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十一月月考测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十一月月考测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5-12-07 16: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十一月月考测试
高三化学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12,N—14,O—16,Mg—24,S—32,Fe—56,Ba—137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100分。
2.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选择题答在卷Ⅱ上。其余直接做在试题上。
卷Ⅰ(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F3 B.PCl5 C. HCl D.CO2
2.已知4NH3+3O2=2N2+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2)、V(H2O)(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
A.4V(NH3)=3V(O2) B.V(O2)=2V(H2O)
C.2V(NH3)=3V(H2O)   D.2V(O2)=3V(N2)
3.有关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Si02晶体中,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每个平均占有8个原子
B.在12 g金刚石中,含C—C共价键键数为4NA
C.在含阳离子的化合物晶体中一定含阴离子
D.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的
4. 对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正反应放热),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NH3与O2的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NH3)=3v(H2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若降低温度,达到新的化学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 H20(l);△H=57.3KJ/mol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在c(HCO)=0.1mol/L的溶液中:NH、Al3+、Cl-、NO
B.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Fe2+、ClO-、Na+、SO
C.pH=1的溶液中:Mg2+、Fe3+、NO3-、[Ag(NH3)2]+
D.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CO、Na+、K+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到三氧化二铝固体
C.不考虑其它因素时高压有利于工业合成氨
D.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
8.已知:298K时,2SO2(g)+O2(g) 2SO3(g);△H=-197kJ·mol-1。在相同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10.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aHCO3水解:HCO3-+H2O H3O++CO32-
B.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Al+2OH-=AlO2-+H2↑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4OH--4e-=O2+2H2O
D.1L0.5mol·L-1稀硫酸与1L 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3kJ的热量:
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1) ; △H=-114.6 kJ/mol
11.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a2+数目
12.①氧化钠、②氢氧化钠、③过氧化钠、④亚硫酸钠。各1摩尔上述固体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后质量增加情况是(不考虑潮解因素)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③>①
13.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 +2OH= 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 5 OH= FeO + 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4.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7/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X>Y>Z>W
B.X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C.Y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W<Z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6.下列各组溶液只需通过相互滴加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 )
A.NaAlO2溶液和盐酸 B.NaHCO3溶液和Ca(OH)2溶液
C.浓NaOH溶液和浓NH4Cl溶液 D.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17.用某种仪器量一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mL,俯视时读数为ymL,若x>n>y,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 )
A.量筒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容量瓶
18.右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 2CH3OH+3O2 = 2CO2+4H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电极为电池的正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
B.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
C.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 = CO2+6H+
D.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19.下列物质中能跟镁起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         
A.甲酸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铵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20. 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2C(g)(△H<0) 的正确图象是下图中


A B C D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
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班级 姓名 学号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十一月月考测试
高三化学试卷
卷Ⅱ(共52分)
三.(本题包括6小题,共41分)
22.(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
(A)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刻用稀NaOH溶液洗涤
(J)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K)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23.(7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下图装置和下列试剂制取少量气体。
A.浓H2SO4 B.浓盐酸 C.食盐 D.MnO2 E.KClO3 F.H2O2 G.浓氨水 H.KMnO4 I.CaO
试用各试剂序号回答:
①若要快速制取少量O2,应选择      ,
锥形瓶中的物质的作用是 。
②若要快速制备少量HCl,应选择      ,
说明原理 。
③若要快速制取少量NH3,应选择      。
说明理由 。
24.(11分)已知在pH=4~5的环境中,Cu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水解完全。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电解CuSO4溶液,并根据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及产生气体的体积粗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验方案如下图流程所示:
试回答实验中的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所加入A的化学式为 ,加入A的作用是 。
(2)步骤②所用部分仪器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实验中,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反应总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实验中下列操作或注意事项是必须的是 (填序号)。 A.准确称量电解前铜电极的质量
B.电解后的电极在烘干称量前,须用蒸馏水冲洗
C.电极在烘干称量时的操作必须按烘干→称量→再烘干→再称量,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D.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电极烘干必须采用低温烘干法
(4)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用题中所给数据表示)
25.(11分)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C、G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①、④、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将4 mol SO2和2 mol 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的等压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0。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2 mol。试回答:
(1)在该平衡状态时n(SO3)=________;
(2)若起始时加入1.2 mol SO2、0.6 mol O2和x mol SO3,达到平衡状态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状态相同,x的取值为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开始时的V (逆)> V (正),达到上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4.2 mol。则起始时n(SO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只有1小题,共11分)
27.将25.6g Cu投入50mL 12mol/L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48L(标准状态)NO和NO2的混合气体。
(1)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2)判断25.6g Cu和50mL 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其物质的量是 。
(3)如果4.48L(标准状态)NO和NO2的混合气体是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则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
(4)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200mL 4mol/L的稀硫酸,是否会有气体逸出,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标准状态)。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十一月月考测试
高三化学试卷答案
1—5 D D C D C; 6—10 D A B A D
11—15 C B C B B 16—21 AD BC AC AC AC D
22. BCDGJK
23.⑴DF;催化剂 ⑵AB;浓硫酸吸水并放出大量热,使氯化氢迅速逸出;
⑶GI;生石灰溶于水生成Ca(OH)2,提供OH同时放热,均使
NH3+H2ONH3·H2ONH+OH平衡向左移动,快速放出NH3。
24.[第(3)小题3分,其余每空1分]
(1)CuO 消耗H+使溶液的pH升高,Fe3+几乎完全水解成Fe(OH)3而被除去
(2)4OH――4e-=O2↑+2H2O 2Cu2++2H2O 2Cu+O2↑+4H+
(3)A、B、C、D(每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4)11200n/V
25.⑴第四周期、第Ⅷ族 ⑵FeCl2 Al2O3
⑶8Al+3Fe3O44Al2O3+9Fe 2Al+2OH-+2H2O=2AlO2-+3H2↑
4Fe(OH)2+O2+2H2O=4Fe(OH)3
⑷①② (前3空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11分)
应方程式,并计算新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态)。
26(每空2分)(1)3.6 mol
(2)≥0 (说明:答“任意值”可得分)
(3)3.6 mol< n (SO3)≤4 mol
27、(1)0.2mol(2分)
(2)Cu(1分) 0.2mol(2分)
(3)2.99L(2分)
(4)解: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4H2O
n(Cu)= 0.2mol n(NO3-)= 0.4mol n(H+)= 1.6mol
∵ 0.2mol× < 0.4mol、0.2mol× < 1.6mol
∴Cu完全溶解,生成NO气体体积为:
0.2mol××22.4L/mol = 2.99L (4分)
同课章节目录