装
置②中也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完全消失。
装置①中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请写出Cu(NO3)2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实
验过程中还应看到的现象为 。
(3)丙同学加热的是AgNO3。加热过程发现:装置②中也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部分消失,剩余的气体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装置①中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丙同学据此写出了AgNO3受热分解可能的两种化学方程式:
(Ⅰ)4AgNO32Ag2O+4NO2↑+O2↑ (Ⅱ) 2AgNO32Ag+2NO2↑+O2↑
请你分析,可能正确的是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
(4)由上述3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归纳出有关硝酸盐分解的一个结论。你的结论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8分)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
KBrO3 能将KI氧化成I2 或KIO3 ,其本身被还原为Br2;
Br2 能将I- 氧化为I2;
KIO3 能将 I- 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成Br2,其本身被还原为I2。
(1)在上述涉及到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还原性最强的是 ;
(2)在KI和KBr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BrO3,其氧化产物为 ,还原产物为 ;
(3)向含有1mol KI的硫酸溶液中加入 KBrO3溶液,反应后碘元素只存在于I2中,溴元素只存在于Br-中,则加入KBrO3的物质的量为 ;
(4)将6 mL 0.4 mol·L—1KBrO3溶液和10 mL 0.4 mol·L—1KI溶液在稀H2SO4中混合。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2.(1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包含了许多的信息和规律。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从下表①~⑩十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 A
II A
III A
IV A
V A
VI A
VII A
1
①
2
②
③
④
⑤
⑥
3
⑦
⑧
⑨
⑩
(1)表中元素形成的四核10电子阳离子的化学式为 ,形成的四核18电子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
(2)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③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_ ___。与元素⑦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某元素原子的次外层为2个电子,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则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另有一元素,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这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有一种离子化合物A中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写出A的电子式 。A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无色气体,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为 。
(4)物质熔沸点的高低与该物质的晶体结构有关。④的单质晶体熔点为2573K,沸点2823K,硬度大,则属于 晶体。某同学猜想⑧和⑩形成的化合物B晶体类型与NaCl相同,则B的熔沸点应 (填“高于”或“低于”)NaCl。如果用实验证明上述猜想不正确,你的实验方案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2分)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 __ ,
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2)设反应速率实验3为,实验1为,若相同时间内>,则c3___1.0mol/L(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分)1985年,科学家发现的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图C)。因此又叫足球烯。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碳的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六边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图D),图A、图B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黑点或小黑圈均代表碳原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和碳纳米管四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在化学上称之为 ,
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
(2)常温下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比金刚石和石墨活泼?_____(填“活泼”和“一样”)理由是:______。
(3)由右边石墨的晶体结构俯视图可推算在石墨晶体中,每个正六边
形平均所占有的C 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4)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
小的环上有______________(填数字)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的任两
个C—C键的夹角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角度)。
(5)燃氢汽车之所以尚未大面积推广除较经济的制氢方法尚未完全解决外,制得H2后还需解决贮存问题,在上述四种碳单质中有可能成为贮氢材料的是:_______ 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常温下甲醛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方法测定某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它还原性气体):
〖测定原理〗 测定时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未配平):
MnO4—+ HCHO + H+ == Mn2+ + CO2↑+ H2O…………①
MnO4—+ H2C2O4 + H+ == Mn2++ CO2↑+ H2O…………②
〖测定装置〗
部分装置如图所示(a、b为止水夹)
〖实验步骤〗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 mL 1.00×10-3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过量)于广口瓶中并滴入3滴6mol·L—1H2SO4溶液备用。
②打开a,关闭b,抽取100mL新装修的室内空气。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
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如此再重复4次。
③将广口瓶中的溶液正确转入锥形瓶中(润洗广口瓶2~3次)。
④用2.00×10—3mol·L—1的草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记录消耗的草酸溶液体积。
⑤再重复实验2次。
〖实验记录〗分别于装修完工后的第1天、第7天、第30天对室内空气进行取样,通
过实验测得以下三组数据(每次实验所取的KMnO4溶液均为 25.00mL):
装修后
第n天
草酸溶液(mL)
甲醛的浓度 mg/m3
1
2
3
平均值
1
15.86
15.72
15.67
15.75
7
26.17
26.36
26.38
26.27
30
30.90
30.67
30.81
30.79
〖问题解答〗
(1)离子方程式①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
1mol草酸被高锰酸钾完全氧化,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2)设 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KMnO4溶液的体积为V1(mL);
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消耗草酸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2(mL)
则:计算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mg/m3)的代数式为 ,计算第30天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mg/m3)为______________ ____。
26.(10分)进行下列实验:将过量Mg粉溶于100 mL 1.5 mol/L 稀H2SO4中,反应结束后,滤去多余Mg粉,滤液在t℃下蒸发,当滤液质量为63 g时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当析出晶体13.47 g时,剩下滤液40 g。请计算下列各小题。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2)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
(3)t℃时该晶体的溶解度;
(4)MgSO4· xH2O中的x值。
海门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一.1. B 2.A 3.C 4.D 5.A 6.B 7.B 8.D
二.9.BD 10.C 11.B 12.D 13.AB 14.AC 15.C 16.D 17.B 18.A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6分)(1)B 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 (3分)
(2)D 具有这一实验现象的也可能是亚硫酸根等离子 (3分)
(多写一个倒扣2分,但不出现负分)
20.(12分)(1)NaNO2 (2)2Cu(NO3)3 2CuO+4NO2↑+O2↑
石蕊试液逐渐变为红色,液体几乎不被压至装置③中
(3)Ⅱ正确,如果Ⅰ正确,则装置②中气泡应全部消失,不会有液体被压至装置③中;
向装置①中的残留固体加入少量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4)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与硝酸盐中金属的活泼性有关等 (每空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8分)(1)BrO3— I- (2)KIO3、Br2 Br2 (3) 1/6mol
(4)10 I-+6 BrO3—+12 H+=3Br2+3I2+4IO3—+6H2O (每小题2分)
22.(12分)(1)H3+O H2O2 (2)Be(OH)2+2OH-=BeO22-+2H2O Li
(3)氮 [H: N :H]+[:H]- NH4H+H2O = NH3·H2O+H2↑ NH4H
(4)原子 高于 测定熔融状态下该物质的导电性,如果不导电,说明是共价化合物,与NaCl晶体类型不同(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本格2分,其余每格1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2分)(1)0.013 mol· 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催化剂
(2)>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吸热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每空2分)
24.(8分)(1)同素异性体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一样 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常温下不易得失电子
(3)2∶3 (4)6 109°28′ (5)碳纳米管 (每空1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1)4、5、、12、4、5、11 2mol
(2)(75clVl—30c2V2) ×103 27.60 (每空2分)
26.(10分)(1)3.36L (2分) (2) 28.6% (2分)
(3)141.3 g (3分) (4) 7 (3分)
长乐高级中学2006届高中毕业班期中测试卷
化 学
班级 座号 姓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S—32 K—39 Na---23 Ba—137
一.选择题
本卷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和互为同位素 B. 和是同分导构体
C.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 D. 比少一个质子
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NCl3 C.H2S D.SF6
3.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B.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碘水
C.稀盐酸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4.在25°C、101 kPa下,a g甲醇燃烧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g) (g)+2HO(l) ΔH=+b kJ/mol
B. (g) (g)+2HO(l) ΔH=-b kJ/mol
C.2CHOH(l)+3O(g) 2CO(g)+4(l) ΔH=-b kJ/mol
D.2OH(l)+3(g) 2CO(g)+4(l) ΔH=+2b kJ/mol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 ,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C.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D.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
6.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B.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C.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D.X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Y的气态化物稳定性低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K+、AlO、NO、OH B.Na、Ba、Cl-、SO
C.H+、Cl—、CH3COO-、NO3 D.H+、NH+4、Al3+、SO42-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CIO+HO+CO CaCO+2HCIO
B.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H2O+SO2 NH+4+HSO
C.硝酸亚铁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Fe3-+2H2O2+4H+ Fe3++4H2O
D.硝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Fe3++3NH3·H2O Fe(OH)3+3NH
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NH所含质子数目为10NA
B.常温常压下,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所含氧原子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苯和己烷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4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10.已知反应为:2KXO3+Y2=2KYO3+X2,其中X、Y是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Y是非金属性大于X B.1 molY2参加反应有5 mol电子发生转移
C.Y2的还原性大于X2 D.Y2的氧化性大于X2
11.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铁、铜都有 B.烧杯中铁、铜均无
C.烧杯中有铁无铜 D.烧杯中有铜无铁
12.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B.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3.取n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n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和CO的混合气 B.C2H2O2
C.C3H6O3 D.C6H12O5
14.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2S、NaSS2O3、Na2CO3、NaAlO2、Na2SO4五种溶液。应选用 ( )
A.BaCl2 B.NH3·H2O C.AgNO3 D.HCl
1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6.下列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的是 ( )
A.Na2SO3 B.Na2CO3 C.Na3PO4 D.NaHCO3
17.下列洗涤仪器的方法,不可采用的是 ( )
A.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盐酸洗涤
B.盛过油脂的试管用热碱洗涤
C.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可以用盐酸洗涤
D.盛放过苯酚的试管用NaOH溶液洗涤
18.下列褪色过程不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的是 ( )
A.SO2气体通入到溴水中使溴水褪色
B.氯水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加入NaOH后不变红
C.乙二酸能洗去溅在布条上的蓝墨水
D.在含有碘单质的淀粉溶液中,加入KOH溶液后蓝色褪去
第Ⅱ卷(选择题,共46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
19.(8分)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四组实验,在a、b、c中加入的试剂如下表中所示,请填写表中空格。
。
实验
a
b
c
c中的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1)
浓氨水
生石灰
AlCl3溶液
(2)
蒸馏水
碳化钙
酸性KMnO4溶液
(3)
稀盐酸
大理石
Na2SiO3溶液
(4)
浓硫酸
浓盐酸
新制Cu(OH)2浊液
20.(8分)在一接近中性的含Na+的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NH、Fe2+、I-、Br-、CO、SO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
②向呈橙黄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
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根据上述事实推断:
(1)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2)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3)该溶液中不能肯定存在离子是 ,若要确认,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三.实验题
21.(4分)由于条件所限,仅有一大一小两支试管和稀硫酸,甲、乙两同学各找来铝制牙
膏皮,各自设计一种装置来制取一试管氢气。他们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1)上述两装置相比,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设计
更合理。
(2)用较合理的装置来制取氢气,现欲使氢气充满收集气体的试
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3)还可以用哪些物品代替牙膏皮或稀硫酸来完成反应?
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物质即可)。
22.(6分)甲、乙、丙、丁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甲与乙或丙混合都产生沉淀。②丙与乙或丁混合也产生沉淀;③丁与乙混合产生无色气体。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乙与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四中种溶液分别是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丁__________。
23.(8分)现有1、2、3、4号四瓶未知溶液,它们是0.1mol·L-1的NaCl溶液、0.1mol·L-1NaOH溶液,0.1mol·L-1的盐酸和0.1%的酚酞试液。某同学不用其他试剂,就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其实验步骤如下:
(1)各取溶液少许两两混合,据此将四瓶溶液分成两组;
(2)取一组混合液,不断滴入另一组的一种未知溶液,据此可鉴别出1号和2号溶液;
(3)再取已鉴别出的1号未知溶液2mL,滴入3滴3号未知溶液,再加入4号未知溶液4mL,在这个过程中无明显实验现象。
综合以上实验,可以确认1号是__________,2号是__________,3号是__________,4号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4.(4分)为了确定某水合含+2价铁离子盐的化学式,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0.784g该盐强烈加热至质量恒定,得到0.160gFe2O3
(2)将0.784g该盐溶于水,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0.932gBaSO4
(3)将0.392g该盐溶于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煮沸,释放出的氨气用50.0mL 0.10mol·L-1盐酸吸收后,多余的盐酸用30.0mL 0.10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
根据以上事实,求该盐的化学式。
25.(8分)为了测定K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组成,某学生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每次实验均充分反应,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混合物的质量/g
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L
测得沉淀的质量/g
1
0.858
0.5
1.379
2
1.716
0.5
3
2.574
0.5
4.137
4
3.432
0.5
5.516
5
4.290
0.5
5.516
6
5.148
0.5
5.5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实验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混合物中K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3)在25℃时,取下第3组实验所得溶液体积的,加水配成500mL溶液,求此溶液pH(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长乐高级中学2006届毕业班期中测试答案
题号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计算题
总分
得分
评分人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C
B
C
B
A
D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D
D
D
B
A
A
C
二,填空题
19,.(8分,现象1分,解释或离子方程式1分)
实验
C中的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1)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Al3++3NH3·H2O==Al(OH)3+3NH+4
(2)
溶液由紫色褪成无色
乙炔被KMnO4所氧化
(3)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CO2+H2O+SiO==H2SiO3+CO32-或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4)
溶液变为澄清蓝色溶液
Cu(OH)2+2H+==Cu2++H2O
20(1)CO、Br(各1分,共2分) (2) Fe2+、I-、SO(各1分,共3分)
(3)NH+4(1分)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浓NaOH溶液并微热,用湿润红色试纸置
于管口检验(2分)
三,实验题
21. (4分)(1)乙 (1) (2)先使反应的试管口伸入收集试管的底部,然后慢慢往下移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分) (3)废铁皮、铁钉、食醋等。(1分)
22(6分)(1)CO32—+2H+ CO2↑+H2O(2分)
(2)甲CaCl2 乙Na2CO3 丙AgNO3 丁HCl(各1分)
23(8分)各2分
1号HCl 2号NaCl 3号NaOH 4号酚酞
四计算题
24解:
(以上2分)
(1分)
故该盐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1分)
25. (1)2.758 (2分)
(2)以第一组数据计算,设样品混合物中NaHCO3和K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和y mol
(2分)
(3)设第4次实验中CO32—、HCO3—恰好生成沉淀,且沉淀质量为x′g,则有
BaCO3 ~ CO32—
197 1mol
x′ (0.002+0.005)×4 x′=5.516g (2分)
或:由于第一次与第四次样品的质量比为:3.432: 0.858= 4: 1,而第一次与第四次沉淀的质量比为5.516: 1.379= 4:1,故第4次实验恰好沉淀,则原0.5L Ba(OH)2溶液中:
2OH— ~ Ba(OH)2 ~ BaCO3
2mol 197g
c (OH)- 5.516g
设第三次实验消耗OH—的物质的量为Z
NaHCO3 ~ OH—
1mol 1mol
0.002×3mol Z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